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镉耐性差异及镉低积累种质资源的筛选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锡洲 张洪江 +1 位作者 李廷轩 余海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34-1440,共7页
比较水稻亲本材料的镉耐性差异,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镉安全品种(Cd-safe cultivars,CSCs)的培育提供遗传材料。以收集的具有明显遗传差异的145种水稻亲本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试验,研究水稻植株生长性状和镉积累特征,比... 比较水稻亲本材料的镉耐性差异,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镉安全品种(Cd-safe cultivars,CSCs)的培育提供遗传材料。以收集的具有明显遗传差异的145种水稻亲本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试验,研究水稻植株生长性状和镉积累特征,比较不同材料的镉耐性和镉积累差异,并以耐性指数和镉含量为指标,筛选镉低积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在镉胁迫条件下,水稻生物量和株高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根长和根冠比呈不同程度增加。(2)恢复系各材料间镉含量和积累量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79倍和6.45倍,保持系各材料间镉含量和积累量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00倍和2.98倍。(3)根据耐性指数差异将恢复系和保持系各分成耐性不同的5类,并将耐性较强材料进行镉积累差异分类,得到恢复系镉低积累种质资源13种,分别是"MR183"、"MR86"、"R047"、"R364"、"泸恢602"、"泸恢615"、"泸恢17"、"GR548/M63//527_2"、"R18"、"成恢838"、"GR548/M63//M63_5"、"GRL17/IRBN95-199_3"和"GRL17/ATTP//L17_3";保持系镉低积累种质资源2种,分别是"玉香B"和"D62B"。(4)镉耐性较强材料中,高积累材料的镉含量和镉积累量表现为恢复系中分别为低积累材料的1.97倍和2.03倍,保持系中分别为低积累材料的1.43倍和1.40倍;镉含量和镉积累量在两系的低积累材料间无明显差异。筛选镉低积累材料培育镉安全品种将成为解决镉安全威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系 保持系 耐性指数 镉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氮利用效率小黑麦植株氮素积累分配特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锡洲 吴沂珀 李廷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8,共8页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以小黑麦氮高效利用品种‘Clxt82’、‘PI429186’和氮低效利用品种‘Clxt74’为材料,研究0(不施氮)、0.033 g(N)·kg-1(低氮)和0.066 g(N)·kg-1(正常氮)3个不同施氮水平下,各生长时期氮素在器官间和器官内...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以小黑麦氮高效利用品种‘Clxt82’、‘PI429186’和氮低效利用品种‘Clxt74’为材料,研究0(不施氮)、0.033 g(N)·kg-1(低氮)和0.066 g(N)·kg-1(正常氮)3个不同施氮水平下,各生长时期氮素在器官间和器官内不同功能性氮素分配的特性。结果表明:氮高效利用品种在氮素不足的条件下优势更明显,抽穗期高效利用品种和低效利用品种间生物量的差异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在不施氮、低氮和正常供氮时‘Clxt82’、‘PI429186’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为‘Clxt74’的1.55倍、1.19倍、1.06倍和1.79倍、1.35倍、1.30倍。不同生育时期,小黑麦氮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低氮和正常供氮处理,在分蘖期、拔节期氮高效利用品种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低效利用品种,而在抽穗期差异则不大。随施氮量的增加,氮素在叶片和穗部的分配比例减小,在茎的分配比例增大;分蘖期和拔节期,氮高效利用品种茎中氮素分配比例小于低效利用品种,叶片氮素分配比例则大于低效利用品种。抽穗期氮高效利用品种穗部氮素分配比例大于低效品种,而叶部则相反。各生育时期各器官不同形态氮素含量总体上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不施氮和低氮处理,拔节期氮高效品种‘Clxt82’、‘PI429186’叶片营养性氮含量是低效品种‘Clxt74’的1.31倍、1.76倍和1.12倍、1.35倍,而结构性氮含量则是低效品种的86.12%、64.01%和80.82%、71.51%;抽穗期氮高效品种‘Clxt82’、‘PI429186’叶片营养性氮含量是低效品种‘Clxt74’的1.01倍、1.11倍和1.04倍、1.13倍,结构性氮含量为低效品种‘Clxt74’的74.99%、63.08%和75.78%、62.84%;各时期品种间功能性氮素含量差异不大。低氮条件下氮高效利用品种通过降低结构性氮素含量、增加营养性氮素含量来满足氮素的利用和体内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品种 施氮量 氮利用效率 氮素分配 营养性氮 功能性氮 结构性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桁架施工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锡洲 聂雨欣 +1 位作者 于会景 王晶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3,共2页
