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夏播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忠信 汤丰收 +6 位作者 新友 韩锁义 董文召 臧秀旺 徐静 许欣然 陈钦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817-16819,共3页
[目的]为夏播花生的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22个河南省夏播花生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饱果率、百仁重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饱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侧... [目的]为夏播花生的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22个河南省夏播花生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饱果率、百仁重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饱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侧枝长、秕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侧枝长>百仁重>饱果率>秕果数>饱果数>总分枝>结果枝>出米率>百果重>主茎高。[结论]在高产栽培中,河南省夏播花生生长后期应采取管理措施,以确保茎叶的营养物质较畅通快速地到达籽仁,提高百仁重,从而提高单株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播花生 农艺性状 单株生产力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的生理保健功能及富硒花生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忠信 新友 +4 位作者 汤丰收 董文召 秦利 臧秀旺 徐静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年第2期61-63,共3页
综述了微量元素硒的生理保健功能,对部分花生品种进行了硒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远杂9102、豫花黑一号和远杂0005硒含量较高,并在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DB6124.01—2010)中坚果硒含量(0.01—1.00mg/kg)的范围之内,属于富硒花生。
关键词 生理保健功能 富硒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的营养成分与食疗方剂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忠信 朱松 +1 位作者 刘莉娜 吴艳荣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7年第11期57-58,共2页
花生是食、油两用的经济作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食疗功能。
关键词 花生 营养成分 食疗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焊在石油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忠信 朱海 +3 位作者 吴则中 田丰 黄健峰 卢永江 《石油矿场机械》 1998年第1期4-8,共5页
摩擦焊是一种固相热压焊方法,通过机械摩擦在接触表面产生热量,并在载荷的作用下把两个同种或异种的金属或其它材质的工件牢固地焊接在一起。摩擦焊是一种优质、高效、节能和无污染的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刀具、航空、... 摩擦焊是一种固相热压焊方法,通过机械摩擦在接触表面产生热量,并在载荷的作用下把两个同种或异种的金属或其它材质的工件牢固地焊接在一起。摩擦焊是一种优质、高效、节能和无污染的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刀具、航空、军工、石油、化工等行业设备的各个制造部门,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大力推广应用摩擦焊技术作为一项技术政策。在石油机械制造行业,摩擦焊技术已成功地用于钻杆、实心抽油杆、空心抽油杆、光杆、高压阀体、蝶阀和地质取芯钻具的制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 石油机械制造业 摩擦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尺蠖幼虫的人工大量饲养
5
作者 张忠信 粱莉 金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2-43,共2页
昆虫的人工大量饲养技术是现代农林害虫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工饲料具有不受季节限制和不易发霉变质等优点,在饲养过程中可以少换或不换饲料,饲养管理方便,使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因而,国外自50年代以来,人工饲料的研究... 昆虫的人工大量饲养技术是现代农林害虫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工饲料具有不受季节限制和不易发霉变质等优点,在饲养过程中可以少换或不换饲料,饲养管理方便,使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因而,国外自50年代以来,人工饲料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得到迅速发展。现已有700多种昆虫可以应用人工饲料进行繁殖。国内的学者根据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也进行了棉铃虫、玉米螟、粘虫等多种昆虫的人工大量繁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尺蠖 人工饲养 害虫 防治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点总结
6
作者 张忠信 臧秀旺 +3 位作者 高伟 刘华 徐静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8期107-109,共3页
对2013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的7个(含对照)品种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点的综合表现分别进行了评述。参试品种中仅有开农69和豫花27号两个品种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均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且荚果增产幅度较大。
关键词 河南省 麦套花生 生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夏花生开花物候与结果习性 被引量:21
7
作者 汤丰收 +6 位作者 刘娟 臧秀旺 董文召 张忠信 苗利娟 刘华 徐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79-986,共8页
