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杨晓华 洪嘉淇 +4 位作者 王临好 潘丽怡 郭何子贤 王洁 廖振林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161,共11页
通过甘蔗渣自然发酵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效降糖效果的益生菌。通过体外抑制关键消化酶和体内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评估菌株及其发酵上清液的降糖效果。结果表明,从发酵甘蔗渣中共筛选得到6株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 通过甘蔗渣自然发酵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效降糖效果的益生菌。通过体外抑制关键消化酶和体内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评估菌株及其发酵上清液的降糖效果。结果表明,从发酵甘蔗渣中共筛选得到6株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其中植物乳植杆菌P6发酵上清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达到96.49%;动物体内实验表明,植物乳植杆菌P6及其发酵上清液能有效改善小鼠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质量减轻、脏器肿大等症状,并显著改善糖耐量和胰岛素分泌异常;此外,能有效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和脂多糖)的含量,并促进高密度脂蛋白、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因此,植物乳植杆菌P6及其发酵上清液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和改善糖尿病相关症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 发酵上清液 Α-葡萄糖苷酶 降糖能力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2
作者 廖振林 刘菁 +3 位作者 陈建宏 钟毓娟 蒋莲秀 陈森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693-12694,12702,共3页
[目的]鉴定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方法]从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中分离、筛选10株典型放线菌菌株,提取基因组DNA,进行16SrDNAPCR扩增与测序,并构建进化树。[结果]通过Blast比对,10株放线菌属于2个属,其中8株为链霉菌属(8... [目的]鉴定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方法]从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中分离、筛选10株典型放线菌菌株,提取基因组DNA,进行16SrDNAPCR扩增与测序,并构建进化树。[结果]通过Blast比对,10株放线菌属于2个属,其中8株为链霉菌属(80%),2株为拟诺卡氏菌属(20%)。[结论]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蕴藏着种类丰富的放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土壤 放线菌 16S RDNA 链霉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型柑橘酸奶的初步研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廖振林 黄杉 郭琳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09年第2期69-71,共3页
本文研究了以新鲜柑橘汁和还原乳为主要原料,通过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得到柑橘酸奶的工艺。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制作工艺条件:果汁浓度为8%,加菌量为3%,加糖量为4%,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4h~6h。
关键词 柑橘汁 凝固型酸奶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apoE^(-/-)小鼠脂类代谢和肠道双歧杆菌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玮 曾本华 +4 位作者 李桂花 廖振林 张晓婧 魏泓 方祥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研究茶多酚对小鼠脂类代谢和结肠双歧杆菌的影响,探讨茶多酚采食与脂类代谢和肠道双歧杆菌之间的关系。ApoE-/-小鼠以高脂饲料饲养并在饮水中添加1.6g/L茶多酚,8周后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肠道双歧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高脂饮... 研究茶多酚对小鼠脂类代谢和结肠双歧杆菌的影响,探讨茶多酚采食与脂类代谢和肠道双歧杆菌之间的关系。ApoE-/-小鼠以高脂饲料饲养并在饮水中添加1.6g/L茶多酚,8周后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肠道双歧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高脂饮食对照组(HF)和茶多酚组(T)肠道双歧杆菌多样性有显著差异;16周后,T组血清中TC、LDL-C含量分别为19.8,16.1mmol/L,显著低于HF组的36.4,28.4mmol/L(P<0.05)。说明茶多酚采食对apoE-/-小鼠肠道双歧杆菌菌群多样性和脂类代谢均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双歧杆菌 脂类代谢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壳聚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雷欢 魏宇清 +3 位作者 方祥 廖振林 王丽 钟青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33,共5页
考察了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分析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壳聚糖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采用结晶紫法测定生物膜形成量,XTT法检测生物膜的代谢活性,苯酚-硫酸法测定生物膜的胞外... 考察了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分析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壳聚糖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采用结晶紫法测定生物膜形成量,XTT法检测生物膜的代谢活性,苯酚-硫酸法测定生物膜的胞外多糖,分析不同浓度壳聚糖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膜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生物膜形成条件不同,成膜能力不同,在蟹壳上更易形成生物膜。壳聚糖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副溶血弧菌生物膜形成的能力,最低抑菌浓度下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可达70.98%,胞外多糖的减少率为78.04%,代谢活性抑制率为4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生物膜 壳聚糖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水解对豆乳中抗原蛋白含量和亚基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巧丽 王丽 +3 位作者 廖振林 胡会刚 郑斌 方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17-121,128,共6页
