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番茄灰霉菌抗药性测定和治理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从宇 张子学 崔广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4,共3页
测定了安徽省番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结果表明,田间有BSDSNS、BSDSNLR、BSDSNHR、BHRDSNS、BMRDLRNS、BHRDLRNS、BHRDLRNLR7种抗性类型,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具有抗性的菌株分别占试验总菌株数的28.3%、20%和... 测定了安徽省番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结果表明,田间有BSDSNS、BSDSNLR、BSDSNHR、BHRDSNS、BMRDLRNS、BHRDLRNS、BHRDLRNLR7种抗性类型,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具有抗性的菌株分别占试验总菌株数的28.3%、20%和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菌 杀菌剂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检测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从宇 黄剑鹏 王荣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310-311,共2页
对来自安徽省合肥、蚌埠、六安、和县的 5 4个番茄灰霉病菌株进行了对速克灵的抗性测定 ,并分析了番茄灰霉病菌生长特性与抗药性、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4个菌株为速克灵高抗型 ,占 7.4% ;无中抗型 ;5 0个菌株为敏感型 ,占 92 .6%... 对来自安徽省合肥、蚌埠、六安、和县的 5 4个番茄灰霉病菌株进行了对速克灵的抗性测定 ,并分析了番茄灰霉病菌生长特性与抗药性、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4个菌株为速克灵高抗型 ,占 7.4% ;无中抗型 ;5 0个菌株为敏感型 ,占 92 .6%。各菌株间生长速度、菌核干重差异较小 ,产孢量差异较大。产孢量与菌核干重相关极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菌 生长特性 抗药性 速克灵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小龙虾-螃蟹共生轮养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从宇 詹秋文 +4 位作者 汪建飞 肖新 李文阳 崔峰 毕亚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64-66,共3页
以水稻、小龙虾、螃蟹为研究对象,探讨水稻-小龙虾-螃蟹共生轮养模式的经济效益。选择11个水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比较试验并方差分析;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水稻-小龙虾-螃蟹共生轮养的经济效益。桃优香占、华润2号、粤农丝苗、狮山... 以水稻、小龙虾、螃蟹为研究对象,探讨水稻-小龙虾-螃蟹共生轮养模式的经济效益。选择11个水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比较试验并方差分析;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水稻-小龙虾-螃蟹共生轮养的经济效益。桃优香占、华润2号、粤农丝苗、狮山3号生育期较短;丰两优香1号、玉珍香、福稻88、香润1号、天优1号生育期中等;稻虾1号、南粳505生育期较长;桃优香占、丰两优香1号、华润2号、福稻88产量均比对照南粳505高,且达极显著水平;稻虾1号、天优1号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水稻-小龙虾-螃蟹模式经济效益39 580元/hm^2,水稻单作经济效益18 575元/hm^2。水稻-小龙虾-螃蟹模式经济效益是水稻单作的2.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龙虾 螃蟹 共生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从宇 王敏 陈茂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5期753-754,共2页
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 5℃ ;湿度越大菌丝生长越快 ;2 4h黑暗或 12h黑暗 +12h光照较有利于菌丝生长。小麦赤霉病菌在小麦、燕麦、玉米、绿豆等煎汁中培养不产生分生孢子 ,在该试验选用的合成培养基中产孢且孢子量大 ;在... 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 5℃ ;湿度越大菌丝生长越快 ;2 4h黑暗或 12h黑暗 +12h光照较有利于菌丝生长。小麦赤霉病菌在小麦、燕麦、玉米、绿豆等煎汁中培养不产生分生孢子 ,在该试验选用的合成培养基中产孢且孢子量大 ;在各类预防性杀菌剂中 ,多菌灵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类原球茎液体培养中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被引量:15
5
作者 崔广荣 张子学 +2 位作者 胡能兵 张从宇 侯喜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5,共7页
采用0.05%、0.10%和0.20%3种浓度的秋水仙素分别对液体培养过程中的蝴蝶兰类原球茎进行1、3和7 d的诱变处理,考察各处理蝴蝶兰类原球茎的生长状态、组织学特征及其分化成苗的状况,并对多倍体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蝴蝶... 采用0.05%、0.10%和0.20%3种浓度的秋水仙素分别对液体培养过程中的蝴蝶兰类原球茎进行1、3和7 d的诱变处理,考察各处理蝴蝶兰类原球茎的生长状态、组织学特征及其分化成苗的状况,并对多倍体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蝴蝶兰类原球茎的生长状况均产生一定影响,类原球茎相对膨大,表面粗糙,呈暗绿色,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影响越明显;不同浓度秋水仙素诱变时间长短与类原球茎细胞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程度关系密切;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类原球茎分化苗周期增长,成苗率降低;不同处理的多倍体诱导频率不同,最高诱变率可达30.0%;多倍体在形态、细胞组织学上与二倍体差异明显,细胞核变大,染色体数目加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类原球茎 秋水仙素 化学诱变 组织学观察 多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兰多倍体诱导及其鉴定 被引量:24
