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张信娣 曹慧 +2 位作者 徐冬青 金叶飞 陈银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3-447,共5页
研究了光合细菌菌液和发酵有机肥施入农田土壤后表层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和有机肥显著促进土壤中放线菌、异养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生长,而抑制反硝化细菌数量。施用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可以... 研究了光合细菌菌液和发酵有机肥施入农田土壤后表层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和有机肥显著促进土壤中放线菌、异养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生长,而抑制反硝化细菌数量。施用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光合细菌作用比有机肥更稳定和持久。光合细菌还能明显降低土壤真菌数量,提高放线菌/真菌比值。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对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等5种土壤酶活性均有明显促进作用,有机肥作用大于光合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有机肥 微生物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对鱼病原细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信娣 金叶飞 陈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59-663,共5页
从发病的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分离得到7株菌,经人工感染证实其中的B3、J1和J2等3株菌均为病原细菌。B3和J1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J2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采用... 从发病的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分离得到7株菌,经人工感染证实其中的B3、J1和J2等3株菌均为病原细菌。B3和J1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J2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采用平板扩散法测定了光合细菌嗜酸红假单胞菌Y7(Rhodopseudomonas aci-dophila Y7)、球形红假单胞菌X3(R.spheroids X3)和桃红荚硫菌S(Tniocapsa roseopersicina S)对病原细菌B3和J2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琼脂平板上3种光合细菌对两种病原细菌(B3和J2)无明显拮抗作用,但光合细菌能覆盖在病原细菌上生长;3种光合细菌对病原细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球形红假单胞菌X3抑制作用最大,但X3代谢产物对病原细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说明X3对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来自菌体细胞。X3还能明显抑制水体中的病原菌B3和J2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病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对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信娣 陈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3,共5页
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养殖水体,测定水化学环境因子和微生态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pH,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总氮,降低COD,改变水体氮磷比;光合细菌能有效控制异养细菌、弧... 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养殖水体,测定水化学环境因子和微生态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pH,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总氮,降低COD,改变水体氮磷比;光合细菌能有效控制异养细菌、弧菌、气单胞菌数量,对真菌的增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避免养殖水体水质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光合细菌 水体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信娣 陈瑛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2,共3页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调节作用表现在调节养殖水体氮循环,降解水体中有机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调节水体微生态群,调节养殖水体pH,增加水体溶氧等方面。提出了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调节作用表现在调节养殖水体氮循环,降解水体中有机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调节水体微生态群,调节养殖水体pH,增加水体溶氧等方面。提出了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养殖水体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红假单胞菌对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信娣 郭玲琼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61,68,共3页