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传统生浆工艺制备的豆乳,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酶解残余物中抗原蛋白含量,用SDS-PAGE分析其蛋白分子亚基组成,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木瓜蛋白酶的水解条件。结果表明,当保持豆乳自然p H(6.5~6.8)、... 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传统生浆工艺制备的豆乳,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酶解残余物中抗原蛋白含量,用SDS-PAGE分析其蛋白分子亚基组成,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木瓜蛋白酶的水解条件。结果表明,当保持豆乳自然p H(6.5~6.8)、酶浓度3500 U/m L、水解温度53℃、水解时间15 min时,β-伴球蛋白的α'、α亚基被完全水解,大豆球蛋白的酸性多肽链基本消失,碱性多肽链含量明显减少,同时产生了大量14 k Da以下组分,此时β-伴球蛋白残留率为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乳 抗原蛋白 木瓜蛋白酶 水解 蛋白质亚基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条件下的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PMA-qPCR定量检测及其呼吸活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羽霏 方祥 +2 位作者 廖振林 王丽 钟青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15-221,共7页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结合的技术(PMA-q PCR)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活菌数。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优化传统CTC(5-cyano-2,3-ditolyl tetrazolium chloride)呼吸检测法对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A-q PCR检测技术结合平板计数的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诱导过程中活菌数和可培养菌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差值测定出VBNC细胞的浓度。在不同的温度、Na Cl含量和氯霉素含量的诱导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在其中的7种条件下在60 d内进入了VBNC状态。VBNC细胞终浓度最低为5.75×10~2 CFU/m L,最高为1.70×10~5 CFU/m L。在细胞呼吸实验中,采用CTC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双染法能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VBNC细胞表面的红色荧光,有效区分死活细胞。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能够根据荧光强度快速区分呼吸活性呈阴性和阳性的细胞。本研究为VBNC细菌的检测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 PMA-qPCR 流式细胞仪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芍药露天栽培适应性及其表现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沈春宇 田代科 +1 位作者 曾宋君 廖振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9-42,共4页
选取大富贵、莲台、杨妃出浴3个芍药品种,在广东和湖南两省纬度、海拔不同的7个地点分别开展露天栽培比较试验。通过观察测定芍药的栽培适应性和植株生长发育等各项指标,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广东春季的温暖高湿气候不仅导致花芽败育... 选取大富贵、莲台、杨妃出浴3个芍药品种,在广东和湖南两省纬度、海拔不同的7个地点分别开展露天栽培比较试验。通过观察测定芍药的栽培适应性和植株生长发育等各项指标,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广东春季的温暖高湿气候不仅导致花芽败育、显著降低成花率,也容易引起芍药病害。温度对芍药营养生长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品种的适应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莲台的适应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南方 露天栽培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幽门螺杆菌对溃疡特点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莉 吕愈敏 +1 位作者 丁士刚 廖振林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44-546,共3页
目的 研究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所致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幽门螺杆菌对溃疡特点的影响。方法 调查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因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收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入院前 1周内有无服用NS... 目的 研究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所致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幽门螺杆菌对溃疡特点的影响。方法 调查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因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收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入院前 1周内有无服用NSAIDs史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服药组 86例 ,未服药组 36 0例。服药组患者的年龄更高 ,血红蛋白下降更明显 (P =0 .0 0 4 ) ,胃溃疡和复合溃疡、多发溃疡及大溃疡在服药组更多见 (P <0 .0 0 1)。未服药组幽门螺杆菌 (Hp)的感染率为72 .5 % ,服药组为 5 3.4 % (P =0 .0 0 1)。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Hp感染状态对NSAIDs相关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特点无明显影响 ,但胃黏膜糜烂更常见 (P <0 .0 5 )。结论 应加强对NSAIDs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药 非甾类 消化性溃疡出血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取出术——附110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香春 丁士刚 +3 位作者 周丽雅 林三仁 廖振林 康慧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411-412,共2页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内镜取出术的方法及并发症。 方法 总结我院 1984年 1月~ 2 0 0 2年5月胃镜下诊治 110例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资料。 结果 内镜下异物取出成功率 87 9% ( 94 10 7) ,并发症发生率 10 6% ( 10 94...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内镜取出术的方法及并发症。 方法 总结我院 1984年 1月~ 2 0 0 2年5月胃镜下诊治 110例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资料。 结果 内镜下异物取出成功率 87 9% ( 94 10 7) ,并发症发生率 10 6% ( 10 94)。不同种类异物取出成功率 :长形异物 10 0 % ( 2 2 2 2 ) ,圆钝形异物 85 7% ( 3 0 3 5) ,尖锐异物 84 0 % ( 4 2 50 ) ;并发症发生率 :长形异物 4 5% ( 1 2 2 ) ,尖锐形异物 18 0 % ( 9 50 ) ,圆钝形异物 0。不同部位异物取出成功率 :食管 84 8% ( 3 9 46) ,胃 91 8% ( 4 5 49 ) ,十二指肠 90 % ( 9 10 ) ;并发症发生率 :食管 13 0 % ( 6 46) ,胃 8 2 % ( 4 49) ,十二指肠为 0。 结论 内镜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异物过大、过宽或怀疑有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异物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联合清疏通下加减方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商倩 廖振林 +4 位作者 卓振山 苗园园 吴静 宋泓敏 牛建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1期27-30,46,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清疏通下加减方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156例ABP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和ERCP组,每组78例。