普光气田集输管网沿线通过冲沟、河流等地段,因此在管道的设计中使用桁架跨越这些地段。桁架施工的实践应用证明,该技术可行,施工安全可靠,易操作,费用成本低,工艺一次成功率100%,单项工程合格率100%,大大节约了资金,缩短了施工工期,取... 普光气田集输管网沿线通过冲沟、河流等地段,因此在管道的设计中使用桁架跨越这些地段。桁架施工的实践应用证明,该技术可行,施工安全可靠,易操作,费用成本低,工艺一次成功率100%,单项工程合格率100%,大大节约了资金,缩短了施工工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架 施工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对缓蚀剂成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锡洲 王弘杰 +2 位作者 闫志强 田开锋 吴彦君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8-29,共2页
缓蚀剂预涂膜主要是为了有效控制酸气管道的腐蚀,最大程度地保护管道的安全运行。其工艺主要是在管道的内壁形成一层0.1mm厚的保护膜,有效地阻止酸性气体对管道的腐蚀。酸性天然气管道的防腐采用缓蚀剂预涂膜和连续加注缓蚀剂的防腐方案... 缓蚀剂预涂膜主要是为了有效控制酸气管道的腐蚀,最大程度地保护管道的安全运行。其工艺主要是在管道的内壁形成一层0.1mm厚的保护膜,有效地阻止酸性气体对管道的腐蚀。酸性天然气管道的防腐采用缓蚀剂预涂膜和连续加注缓蚀剂的防腐方案,通过研究管道内壁Fe3O4对缓蚀剂成膜的影响,可为管道的防护和安全运行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缓蚀剂成膜 试验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林院校《土壤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锡洲 李廷轩 +1 位作者 余海英 吴德勇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06-107,共2页
针对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课程教学时数的减少等给实践教学带来的困难,且学生自主就业又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的现状,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多形式开展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的土壤学课程实践教学。
关键词 土壤学 实践教学 开放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旋流除砂技术
6
作者 张锡洲 邢卫东 +1 位作者 梁金杰 孙永亮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4-74,共1页
中原油田采油三厂文明寨油田属极复杂小断块油田,日产液量约5000m3.由于所辖油区油层埋藏浅,胶结疏松,储油岩层主要由长石岩质粉砂岩、细砂岩、不等粒砂岩或岩泥组成,经过多年的高速开发,近年来采出液中含砂量高达2‰~3‰.采出液含砂... 中原油田采油三厂文明寨油田属极复杂小断块油田,日产液量约5000m3.由于所辖油区油层埋藏浅,胶结疏松,储油岩层主要由长石岩质粉砂岩、细砂岩、不等粒砂岩或岩泥组成,经过多年的高速开发,近年来采出液中含砂量高达2‰~3‰.采出液含砂的粒径在0.084mm以下的细砂占总量的61%,平均粒径为0.054 mm.出砂日益严重,造成计量站、管线积砂,砂堵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油井回压升高,躺井增加,且对计量设备、容器、管线的磨损腐蚀加剧.明二联分离器由于砂堵现象严重,冲砂排污频繁,造成大量的污油再生,使原油处理成本攀升,且容器大量积砂后,只能采用人工清理,造成大量的人力消耗.1999年在明二联合站明三线安装了一台旋流除砂器进行现场实验,由于除砂效率较低、耐腐蚀性差、不便于操作等原因,难以满足现场的需要.2001年安装了新的除砂设备--水力旋流除砂装置,采用新型脱气设备、新型除砂设备,提高除砂效率,实现除砂过程的连续性.同时在提高设备寿命方面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主要零部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通过运行证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除砂器 预分离技术 油气开采 除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中工作平台跨越大冲沟施工管道可行性分析
7
作者 张锡洲 程虎 黄华东 《路基工程》 2009年第4期206-207,共2页
四川东北长输管道大多跨越冲沟地貌复杂,施工难度大,钢桁架吊装、焊接、就位等问题尤为突出。在用吊车或抱杆解决钢桁架吊装问题被否定的情况下,考虑到成本费用、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因素,比较国内相关类型的架设方案,结合工程特点提出... 四川东北长输管道大多跨越冲沟地貌复杂,施工难度大,钢桁架吊装、焊接、就位等问题尤为突出。在用吊车或抱杆解决钢桁架吊装问题被否定的情况下,考虑到成本费用、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因素,比较国内相关类型的架设方案,结合工程特点提出了设置空中工作平台的方案,并从锚固墩的设置工艺、空中工作平台的设计两方面分析论证了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沟 桁架跨越 锚固墩 工作平台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运筹对烤烟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1
8
作者 李静 张锡洲 +2 位作者 李廷轩 郑子成 王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9-978,共10页
【目的】烟叶含钾量低是我国生产优质烟叶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困扰着我国烟草生产。本文研究了钾肥运筹对四川省凉山州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5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当地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烟85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 【目的】烟叶含钾量低是我国生产优质烟叶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困扰着我国烟草生产。