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必须走发展人工草地和草地农业的道路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新时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CSSCI 2010年第3期18-21,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三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不能适应整个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尤其是与经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差距之一就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和地位。
关键词 草地农业 人工草地 道路 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 畜牧业 经济 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新时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1年第4期4-8,共5页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条件严酷而复杂多样,西北部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带,自然植被以荒漠、草原占优势,并有局部山地森林与草甸植被。西南则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山地森林与农区,并有隆起的青藏高原上广袤的高原植被与周边的高山草地与森林。...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条件严酷而复杂多样,西北部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带,自然植被以荒漠、草原占优势,并有局部山地森林与草甸植被。西南则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山地森林与农区,并有隆起的青藏高原上广袤的高原植被与周边的高山草地与森林。西部植被不仅是当地人民衣食住行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并且具有极其重大的生态调节与保护功能,对于水源涵养、维护绿洲生境、覆盖地表免于风水侵蚀的荒漠化发展,以及在缓和气候的急剧变化与全球变化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严酷性:干旱、寒冷、强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退耕还林草 生物多样性 草地畜牧业 水源涵养 青藏高原 生态功能 西部地区 水资源 山地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杨树无性系扦插苗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16
3
作者 万雪琴 夏新莉 +3 位作者 尹伟伦 张新时 慈龙骏 胡庭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3-137,共5页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ave an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 in China by breeding and applying water-saving cultivars of plant. Relative studies showed that water use efficiencies (WUE) of poplar...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ave an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 in China by breeding and applying water-saving cultivars of plant. Relative studies showed that water use efficiencies (WUE) of poplar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among clones, but its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was not very clear. Therefore,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field to probe it through surveying WUE of different age leaves, diurnal dynamics of leaf WUE of 4 clones with the portable photosynthesis system of LI-6400, and the experimental clones were XMH4 (Populus deltoides×P.nigra), MH8 (P.trichocarpa×P.deltoides)、XMH12 (P.deltoides×P.nigra)、DMH3 (P. trichocarpa× P.nigr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WUE was remarkably different between clones, and the WUE of XMH12 and DMH3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XMH4 and MH8. 2) In general, the leaves distributing at middle part of stem had higher WUE than those locating at two ends of stem. This reflected that WUE changed from low to high, then to low with leaf aging. 3) Diurnal dynamics of WUE generally declined from morning to evening. 4)The main physiological factors to influenc WUE were stomatal aperture,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and activity of photosynthestic system. And the ecological factors included PAR intensity, temperature, air humidity,etc. It was clear that the regulation of stomatal aperture was central to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Light,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will all act in some way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on the stomatal aperture, together with internal circadian rhythms, leaf water status and xylem borne sign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无性系 水分利用效率 生理机制 气孔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和再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熊好琴 段金跃 +1 位作者 王妍 张新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7,共6页
