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早期印品遗存看雕版印刷术的起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懋学 万安伦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向来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囿于出土印刷实物的缺乏与品类的单一,学者多错将佛教捺印佛像、经咒视作雕版印刷术产生的直接源头。通过对出土印刷实物与传世文献遗存的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类印...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向来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囿于出土印刷实物的缺乏与品类的单一,学者多错将佛教捺印佛像、经咒视作雕版印刷术产生的直接源头。通过对出土印刷实物与传世文献遗存的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类印刷物——佛教《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实由民间工匠借鉴唐代早期已有的印刷术雕印,且历日应是更早的雕版印刷物。唐代私修历法盛行与唐历新增以吉凶宜忌内容为主的历注、历序,极大地刺激了历日的社会需求。唐代官方频繁颁用、修订历法及季冬颁历制度,使具有时效性的历日在短时间内需求量激增,传统的抄写模式已无法及时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商业利益驱使下,民间商人雕售内容与形制较为简单的唐历便在情理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版印刷术 印刷物 《大随求陀罗尼咒经》 历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吴嘉谟纂刻《孔圣家语图》谈晚明的社会文化风气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懋学 万安伦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吴嘉谟作为晚明科举士子中的一员,纂刻《孔圣家语图》不仅具有个人特殊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普适性,充分反映了晚明的社会文化风气。《家语图》初刻于万历十七年,后经吴氏增改,通行本方才付梓。在尊孔重儒、明黜异学的时代背景下,吴氏... 吴嘉谟作为晚明科举士子中的一员,纂刻《孔圣家语图》不仅具有个人特殊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普适性,充分反映了晚明的社会文化风气。《家语图》初刻于万历十七年,后经吴氏增改,通行本方才付梓。在尊孔重儒、明黜异学的时代背景下,吴氏出于自觉的卫道精神及其欲借刻书以图仕进的私人因素,纂刻《家语图》便在情理之中,这对认识明代大量刊刻儒书的现象不无启发。《家语图》并非吴氏所标榜的“图按圣迹之遗,文仍王本之旧”,实乃吴氏拼凑而成,由此可窥探晚明刻书伪窃之风。是书刊成后,多有衍生本出现,并一直流行至今。一方面与世人轻信吴氏之言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此书具有一定的文献、艺术与商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圣家语图》 纂刻 晚明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旧史以著新篇,鉴往古以知当今——论《新中国出版研究》的价值与创新
3
作者 张懋学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56,共5页
《新中国出版研究》全面总结了新中国出版取得的伟大成就与经验启示,是近年来较为难得的一部研究新中国出版史的力作。全书内容兼具广度与深度,多有突破与创新之处,具有宏观站位与微观叙述、纵向梳理与横向互动、史料丰富与案例典型、... 《新中国出版研究》全面总结了新中国出版取得的伟大成就与经验启示,是近年来较为难得的一部研究新中国出版史的力作。全书内容兼具广度与深度,多有突破与创新之处,具有宏观站位与微观叙述、纵向梳理与横向互动、史料丰富与案例典型、逻辑严谨与行文典雅等特点。对《新中国出版研究》的内容和案例进行探讨,能够爬梳新中国出版史,不仅有助于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而且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出版研究》 新中国出版史 历史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