联合组给予ERCP联合清疏通下加减...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清疏通下加减方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156例ABP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和ERCP组,每组78例。联合组给予ERCP联合清疏通下加减方治疗,ERCP组给予ERCP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ERCP后12、24、72 h血清淀粉酶变化,比较2组康复指标、住院费用及安全性,比较2组治疗前及ERCP后3、7 d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ERCP后12、24、72 h,2组血清淀粉酶较治疗前呈显著降低趋势,且联合组低于ERCP组(P<0.05)。联合组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ERCP组(P<0.01);联合组住院费用及不同时间PCT与ERC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后3、7 d,2组CRP、WBC、ALT、DBil、GGT、AST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ERCP组(P<0.05)。联合组与ERCP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联合清疏通下加减方治疗ABP效果显著,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肝功能恢复,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安全可靠,且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清疏通下加减方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丙氨酸转氨酶 直接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三助额度与高校科研经费增长关系研究 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芳红 廖振林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第22期35-36,共2页
本文简单探讨了近年来我校研究生三助经费支出和科研经费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从统计数据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单位科研经费不断增长,研究生三助经费发放数量也同步提高,但是增长速度相对偏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关键词 研究生 三助 科研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酸奶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祖贤 李松泽 +6 位作者 李营威 杨晓萍 王丽 廖振林 王洁 钟青萍 方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3-110,共8页
近年来,随着行业和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认识不断提高,植物基酸奶产品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大豆是最主要的植物基蛋白来源之一,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以大豆蛋白等植物基蛋白发酵的植物酸奶具有绿色健康等优点,但产品容易出现... 近年来,随着行业和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认识不断提高,植物基酸奶产品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大豆是最主要的植物基蛋白来源之一,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以大豆蛋白等植物基蛋白发酵的植物酸奶具有绿色健康等优点,但产品容易出现豆腥味或者苦涩味等不良风味问题,风味不佳是目前大豆酸奶产品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本文介绍了大豆酸奶主要风味来源、风味物质分类及风味改良方法,其中大豆酸奶的不良风味主要来源于大豆原料自身风味物质及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本文提出了改善大豆酸奶产品风味的关键在于优化发酵原料、改善原料加工工艺及筛选适合大豆蛋白发酵的风味菌株,为今后的大豆酸奶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酸奶 乳酸菌 发酵 风味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态”食源致病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谷立慧 钟青萍 +2 位作者 方祥 廖振林 王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0-274,共5页
食源致病细菌是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生物污染源。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低温、寡营养及食品防腐等条件可诱使食源致病细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处于此状态的细菌最大的特点就是丧失了平板上的... 食源致病细菌是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生物污染源。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低温、寡营养及食品防腐等条件可诱使食源致病细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处于此状态的细菌最大的特点就是丧失了平板上的生长繁殖能力,但生命体征是活的,并且保留原菌的毒力和致病性。研究表明,活的非可培养态细菌在细胞形态、基因表达、蛋白表达等方面发生了复杂变化,并且一定条件下可复苏为可培养状态,成为逃避检测的"隐性传染源",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文中对食源性致病菌VBNC态的诱导条件及复苏情况、生物学特性变化、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期望为解决当下由活的非可培养态细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致病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态 食品安全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促炎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杜李宇 李倩滢 +4 位作者 陈伟哲 王洁 方祥 王玉涛 廖振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32,共8页
人类肠道菌群由近百万亿个共生微生物组成,以人体内的营养成分维持生存和代谢,通过代谢和免疫功能来维持人类身体健康。肠道菌群与全身的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组成、特异性菌种或菌群的变化与各类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炎症及心血管疾... 人类肠道菌群由近百万亿个共生微生物组成,以人体内的营养成分维持生存和代谢,通过代谢和免疫功能来维持人类身体健康。肠道菌群与全身的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组成、特异性菌种或菌群的变化与各类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呈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的炎症性疾病,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有不少研究证明AS是一种长期的低度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AS的病理变化主要有变质、增生、渗出等炎症反应的特点。炎症反应贯穿AS的全程,从早期的脂质条纹直到阻塞管腔,都存在炎症反应。然而关于炎症反应的起因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主要针对肠道菌群参与AS炎症反应的可能途径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动脉粥样硬化 细菌代谢产物 细菌结构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医学院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质量分析
