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与大鼠视网膜电图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记录标准化方案建议 被引量:49
1
作者 张作明 顾永昊 +4 位作者 郭群 龙潭 李莉 石力 侯豹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标准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中关于视觉功能损伤程度分级的商榷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作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在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试行 )》(2 0 0 2年 )中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P10 0波峰时值被作为客观衡量视觉功能损伤程度的标准。我认为此规定非常不妥 ,建议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0 0波峰时值为主要观察指标 ,但需要注意... 在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试行 )》(2 0 0 2年 )中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P10 0波峰时值被作为客观衡量视觉功能损伤程度的标准。我认为此规定非常不妥 ,建议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0 0波峰时值为主要观察指标 ,但需要注意峰时值的延长与通常所谓的视力不同。对于PVEP波形不明显或消失者 ,建议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判断患者视觉系统是否有功能 ,但不作为判断损伤程度分级标准使用。建议具体鉴定时结合视网膜电图检查项目等结果对视觉功能损伤程度进行综合分析。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参考多焦点视网膜电图的检查结果。建议对涉及司法鉴定的检查一定要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化要求的检查系统 ,检查报告应由具备视觉电生理检查实践经验和相应临床知识的人员出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事故 视觉功能 视觉障碍 司法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亮度及瞳孔直径对人眼神经对比敏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冠华 曹瑞丹 +6 位作者 张磊 严伟明 陈涛 王斌 丁一峰 王美艳 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279-2284,共6页
目的:研究环境亮度及瞳孔直径对神经对比敏感度函数(NCSF)的影响,并与对比敏感度函数(CSF)相比较。方法:招募健康男性志愿者10名10眼作为受试者,以右眼为测试眼,利用视觉监视系统设置不同环境亮度并附加眩光,测量自然、3.0mm和5.0mm瞳... 目的:研究环境亮度及瞳孔直径对神经对比敏感度函数(NCSF)的影响,并与对比敏感度函数(CSF)相比较。方法:招募健康男性志愿者10名10眼作为受试者,以右眼为测试眼,利用视觉监视系统设置不同环境亮度并附加眩光,测量自然、3.0mm和5.0mm瞳孔时的CSF;利用视觉质量分析仪测量3.0mm和5.0mm瞳孔时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根据CSF与MTF的比值求得NCSF。结果:NCSF和CSF随环境亮度降低曲线整体下移,波峰向低频区移动,CSF更偏向低频区。CSF变化受NCSF和MTF共同作用,瞳孔开大,MTF下降,在明视觉环境和中间视觉环境中,NCSF和CSF上升,主要上升区为中低频区;当亮度较高或存在眩光源时,NCSF和CSF在中低频区上升不明显,在高频区有下降的趋势;在暗视觉环境中,小范围的瞳孔波动对NCSF和CSF没有显著影响。结论:NCSF能够反映视觉神经系统的功能,与MTF共同决定CSF。CSF曲线形状与NCSF相近,波峰更偏向低频区。环境亮度降低会使NCSF下降,CSF随之下降;瞳孔开大会使NCSF在中低频区上升,CSF随之上升,而环境较亮或存在眩光源时,NCSF和CSF在高频区都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敏感度 神经对比敏感度 亮度 瞳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制剂型防腐剂在牛乳保鲜中的效果比较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陆玲 林松毅 +1 位作者 张作明 程佳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23,共2页
选择三种生物型防腐剂:Nisin、溶菌酶、枯草杆菌素用于牛乳保鲜,同时选择目前常用的化学防腐剂苯甲酸钠一起比较。结果生物防腐剂Nisin的防腐保鲜效果与苯甲酸钠相同,在20℃保鲜4d,在4℃可保鲜12d。
关键词 生物制剂型 防腐剂 化学防腐剂 牛乳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远期视觉质量的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冠华 张磊 +4 位作者 丁一峰 严伟明 陈涛 吴飞 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19-723,共5页
