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空侧向覆岩结构改性防冲机理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谭云亮 张修峰 +4 位作者 范德源 刘学生 朱斯陶 牟宗龙 陈洋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23,共15页
无煤柱(或小煤柱)开采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当侧空覆岩存在坚硬岩层时,大能量动力事件频发,冲击地压显现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瓶颈之一。围绕沿空侧向覆岩结构改性防冲机理与实践开展研究,主要包括:... 无煤柱(或小煤柱)开采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当侧空覆岩存在坚硬岩层时,大能量动力事件频发,冲击地压显现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瓶颈之一。围绕沿空侧向覆岩结构改性防冲机理与实践开展研究,主要包括:构建了沿空工作面覆岩结构力学模型,提出了上位覆岩等效载荷估算方法,揭示了下位覆岩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获得了沿空工作面下位覆岩运动对煤体内应力的定量表征方法,提出了以煤体的静载支承应力及关键层断裂产生的扰动应力之和与煤体强度比值大小为致灾指数的覆岩致灾关键层判识方法;定义了覆岩关键结构失稳致灾力学判据,综合分析应力状态和冲击倾向性指数对“发生冲击地压”的隶属度实现了侧空覆岩致灾风险评级;给出了侧空覆岩结构改性方法及防冲流程,并在新巨龙6305工作面开展了工程实践。结果表明,6305工作面实施侧空覆岩结构主动改性后,微震事件频次增幅33.3%,平均每个事件能量降幅23.5%;煤体应力集中程度显著降低,最大降幅约27.2%;沿空巷道围岩变形量明显减小,最大减小约104.7%;侧空覆岩致灾关键层得到消除,冲击地压的可能性等级为由“很可能”降为“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冲击地压 沿空巷道 覆岩结构 致灾 主动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位巷与工作面进回风巷联合卸压的坚硬顶板防冲技术研究
2
作者 谭云亮 任文涛 +6 位作者 李青海 殷鹏涛 张修峰 王子郡 陈洋 胡善超 李占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81,共17页
深埋特厚煤层开采后高位坚硬顶板失稳造成强矿压现象突显,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为探究新型卸压防冲方案,以新巨龙煤矿83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提出了高位巷与工作面进回风巷联合爆破卸压防冲方案。通过理论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相... 深埋特厚煤层开采后高位坚硬顶板失稳造成强矿压现象突显,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为探究新型卸压防冲方案,以新巨龙煤矿83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提出了高位巷与工作面进回风巷联合爆破卸压防冲方案。通过理论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高位巷爆破与进回风巷爆破协同卸压原理,揭示了高位巷爆破卸压对于坚硬顶板的破断失稳机制,明确了高位巷爆破对于煤层应力场演化特征。针对现场工况条件,设计并实践了高位巷与进回风巷联合爆破卸压及监测方案,取得了显著的卸压效果。结果表明:①高位巷与进回风巷联合卸压,弱化了覆岩结构,使其产生大量裂隙,破坏了其连续性,降低了覆岩承载能力。②高位巷爆破使高位关键岩层初次垮落步距由144 m减小为84 m,周期垮落步距由24~30 m减小为12~24 m。煤层垂直应力由18.1~18.3 MPa减小至16.2~18.0 MPa,最大降幅11.47%,改善了工作面应力分布状况。③设计了8302工作面进回风巷与高位巷联合爆破卸压方案。并从进回风巷表面变形、覆岩应力、顶板深部位移等方面制定了监测方案。④现场工程实践表明:104 J及以上的微震能量事件降幅64.3%,微震事件由改性前的“低频高能”逐渐向改性后的“高频低能”转化。联合爆破卸压后,围岩变形、钻孔应力及锚杆索受力对断层及不规则采空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在进入正常阶段后,围岩稳定性得到改善,联合爆破卸压效果显著。为解决大采高坚硬顶板引发的强矿压显现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覆岩 联合爆破 冲击地压 卸压释能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厚硬岩层破断力学机制分析
3
作者 林韩祥 冯雪峰 +5 位作者 张强勇 段抗 张修峰 刘传成 陈长鹏 赵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4-1277,共14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内蒙古石拉乌素矿区因其特有的高位厚硬岩层赋存特征使得大能量矿震频发,严重制约着煤炭安全开采。大能量矿震的诱因是高位厚硬岩层破断,因此探明不良地质条件下高位厚硬岩层破断的力学机制...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内蒙古石拉乌素矿区因其特有的高位厚硬岩层赋存特征使得大能量矿震频发,严重制约着煤炭安全开采。大能量矿震的诱因是高位厚硬岩层破断,因此探明不良地质条件下高位厚硬岩层破断的力学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科技难题。以石拉乌素煤矿1206A工作面和1208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在Reissner厚板理论的基础上,考虑自重应力场的影响,推导了四边固支厚板的挠度、转角、剪力、弯矩和最大拉应力的解析计算公式;考虑水平地应力场及其转移的影响,建立了高位厚硬岩层破断判据,并基于MATLAB平台编制了厚硬覆岩初次破断步距的计算程序。最终,依托该程序系统研究了工作面宽度、覆岩厚度以及上覆荷载对厚硬覆岩初次破断步距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能量矿震 高位厚硬岩层 Reissner厚板理论 水平地应力转移 破断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理论模型及应用研究
4
作者 朱建波 郑福润 +5 位作者 谢和平 周宏伟 张茹 马斌文 张修峰 公维国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共14页
