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裂缝性深层火山岩气藏数值模拟研究 |
张训华
周学民
庞彦明
邵锐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2
|
三重介质油藏压力动态分析的边界元法 |
张训华
高慧梅
刘先贵
何应付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06 |
6
|
|
3
|
遗传算法在C_(7+)临界性质估算中的应用 |
张训华
于天忠
刘先贵
赵春楷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4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不同岩性基底的地球物理特征 |
张训华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5
|
基于改进的PV插值和遗传算法的木材CT图像配准 |
张训华
业宁
王厚立
张倩倩
|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6
|
气井压后稳态产能公式和压裂数值模拟研究 |
杨正明
张松
张训华
黄延章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43
|
|
7
|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海底油气渗漏的声学探测 |
赵铁虎
张训华
王修田
孟祥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9
|
|
8
|
从被动陆缘到主动陆缘——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盆地记录 |
侯方辉
张训华
李刚
李三忠
温珍河
李日辉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7
|
|
9
|
注入水中的悬浮颗粒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
杨正明
邱勇松
张训华
黄立信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7
|
|
10
|
底水油藏水平井势分布及水锥研究 |
时宇
杨正明
张训华
黄延章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3
|
|
11
|
双重介质油藏压力动态分析的边界元方法 |
何应付
李剑
杨正明
张训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7
|
|
12
|
南黄海盆地两条地震剖面的重磁数据联合反演效果 |
侯方辉
田振兴
张训华
张志珣
李三忠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
13
|
注入水的水质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的影响 |
杨正明
邱勇松
张训华
赵向国
|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
2002 |
11
|
|
14
|
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崖城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
尚鲁宁
吕大炜
李增学
张训华
张功成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15
|
临清拗陷东部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演化 |
王明健
张训华
何登发
张运波
孙衍鹏
李文涛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6
|
均匀各向异性油藏不稳定渗流的边界元方法 |
何应付
尹洪军
杨正明
张训华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7
|
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井间干扰研究 |
时宇
杨正明
张训华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7
|
|
18
|
慕迪礁灰岩油田储层特征研究 |
李剑
武兆俊
张训华
方乐华
朱永色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9
|
铲式正断层几何形态定量预测与应用——以南黄海盆地南部拗陷为例 |
王明健
张训华
王安国
吴志强
王蛟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20
|
芳6断块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 |
杨正明
张训华
张松
朱维耀
杨延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
2002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