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测定水化学环境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pH,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降低COD,促进水体氮循环,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按水体体积计算,红假单胞菌密度109/mL的菌液... 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测定水化学环境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pH,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降低COD,促进水体氮循环,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按水体体积计算,红假单胞菌密度109/mL的菌液合理施用量为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红假单胞菌 三角帆蚌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Cd^(2+)污染对鲫鱼鳃、肝脏SOD、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金叶飞 施维林 +1 位作者 张信娣 吴波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1,30,共7页
以鲫鱼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LAS和Cd2+进行暴露实验,研究亚急性条件下,LAS、Cd2+及其复合污染对鲫鱼鳃、肝脏SOD、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LAS、Cd2+处理条件下,随LAS、Cd2+质量浓度增加,鲫鱼鳃、肝脏的SOD、N... 以鲫鱼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LAS和Cd2+进行暴露实验,研究亚急性条件下,LAS、Cd2+及其复合污染对鲫鱼鳃、肝脏SOD、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LAS、Cd2+处理条件下,随LAS、Cd2+质量浓度增加,鲫鱼鳃、肝脏的SOD、Na+-K+-ATPase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浓度-效应关系;复合处理下,污染物质量浓度的不同组合对鲫鱼鳃、肝脏的SOD、Na+-K+-ATPase活性影响不同,其中当Cd2+质量浓度为0.4mg.L-1时,肝脏的SOD、Na+-K+-ATPase活性均随LAS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复合组的SOD、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相应质量浓度的单一Cd2+处理组(P<0.05);2.0 mg.L-1Cd2+与5.0 mg.L-1LAS复合组鲫鱼鳃SOD、Na+-K+-ATPase活性、肝脏SOD活性显著低于相应质量浓度的单一Cd2+、LAS处理组(P<0.05).在一定质量浓度的组合下,LAS与Cd2+复合污染在SOD、Na+-K+-ATPase水平上表现为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复合污染 超氧化物歧化酶 Na+-K+-ATPase鲫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对三角帆蚌肠道菌群及对蚌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尹军霞 陈瑛 +1 位作者 张信娣 俞芸芸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15,共5页
于浙江绍兴官渡三角帆蚌养殖基地,设投放光合细菌培养液和不投放光合细菌培养液网箱两个.定期对两网箱水样光合细菌、好氧菌总数和三角帆蚌肠道光合细菌、好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投放的光... 于浙江绍兴官渡三角帆蚌养殖基地,设投放光合细菌培养液和不投放光合细菌培养液网箱两个.定期对两网箱水样光合细菌、好氧菌总数和三角帆蚌肠道光合细菌、好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投放的光合细菌不能在水中长期定植;水体光合细菌浓度大于400 CFU·mL-1时抑制好氧菌的生长,低于该浓度则促进好氧菌的生长;三角帆蚌肠道光合细菌、好氧菌总数受水体光合细菌、好氧菌总数影响;三角帆蚌肠道高浓度的光合细菌(>2664 CFU·g-1)抑制好氧菌、厌氧菌及其中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低浓度的光合细菌则促进它们的生长;高浓度的光合细菌(水体中浓度大于400 CFU·mL-1,肠道中浓度大于2664 CFU·g-1)促进三角帆蚌的生长,低浓度的光合细菌则抑制三角帆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三角帆蚌 好氧菌 厌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暨黑李"穿孔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尹军霞 朱旭芬 +2 位作者 张信娣 王健 许祖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5-658,共4页
近年来,"诸暨黑李"发生严重的穿孔病,叶片产生褐色斑点并穿孔,枝干开裂溃疡,果实也产生粗糙具有裂缝的病斑.经对患病植珠病原菌进行分离、交叉回接和鉴定,确定其病原菌为假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的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桃李变种(Xant... 近年来,"诸暨黑李"发生严重的穿孔病,叶片产生褐色斑点并穿孔,枝干开裂溃疡,果实也产生粗糙具有裂缝的病斑.经对患病植珠病原菌进行分离、交叉回接和鉴定,确定其病原菌为假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的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桃李变种(Xanthomomonascampestrispvpruni).表明诸暨黑李所患的是细菌性穿孔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暨黑李 穿孔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虫蛾的翅振频率及其若干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伟 傅强 +2 位作者 张志涛 张信娣 唐晓清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25-29,共5页
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蛾翅硬化后能飞翔,随蛾龄增长翅振频率逐渐增加,4、5日龄达到最高值,雌、雄个体分别平均为(47.91±1.50)Hz和(47.58±1.92)Hz;粘虫飞翔的适... 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蛾翅硬化后能飞翔,随蛾龄增长翅振频率逐渐增加,4、5日龄达到最高值,雌、雄个体分别平均为(47.91±1.50)Hz和(47.58±1.92)Hz;粘虫飞翔的适宜温度为11~30℃,最适温度在17℃左右,23~26℃时翅振频率较高,但持续时间较17℃短;翅振频率与补充营养关系密切,碳水化合物是粘虫蛾维持较高翅振频率和较长持续时间所必需的补充营养;气流的大小、方向显著影响粘虫娥的翅振频率和飞翔状态,在逆风状态时翅振频率最高,在逆风速为2m/s时飞行状态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翅振频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