6
作者 崔广荣 张子学 +3 位作者 张从宇 胡能兵 隋益虎 李杰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4-190,共7页
以类原球茎薄切片为外植体,用秋水仙素对离体薄切片再生类原球茎过程进行多倍体诱导,建立文心兰多倍体离体化学诱变技术体系。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不同诱变时间内对离体薄切片类原球茎形成及苗再生的诱变效应,比较了二倍体和多... 以类原球茎薄切片为外植体,用秋水仙素对离体薄切片再生类原球茎过程进行多倍体诱导,建立文心兰多倍体离体化学诱变技术体系。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不同诱变时间内对离体薄切片类原球茎形成及苗再生的诱变效应,比较了二倍体和多倍体试管苗的形态特征、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结构特征,并对多倍体根尖细胞染色体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文心兰离体薄切片类原球茎的形成及其再生苗产生较大影响,较高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较长时间时,形成类原球茎的薄切片比率及再生苗数减少明显,但多倍体形成的比率相对较高;多倍体苗叶片厚实、紧凑、植株较矮;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气孔结构与二倍体存在一定差异,细胞核明显较大,染色体加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兰 离体上音养 秋水仙素 化学诱变 多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品种苗期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59
7
作者 王敏 张从宇 +1 位作者 马同富 姚维传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2,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模拟干旱条件下10个大豆品种幼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品种苗期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苗高、苗干重、根干重、主根长、叶面积、叶片失水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等都有所下...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模拟干旱条件下10个大豆品种幼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品种苗期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苗高、苗干重、根干重、主根长、叶面积、叶片失水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等都有所下降,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但品种间表现出较大差异。根据灰色关联分析评定苗期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是郑92116和漆9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苗期 抗旱性 形态指标 生理生化指标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剂对大豆出苗及幼苗生长的效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敏 姚维传 +2 位作者 张从宇 司文会 杨新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47,共5页
在干旱胁迫下,抗旱拌种剂加浸种剂复合处理能够提高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加强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同时能提高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降低,植株保水力明显增强。试验结果表明抗旱剂浸种8h后2%... 在干旱胁迫下,抗旱拌种剂加浸种剂复合处理能够提高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加强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同时能提高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降低,植株保水力明显增强。试验结果表明抗旱剂浸种8h后2%拌种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剂 大豆 种子发芽率 根冠比 幼苗生长 浸种 拌种 种子处理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9
作者 王敏 张从宇 +1 位作者 姚维传 王晓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605-607,610,共4页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 ,小麦孕穗期和抽穗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与对照相比 ,皖麦 38和皖麦 19分别减产 6 1.95 %、6 0 .89%和 43 .35 %、43 .2 1%。蜡熟期的干旱胁迫对小麦...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 ,小麦孕穗期和抽穗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与对照相比 ,皖麦 38和皖麦 19分别减产 6 1.95 %、6 0 .89%和 43 .35 %、43 .2 1%。蜡熟期的干旱胁迫对小麦有增产效应 ,2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 7.40 %和 1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生育时期 干旱胁迫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化学物质对干旱胁迫下小麦苗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姚维传 张从宇 +1 位作者 刘爱荣 许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45-47,共3页