本文研究了钾肥运筹对四川省凉山州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5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当地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烟85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对云烟85的产量和钾积累量的影响,确定相对较优的钾肥用量及烤烟的钾积累高峰期;在此基础上,研究钾肥施用方式对云烟85的产量、品质、钾积累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烤烟产量和钾积累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钾肥用量为158 kg/hm^2(约为当地常规用量的75%)时,云烟85的烟叶产量(2238.2 kg/hm^2)与最高产量(2239.1 kg/hm^2),钾积累量(52.16 kg/hm^2)与最高钾积累量(53.47 kg/hm^2)之间差异较小,在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丰富(≥200 mg/kg)水平时,降低25%左右的钾肥用量可提高种植云烟85的经济效益。烟草生育周期内,钾积累速率呈双峰曲线,钾积累高峰出现在旺长后期(移栽后50-65 d)和中部叶成熟期(移栽后85-95 d)。在钾肥施用总量158 kg/hm^2条件下,在烤烟进入旺长后期(移栽后50-65 d)和中部叶成熟期(移栽后85-95 d)之前,分别追施钾肥总量的15%-20%,打顶后5 d和10 d内烟叶钾积累量的降低比例分别比常规施肥减少了37.2-42.0和15.4-60.3个百分点,且成熟期中、上部烟叶的含钾量显著增大,分别达3.21%和3.37%,钾肥利用率比当地常规施肥方式高出12-18个百分点。【结论】钾肥追施时期调整至钾积累高峰期之前,有望提高成熟期的烟叶含钾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种植云烟85时应将钾肥用量控制在158 kg/hm^2左右,并在旺长后期和中部叶成熟期分别追施钾肥总量的15%-20%,可有效提高钾肥利用率和成熟期的烟叶含钾量,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运筹 烤烟 吸收 积累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尿素配施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与组成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媛媛 李廷轩 +1 位作者 余海英 张锡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2-298,共7页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尿素配施对设施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设施土壤的含盐量和电导率均随着施肥后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培养15~30d较高,30~60d降低,60d后又缓慢升高。设施土壤含盐量与...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尿素配施对设施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设施土壤的含盐量和电导率均随着施肥后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培养15~30d较高,30~60d降低,60d后又缓慢升高。设施土壤含盐量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尿素用量无明显的相关性;电导率则与尿素和有机肥施用量均有极显著正相关。(2)施用尿素不同程度增加了K+、Na+、Ca2+、Mg2+、NO3-的含量,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了K+、Na+、Cl-的含量,设施和露地土壤盐分总量和离子组成差异不显著。另外研究了土壤盐分总量和电导率分别与K+、Na+、Ca2+、Mg2+、SO24-、Cl-等含量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尿素 设施土壤 盐分 离子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硫配施对大蒜的营养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昌全 李冰 +2 位作者 周瑾 张锡洲 冯长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6-211,共6页
通过不同的施硫水平和硒硫配施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蒜的硫(S)营养效应及硒硫(Se-S)交互作用。大蒜收获后,分析测定了蒜头的10种必需营养元素和Se的不同组分以及新鲜蒜头品质(大蒜素、维生素C)。借助SPSS10 0统计软件对大蒜矿质营养进行... 通过不同的施硫水平和硒硫配施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蒜的硫(S)营养效应及硒硫(Se-S)交互作用。大蒜收获后,分析测定了蒜头的10种必需营养元素和Se的不同组分以及新鲜蒜头品质(大蒜素、维生素C)。借助SPSS10 0统计软件对大蒜矿质营养进行主成份提取(PCA)和因子分析(FA),通过对蒜头营养品质(大蒜素、硒组分和维生素C)与矿质主因子间的线性模型模拟,从大蒜营养的角度对各矿质主因子进行命名。以矿质营养因子得分为二次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和不同处理间营养品质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硒硫配施通过对大蒜矿质营养的促进作用而改善了大蒜的营养品质,但对大蒜的风味品质(大蒜素)的影响则表现为随着硫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同时还发现,在土壤有效Se、S供应比较充足的条件下,Se、S交互作用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1∶4~8)才表现为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肥 硫肥 配方施肥 大蒜 营养效应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素子粒生产效率不同的小麦品种磷素吸收利用差异 被引量:22
11
作者 阳显斌 张锡洲 +2 位作者 李廷轩 宋潇 胡宏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5-531,共7页