为完成传统两年3作区麦套花生向夏播花生种植制度的改革,全面研究夏直播花生生育规律,本试验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麦套夏花生、夏播起垄覆膜、夏播起垄露地3种种植方式下花生开花物候进程和生殖特征,并对变化动态进行数学分析,探讨不同... 为完成传统两年3作区麦套花生向夏播花生种植制度的改革,全面研究夏直播花生生育规律,本试验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麦套夏花生、夏播起垄覆膜、夏播起垄露地3种种植方式下花生开花物候进程和生殖特征,并对变化动态进行数学分析,探讨不同种植方式下花生开花物候指数和结实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夏播起垄覆膜处理可加速花生前期生育进程,出苗至始花期缩短8 d左右,提高开花同步指数,使得花期更为集中。夏播起垄覆膜处理较麦套处理花生单株最大开花量提高4.9%,果针数增加20.0%,下针盛期延长7 d,单株结果数增加20.0%,单株饱果数增加15.8%,荚果体积提高12.2%。试验说明夏播花生同样具有高产潜力,夏播起垄覆膜处理荚果和籽仁产量均为3处理中最高,分别为5 196.3 kg?hm?2、3 439.95 kg?hm?2,比麦套处理高7.7%、7.7%,比夏播起垄露地处理高20.0%、31.1%;出仁率夏播起垄覆膜处理和麦套处理基本一致。试验表明,通过地膜覆盖等措施,能克服花生生育期短、荚果饱满度不够等限制因素,有利于提早结果和结果集中,保证了荚果数量和荚果的充实,为高产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夏花生 开花量 开花进程 结果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花生种间杂交遗传群体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华 秦利 +7 位作者 新友 韩锁义 杜培 张忠信 孙子淇 齐飞艳 董文召 黄冰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为探明花生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机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分析了栽培/野生种间杂交组合白沙1016×A.monticola的216个重组自交系家系(F10)及其亲本的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建立了相应的遗传模型,并进行了性... 为探明花生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机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分析了栽培/野生种间杂交组合白沙1016×A.monticola的216个重组自交系家系(F10)及其亲本的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建立了相应的遗传模型,并进行了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和花生酸含量的遗传模型为C,无主基因受多基因控制,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8.55%和84.81%;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烷酸的遗传均表现为受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08%、46.13%、44.85%、66.55%和65.98%。相关性分析显示,花生脂肪含量与油酸和花生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棕榈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烷酸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花生高油育种中,提高脂肪含量要注重多基因的积累;选育高油酸等优质专用型品种时,关注主基因遗传的作用时还要考虑到多基因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脂肪 脂肪酸组分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花生籽仁中蔗糖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8
9
作者 秦利 刘华 +6 位作者 杜培 董文召 黄冰艳 韩锁义 张忠信 齐飞艳 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6-671,共6页
对72份国内外优质食用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化学测定,利用瑞典波通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采集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Modified PLS)建立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以寻找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 对72份国内外优质食用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化学测定,利用瑞典波通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采集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Modified PLS)建立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以寻找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中蔗糖含量的定标决定系数为0.822,定标标准误差为0.386,决定系数较高,误差较小,表明该模型代替化学分析进行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测定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花生籽仁 蔗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品种高产生理参数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新友 韩锁义 +6 位作者 刘华 汤丰收 董文召 徐静 张忠信 臧秀旺 孟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以远杂9102和国内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两个小果型品种白沙1016、鲁花12号及两个大果型品种海花1号、豫花15号为材料,考查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经济系数等重要生理参数。结果表明,远杂9102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在小... 以远杂9102和国内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两个小果型品种白沙1016、鲁花12号及两个大果型品种海花1号、豫花15号为材料,考查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经济系数等重要生理参数。结果表明,远杂9102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在小果品种中最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生长后期减少的速度慢于同类型其它品种;叶面积指数位于最适叶面积范围之内;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成熟期还保持增长趋势;是参试品种中经济系数最高的品种。由此说明,远杂9102具有高产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远杂9102 高产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多世代联合群体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秦利 刘华 +9 位作者 新友 杜培 代小冬 孙子淇 齐飞艳 董文召 黄冰艳 韩锁义 张忠信 徐静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0-599,共10页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甜味是与花生口感及风味高度相关的遗传性状,花生的甜味主要来源于花生籽仁中的蔗糖,蔗糖含量达到6%以上时,其口感及风味较好。因此,提高花生籽仁的蔗糖含量是改善花生口感及风味的...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甜味是与花生口感及风味高度相关的遗传性状,花生的甜味主要来源于花生籽仁中的蔗糖,蔗糖含量达到6%以上时,其口感及风味较好。因此,提高花生籽仁的蔗糖含量是改善花生口感及风味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迄今为止,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遗传分析未见报道。本研究以2组高、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正反交组合,4个世代(P_(1)、P_(2)、F_(1)和F_(2))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花生籽仁蔗糖含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结合两组最优遗传模型均是E-0模型(MX2-ADI-AD)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是最优遗传模型。