小麦二叶期喷施旱地龙 (FA)、三十烷醇 (TRIA)、尿素 +磷酸二氢钾等化学物质能促进小麦根系伸长 ,加大根冠比。旱地龙可有效地缩小叶面气孔开度。旱地龙和三十烷醇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这 3种化学物质可显著地提... 小麦二叶期喷施旱地龙 (FA)、三十烷醇 (TRIA)、尿素 +磷酸二氢钾等化学物质能促进小麦根系伸长 ,加大根冠比。旱地龙可有效地缩小叶面气孔开度。旱地龙和三十烷醇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这 3种化学物质可显著地提高产量 ,以三十烷醇效果最好 ,其产量比对照增加 2 0 40 .9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节水 三十烷醇 尿素 磷酸二氢钾 干旱 苗期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敏 张从宇 +1 位作者 马同富 姚维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5期727-728,共2页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在模拟干旱胁迫下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 ,苗高、根长、根数、叶面积、根冠较对照有明显增加 ,同时还提高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在模拟干旱胁迫下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 ,苗高、根长、根数、叶面积、根冠较对照有明显增加 ,同时还提高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 ,使植株的抗旱能力增强。喷施黄腐酸盐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干旱胁迫 玉米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高产栽培途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敏 姚维传 张从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2期136-141,共6页
本文研究了密度、行距、氮肥对大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独立效应及综合效应,提出了大豆亩产200公斤密度与行距的合理配置方式,以及经济有效的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期.对大豆高产低成本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豆 高产 栽培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莴笋菌核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能兵 张晓红 +1 位作者 张从宇 张启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375-376,共2页
研究了温度、湿度、光照、培养基、pH值和营养对莴笋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 7~ 3 0℃ ,适温 15~ 2 5℃ ,最佳温度 2 0℃ ;菌丝在 2 4h光照或 2 4h黑暗生长较快 ,12h光照 +12h黑暗生长较慢 ;菌丝在相... 研究了温度、湿度、光照、培养基、pH值和营养对莴笋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 7~ 3 0℃ ,适温 15~ 2 5℃ ,最佳温度 2 0℃ ;菌丝在 2 4h光照或 2 4h黑暗生长较快 ,12h光照 +12h黑暗生长较慢 ;菌丝在相对湿度 80 %以上均能生长 ,湿度越大 ,生长速度越快 ;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在pH值为 5时生长最快 ;在碳源和氮源利用方面 ,淀粉和丝氨酸对菌丝生长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菌核病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弱筋小麦籽粒品质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玲玲 吴文革 +7 位作者 李瑞 胡健 闫素辉 邵庆勤 许峰 张从宇 周永进 李文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7-784,共8页
为探究施氮量对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以弱筋品种宁麦13与皖西麦0638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折纯N 0、120、180、240 kg·hm^(-2)),研究其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性状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40 kg·... 为探究施氮量对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以弱筋品种宁麦13与皖西麦0638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折纯N 0、120、180、240 kg·hm^(-2)),研究其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性状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4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供试弱筋小麦的籽粒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增加,供试弱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硬度、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等品质性状均呈上升趋势。供试的弱筋小麦,开花期、成熟期植株与籽粒中积累的氮均主要来源于土壤。当施氮量为120~24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增加,供试弱筋小麦成熟期籽粒中积累的氮来源于肥料的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来源于肥料的量最高。当施氮量为120~240 kg·hm^(-2)时,供试弱筋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为25.68~44.76 kg·kg^(-1),氮肥生产效率为25.16~50.82 kg·kg^(-1),随着施氮量增加,供试弱筋小麦的氮肥生产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施氮量 籽粒品质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沿淮晚播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邵庆勤 闫素辉 +3 位作者 张从宇 任兰天 许峰 李文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66-1377,共12页