生物结皮的发育影响着干旱半干旱区小尺度土壤水文过程。对两种自然降雨条件下(降雨量为8.5 mm和14.8 mm)的3种放牧管理类型(持续放牧地、围栏5 a禁牧区、围栏15 a禁牧区)有、无生物结皮土壤的降雨入渗速率和再分配规律进行了测定。结... 生物结皮的发育影响着干旱半干旱区小尺度土壤水文过程。对两种自然降雨条件下(降雨量为8.5 mm和14.8 mm)的3种放牧管理类型(持续放牧地、围栏5 a禁牧区、围栏15 a禁牧区)有、无生物结皮土壤的降雨入渗速率和再分配规律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1)入渗速率禁牧5 a和禁牧15 a样地的有结皮土壤的入渗速率极显著低于无生物结皮土壤。持续放牧样地上,生物结皮发育很差,其对土壤的入渗速率无显著影响。(2)入渗深度自然降雨为8.5mm的次日在持续放牧区能入渗到15~20 cm,而在禁牧5 a和禁牧15 a围栏区仅能入渗到10~15 cm。自然降雨为14.8 mm的次日在持续放牧区能入渗到30~40 cm,在禁牧5 a和禁牧15 a围栏区能入渗到20~25 cm。在无雨条件下,禁牧15 a围栏区50 cm以下土壤水分状况较禁牧5 a和持续放牧区更差。测定结果表明:生物结皮的形成降低了水分的入渗速率和自然降雨的下渗深度,使下渗水分减少,渗透深度变浅,由此可见当地高频率(84.6%)的小降雨(<10mm)事件只能对浅根系的草本有效,这将使得草本植物生长旺盛而深根系半灌木油蒿生长不良,逐渐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入渗 土壤含水量 植被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3种生境中养分资源的反应 被引量:39
5
作者 何维明 张新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揭示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养分资源的适应性反应 ,分析了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滩地中土壤养分状况、生物量和养分在植株不同结构中的分配以及植株对不同养分的利用和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 :(1) 3种生境中的氮、磷、钾、钙... 为了揭示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养分资源的适应性反应 ,分析了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滩地中土壤养分状况、生物量和养分在植株不同结构中的分配以及植株对不同养分的利用和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 :(1) 3种生境中的氮、磷、钾、钙和镁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2 )生物量、氮和磷在叶片中分配比率随氮和磷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而在根中的分配恰好相反 ;(3)氮和磷重吸收效率、钾利用效率和重吸收效率、钙和镁利用效率随相应养分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氮和磷利用效率随氮和磷可利用性的降低而降低 ;(4)叶片和根系对养分内循环的贡献恰好相反 ;(5 )根分布对不同养分异质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沙地柏 养分分配 养分利用效率 养分重吸收效率 养分内循环 异质性 固定沙地 流动沙地 滩地 土壤养分 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样带(NECT)森林区域中主要树种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陈雄文 张新时 +1 位作者 周广胜 陈锦正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38,共4页
本文用地统计学与分形方法对中国东北样带中 1 6个主要树种 (属 )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 :山杨、蒙古栎、色木槭和白桦的斑块大小在 3 72km左右 ,红松、黄檗、枫桦、椴、胡桃楸、榆、水曲柳、花曲柳、黑桦、云杉、臭松和落叶松的... 本文用地统计学与分形方法对中国东北样带中 1 6个主要树种 (属 )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 :山杨、蒙古栎、色木槭和白桦的斑块大小在 3 72km左右 ,红松、黄檗、枫桦、椴、胡桃楸、榆、水曲柳、花曲柳、黑桦、云杉、臭松和落叶松的斑块都在 1 0km以下。通过克里格方法得到各树种在样带中的分布区域 ,黑桦、山杨、椴、蒙古栎分布于整个研究区 ,大多数树种分布在 1 2 0°E~ 1 3 1°E之间 ,根据分布位置得到树种的耐旱能力等级。耐旱能力中等的黄檗、胡桃楸、花曲柳、榆和水曲柳的分维数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空间分布特征 东北样带 地统计学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水量变化对毛乌素油蒿幼苗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肖春旺 张新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22,共8页
毛乌素是中国干旱、半干旱沙区典型沙地 ,其中水分是最大限制因子。随着未来全球变化 ,尤其降水变化进一步激烈 ,将给这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和生产力带来巨大影响。本文选择毛乌素沙地优势灌木油蒿为研究对象 ,人控 4种降水量梯度... 毛乌素是中国干旱、半干旱沙区典型沙地 ,其中水分是最大限制因子。随着未来全球变化 ,尤其降水变化进一步激烈 ,将给这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和生产力带来巨大影响。本文选择毛乌素沙地优势灌木油蒿为研究对象 ,人控 4种降水量梯度来探讨油蒿幼苗的生理生态对降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 ,不同施水量的油蒿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叶片温度、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率日变化动态存在明显差异。当少量施水时 ,幼苗受到明显水分胁迫 ,故而关闭气孔 ,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 ,以免过多的蒸腾失水。当充分施水时 ,幼苗叶片气孔开放 ,提高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和蒸腾速率 ,降低叶片温度、以此提高光合作用。不同施水的油蒿幼苗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生态适应策略 ;幼苗荧光效率随着施水量增大 ,从机理上解释了幼苗光合作用随着施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向后剔除变量分析表明 ,随着施水量的增加 ,限制幼苗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逐渐减少。当充分施水时 ,幼苗主要受到光合有效辐射和叶片温度的限制。当中度施水时 ,幼苗主要受到蒸腾速率、胞间 /大气CO2 浓度差值的限制。当少量施水量时 ,幼苗主要受到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大气CO2 浓度差值、叶片 /大气温度差值及其大气温度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水量 毛乌素沙地 油蒿幼苗 生理生态过程 荧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地区5个欧美杨引进品系的苗期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尤鑫 龚吉蕊 +4 位作者 张新时 段庆伟 葛之葳 陈冬花 安然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2期17-23,共7页