该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在以高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为母本的正交组合中表现较高(84.96%和83.00%),在以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为母本的反交组合中主基因遗传率偏低(69.52%和60.32%);相反,多基因遗传率在正交组合中表现较低(14.87%和16.75%),在反交组合中表现较高(30.23%和39.25%),说明该性状有明显的母体效应。通过对花生F_(2)群体籽仁蔗糖含量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高蔗糖含量花生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信息,为进一步进行QTL定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含量 遗传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37号选育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秦利 刘华 +11 位作者 新友 杜培 代小冬 孙子淇 齐飞艳 董文召 谷建中 黄冰艳 韩锁义 张忠信 徐静 高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8-616,共9页
豫花37号是以高产、广适性品种海花1号为母本,以高油酸小果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在分离世代综合运用近红外品质检测、异地生态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珍珠豆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2012年和201... 豫花37号是以高产、广适性品种海花1号为母本,以高油酸小果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在分离世代综合运用近红外品质检测、异地生态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珍珠豆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2012年和2013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区试,两年9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达到4583.55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普通油酸品种)增产2.68%;2014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花生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5084.4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10.84%;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夏直播生育期116 d左右。本研究进一步对豫花37的遗传背景和控制油酸含量的两对主效基因的突变类型进行了分析,对后续高油酸品种选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酸 珍珠豆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湖北分离株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毛迎新 刘明炎 +2 位作者 龚自明 张忠信 谭荣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5-689,699,共6页
运用PCR技术扩增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EcobNPV-AH)和湖北分离株(EcobNPV-HB)的同源重复序列2(hr2),并对湖北分离株的hr2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hr2扩增产物为2条DNA片段,大小约1300bp和... 运用PCR技术扩增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EcobNPV-AH)和湖北分离株(EcobNPV-HB)的同源重复序列2(hr2),并对湖北分离株的hr2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hr2扩增产物为2条DNA片段,大小约1300bp和1800bp,湖北分离株的hr2扩增产物为1条DNA片段,大小约1800bp,由基因型组成判断,EcobNPV-HB是新的地区分离株,其hr2全长1761个核苷酸,GC含量21.7%,编码540个氨基酸,具有重复性回文序列,较GenBank中登录的EcobNPV-AH的hr2多362个核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湖北分离株 基因型 同源重复序列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106个审定花生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子淇 齐飞艳 +7 位作者 郑峥 董文召 黄冰艳 张忠信 汤丰收 新友 刘志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4-762,共9页
利用花生育成品种的系谱和亲缘系数分析了河南省1982-2016年间培育和审定的106个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河南省主要育成花生品种绝大多数含有骨干亲本伏花生的血缘,约92%的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 利用花生育成品种的系谱和亲缘系数分析了河南省1982-2016年间培育和审定的106个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河南省主要育成花生品种绝大多数含有骨干亲本伏花生的血缘,约92%的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变异范围为0~0.773,平均COP值为0.149。COP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3个品种(开农53、泛花3号、驻花2号)因与其他品种无亲缘关系而各自独成一类外,其余103个品种均有亲缘关系。13个品种与其他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剩余90个品种可被分为10类,每类均由特定品种及其衍生系组成。以上结果表明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遗传背景较窄,遗传多样性较差,利用新的种质资源,创新亲本组配方式,提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今后花生育种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亲缘系数 遗传多样性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花生早期胚特异性表达基因AhDGAT3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磊 齐飞艳 +7 位作者 苗利娟 黄冰艳 刘华 张忠信 高伟 董文召 汤丰收 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4,共10页
为获得在早期胚中特异性表达启动子,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步移技术对AhDGAT3(GenBank:AY875644.1)的启动子进行克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了AhDGAT3起始密码子ATG上游5'侧翼序列2 181bp,应用PLACE和plantCARE在线分析显示,AhDGAT3启动子... 为获得在早期胚中特异性表达启动子,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步移技术对AhDGAT3(GenBank:AY875644.1)的启动子进行克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了AhDGAT3起始密码子ATG上游5'侧翼序列2 181bp,应用PLACE和plantCARE在线分析显示,AhDGAT3启动子除了含有核心调控元件TATA-box和CAAT-box之外,还有多个非生物胁迫作用元件,如茉莉酸响应元件、防御和干旱胁迫响应元件TC-rich repeats、光响应元件、干旱诱导的MYB结合位点、光响应MYB结合位点等,以及种子表达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及分裂组织表达相关元件。构建重组载体p BI121-PAhDGAT3,转化拟南芥,GUS染色结果显示,该启动子能驱动下游GUS基因,仅在发育早期的心型胚期至鱼雷型胚期较短时间内的胚中特异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DGAT3 早期胚 种子特异性启动子 GUS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菌丝体杆形病毒的RT-PCR检测及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春乐 张忠信 +3 位作者 应国华 吕明亮 薛振文 李伶俐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82,共4页
