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颗粒粉末对土壤化学性质的累积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祯明 罗学刚 +1 位作者 樊有国 吴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119,共5页
在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环境降解地膜完成了从片状瓦解到颗粒粉末降解的过程。该颗粒粉末状降解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如何成为了新的讨论热点。研究以土壤深度、土壤类型、聚乙烯分子量、聚乙烯累积量为实验因素设计L_9(3~4)正交实验... 在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环境降解地膜完成了从片状瓦解到颗粒粉末降解的过程。该颗粒粉末状降解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如何成为了新的讨论热点。研究以土壤深度、土壤类型、聚乙烯分子量、聚乙烯累积量为实验因素设计L_9(3~4)正交实验,通过检测土壤化学性质研究聚乙烯粉末分子量及残余累积量2个因素对土壤质量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分子量因素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土壤化学性质表现为低分子量、大残留累积量处理下有机质、全氮含量较大。而全磷、全钾、阳离子交换量以及土壤pH在低分子量、小残留累积量处理下有较高值。与相应对照比较,除pH外各化学性质在最优处理下均有更高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地膜 颗粒粉末残余 分子量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降解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祯明 罗学刚 +1 位作者 樊有国 张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181-184,190,共5页
[目的]研究降解地膜残余组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为环境友好型地膜研发过程中选择对土壤环境有最小负效应的聚乙烯分子量和降解模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L9(34)设计试验,采用PCR-DGGE检测技术分析混入地膜粉末的土壤... [目的]研究降解地膜残余组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为环境友好型地膜研发过程中选择对土壤环境有最小负效应的聚乙烯分子量和降解模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L9(34)设计试验,采用PCR-DGGE检测技术分析混入地膜粉末的土壤在3a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土壤自身性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就聚乙烯因素而言,Mn=2 000(数均分子量,下同)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在以大残留量处理的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之对照处理有明显变化;混入小分子量聚乙烯、大分子量大残留量聚乙烯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复杂系数分别增加了18.7%和2.6%。[结论]不同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且各处理组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多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态残膜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油制富CH_4气催化剂的还原和表面性能考察
3
作者 刘仲堪 张祯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9,共5页
利用TPR、H2脉冲吸附和TPD方法,对轻油预转化催化剂CN-14和G1-80进行了还原性考察和表面性能研究。TPR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微分还原曲线均存在3个大小不同的还原峰,它们分别对应于3种不同状态的、Ni... 利用TPR、H2脉冲吸附和TPD方法,对轻油预转化催化剂CN-14和G1-80进行了还原性考察和表面性能研究。TPR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微分还原曲线均存在3个大小不同的还原峰,它们分别对应于3种不同状态的、NiO,其NiO的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改变制备方法或预处理条件,可使不同状态NiO含量得到改变。吸附-TPD实验表明,G1-80催化剂经运转后,Ni表面积减少约34%;而CN-14催化剂经运转后其Ni表面积不仅未减少,反而增大了11%左右,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好。实验还表明,在450℃下,催化剂上起催化作用的部位主要是低温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油 预转化 富甲烷气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在蒸汽转化催化剂上的吸附与脱附
4
作者 刘仲堪 张祯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8-22,共5页
采用氢气脉冲吸附色谱法测定了3种天然气蒸汽转化催化剂对氢的化学吸附量,计算了镍表面积和镍平均晶粒度,用TPD法考察了催化剂表面氢吸附中心类型。结果表明:催化剂镍表面积与其活性存在正相关性。对同类型Z107、Z111催化剂,由于Z111添... 采用氢气脉冲吸附色谱法测定了3种天然气蒸汽转化催化剂对氢的化学吸附量,计算了镍表面积和镍平均晶粒度,用TPD法考察了催化剂表面氢吸附中心类型。结果表明:催化剂镍表面积与其活性存在正相关性。对同类型Z107、Z111催化剂,由于Z111添加了稀土氧化物,其镍表面积增大,镍晶粒度变细,对氢的吸附中心数比Z107多,耐老化能力提高;而对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则不能单纯根据镍表面积大小来判断活性;3种催化剂上均存在3种类型的吸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脱附 镍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