2007-2008年以察布查尔平原林场作为引种试验基地,进行了新疆伊犁地区NM6、SIM、NE19、DN2、DN1825个欧美杨引进品系的苗期适应性研究。通过与杨树本地种1467、1262、P64、Da、Jia在扦插造林成活率、2年生苗木高、径生长量及苗木干生... 2007-2008年以察布查尔平原林场作为引种试验基地,进行了新疆伊犁地区NM6、SIM、NE19、DN2、DN1825个欧美杨引进品系的苗期适应性研究。通过与杨树本地种1467、1262、P64、Da、Jia在扦插造林成活率、2年生苗木高、径生长量及苗木干生物量等生长习性的比较,以及苗木光生理效应,即苗期苗木的光响应曲线特征对比等的试验观测结果,对新疆伊犁地区这5个欧美杨引进品系的苗期适应性作出了评价,以此从苗期评选出了能适应伊犁地区高光照条件的NM6、SIM、NE193个欧美杨品系。它们可作为引进的杨树新品系在新疆作深入、扩展的引种试验。在作欧美杨引进品系苗期的地区适应性评价上,树立了以植株生长量指标、形态指标以及苗木光生理效应中的转化光能利用率进行杨树优良适应品系综合评选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地区 欧美杨引进品系 苗期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子层次覆盖模型的潜在土壤侵蚀等级评价——以内蒙古林西县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新宇 唐海萍 +1 位作者 张新时 孙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54-159,167,共7页
以内蒙古林西县作为研究案例,采用降雨侵蚀力、主要地形体、土壤可蚀性、植被盖度及水土保持措施等参数,利用TM影像、DEM、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等地理辅助数据与地面实测土壤理化性质及多年降水数据,在GIS与RS技术支持下,对5个... 以内蒙古林西县作为研究案例,采用降雨侵蚀力、主要地形体、土壤可蚀性、植被盖度及水土保持措施等参数,利用TM影像、DEM、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等地理辅助数据与地面实测土壤理化性质及多年降水数据,在GIS与RS技术支持下,对5个单因子作用下研究区潜在水土流失风险进行评价。并基于多因子层次覆盖评价模型,对复合因子及多因子综合作用下研究区潜在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形、土壤与植被盖度3个因子对土壤侵蚀的贡献量较大,土地利用方式与降雨强度对土壤侵蚀的贡献量较小。5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林西县有近77%的土地面积面临强度及强度以上水土流失的危险。其中轻度及微度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较小,二者共占总土地面积比例14.8%,主要分布在林西县西北部的中高山坡度较低地区;强度水土流失占22.8%,主要发生在北部的中山区及中部的河谷平川区;极强度水土流失占43.8%,主要发生在中部及南部低山丘陵区;剧烈水土流失面积占10.8%,集中分布在北部中山高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USLE GIS 多因子层次覆盖评价 林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业土壤侵蚀分级和退耕还林决策——以川西干旱河谷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房世波 杨武年 张新时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5年第1期72-77,共6页
为定量研究川西干旱河谷的土壤侵蚀和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异,指导退耕还林时序决策,本文综合考虑川西干旱河谷的地形、气候的特点和农业土壤特征,分析了计算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因子指标的方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并... 为定量研究川西干旱河谷的土壤侵蚀和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异,指导退耕还林时序决策,本文综合考虑川西干旱河谷的地形、气候的特点和农业土壤特征,分析了计算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因子指标的方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并进行了土壤侵蚀定量分级。根据土壤侵蚀的定量分级结果,分析了如何结合土壤侵蚀分级结果进行退耕还林(草)时序决策,认为应当优先考虑河流两侧土壤肥力条件差和土壤侵蚀严重的需退耕的坡耕地,这样,既避免了这些坡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也将土壤肥力好的耕地留下来为农业生产服务。此方法适应川藏边境及其三江之源地区地形因素复杂的土壤侵蚀的计算,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定量分级对于退耕还林时序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地理信息系统(GIS) 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 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作物生长期气候旬变异特征及其对作物产量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特生 李波 张新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4-193,共10页
皇甫川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区,作物生产对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利用该流域1961—2000年生长季(5~9月)的降水、气温数据、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深入分析作物生产对旬尺度降水、气温变异的响应。研究表明,排除社会经济因... 皇甫川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区,作物生产对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利用该流域1961—2000年生长季(5~9月)的降水、气温数据、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深入分析作物生产对旬尺度降水、气温变异的响应。研究表明,排除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皇甫川流域农作物生产对旬尺度降水、气温变异有明显响应,但不同农作物的响应程度不同,同一种农作物对不同旬的响应亦不同;8月上旬降水量的丰缺对糜黍、玉米、薯类和谷子等农作物的气候产量有明显正效应,6月下旬和7月上旬降水量的多少对高粱的气候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5月中旬最高气温和7、8月份各旬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升高,都可能使农作物的气候产量不同程度降低。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生长季(尤其是7、8月份)旱作区的田间管理,降低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变异系数 气候产量 波动指数 皇甫川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杂交杨无性系扦插苗生长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万雪琴 夏新莉 +1 位作者 尹伟伦 张新时 《林业科技开发》 2006年第4期15-19,共5页