盆栽试验研究了130份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重、磷素含量、子粒产量等指标,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磷素子粒生产效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Ⅰ、Ⅱ、Ⅲ、Ⅳ、Ⅴ和Ⅵ6个类型,研究不同类型磷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 盆栽试验研究了130份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重、磷素含量、子粒产量等指标,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磷素子粒生产效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Ⅰ、Ⅱ、Ⅲ、Ⅳ、Ⅴ和Ⅵ6个类型,研究不同类型磷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的磷素子粒生产效率差异较大(CV=16.60%),Ⅰ、Ⅱ、Ⅲ、Ⅳ、Ⅴ和Ⅵ类品种的平均磷素子粒生产效率为P 136.29、151.67、169.16、185.89、201.32、244.66 g/g。子粒产量随磷素子粒生产效率提高呈增加趋势(r=0.3203**)。2)不同生育时期,小麦植株磷浓度与吸磷量类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成熟期磷素子粒生产效率与植株磷浓度极显著正相关(r=0.6969**),子粒产量与抽穗期、成熟期植株吸磷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r=0.2966*、r=0.9271**)。3)不同生育时期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成熟期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磷素子粒生产效率极显著正相关(r=0.7391**)。4)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重均表现出随磷素子粒生产效率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成熟期尤为突出。拔节期~成熟期磷素吸收量是影响子粒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磷素子粒生产效率高的品种在拔节期后有较强干物质和子粒产量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磷素子粒生产效率 产量 磷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籽粒苋不同富钾基因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和氨基酸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李廷轩 马国瑞 +1 位作者 张锡洲 王昌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7-653,共7页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籽粒苋(Amaranthusspp.)不同富钾基因型在不同供钾水平条件下3个不同生长时期内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和有机酸的种类及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籽粒苋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随着供钾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籽粒苋(Amaranthusspp.)不同富钾基因型在不同供钾水平条件下3个不同生长时期内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和有机酸的种类及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籽粒苋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随着供钾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且富钾基因型始终大于一般基因型。在低钾胁迫时,根系分泌物中有10种氨基酸和5种有机酸出现,而在供钾正常时则缺少谷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草酸和柠檬酸等;酪氨酸、γ-氨基丁酸和丝氨酸的含量约占氨基酸分泌总量的一半以上;苹果酸含量约占有机酸分泌总量的60%以上。2)籽粒苋生长50d时,一般基因型氨基酸和有机酸的分泌总量较生长40d时迅速降低,而富钾基因型降低速度则相对较为平稳。在3个生长期内,酪氨酸、γ-氨基丁酸和丝氨酸均为两类基因型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氨基酸种类,苹果酸则是主要的有机酸类型,其在氨基酸和有机酸分泌总量中所占相对比例均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升高。3)籽粒苋根系分泌物处理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富钾基因型在低钾胁迫时的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钾的活化作用明显大于一般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 富钾基因型 供钾水平 根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宋莎 李廷轩 +1 位作者 王永东 张锡洲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9,共6页
