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3年武都系冬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1
作者 何蔷薇 张援文 宛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2期17-18,25,共3页
为全面了解武都系冬小麦的品质性状,为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品质改进提供参考,对2018—2023年选育的5个武都系冬小麦与2个当地主栽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沉淀值等品质性状进... 为全面了解武都系冬小麦的品质性状,为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品质改进提供参考,对2018—2023年选育的5个武都系冬小麦与2个当地主栽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沉淀值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参考国家颁布实施的小麦质量标准,对各指标进行评价分类。结果表明:武都系小麦品种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参试材料的容重均达到2级小麦质量要求,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变异系数分别为38.49%、50.50%。总体来看,武都19号专用性更好,而武都24号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均达到了强筋小麦标准,可为发掘优异强筋小麦材料提供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武都系 品质性状 2018—2023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4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蔷薇 张援文 +3 位作者 宛亮 李忠英 周敏 赵小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620-622,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陇南地区小麦产量,降低小麦条锈病在小麦生产上带来的影响,选育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冬小麦品种。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4号以引11-12为母本、98t-23-101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9—2021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 为进一步提高陇南地区小麦产量,降低小麦条锈病在小麦生产上带来的影响,选育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冬小麦品种。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4号以引11-12为母本、98t-23-101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9—2021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7500.2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7.77%;2021—2022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7133.6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23%。该品种生育期237 d,株高89 cm,穗长6.5 cm,穗粒数43粒,千粒重40 g,具有抗病性好、丰产、稳产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川地冬麦品种类型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武都24号 抗条锈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2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援文 宛亮 +1 位作者 何蔷薇 李忠英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4期8-10,共3页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2号是以90-855为母本、8760-13-6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7-2019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7100.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5.5%。在2018-2019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2号是以90-855为母本、8760-13-6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7-2019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7100.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5.5%。在2018-2019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6534.0 kg/hm^(2),较对照兰天33号增产3.1%。生育期249 d,株高98 cm,穗长7.6 cm,穗粒数43.4粒,千粒重43.7 g。籽粒含水分93.5 g/kg、总灰分(干基)18.0 g/kg、蛋白质(干基)126.0 g/kg、湿面筋(14%水分基)228.0 g/kg、赖氨酸(干基)3.6 g/kg,沉淀值(14%水分基)34 mL,容重798 g/L。抗旱、抗锈,丰产,适宜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徽成盆地和天水市甘谷、清水、麦积等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选育 新品种 武都22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9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援文 李忠英 +1 位作者 宛亮 刘治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2期46-48,共3页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9号以97-4-6-2-1-2为母本、98SF531-1-4-1(92R178/D599)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3—2015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6766.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9.4%。在2015—2...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9号以97-4-6-2-1-2为母本、98SF531-1-4-1(92R178/D599)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3—2015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6766.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9.4%。在2015—2016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5653.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5.3%。生育期247 d,株高103.5 cm,穗长9.1 cm,穗粒数45.2粒,千粒重42.2 g。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2.7 g/kg、粗灰分(干基)24.5 g/kg、湿面筋287.5 g/kg、赖氨酸3.91 g/kg,沉淀值43.5 mL,容重805.5 g/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菌系条中32号、水4、贵22-9及贵22-14及混合菌表现免疫,总体抗性表现优异。可在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台地区和天水市甘谷、清水、麦积等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武都19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6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援文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10期4-6,共3页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6号是以7930-2为母本、小白冬麦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1—2003年陇南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折合平均产量4 095.0 kg/hm2,比对照品种绵阳28号增产42.2%。在2000—2004年生产试验中,各试点均较对照品种...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6号是以7930-2为母本、小白冬麦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1—2003年陇南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折合平均产量4 095.0 kg/hm2,比对照品种绵阳28号增产42.2%。在2000—2004年生产试验中,各试点均较对照品种增产,增幅为6%~190%。该品种对小麦条锈病总体表现中抗,且严重度和普遍率相对较低。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37 g/kg、赖氨酸4.8 g/kg、沉降值50.8 mL。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半山干旱区、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台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武都16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系引11-12
6
作者 张援文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52-53,共2页
1品种来源 冬小麦新品系引11—12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99年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NG8319//SHA4/LTRA组合,经过多年选育而成,2003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新品系 冬小麦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品种审定委员会 品种来源 粮食作物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3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何蔷薇 张援文 +1 位作者 宛亮 李忠英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28-130,共3页
为选育适宜武都市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且优质的冬小麦品种。以引11-12为母本、98t-23-101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了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3号。该品种生育期243 d,株高85 cm,穗长8.2 cm,穗粒数51粒,千粒重43 ... 为选育适宜武都市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且优质的冬小麦品种。以引11-12为母本、98t-23-101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了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3号。该品种生育期243 d,株高85 cm,穗长8.2 cm,穗粒数51粒,千粒重43 g。在2018—2020年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7542.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6.55%;在2020—2021年度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7558.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7.35%。具有抗旱、抗锈,丰产等特点。适宜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和天水市麦积、甘谷及清水等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武都23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1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宛亮 张援文 何蔷薇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3期43-45,共3页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1号是以97-4-6-2-1-3为母本,以引11-1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15—2017年陇南川区组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6357.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6%。在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中,折合产量6661...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1号是以97-4-6-2-1-3为母本,以引11-1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15—2017年陇南川区组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6357.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6%。在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中,折合产量6661.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平均增产2.7%。全生育期246 d,株高76.75 cm,穗长8.5 cm,千粒重37.1 g。适宜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台地区和天水市甘谷、清水等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选育 新品种 武都2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7号选育报告
9
作者 李忠英 宛亮 张援文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4-7,共4页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7号是以绵阳87-43为母本、自育品系8358-1417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8—2010年甘肃省区域试验(川区组)中,2 a平均折合产量609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增产0.80%。在2010—2011年度甘肃省生产试... 冬小麦新品种武都17号是以绵阳87-43为母本、自育品系8358-1417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8—2010年甘肃省区域试验(川区组)中,2 a平均折合产量609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增产0.80%。在2010—2011年度甘肃省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552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平均增产5.20%。株高102.00 cm,穗长6.00~9.00 cm,千粒重44.10 g。籽粒含粗蛋白143.90 g/kg,湿面筋223.10 g/kg,沉降值24.30 m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度抗病,成株期对条中29号、HY8、条中33号及混合菌表现免疫,对水4表现中抗,对条中30号表现感病。适宜在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及低半山河谷川台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武都17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