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规律是准确评估矿震致灾性的重要理论基础。为明确煤矿矿震的震动效应,并为矿震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理论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首先,建立考虑几何衰减系数、材料衰减系数和地应力影响的矿... 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规律是准确评估矿震致灾性的重要理论基础。为明确煤矿矿震的震动效应,并为矿震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理论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首先,建立考虑几何衰减系数、材料衰减系数和地应力影响的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理论模型。随后,以石拉乌素煤矿为工程背景,采取室内试验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地层材料衰减系数,研究地应力对传播衰减模型的影响,构建了适用于该矿的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现场矿震震级的估算,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中几何衰减系数与矿震震级、波阵面的扩散以及应力波在非连续面中的散射相关;材料衰减系数与地层介质黏弹性、地层波速和应力波频率有关,地应力对传播衰减模型材料衰减系数有显著影响。基于提出的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模型,估算了石拉乌素煤矿矿震震级,与地震局预报的震级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根据应力波传播衰减理论模型和震级能量关系,得到了不同震级矿震的应力波传播衰减规律的预测结果。研究结果为理解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评价矿震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震 应力波 传播衰减模型 地应力 峰值振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作用下含裂隙EGS岩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朱栋 张修峰 +2 位作者 范育青 杨增强 鲍英基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利用岩石力学伺服试验机MTS816与高速数字照相量测技术,对250℃高温下经历1~20次冷热处理后含单裂隙板状花岗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处理次数对试样力学特性与破裂演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峰值强度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呈减小... 利用岩石力学伺服试验机MTS816与高速数字照相量测技术,对250℃高温下经历1~20次冷热处理后含单裂隙板状花岗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处理次数对试样力学特性与破裂演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峰值强度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峰值应变则先呈波浪式递增后趋于稳定。1~15次冷热冲击处理后的试样以剪切破坏模式为主,经历20次冷热处理后的试样由剪切破坏向拉剪混合破坏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S岩体 单裂隙 单轴压缩 力学特性 破裂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主控因素及孕灾机制 被引量:23
6
作者 谭云亮 张修峰 +4 位作者 肖自义 范德源 尹延春 陈洋 刘学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7-379,共13页
随着我国煤矿逐步向深部开采转移,冲击地压灾害日趋严重。在冲击地压从机理认知走向防冲工程进程中,首要的任务是厘清冲击地压孕灾主控因素,并进行风险程度判识。在上百个冲击地压矿井致灾评价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4类... 随着我国煤矿逐步向深部开采转移,冲击地压灾害日趋严重。在冲击地压从机理认知走向防冲工程进程中,首要的任务是厘清冲击地压孕灾主控因素,并进行风险程度判识。在上百个冲击地压矿井致灾评价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4类客观主控因素:煤岩冲击倾向性、开采深度、坚硬顶板、地质构造,以及3类人为主控因素:煤柱、采空区及采掘卸荷,并对各主控因素对冲击地压孕灾的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客观主控因素方面,煤岩冲击倾向性是煤岩积聚变形能进而诱发冲击破坏的自身属性;开采深度与巷道围岩内积聚的变形能呈正相关关系,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坚硬顶板大尺度周期断裂形成的冲击动载及动能是诱发冲击地压的“导火索”;地质构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显著,对于断层构造而言,断层两盘将在开采扰动造成的突发卸荷影响下产生相对“回弹”;煤层变薄区等效弹性模量变大,超前支承压力呈“双峰值”分布,使得冲击影响范围扩大。在人为主控因素方面,煤柱作为高应力集中区,其尺寸、倾角及相对位置等将直接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概率和强度;采空区会诱发超前支承压力集中区内围岩积聚弹性能的突然释放,尤其是在采高较大、顶板垮落不充分的情况下;采掘卸荷会导致应力集中区快速“迁移”,引发煤体内弹性应变能的大量释放,是造成冲击地压的重要外因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山东新汶、山东鲁西、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彬长、新疆和甘肃等矿区冲击地压孕灾主控因素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强调按层次对矿井、采区和工作面进行冲击地压主控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判识重要性,构建了从降能、释能、阻能到抗能的冲击地压治理工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主控因素 孕灾 风险判识 递进式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梯度环境中潜艇尾流热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修峰 杨立 +1 位作者 吴猛猛 杜永成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8,53,共5页