目的:研究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的视觉质量在术后数年内是否稳定,应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Ⅱ)对LASIK术后远期视觉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从第四军医... 目的:研究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的视觉质量在术后数年内是否稳定,应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Ⅱ)对LASIK术后远期视觉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从第四军医大学学员中招募志愿者作为受试者,从中选择曾行LASIK手术者35例70眼作为观察组,未行LASIK手术者70例140眼作为对照组,应用OQASⅡ比较近期观察组(LASIK术后2~4a)和远期观察组(LASIK术后5~11a)的视觉质量,通过设立近期对照组(≤22岁)和远期对照组(≥23岁)探讨年龄、用眼习惯等混杂因素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并分别与近期观察组和远期观察组相比较。观察指标为客观散射指数(OSI)、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100%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100%)、20%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20%)和9%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9%)。结果:在术后数年内,观察组的OSI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TF cutoff、SR以及OV100%、OV20%和OV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视觉质量基本保持稳定,OSI有一定降低的趋势,而MTF cutoff、SR、OV100%、OV20%、OV9%有一定升高的趋势,但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ASIK是矫正近视的常用手术方法,随术后时间延长,因手术一定程度降低的视觉质量有恢复的趋势,但在数年内不能完全恢复,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OQAS能够对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近视矫正术后视觉质量的分析和手术方案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视觉质量 近视 调制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电极法记录大鼠视觉诱发电位 被引量:5
6
作者 郭群 谢蓓 +3 位作者 顾永昊 安晶 夏峰 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植入式颅骨电极记录大鼠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的方法,同时应用于RCD大鼠及CSNB大鼠,看是否可行。方法:大鼠麻醉后,暴露颅骨表面,分别在前囟(bregma)前4mm和后8mm处钻孔,植入长2mm,...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植入式颅骨电极记录大鼠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的方法,同时应用于RCD大鼠及CSNB大鼠,看是否可行。方法:大鼠麻醉后,暴露颅骨表面,分别在前囟(bregma)前4mm和后8mm处钻孔,植入长2mm,直径1.2mm的不锈钢螺钉,分别作为参考和记录电极;接地电极接入尾部。记录暗适应和明适应下视觉诱发电位(刺激光强:0.011,0.035,0.11,0.35,1.1和3.5ed·s/m^2,叠加100次,不同光强间隔2~5min,刺激频率1Hz,时程300ms)。1wk后,以同样条件再次记录暗适应和明适应下视觉诱发电位。结果:植入电极后的大鼠存活时间较长,能达数月。记录时基本无干扰,波形清晰,稳定。植入法记录的波形与传统方法记录(记录电极捕于两耳连线中点,向前刺入1~1.5cm,保持电极与身体长轴平行;参考电极由不锈钢针制成,插入右侧颊部;接地电极也由不锈钢针制成,置于尾部,对侧眼遮盖。)的波形没有差异,但幅值明显增大。在视锥细胞缺失(RCD)及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中得到了同样的结果。结论:由于电极可以长期留置于大鼠上,有利于观察其视觉诱发电位的动态改变,对长期病程变化的研究也非常有利,同时记录和参考电极的位置同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无变化,可大大减少实验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重复性及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植入颅骨电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侯旭 胡丹 +2 位作者 惠延年 郭守一 张作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了解正常及视神经损伤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及眼内应用腺病毒转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基因对F VEP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功能电生理检查仪检测正常大鼠F VEP。建立大鼠视神经不全... 目的 了解正常及视神经损伤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及眼内应用腺病毒转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基因对F VEP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功能电生理检查仪检测正常大鼠F VEP。建立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模型 ,同时将含有BDN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经玻璃体腔注射到大鼠眼内 ,观察伤后 2h ,1、2、3、4周F VEP中P1波振幅和峰潜时的变化。结果 本实验系统测得的正常大鼠F VEP中P1波振幅为 (15 .5 1± 3.6 7) μV ,峰潜时为 (86 .2 0± 4 .30 )ms(n =2 0 )。视神经不全损伤后急性期P1波振幅降低 ,峰潜时延长 (P <0 .0 1)。