在北京对新引进的30个杂交杨无性系1 a生扦插苗的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依据苗高、地径和树干生物量3指标可将引种无性系分为4组:第1组由XMH-11、XMH-12、DMH-4、DMH-3组成,其高生长快,地径生长慢,生物量低;第2组包括XMH-7、HE-1、HE-3、... 在北京对新引进的30个杂交杨无性系1 a生扦插苗的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依据苗高、地径和树干生物量3指标可将引种无性系分为4组:第1组由XMH-11、XMH-12、DMH-4、DMH-3组成,其高生长快,地径生长慢,生物量低;第2组包括XMH-7、HE-1、HE-3、MH-8、MH-5、MH-2、XMH-4、XMH-10、HY-1共9个无性系,其生长特点是:苗高、地径生长快,生物产量高;第3组包括HE-4、XMH-8、MH-3、MH-7、MH-4、MH-8、MH-35、MH-6、XMH-9、MH-9共10个无性系,其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处于中等;第4组包括DMH-1、XMH-5、XMH-6、HE-2、XMH-3、MH-1、DMH-2共7个无性系,它们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小。从第12、组中选育适生优良无性系的机会较大,可将这13个无性系列为重点试验对象;第3组的无性系在生长方面的表现中等,可结合其他育种目标进行良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杨 1 a生扦插苗 生长量 生物量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县生态经济分区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新宇 唐海萍 +1 位作者 张新时 孙林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8年第1期78-82,共5页
以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林西县16个乡镇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所选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从26项指标中筛选出7项综合指标,消除了由于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噪音干扰,降低各因子之间的重叠性。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经济区划分的相... 以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林西县16个乡镇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所选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从26项指标中筛选出7项综合指标,消除了由于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噪音干扰,降低各因子之间的重叠性。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经济区划分的相似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和自然区域完整性原则,运用灰色星座聚类法对研究区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聚类分区,林西县生态经济系统可以划分为3大区域:中东部河谷平川粮食经济作物区、中南部低山丘陵牧粮综合发展区及西北部中山牧粮果水保林区。排序检验的结果表明聚类结果基本正确,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农业生态经济类型的客观状况。最后,根据各分区不同的生态经济特征,对各区的开发对策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评述。图1,表5,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西县 生态经济分区 因子分析 灰色星座聚类法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麓山地丘陵区生态?生产范式研究——以内蒙古林西县为例
14
作者 李新宇 唐海萍 +1 位作者 张新时 孙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从地理或景观单元上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突出的特点是在草原或森林的景观背景上,星散分布着粗放耕作的农田与村落的景观单元。因此,北方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的研究可以理解为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化研究。本文根据... 从地理或景观单元上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突出的特点是在草原或森林的景观背景上,星散分布着粗放耕作的农田与村落的景观单元。因此,北方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的研究可以理解为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化研究。本文根据3个不同区域农户生产优化模式的土地需求,结合生态经济功能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原则与控制条件,基于林西县森林草原过渡区的植被类型及"河谷平川-低山丘陵-中山山地"的地貌特征,得出区域尺度土地利用优化分配范式。确定河谷平川区可作为林西县今后发展高效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核心区;低山丘陵生态生产交错区,一部分土地作为生产用地,另一部分作为生态用地,整体发展定位于牧粮综合发展区;中山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为生态用地,部分生产活动要转移到河谷平川区和低山丘陵区等地势平坦并有灌溉条件保证的区域,从而使山地森林与草地得以修养生息,恢复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发展定位于生态保育、林果旅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区 优化生态-生产范式 土地利用格局优化 北方农牧交错带 林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特征分析
15
作者 孙特生 李波 张新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347-19350,19368,共5页
利用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主要气候要素数据和1979~2000年准格尔旗统计数据,采用净初级生产力(NPP)计算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陆地植被NPP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 利用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主要气候要素数据和1979~2000年准格尔旗统计数据,采用净初级生产力(NPP)计算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陆地植被NPP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NPP的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变化显著。各乡镇NPP动态变化一致,且年际变化显著。流域NPP空间差异明显,东南部较高、西北部相对较低,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一致。②1979~2000年皇甫川流域各乡镇粮食单产增长趋势明显,且年际波动显著,在有些年份降水量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粮食单产空间差异明显,北部高,东南部居中,西部低。③皇甫川流域NPP和粮食单产的时间相关性较为显著,而空间相关性不明显。这与NPP主要受自然条件影响,而粮食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农业政策和科技投入等综合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流域 气候变化 NPP 粮食单产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