改进了用于实验室热尾流测量的温度测量系统,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抗干扰能力。在水槽中实验研究了螺旋桨推进潜艇模型在有、无温度分层流体中尾流的热特征,得到两种条件下尾流的温度分布和信号衰减规律,分析了两种尾流信号的形成机理... 改进了用于实验室热尾流测量的温度测量系统,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抗干扰能力。在水槽中实验研究了螺旋桨推进潜艇模型在有、无温度分层流体中尾流的热特征,得到两种条件下尾流的温度分布和信号衰减规律,分析了两种尾流信号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表明在温度分层环境中'冷尾流'信号对探测和识别水下航行的潜艇更为有利,所得结果可为红外反潜和潜艇红外隐身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梯度 热尾流 温度测量 潜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氮湿沉降及其对惠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修峰 李传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根据2000~2004年广东省惠州市降水中氮浓度,采用单因子评估模式评价了大气氮湿沉降及其对惠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年惠州市湿沉降平均No3^--N含量为0.469mg·L^-1,NH4^+-N含量为0.391mg·L^-1,总无机... 根据2000~2004年广东省惠州市降水中氮浓度,采用单因子评估模式评价了大气氮湿沉降及其对惠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年惠州市湿沉降平均No3^--N含量为0.469mg·L^-1,NH4^+-N含量为0.391mg·L^-1,总无机氮(TIN)含量为0.861mg·L^-1,远大于富营养水体中氮浓度阀值(0.2mg·L^-1)。湿沉降中氮含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04年湿沉降氮含量较2000年增加了近1倍。依据降水中氮浓度,2000-2004年湿沉降中总氮含量为Ⅲ-Ⅳ类水;而降水氮含量季节变化中,总氮为Ⅱ类一劣Ⅴ类水,Ⅴ和劣Ⅴ类水质开始频繁出现。湿沉降每年输入惠州市的TIN为16.26kg·hm^-1,湿沉降中氮浓度已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因此,湿沉降输入氮对惠州西湖水生态环境,特别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湿沉降 氮NO3^- -N NH4^+ -N 总无机氮 城市湖泊 水体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温环境对煤的自热危险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修峰 杨胜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9-161,165,共4页
为确定高地温环境中煤的自热危险性,进行了不同初始氧化温度的煤绝热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氧化温度升高,煤绝热氧化温升到70℃所用的时间(t70)大大降低,且煤阶越高,t70值受初始氧化温度的影响越大。随着地温的升高,煤的自燃倾向性增... 为确定高地温环境中煤的自热危险性,进行了不同初始氧化温度的煤绝热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氧化温度升高,煤绝热氧化温升到70℃所用的时间(t70)大大降低,且煤阶越高,t70值受初始氧化温度的影响越大。随着地温的升高,煤的自燃倾向性增大,会由不易自燃煤变为自燃煤。地温升高导致初始氧化时即有大量的原生活性基团参与反应,继而产生更多的次生活性基团,微观反应序列的强度增大,宏观上表现为放热速率明显增强,绝热氧化时间缩短,自热危险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 绝热氧化 起始温度 自热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三垟湿地底泥疏浚对水体总磷浓度影响的生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修峰 陆健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58-162,共5页
为研究三垟湿地不同底泥疏浚量对水体的影响,采用STELLA软件,构建了三垟湿地水体TP变化的生态模型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若不疏浚,水体TP会进一步增加;若将1/4的底泥清除,可维持现有水质不再恶化;若清除3/4的底泥,会对水质起到改善作... 为研究三垟湿地不同底泥疏浚量对水体的影响,采用STELLA软件,构建了三垟湿地水体TP变化的生态模型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若不疏浚,水体TP会进一步增加;若将1/4的底泥清除,可维持现有水质不再恶化;若清除3/4的底泥,会对水质起到改善作用,第13个月TP浓度可接近Ⅴ类水标准,3年后达Ⅳ类水标准。模拟注入Ⅳ类水,不进行底泥疏浚,TP浓度会迅速增加,1个月后增加到407.09mg.m-3,超过Ⅴ类水标准;若清除底泥的1/4,水质也迅速恶化,2个月后为433.50mg.m-3;若清除底泥的1/2,TP浓度会缓慢上升,3个月后仍好于Ⅴ类水,但水质仍缓慢趋于恶化;若清除3/4的底泥,则TP浓度缓慢下降,具有维持和净化水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水体污染 营养盐 富营养化 生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水对三垟湿地水体总磷影响的生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修峰 童春富 陆健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4-928,共5页
采用STELLA软件,构建了三垟湿地水体TP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并通过此模型模拟了消除外源污染前后引水水体TP的变化。结果表明,内外污染源共存时,当前水体TP会进一步增加,水质继续恶化,即便引入较好的水质,TP含量也将继续增加,富营养化状况... 采用STELLA软件,构建了三垟湿地水体TP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并通过此模型模拟了消除外源污染前后引水水体TP的变化。结果表明,内外污染源共存时,当前水体TP会进一步增加,水质继续恶化,即便引入较好的水质,TP含量也将继续增加,富营养化状况得不到彻底解决;若消除外源污染,对当前水体TP含量的迅速增加起到一定的减缓作用,但因内源污染的作用,引入不同的水质,TP仍会增加。因此,仅通过引水来解决三垟湿地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作用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水体污染 营养盐 富营养化 生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停采期间的综合防灭火技术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修峰 周璇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4-66,共3页