BDNF腺病毒组P1波较对照组波幅高 ,峰潜时短 ,且在 1~ 3周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腺病毒介导BDNF基因转染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早期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染 腺病毒 视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最佳刺激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莉 龙潭 +2 位作者 郭群 赵广宇 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 在各种刺激模式的视觉诱发电位记录中,寻找一种能获取最大反应的刺激参数的组合。方法 记录5例正常人10眼不同时间频率、不同棋盘格大小和不同颜色光刺激的瞬态及稳态P-VEP,分析比较不同刺激方式组合的P100波幅值及峰潜时,找出所... 目的 在各种刺激模式的视觉诱发电位记录中,寻找一种能获取最大反应的刺激参数的组合。方法 记录5例正常人10眼不同时间频率、不同棋盘格大小和不同颜色光刺激的瞬态及稳态P-VEP,分析比较不同刺激方式组合的P100波幅值及峰潜时,找出所有组合中获得波幅值最大,峰潜时最接近100ms的一组。结果 瞬态记录,时间频率为2Hz、棋盘格大小16×12、刺激颜色为黑-白转换时所获得的P100波幅值最大,并且峰潜时最接近100ms。稳态记录时,时间频率8.5Hz、棋盘格大小16×12、刺激颜色为黑-白转换时P100波幅值最高,而时间频率8.5Hz、棋盘格大小32×24、刺激颜色为黑-白转换时峰潜时最接近100ms。结论 瞬态P-VEP记录时,时间频率2Hz、棋盘格大小16×12、刺激颜色为黑-白转换为最佳刺激模式的组合。因记录稳态P-VEP时,主要的临床指标为其P波幅值。因此,时间频率8.5Hz、棋盘格大小16×12、刺激颜色为黑-白转换为最佳刺激模式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最佳刺激模式 眼电生理检查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眼压的视觉电生理改变 被引量:9
9
作者 海鸥 安洁 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109-1111,共3页
高眼压是眼科临床常见的问题,相当部分的高眼压的后期往往造成不可逆的视野损害,而成为临床青光眼。虽然视野检测是评价青光眼损伤的金标准,但其属主观检测,因而检测结果往往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寻找较为敏感和客观的早期诊断指标已... 高眼压是眼科临床常见的问题,相当部分的高眼压的后期往往造成不可逆的视野损害,而成为临床青光眼。虽然视野检测是评价青光眼损伤的金标准,但其属主观检测,因而检测结果往往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寻找较为敏感和客观的早期诊断指标已成为其防治的关键。近年来视觉电生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我们就视觉电生理技术对青光眼的检测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压 视觉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觉对比度阈值检测在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海鸥 安洁 +3 位作者 高丹宇 杨国庆 李莉 张作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色觉对比度阈值变化在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19例22眼,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正常人15名25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色觉对比度阈值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红-... 目的探讨色觉对比度阈值变化在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19例22眼,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正常人15名25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色觉对比度阈值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红-绿色轴的平均阈值为4.59%±0.84%,蓝-黄色轴平均阈值为26.24%±6.27%,经统计分析,两色轴的平均阈值间有显著差异(t=18.37,P<0.01)。两色轴均与年龄呈线性关系,但无显著相关性(r2=0.203,r2=0.258)。研究组红-绿色轴的平均阈值为16.30%±8.69%,蓝-黄色轴平均阈值为74.48%±20.79%,经统计分析,两色轴的平均阈值间也存在显著差异(t=18.31,P<0.01)。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在红-绿色轴和蓝-黄色轴上都存在显著差异(t=6.73,t=11.05,均为P<0.01)。结论色觉对比度阈值能有效反映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情况,结果可靠,操作简单,患者易于配合,可作为早期筛选与监测的一项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觉对比度阈值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在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显示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玫侠 王丽 +2 位作者 李上 张迁 张作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对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显示的不同。方法将鼠龄为7 d的SD大鼠12只(24眼)随机分成墨汁明胶灌注组(n=6)和胶原蛋白酶消化组(n=6),两组大鼠共同暴露于含体积分数80%±2%氧浓度环境饲养... 目的比较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对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显示的不同。