研究县域农田空间变异特征可以为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提供指导。本文运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双流县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平均值为29.72 g/... 研究县域农田空间变异特征可以为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提供指导。本文运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双流县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平均值为29.72 g/kg,变异系数为30.11%,属中等变异强度。②有机质变异函数的理论最佳模型为球状模型,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12.67%,表明有机质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相关距离为91.10 km,普通Kriging插值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北部向东南部减少的趋势。③影响有机质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为土壤类型、地貌类型等结构性因子,而土地利用方式、施肥等随机性因子也对有机质空间变异产生重要影响,其中秸秆还田是有机质含量普遍升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地统计学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蒙顶山低山茶园土壤主要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永东 廖桂堂 +2 位作者 李廷轩 张锡洲 黄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1,共8页
亚热带低山区是我国茶园的主要分布区域,微量元素对茶叶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空间变异特性是实现低山茶园精确管理的基础。利用地统计学、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四川蒙顶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性、影响因素及多元素综合制图... 亚热带低山区是我国茶园的主要分布区域,微量元素对茶叶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空间变异特性是实现低山茶园精确管理的基础。利用地统计学、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四川蒙顶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性、影响因素及多元素综合制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蒙顶山茶园土壤四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具有相似性。四种元素均为指数模型,步长间距为120 m时变程为206~1860m,铁、锰和锌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在25.1%~49.6%之间],锰和铜在NE111o方向上具有相似的各向异性特征,铁和锌则具有各向同性的趋势。(2)主成分综合制图较好地反映了微量元素分布的总体规律。两种主成分均具有较明确的物理意义,其插值图体现了微量元素特性沿坡面方向的带状变化特点,与半方差函数分析的结果完全吻合。(3)土壤条件对蒙顶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影响较大,而坡度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形态的主要地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微量元素 茶园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镉在几种典型农耕土壤中的稳定化特征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传飞 李廷轩 +2 位作者 张锡洲 余海英 张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2,共8页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镉(Cd)在水稻土(渗育型)、黄壤、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5种典型农耕土壤中的稳定化过程,探讨Cd进入土壤后其有效态含量在180 d内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通过相关性...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镉(Cd)在水稻土(渗育型)、黄壤、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5种典型农耕土壤中的稳定化过程,探讨Cd进入土壤后其有效态含量在180 d内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通过相关性分析,定量化描述土壤理化性质对Cd稳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态Cd在培养15 d内迅速下降,随后缓慢降低,外源Cd添加量≤2 mg·kg-1时,30 d后基本达到平衡,外源Cd添加量≥5 mg·kg-1时,60 d后才趋于稳定;平衡后,水稻土、黄壤及酸性紫色土中有效态Cd含量占加入总量的52.6%~66.7%,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中占33.6%~46.5%。5种动力学方程中,以二级动力学方程模拟外源Cd的稳定化效果最好,以该方程拟合所得的稳定化平衡含量和表观速率常数可用来表征Cd进入土壤后的稳定化过程。相关性分析表明,Cd在土壤中的稳定化过程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表现为p H值、CEC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较低,高p H值、高CEC和高有机质含量对平衡时的Cd含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以p H对Cd稳定化速率和平衡含量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化 有效性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镉高积累材料不同生育期镉积累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唐皓 李廷轩 +2 位作者 张锡洲 余海英 陈光登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1-477,共7页