针对张楼矿9427综采工作面在停采回撤期间采空区遗煤自燃、架间及回风流CO浓度超限等问题,从工作面地质构造、遗煤、漏风通道等方面对煤自燃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该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和现有防灭火技术的特点,按照快速减少漏风、隔氧、... 针对张楼矿9427综采工作面在停采回撤期间采空区遗煤自燃、架间及回风流CO浓度超限等问题,从工作面地质构造、遗煤、漏风通道等方面对煤自燃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该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和现有防灭火技术的特点,按照快速减少漏风、隔氧、消除高温点的原则,采取了均压、高位钻孔注高水材料、架间钻孔注凝胶泡沫为主的综合防灭火技术,使架间CO浓度从1200ppm降低到10ppm以下,并稳定至回撤结束,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停采 煤自燃 综合防灭火技术 高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电磁传输的防冲钻孔机器人钻进轨迹随钻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忠宾 司垒 +6 位作者 顾进恒 魏东 戴剑博 辛德忠 张修峰 陈航 邢飞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0-237,共18页
防冲钻孔机器人是高地应力矿井实现无人化卸压的必要装备,研发可靠的钻进轨迹随钻测量系统是保障钻孔卸压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此,在分析钻进轨迹算随钻测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制了基于无线电磁传输技术的钻进轨迹随钻测量钻杆;分析了不... 防冲钻孔机器人是高地应力矿井实现无人化卸压的必要装备,研发可靠的钻进轨迹随钻测量系统是保障钻孔卸压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此,在分析钻进轨迹算随钻测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制了基于无线电磁传输技术的钻进轨迹随钻测量钻杆;分析了不同电磁信号调制方式的频谱效益和抗噪声性能,设计了钻杆姿态信号的频移键控(FSK)调制和解调流程,进而开发了先放大后滤波的微弱信号调理系统,设计了相应的功能电路,并基于Multisim软件对其进行了测试,各电路模块满足设计要求。对比分析了5种轨迹解算算法的精度和执行效率,选择了均角全距法进行钻进轨迹解算,研究了基于小波滤波的惯性测量单元测量数据振动误差处理方法,验证了小波滤波算法对于提高姿态角解算精度的有效性。提出了基于拉线位移传感器与机器人动作标志位的钻进深度测量方法,并开展了地面试验与井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微弱信号调理系统可以实现煤矿井下微弱信号的接收与处理,基于拉线位移传感器与机器人动作标志位的钻进深度测量方法可以提高钻进轨迹的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冲钻孔机器人 随钻测量 无线电磁传输 钻进轨迹解算 微弱信号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州市酸雨演变的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修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733-736,共4页
根据1997—2004年惠州市降水中酸雨频率、pH值、硝酸根和硫酸根等的浓度,研究了惠州市酸雨演变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近年来惠州市的酸雨频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酸雨强度为弱酸型酸雨;酸雨类型仍以硫酸型酸雨为主,但随着SO2造成酸雨的... 根据1997—2004年惠州市降水中酸雨频率、pH值、硝酸根和硫酸根等的浓度,研究了惠州市酸雨演变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近年来惠州市的酸雨频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酸雨强度为弱酸型酸雨;酸雨类型仍以硫酸型酸雨为主,但随着SO2造成酸雨的贡献率降低,氮的氧化物的贡献率急剧增加,酸雨类型进一步接近于硝酸型;降水中氮营养盐含量较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2004年的总氮含量较1997年的增加了一倍多。虽然目前降水尚未达到硝酸型的程度,但这种转变具有深远的生态学意义,特别是降水中氮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类型演变 生态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新型双轴移动式无压全自动互锁平衡风门的研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修峰 周旋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文章介绍了新型双轴移动式无压全自动风门的组成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并与传统风门相比较,结果表明,新型风门打破了以往自动风门控制装置长期依靠光电或红外线感应的特点,实现了风门开关控制装置的全机械化;具有简单、控制可靠、能自动... 文章介绍了新型双轴移动式无压全自动风门的组成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并与传统风门相比较,结果表明,新型风门打破了以往自动风门控制装置长期依靠光电或红外线感应的特点,实现了风门开关控制装置的全机械化;具有简单、控制可靠、能自动开启关闭,风门之间具有连锁功能,且成本低廉,适用性强等特点。该新型风门的应用解决了煤矿通风系统中风门压力大、开启困难、漏风率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轴移动式 全自动 互锁平衡 风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下行通风综采面回撤期间火灾治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修峰 左兵召 周璇璇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8-170,共3页