方法将鼠龄为7 d的SD大鼠12只(24眼)随机分成墨汁明胶灌注组(n=6)和胶原蛋白酶消化组(n=6),两组大鼠共同暴露于含体积分数80%±2%氧浓度环境饲养5 d,然后回到正常氧环境饲养5 d。在第18天时将一组幼鼠行心脏墨汁明胶灌注,另一组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取两侧眼球,一眼用于视网膜铺片,另一眼行组织切片观察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证实新生血管的增殖。部分切片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能很好显示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胶原蛋白酶消化法技术复杂,成片率低;联合共聚焦显微镜可以进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三维结构观察。结论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显示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优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适宜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汁灌注 胶原蛋白酶消化 视网膜新生血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生长发育早期视网膜电图变化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继锋 黄一飞 +2 位作者 李莉 郭群 张作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5-446,451,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SD大鼠早期睁眼前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随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方法分别测量30只(30眼)SD大鼠在出生后第9天、第10天、第11天、第12天和第13天的杆体、最大混合反应、明适应及闪烁光ERG和振荡电位。结果出生后... 目的研究正常SD大鼠早期睁眼前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随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方法分别测量30只(30眼)SD大鼠在出生后第9天、第10天、第11天、第12天和第13天的杆体、最大混合反应、明适应及闪烁光ERG和振荡电位。结果出生后第9天时即可记录到闪烁光ERG的存在,潜伏期为(34.20±7.10)ms,振幅(0.59±0.16)μV;出生后第10天时可以记录到最大混合反应-ERG a波潜伏期(23.30±3.90)ms,振幅(1.58±0.58)μV,振荡电位O1波潜伏期(18.60±3.00)ms,振幅(0.53±0.22)μV。杆体-ERG、最大混合反应-ERG b波、明适应-ERG在大鼠眼睑开放前无法引出。结论本实验初步探讨了大鼠早期睁眼前ERG的记录方法及其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研究ERG的波形起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发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豚鼠图形视网膜电图的记录方法和波形特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飞 余继锋 +2 位作者 郭群 李莉 张作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豚鼠图形视网膜电图(patem electroretinogram,PERG)的记录方法和波形特点,为今后在视觉电生理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ETI-port系统,氯化银环状角膜电极为记录电极,自制不锈钢针状电极为参考电极置于记录眼颞侧皮下.84... 目的探讨豚鼠图形视网膜电图(patem electroretinogram,PERG)的记录方法和波形特点,为今后在视觉电生理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ETI-port系统,氯化银环状角膜电极为记录电极,自制不锈钢针状电极为参考电极置于记录眼颞侧皮下.846合剂麻醉后于明适应状态下记录成年豚鼠不同参数情况下的PERG.结果成年豚鼠PERG波形趋势较为明显,N1波在25 ms左右,P1波在47 ms左右,而N2波在94 ms左右,与人类较为相似,潜伏期较稳定;P1~N2幅值为2~6μV;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0.12~0.02 cpd),幅值随之降低,幅值与空间频率呈负相关,当空间频率0.02~0.01 cpd时,幅值变化不明显;随着时间频率(刺激频率)的增大(2~8 Hz),幅值略有降低;随着对比度的增加(30%~97%),幅值随之增加,幅值与对比度呈正相关;随着平均亮度的增加,幅值随之增加,幅值与平均亮度呈正相关.结论成年豚鼠PERG波形以及变化趋势与人类较为相似,记录条件较为稳定,可以为模型动物应用于临床视觉电生理的相关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视网膜电图 豚鼠 视觉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厌氧菌CBZ-S-MEE2利用不同碳源发酵产氢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雷 高猛 +2 位作者 张作明 任浩 张凤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9期66-70,共5页