为降低土壤Cd含量,以水稻Cd高积累材料Lu527-8和Lu17-9为研究对象,普通材料Lu527-4为对照,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分析其各生育期生物量、Cd积累量、Cd积累速率等指标,探讨水稻Cd高积累材料的Cd富集特性。结果表明:Lu527-8和Lu17-9地上部和... 为降低土壤Cd含量,以水稻Cd高积累材料Lu527-8和Lu17-9为研究对象,普通材料Lu527-4为对照,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分析其各生育期生物量、Cd积累量、Cd积累速率等指标,探讨水稻Cd高积累材料的Cd富集特性。结果表明:Lu527-8和Lu17-9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其在分蘖-拔节期上升幅度较小,而在拔节-成熟期急剧上升。Lu527-8和Lu17-9地上部和整株生物富集量系数随生育期的延长显著上升且在灌浆期后差异不显著。Lu527-8和Lu17-9地上部和整株Cd积累速率随生育期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且在灌浆期达最大值,其地上部Cd积累速率分别为Lu527-4的2.43倍和2.24倍。整株Cd积累速率分别为Lu527-4的2.33倍和2.10倍。Lu527-8和Lu17-9地上部和整株Cd积累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且在拔节-灌浆期显著上升,Lu527-8和Lu17-9地上部Cd积累量在灌浆期分别达359.28、331.22μg·株-1,为Lu527-4的2.44倍和2.25倍。整株Cd积累量在灌浆期分别达1 374.35、1 240.72μg·株-1,为Lu527-4的2.33倍和2.10倍。Lu527-8和Lu17-9地上部和整株阶段性Cd积累量在拔节-抽穗期和抽穗-灌浆期显著高于其他生育阶段,其整株阶段性Cd积累量在拔节-抽穗期和抽穗-灌浆期分别占整个生育时期的15.30%、40.45%和39.70%、20.74%。Lu527-8和Lu17-9地上部和整株净化率随生育期的延长显著上升且在灌浆期后趋于稳定,其地上部净化率在灌浆期时分别达0.82%和1.25%,其整株净化率分别达4.88%和4.39%,为Lu527-4的2.44倍和2.21倍。高Cd条件下,水稻Cd高积累材料对Cd具有较强的吸收和积累能力,是一种理想稳定的Cd富集材料,且灌浆期为水稻Cd高积累材料最佳收获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CD 高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氮高效基因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和氨基酸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17
作者 戢林 李廷轩 +1 位作者 张锡洲 余海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6-1055,共10页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水稻氮高效基因型在不同供氮水平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和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水稻氮高效基因型氮积累量随着供氮水平的降低明显下降,而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水稻氮高效基因型在不同供氮水平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和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水稻氮高效基因型氮积累量随着供氮水平的降低明显下降,而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在供氮水平为20 mg/L时,高效基因型具有较高的氮积累量,且氮素利用效率较低效基因型高42.9%(分蘖期)和21.4%(拔节期)。2)草酸为高效基因型根系分泌的主要有机酸种类,其分泌量占有机酸总量的80%以上,其次是乙酸和柠檬酸;有机酸分泌总量和草酸分泌量在分蘖期和拔节期随供氮水平的降低而降低,乙酸和柠檬酸分泌量在拔节期也呈相同趋势;相同供氮水平下,高效基因型有机酸分泌总量均显著低于低效基因型,且在20 mg/L时差异明显。3)丙氨酸为高效基因型根系分泌的主要氨基酸种类,其分泌量占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其次是丝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和苏氨酸,且氨基酸分泌总量和各组分氨基酸分泌量均随供氮水平的降低而降低;在低氮水平(10 mg/L和20 mg/L)下,高效基因型氨基酸分泌总量均显著低于低效基因型。4)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根系分泌有机酸和氨基酸总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有机酸分泌组分中的草酸和氨基酸分泌组分的天冬氨酸分泌量与氮素利用效率也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低氮条件下水稻氮高效基因型氮效率优势明显,高效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高,有利于体内同化物质的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高效基因型 有机酸 氨基酸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设施栽培地区养分平衡及其环境风险 被引量:37
18
作者 黄化刚 张锡洲 +1 位作者 李廷轩 余海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6-682,共7页
对山东寿光主要设施栽培地区的设施面积、施肥状况、蔬菜种类及产量等进行调查,并采集相应大棚的土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设施栽培系统中,氮(N)、磷(P2O5)、钾(K2O)养分的投入量分别为4088(CV=30%)、3655(CV=35%)、3438kg·hm-2(C... 对山东寿光主要设施栽培地区的设施面积、施肥状况、蔬菜种类及产量等进行调查,并采集相应大棚的土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设施栽培系统中,氮(N)、磷(P2O5)、钾(K2O)养分的投入量分别为4088(CV=30%)、3655(CV=35%)、3438kg·hm-2(CV=36%),总养分收入量为11181kg·hm-2。养分的投入主要以化肥为主,每年设施栽培由化肥投入的氮、磷、钾养分分别达2539、2183、2202kg·hm-2,分别占到各种养分投入总量的63%、61%和66%。(2)作物吸收养分量远小于设施系统收入量,N、P2O5、K2O每年支出分别为1002、793、1099kg·hm-2,仅占投入量的25%、22%、32%;盈余量分别为3086、3015、2339kg·hm-2,平均盈余率为308%、471%和213%。(3)设施系统耕层土壤中速效氮、磷、钾与露地土壤相比分别仅增加684、575和1016kg·hm-2,其增加量远远低于系统盈余量。大量盈余养分进入环境,表明存在着巨大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系统 养分平衡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胁迫对水稻亲本材料Cd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路 张锡洲 +2 位作者 李廷轩 余海英 戢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88-2295,共8页