针对张双楼煤矿9421综采工作面倾角大,工作面上方存在7425采空区及7、9煤层合层区,停采时间长等导致的采空区煤自燃严重的难题,结合9421工作面采空区火区特点,采取了注超高水材料封堵技术、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及工作面均压通风防灭火技... 针对张双楼煤矿9421综采工作面倾角大,工作面上方存在7425采空区及7、9煤层合层区,停采时间长等导致的采空区煤自燃严重的难题,结合9421工作面采空区火区特点,采取了注超高水材料封堵技术、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及工作面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封堵漏风通道,抑制了煤自燃氧化升温过程的发展,火风压得到控制,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回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回撤 漏风 煤自燃 火风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氧气保障系统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修峰 周旋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103,107,共4页
以"简化版"避难硐室为基础,构建了避难硐室不同供气系统下的CO2、O2浓度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小梁沟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具体情况,定量分析了CO2、O2的浓度变化情况,并在现场进行了小梁沟避难硐室安全避险综合模拟,根据现场监测气... 以"简化版"避难硐室为基础,构建了避难硐室不同供气系统下的CO2、O2浓度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小梁沟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具体情况,定量分析了CO2、O2的浓度变化情况,并在现场进行了小梁沟避难硐室安全避险综合模拟,根据现场监测气体浓度变化与理论分析值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验证了仅在压风供气系统下能够保障安全避险人员氧气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避难硐室 压风供气 氧气保障 安全避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阶段动态支护法在超千米深井大断面软岩巷道支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修峰 《煤矿开采》 2006年第5期50-52,共3页
对超千米深井大断面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巷道围岩变形特点在高阻限制-分次让压支护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动态支护法。介绍了分次支护的时机、手段和技术要求,在华丰煤矿-1100m水平运输大巷进行了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 分阶段动态支护法 高阻限制 分次让压 深井 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法的煤矿粉尘危害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修峰 周旋旋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2年第1期137-139,共3页
为了对煤矿粉尘危害进行评价,分析粉尘危害等级,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在粉尘职业健康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某煤矿粉尘治理现状,通过构建粉尘危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所采用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 为了对煤矿粉尘危害进行评价,分析粉尘危害等级,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在粉尘职业健康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某煤矿粉尘治理现状,通过构建粉尘危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所采用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所评价煤矿粉尘危险等级为比较安全,能够反映该煤矿的粉尘治理效果以及应对粉尘灾害时的表现能力,体现了采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对煤矿粉尘危害等级评价具有简单易行、结果客观合理的特点,能够为煤矿在粉尘治理与灾害应对方面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粉尘 多层次模糊评价法 评价指标 职业健康 分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尘泡沫在管路中的雾化临界参数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修峰 周旋旋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9年第5期13-14,80,共3页
针对泡沫在管道中因雾化而导致发泡倍数降低的现象,通过构建实验系统,以发泡倍数为指标,研究了风压、风流量和发泡液流量对发泡倍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发泡液和风流量一定的条件下,发泡倍数随着风压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发泡液流量... 针对泡沫在管道中因雾化而导致发泡倍数降低的现象,通过构建实验系统,以发泡倍数为指标,研究了风压、风流量和发泡液流量对发泡倍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发泡液和风流量一定的条件下,发泡倍数随着风压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发泡液流量和气体压力保持一定时,发泡倍数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式,并且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泡沫雾化临界参数会直线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流动特性 雾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