以从长白山温泉中分离的一株高温厌氧产氢菌CBZ-S-MEE2为菌种,对该菌利用不同碳源发酵产氢进行研究。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产氢时,最大产气速率为180mL(/L.h),产氢效率为1.8mol H2/mol葡萄糖,表明该菌可以快速利用葡萄糖发酵产氢,对葡萄... 以从长白山温泉中分离的一株高温厌氧产氢菌CBZ-S-MEE2为菌种,对该菌利用不同碳源发酵产氢进行研究。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产氢时,最大产气速率为180mL(/L.h),产氢效率为1.8mol H2/mol葡萄糖,表明该菌可以快速利用葡萄糖发酵产氢,对葡萄糖的转化效率高。对未经预处理纤维素和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碳源进行发酵时,该菌在硫元素缺失或pH偏碱性的状态下不能充分的生长,产氢速率低。在改进试验中,通过维持较好的硫元素平衡,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发酵时,最大产气速率为77mL(/L.h),产氢效率为7.5mol H2/gVS。表明高温厌氧菌CBS-Z-MEE2可以利用未经预处理的纤维素原料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产氢,这为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生物质发酵产氢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氢 高温厌氧菌 纤维素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皮肤电极用于视网膜电图记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磊 姚璐 +2 位作者 王美艳 安晶 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本视觉电生理检查室的脑电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正常值指标,以利于将其用于配合度低的患者。方法:选取2015-03/09来我科检查后诊断为正常者30例51眼,分别采用角膜接触镜电极和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对检查结果进... 目的:建立适用于本视觉电生理检查室的脑电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正常值指标,以利于将其用于配合度低的患者。方法:选取2015-03/09来我科检查后诊断为正常者30例51眼,分别采用角膜接触镜电极和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电极检查结果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幅值上皮肤电极结果均明显低于角膜接触镜电极,其占角膜接触镜电极幅值的比值为20%~30%;但潜伏期较角膜接触镜电极稍提前,其占角膜电极记录结果的比值为95%~96%。结论:将脑电皮肤电极用于配合度低的患者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视网膜功能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皮肤电极 正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不同颜色光视网膜电图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青林 张磊 +1 位作者 安晶 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索正常SD大鼠及视网膜锥体失功能(RCD)大鼠不同颜色光视网膜电图特点及其可能存在的诊断价值。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及RCD大鼠,各6只,分别进行红、白、绿及蓝色光的视网膜电图记录,刺激所用的红光波长为625nm,绿光波长为525nm,蓝... 目的:探索正常SD大鼠及视网膜锥体失功能(RCD)大鼠不同颜色光视网膜电图特点及其可能存在的诊断价值。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及RCD大鼠,各6只,分别进行红、白、绿及蓝色光的视网膜电图记录,刺激所用的红光波长为625nm,绿光波长为525nm,蓝光波长为470nm,白光为混合光。结果:正常SD大鼠各颜色光ERG表现为短波长的绿光及蓝光刺激条件下波幅值较红光及白光高;而RCD大鼠各颜色光暗适应ERG的b波波幅值无显著差别,但各颜色光的波幅值均小于SD大鼠;而各颜色光明适应ERG均未记录到明显波形。结论:大鼠对短波长的绿光及蓝光较为敏感,建议可使用蓝光或者绿光作为大鼠视网膜电图记录的刺激光源。RCD大鼠对各颜色光无特异性的反应,尚不能用颜色光视网膜电图作为其特异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光 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锥体失功能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乐灵抗辐射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群 陈水英 +4 位作者 张作明 方坤泉 肖毅 王临旭 冯立宁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心乐灵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60 Co-γ射线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致辐射损伤的动物模型 ,观察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 ;胸腺、脾脏重量 ;CFU -S数及照射小鼠 30天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于60 Co -γ... 目的 :探讨心乐灵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60 Co-γ射线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致辐射损伤的动物模型 ,观察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 ;胸腺、脾脏重量 ;CFU -S数及照射小鼠 30天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于60 Co -γ射线照射前后 ,连续 1 4d灌胃 (ig)给予心乐灵 4、8g·kg-1 ,可促进辐射所致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骨髓有核细胞数下降及胸腺、脾脏重量减轻等损伤的恢复 ,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殖 ;可明显提高照射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平均存活时间 (P <0 .0 1 )。