采用土培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D62B为试验材料,以普通材料Luhui17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在1、4、16 mg·kg-1Cd处理浓度下对Cd的吸收、分配及转运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同Cd处理浓度下,水稻Cd... 采用土培试验,以前期筛选出的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D62B为试验材料,以普通材料Luhui17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在1、4、16 mg·kg-1Cd处理浓度下对Cd的吸收、分配及转运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同Cd处理浓度下,水稻Cd安全亲本材料D62B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且随Cd处理浓度的提高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当Cd处理浓度为16 mg·kg-1时,D62B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生物量分别较1 mg·kg-1Cd处理降低了52.05%、43.06%和32.34%。(2)D62B地上部Cd含量和转移系数在不同生育期均显著低于Luhui17,成熟期谷壳、糙米Cd含量也较低。当Cd处理浓度为1 mg·kg-1和4 mg·kg-1时,D62B的糙米Cd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 mg·kg-1,表现出Cd安全亲本材料的"安全性"。(3)随Cd处理浓度的提高,D62B对Cd的吸收速率显著增加,且在分蘖期其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在各处理下,D62B对Cd的吸收速率与Luhui17差异不显著。但D62B对Cd的转运速率在4 mg·kg-1和16 mg·kg-1Cd处理下则显著低于Luhui17,成熟期差异达到最大,分别为Luhui17的46.52%和66.68%。(4)D62B地上部Cd的亚细胞分布表现为细胞壁>可溶部分>细胞器,Luhui17为可溶部分>细胞壁>细胞器,地下部则均表现为可溶部分>细胞壁>细胞器。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Luhui17地下部细胞壁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在16 mg·kg-1Cd处理浓度下,Luhui17细胞壁的分配比例显著低于D62B。综上所述,最终表现出D62B具有籽粒Cd低积累的特点,可为培育Cd安全水稻品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d安全亲本材料 吸收 转运 亚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水稻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特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戢林 杨欢 +2 位作者 李廷轩 张锡洲 余海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7-335,共9页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生产特性和氮素积累特征,并探讨其与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关系。结果表明,1)高效基因型水稻在保证高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产量为低效基因型的1.74-2.37倍,氮素籽...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生产特性和氮素积累特征,并探讨其与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关系。结果表明,1)高效基因型水稻在保证高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产量为低效基因型的1.74-2.37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低效基因型高23.97%-70.55%。2)高效基因型干物质量积累高峰期出现在抽穗-成熟阶段,而低效基因型出现在分蘖-拔节阶段;高效基因型干物质量在分蘖-拔节、拔节-抽穗、抽穗-成熟阶段分别是低效基因型的1.12,1.49和5.85倍,差异显著。3)高效基因型在分蘖期(移栽后32d)进入氮素高速积累时期,并在48d时积累速率达到最高(美国谷、IR31892-100-3-3-3、IRIT216分别为11.32,12.36和15.83mg/d·株),且持续时间长达49d;而低效基因型也是在分蘖期进入氮素高积累时期,并在37d时积累速率达到最高(加早935、IR32429分别为9.31和7.25mg/d·株),但维持高积累速率的时间较高效基因型短12d。4)抽穗-成熟阶段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贡献率分别为62.65%和47.42%;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贡献率分别为14.51%和8.77%,对氮素收获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22.14%和15.90%。表明,抽穗至成熟期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的积累与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关系密切,分蘖至抽穗期是水稻氮素营养管理的关键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高效利用基因型 干物质量 氮素积累量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