根据GenBank公布的香菇杆形病毒部分基因组序列(登录号:GQ372842)设计引物,建立了香菇菌丝体病毒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方法,浙江省的36个香菇栽培菌株的菌丝体经鉴定,... 根据GenBank公布的香菇杆形病毒部分基因组序列(登录号:GQ372842)设计引物,建立了香菇菌丝体病毒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方法,浙江省的36个香菇栽培菌株的菌丝体经鉴定,菌株988、939、937、9319、868、66和WL-3的菌丝体不含杆形病毒;菌株灵的菌丝体可能含有杆形病毒;另外28个香菇菌株的菌丝体可能感染杆形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菌丝体 杆形病毒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花生品种的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汤丰收 +5 位作者 刘娟 臧秀旺 董文召 张忠信 徐静 苗利娟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12期42-45,共4页
为了鉴定黄淮海地区9个主栽花生品种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调查了产量、形态指标、产量构成等10个抗旱相关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花生品种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同一花生品种在干旱与正常供水条件下,其各指标差异显... 为了鉴定黄淮海地区9个主栽花生品种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调查了产量、形态指标、产量构成等10个抗旱相关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花生品种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同一花生品种在干旱与正常供水条件下,其各指标差异显著;不同花生品种的抗旱性有明显差异,其中冀花0212-4、潍花10号、湘花2008、豫花9719的抗旱性较好,开农49和山花9号的抗旱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隶属函数值 抗旱性评价 产量 形态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花生常见根茎部病害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9
18
作者 臧秀旺 新友 +4 位作者 汤丰收 董文召 张忠信 徐静 韩锁义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4期142-143,共2页
总结了河南花生茎腐病、根腐病、青枯病、白绢病等根茎部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表现、侵染途径和发病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以为花生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生根茎部病害 发生 防治措施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AhTFL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19
作者 齐飞艳 石磊 +7 位作者 孙子淇 郑峥 苗丽娟 田梦迪 张忠信 黄冰艳 董文召 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734,共7页
栽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连续开花亚种和交替开花亚种的开花时间、分枝模式和分枝数量均不同,这与PEBP蛋白家族基因时空表达差异有关。本研究从花生品种豫花25号的幼嫩腋芽组织中克隆到AhTFL1基因,属PEBP基因家族,比对参考基因组... 栽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连续开花亚种和交替开花亚种的开花时间、分枝模式和分枝数量均不同,这与PEBP蛋白家族基因时空表达差异有关。本研究从花生品种豫花25号的幼嫩腋芽组织中克隆到AhTFL1基因,属PEBP基因家族,比对参考基因组显示其位于18号染色体。AhTFL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543 bp,编码180个氨基酸,拥有PEBP蛋白家族的保守的D-P-D-x-P和G-x-H-R结构域,91、115、145、147和159位的氨基酸与拟南芥TFL1保守的His88、Glu112、Ser142、Asp144和Asp156残基相同,系统进化树显示其属于TFL1-like亚家族。基于AhTFL1基因与拟南芥TFL1基因序列同源,所以利用拟南芥tfl1突变体进行功能互补试验验证其功能。35S::AhT⁃FL1互补拟南芥tfl1突变体表现为主茎增高、侧枝变长、荚果数增加、主茎侧枝数增多、莲座侧枝数减少,基本恢复至野生型性状。转化拟南芥野生型和tfl1突变体的35S::AhTFL1阳性株系都表现开花延迟,说明AhTFL1基因功能为促进营养生长,延迟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花生 PEBP基因家族 TFL1基因 基因功能 营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二倍体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和A.ipaensis新种间杂种的创制及鉴定
20
作者 杜培 王倩 +8 位作者 刘华 付留洋 秦利 徐静 张忠信 李晨玉 董文召 黄冰艳 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5-521,共7页
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AA)和A.ipaensis(BB)是花生栽培种最可能的二倍体祖先种,而其合成的四倍体是研究花生起源与进化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利用A.duranensis系(PI 497262)和A.ipaensis(PI 468322),通过杂交、组织培养、寡核苷酸探针... 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AA)和A.ipaensis(BB)是花生栽培种最可能的二倍体祖先种,而其合成的四倍体是研究花生起源与进化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利用A.duranensis系(PI 497262)和A.ipaensis(PI 468322),通过杂交、组织培养、寡核苷酸探针染色荧光原位杂交(OS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创制和鉴定了一个新的种间杂种W1824,进一步对其花粉育性、减数分裂行为和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发现W1824花粉高度不育,染色体平均构型为0.5 Ⅲ+3.5 Ⅱ+11.5 Ⅰ,主茎高、侧枝长和叶面积均表现出超亲优势。表明PI 497262和PI 468322具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暗示由上述两个系合成的四倍体花生可能具有显著高于亲本的生物产量和不稳定的染色体遗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chisduranensis A.ipaensis 种间杂种 鉴定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