结论 :心乐灵具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减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 ,活化白细胞 ,促进造血和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 ,以增强机体对辐射的抵御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乐灵 辐射损伤 动物模型 外周血白细胞 骨髓有核细胞 免疫功能 抗辐射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乐灵对各类脂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群 陈水英 +2 位作者 姚秀娟 张作明 贾敏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2年第6期447-448,共2页
目的 :观察心乐灵对动物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蛋黄乳致小鼠高脂血症法 ,昆明种小鼠分别灌胃给予心乐灵 2、4、8g/kg ,2h后腹腔灌注 75 %新鲜蛋黄乳液 2 5ml/kg ,2 0h后取血测定血脂 ;高脂饲料致大鼠高脂血症法 ... 目的 :观察心乐灵对动物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蛋黄乳致小鼠高脂血症法 ,昆明种小鼠分别灌胃给予心乐灵 2、4、8g/kg ,2h后腹腔灌注 75 %新鲜蛋黄乳液 2 5ml/kg ,2 0h后取血测定血脂 ;高脂饲料致大鼠高脂血症法 ,给药剂量同前 ,连续给予 1 4d ,同时喂高脂饲料 ,于末次给药后 2 4h处死动物 ,取血测定。结果 :心乐灵能显著降低小鼠、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趋势 ,降低TC/HDL -C比值。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乐灵 高脂血症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蛋白-磷脂仿生膜的葡萄糖氧化酶电化学
19
作者 王琨琦 张作明 +2 位作者 邢巍 刘长鹏 周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9-443,共5页
采用孔蛋白(MspA)和双肉豆蔻磷脂酰胆碱(DMPC)在玻碳(GC)基底表面成功构建有仿生特性的纳米通道膜,同时将葡萄糖氧化酶(GOD)修饰于膜上.使用循环伏安法研究GOD/MspA-DMPC/GC电极的GOD直接电化学过程以及其对氧气和葡萄糖的响应.研究发现... 采用孔蛋白(MspA)和双肉豆蔻磷脂酰胆碱(DMPC)在玻碳(GC)基底表面成功构建有仿生特性的纳米通道膜,同时将葡萄糖氧化酶(GOD)修饰于膜上.使用循环伏安法研究GOD/MspA-DMPC/GC电极的GOD直接电化学过程以及其对氧气和葡萄糖的响应.研究发现,MspA与DMPC形成的仿生纳米通道膜内,GOD在接近生物体系FAD/FADH2标准电位处实现了自身两质子、两电子表面控制的电化学反应.MspA与DMPC的仿生纳米通道膜体系为GOD提供了理想活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蛋白 仿生膜 葡萄糖氧化酶 电化学 双肉豆蔻磷脂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模式大鼠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观察
20
作者 宋玫侠 张迁 +2 位作者 郭群 安晶 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索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模式大鼠的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特点。方法:将新生(生后7d)的SD大鼠、CSNB大鼠和RCD大鼠各1窝每窝(即每组)6只暴露于800±20mL/L氧浓度环境中持续饲养5d,然后再回到正常氧环境条件饲养5d;对照组为以上3... 目的:探索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模式大鼠的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特点。方法:将新生(生后7d)的SD大鼠、CSNB大鼠和RCD大鼠各1窝每窝(即每组)6只暴露于800±20mL/L氧浓度环境中持续饲养5d,然后再回到正常氧环境条件饲养5d;对照组为以上3种品系同龄新生鼠各1窝,每窝(即每组)各6只置于正常氧环境中饲养17d作为对照。在第18d时将所有幼鼠行心脏墨汁灌注,取出两侧眼球,其中1眼用于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形态的改变,另1眼用于组织切片观察并统计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目。结果:在正常饲养环境下,RCD大鼠视网膜血管网稀疏,SD大鼠CSNB大鼠视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在氧诱导下,各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血管正常网络状结构受到破坏,结构稀疏,血管迂曲、收缩或扩张,部分血管出现闭塞,其中SD大鼠、CSNB大鼠视网膜有出血点,甚至片状出血。组织切片显示对照组的SD大鼠中偶见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其他两组均未见。实验组中SD大鼠、CSNB大鼠和RCD大鼠3种品系中均可见较多的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核,计数结果分别为24.10±2.49,38.20±10.47,68.00±3.06,与同品系的对照组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与不同品系的实验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与品系有关,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大鼠仍可诱导出视网膜新生血管,且严重程度可能与感光细胞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