目前晚播小麦的面积不断增加,为明确沿淮地区晚播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于2013—2015年在不同晚播条件下(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设置3个种植密度(300万株·hm-2、450万株·hm-2、600万株·hm-2),分... 目前晚播小麦的面积不断增加,为明确沿淮地区晚播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于2013—2015年在不同晚播条件下(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设置3个种植密度(300万株·hm-2、450万株·hm-2、600万株·hm-2),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茬晚播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导致小麦生育期滞后,主要影响拔节期前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密度对生育进程无显著影响。随播期推迟,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花前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和花后同化物的积累量下降,花后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明显增加;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下降,进而产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上升。播期对分蘖穗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大于主茎穗。与11月5日播期相比,11月25日播期下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营养器官积累量、籽粒干重、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在主茎穗中分别下降13.37%、9.96%、9.04%、25.37%和17.07%,在分蘖穗中分别下降55.71%、54.34%、51.80%、59.70%和22.70%。同一播期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上升,花前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减少,花后同化物的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增加;穗数增加,千粒重降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上升,沉淀值下降。与主茎穗相比,密度对分蘖穗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更大。与300万株·hm-2密度相比,600万株·hm-2密度下单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在主茎穗中分别下降17.90%、13.60%和4.76%,在分蘖穗中分别下降20.17%、14.46%和6.23%。可见,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增加晚播小麦产量并改善晚播小麦品质性状,本研究中11月15日、11月25日两晚播条件下适宜密度分别为450万株·hm-2、60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播期 籽粒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下追氮时期对小麦淀粉粒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培金 闫素辉 +3 位作者 张从宇 邵庆勤 许峰 李文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0-796,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追氮时期对成熟期小麦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影响。【方法】以矮抗58和山农22为材料,在2种氮素水平(N1:120 kg/hm^2,N2:240 kg/hm^2)下设置2个追氮时期(返青期、拔节期)处理,研究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变化。【结果... 【目的】分析不同追氮时期对成熟期小麦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影响。【方法】以矮抗58和山农22为材料,在2种氮素水平(N1:120 kg/hm^2,N2:240 kg/hm^2)下设置2个追氮时期(返青期、拔节期)处理,研究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变化。【结果】在同一氮素水平下,两品种拔节期追氮处理籽粒淀粉含量显著低于返青期追氮处理(P<0.05),但淀粉积累量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在N1水平下,与返青期追氮处理相比,拔节期追氮降低了胚乳淀粉粒平均粒径,显著提高B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P<0.05),降低A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在N2水平下,与返青期追氮处理相比,拔节期追氮显著提高胚乳淀粉粒平均粒径(P<0.05),提高了A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降低B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两品种表现一致。追氮时期与施氮水平对小麦A、B型淀粉粒数量分布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在施纯氮120kg/hm^2条件下,追氮时期推迟主要通过增加小麦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进而有利于籽粒淀粉的积累;在施纯氮240 kg/hm^2条件下,追氮时期推迟主要通过增大淀粉粒个体体积,即A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增加,进而有利于籽粒淀粉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追氮时期 淀粉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和茉莉酸甲酯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甲成 詹兰兰 +5 位作者 刘婷 陈海洲 王歆 张从宇 王文余 詹秋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9-525,共7页
