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嫩草甸寸草苔群落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乃莉 郭继勋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19-24,共6页
松嫩草甸寸草苔群落是羊草群落轻微碱化演替的次生群落。对该群落土壤微生物量磷季节变化、垂直分布以及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0和20~30cm土层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趋势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8月;10~2... 松嫩草甸寸草苔群落是羊草群落轻微碱化演替的次生群落。对该群落土壤微生物量磷季节变化、垂直分布以及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10和20~30cm土层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趋势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8月;10~20cm土层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不明显;表层(0~10cm)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高于10~20和20~30cm土层的含量。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速效氮、全磷、缓效钾以及土壤pH值和土壤温度对土壤微生物量磷的直接影响较大,而土壤速效磷主要是通过其他土壤因子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磷;紧实的土壤条件对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而土壤盐化状况对微生物代谢的限制作用不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层(O~20cm)土壤全磷含量是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磷累积的重要因素.而下层(20~30cm)土壤微生物对磷素的累积主要受到土壤可利用磷素的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磷 土壤因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和增雨对内蒙古半干旱地区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毕捷 张乃莉 +2 位作者 梁宇 蔡禄 马克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86-1593,共8页
已有许多研究证明,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对气候变化和氮沉降较为敏感,但是关于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响应多重环境因子变化方面的研究较薄弱。水和氮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两大限制性因子。本研究在内蒙古多伦半干旱... 已有许多研究证明,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对气候变化和氮沉降较为敏感,但是关于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响应多重环境因子变化方面的研究较薄弱。水和氮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两大限制性因子。本研究在内蒙古多伦半干旱草原地区进行增雨和施氮的野外控制试验,以模拟未来该地区的降水变化和氮沉降,使用微生物群落水平生理图谱法,监测样地土壤理化指标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潜力的变化。3年的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增雨显著提高了半干旱草原地区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施氮和增雨同时施氮则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氮含量,降低了土壤pH;施氮和增雨都没有单独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潜力的显著变化,而在同时增雨和施氮试验处理下,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潜力得到提高,说明在水和氮都充足的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潜力才会显著提高。以上研究结果预示着在未来降雨增加和氮沉降的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速率可能会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降沉 降雨增加 土壤微生物群落 碳源利用潜力 半干旱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水添加对半干旱地区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交互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毕捷 张乃莉 +2 位作者 梁宇 蔡禄 马克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66-170,共5页
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是研究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重要工具。通过监测模拟气候变化的施氮增雨试验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预测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在未来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了更好地衡量微生物群落的响应,进... 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是研究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重要工具。通过监测模拟气候变化的施氮增雨试验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预测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在未来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了更好地衡量微生物群落的响应,进行了连续3年的气候模拟试验,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图谱分析法追踪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增雨对微生物群落中的革兰氏阳性菌(GP)、革兰氏阴性菌(GN)以及总细菌和总真菌的PLF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真菌/细菌比(F/B)和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之比(GN/GP)有显著影响,并显著降低了总PLFA含量。施氮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群落中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总细菌和总真菌的PLFA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群落的总PLFA含量。施氮和增雨两个环境变化因子对总PLFA、GN/GP、以及真菌对细菌之比(F/B)有显著的交互影响。在半干旱草原地区,施氮和增雨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交互影响。这预示着未来降雨量增加和氮沉降条件下,我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将导致微生物群落生态功能改变,从而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分析 施氮 增雨 半干旱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继电保护仿真实现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乃莉 祁在山 +1 位作者 贾会荣 张占英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11-14,共4页
分析了对继电保护仿真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继电保护仿真的两种不同仿真方法——逻辑法及定值判断法。同时以距离保护为例说明了这两种方法各自的实现,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关键词 继电保护仿真 调度员仿真培训 变电站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COPU/PMMA互穿网络聚合物粘合剂的研究
5
作者 丁会利 张留成 张乃莉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37-45,共9页
合成了一种蓖麻油COPU/PMMA互穿网络聚合物粘合剂.研究了粘合剂组成对粘接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此种粘合剂对金属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粘合剂 蓖麻油 互穿网络聚合物 聚氨酯 粘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森林碳汇功能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付玉杰 田地 +2 位作者 侯正阳 王明刚 张乃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0,共10页
“森林是碳库”生动释意了森林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固碳是实现我国“双碳”愿景的重要路径。我国经过多年生态文明建设,森林碳储量逐年增加、森林碳汇功能得到较大提升... “森林是碳库”生动释意了森林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固碳是实现我国“双碳”愿景的重要路径。我国经过多年生态文明建设,森林碳储量逐年增加、森林碳汇功能得到较大提升,对全球森林碳汇功能的总体升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国土面积大、生境类型复杂,且长久以来秉持传统的森林经营管理理念与实践,在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急剧变化背景下如何进一步高效提升我国森林碳汇功能,以助力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仍旧存在巨大挑战。本文以全球森林五大碳库的现状及其生物与非生物驱动因素为切入点,系统阐述森林野外调查和模型模拟等现代碳汇评估方法,着重梳理提升森林碳汇的潜在途径,以期为“双碳”目标下我国森林碳汇功能稳固持续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未来森林碳汇研究首先应着力于构建多尺度、全方位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和综合评估体系;其次应构建森林全组分碳库综合分析框架,贯穿于森林碳汇的监测、评估和提升途径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消除全球森林碳汇强度和动态估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最后建立可持续的林业碳金融市场,通过政策引导、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和强化国际相关领域合作,为林业碳金融体系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全球森林碳汇格局 森林碳汇评估 森林增汇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氨酯半—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合成与研究
7
作者 张留城 张乃莉 刘天昌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86年第1期18-26,共9页
以间充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PMMA)半-互穿网络聚合物(Semi-SIN),研究了该复合物的力学性质、形态结构及松弛行为。分析讨论了实验数据。
关键词 互穿网络聚合物(Iu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PMMA和PU 复合物(composites of PMMA and PU) 聚合物网络(Polymer Networ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树种多样性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8
作者 陈佳仪 代莹 张乃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3-31,共9页
【目的】揭示不同气候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氮含量对树种多样性的响应差异,并探讨影响这种响应的关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方法】收集中国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4个森林生态系统树种多样性,土壤碳、氮含量和土壤真菌多样性数据... 【目的】揭示不同气候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氮含量对树种多样性的响应差异,并探讨影响这种响应的关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方法】收集中国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4个森林生态系统树种多样性,土壤碳、氮含量和土壤真菌多样性数据,针对处理组(多个树种)和对照组(单一树种)共计214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多样性效应值,并分析不同气候带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树种多样性效应值的生物和非生物变量的解释权重。【结果】不同气候带森林土壤碳、氮含量对树种多样性存在差异性响应,随着纬度梯度增高,树种多样性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逐渐减弱。热带和亚热带森林较强的树种多样性效应主要源于海拔和土壤pH,而非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但是暖温带和中温带森林土壤真菌多样性则是调控树种多样性对土壤碳、氮含量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中国不同气候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碳、氮含量对树种多样性的响应格局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局域尺度研究中森林树种多样性对土壤碳库影响机制的分歧,同时也说明树种多样性的变化对于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库的影响可能更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树种多样性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