【目的】研究叶面有机肥(佰季红BJH)和茉莉酸甲酯(MeJA)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沿淮主栽的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BJH和MeJA在孕穗期和灌浆初期分2次喷施,设置清水(对照)、MeJA1、BJH、BJH+MeJA1、BJH+MeJA2和BJH+MeJA3... 【目的】研究叶面有机肥(佰季红BJH)和茉莉酸甲酯(MeJA)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沿淮主栽的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BJH和MeJA在孕穗期和灌浆初期分2次喷施,设置清水(对照)、MeJA1、BJH、BJH+MeJA1、BJH+MeJA2和BJH+MeJA35个处理。扬花期测定抗氧化酶活性,收获后测定产量相关指标和籽粒品质,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处理的综合效应。【结果】单独喷施BJH和MeJA后,水稻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单株穗数和穗粒数增加,空瘪率下降,产量显著提升(P<0.05)。混合配施BJH和MeJA后,水稻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单株穗数显著增加(P<0.05),籽粒品质明显改善,在BJH+MeJA2处理下产量达到最高。随着MeJA施用量增大,对抗氧化酶活性、穗粒数、籽粒碱消值和胶稠度的调控效应逐渐减弱。主成分分析将6个处理因素聚类为两大类,不同处理综合效应排序:BJH>MeJA1>BJH+MeJA1>BJH+MeJA2>BJH+MeJA3>对照。【结论】单独施用BJH和MeJA1后对水稻调控效应最好;适当采用BJH+MeJA1处理,可以提高沿淮地区水稻生产的产量和籽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叶面有机肥 茉莉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播对弱筋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瑞 杨兵兵 +5 位作者 吴培金 闫素辉 张从宇 许峰 邵庆勤 李文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4-761,共8页
【目的】分析晚播对弱筋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宁麦13为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N210:210 kg/hm^2、N270:270 kg/hm^2)设置适播与晚播处理,分析弱筋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情况。【结果】弱筋小麦开花期... 【目的】分析晚播对弱筋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宁麦13为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N210:210 kg/hm^2、N270:270 kg/hm^2)设置适播与晚播处理,分析弱筋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情况。【结果】弱筋小麦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氮(70.48%~85.51%);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氮(74.35%~86.86%);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主要来源于肥料氮(52.88%~82.12%)。与适期播种相比,晚播显著增加了小麦成熟期单株氮素积累量、开花期来源于土壤氮的积累量、成熟期营养器官和籽粒来源于土壤氮及肥料氮的积累量。弱筋小麦花前营养器官积累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为55.52%~79.78%,氮素积累转移的贡献率为38.91%~77.99%。适期播种处理下,花前营养器官氮素积累转运量、转运率与贡献率分别为23.47 mg/株、75.23%和71.46%,而晚播显著降低花前营养器官氮素积累转运量、转运率与贡献率(分别为19.87 mg/株、59.74%和50.31%)。各处理小麦氮肥生产效率为25.25~44.27 kg/kg,氮素利用效率为15.75%~41.43%,氮素收获指数为0.730~0.844。同一因素下不同水平比较表明:晚播显著降低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但播期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在相同品种和氮水平处理下,晚播较适期播种籽粒产量降低。【结论】弱筋小麦晚播不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为获得较高产量水平与氮素利用效率,应尽量保证弱筋小麦适宜播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晚播 氮素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黑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世全 张从宇 肖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6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播种期、播种量、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化肥处理对黑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黑小麦漯珍1号为材料,用不同水平的播种期、播种量、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和无机肥量处理考察农艺性状;采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测定品质... [目的]探讨播种期、播种量、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化肥处理对黑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黑小麦漯珍1号为材料,用不同水平的播种期、播种量、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和无机肥量处理考察农艺性状;采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测定品质性状。[结果]当栽培因子为播期时,处理间株高、理论产值、实际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硬度、沉降值差异显著。当栽培因子为播种量时,处理间穗数、穗长、退化小穗数、理论产值、实际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容重、稳定时间、沉降值、出粉率差异显著。当栽培因子为有机肥施用量时,处理间穗数、小穗数、穗长、千粒重、理论产值、实际产量、沉降值差异显著。当栽培因子为有机、化肥时,处理间株高、穗数、穗长、千粒重、退化小穗数、理论产值、实际产量、沉降值、出粉率差异显著。[结论]播种期、播种量、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化肥处理对黑小麦漯珍1号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以11月12日播种、播种量300 kg/hm2、有机肥施用7 500 kg/hm2时产量最高,11月22日播种时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 有机肥 播期 播种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