16
作者 陈森洲 廖振林 李永学 《华夏医学》 2000年第4期539-540,共2页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免疫学 试题质量分析 桂林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联合清热利湿化石方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效果及对胆固醇代谢、胆汁成分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静 廖振林 +3 位作者 卓振山 商倩 聂皓 牛建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清热利湿化石方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效果及对胆固醇代谢、胆汁成分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0例行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根据ERCP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中...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清热利湿化石方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效果及对胆固醇代谢、胆汁成分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0例行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根据ERCP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中药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清热利湿化石方。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胆汁和血清胆固醇(CHO)、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磷脂(PL)、胆盐(BS)水平,以及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结石复发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术后7、14 d胆汁中CHO、TBil、UCB依次呈降低趋势,TBA、PL、BS依次呈升高趋势(P<0.05);中药组术后7、14 d胆汁中CHO、TBil、UCB低于对照组,TBA、PL、BS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3个月血清CHO、TBil、UCB依次呈降低趋势,TBA、PL依次呈升高趋势(P<0.05);中药组术后1、3个月血清CHO、TBil、UCB低于对照组,TBA、PL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个月胆囊壁厚度较术前降低,胆囊收缩率较术前升高(P<0.05);中药组术后1、3个月胆囊壁厚度低于对照组,胆囊收缩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术后6、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清热利湿化石方可改善胆固醇代谢、胆汁成分,增强胆囊功能,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熊去氧胆酸 清热利湿化石方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复发 胆固醇 胆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介导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生物转化及其代谢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敏如 房倩安 +2 位作者 廖振林 方祥 王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4-210,共7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从茶叶中分离的多酚类黄酮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降低胆固醇、减肥等生物学功能;但EGCG不稳定的结构及较低的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生理功效的发挥。据报道,EGCG经...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从茶叶中分离的多酚类黄酮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降低胆固醇、减肥等生物学功能;但EGCG不稳定的结构及较低的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生理功效的发挥。据报道,EGCG经过微生物代谢后,其稳定性、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且大部分代谢产物保留了EGCG原有的生理活性,其中某些生理活性甚至要高于EGCG本身。本文将对微生物介导的EGCG生物转化及其代谢物活性进行综述,重点阐述EGCG代谢产物、代谢途径及代谢物活性,以期为开发EGCG相关的高值化产品及微生物介导多酚转化促进人体健康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生物转化 微生物 代谢途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抗性淀粉对C57BL/6J肥胖小鼠肠道放线菌群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汉荣 黄淑君 +6 位作者 曾本华 方祥 王丽 钟青萍 童贻刚 魏泓 廖振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49-15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香蕉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肥胖小鼠肠道放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采用普通饲料(CONV)、高脂饲料(HF)以及添加5%、10%、15%香蕉抗性淀粉的高...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香蕉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肥胖小鼠肠道放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采用普通饲料(CONV)、高脂饲料(HF)以及添加5%、10%、15%香蕉抗性淀粉的高脂饲料(5%RS+HF、10%RS+HF、15%RS+HF)进行饮食干预,8周后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对小鼠粪便样本放线菌菌群组成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小鼠粪便样本双歧杆菌数量进行比较。结果:DGGE图谱分析显示,HF组聚类与其余4组彻底分离,抗性淀粉各组趋于成簇但无明显界限。5%RS+HF组与15%RS+HF组放线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方面均显著低于CONV组与HF组(P<0.05),10%RS+HF组多样性和丰富度较另外2组RS+HF组有所上升。高脂饲料能够极显著降低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P<0.01),而10%和15%香蕉抗性淀粉的加入均高度显著增加双歧杆菌数量(P<0.001)。结论:香蕉抗性淀粉可恢复肥胖小鼠肠道放线菌群多样性,显著促进双歧杆菌生长,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抗性淀粉 肠道放线菌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药食同源食物及其功能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蔡常宇 杜李宇 +1 位作者 王临好 廖振林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在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下,药食同源食物的炮制能够使其有效成分得到充分的释放,增强人体对有效成分的吸收,还能产生新的活性成分,同时降低其毒副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药食同源类食品的废渣在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其剩余的有效成分得到充... 在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下,药食同源食物的炮制能够使其有效成分得到充分的释放,增强人体对有效成分的吸收,还能产生新的活性成分,同时降低其毒副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药食同源类食品的废渣在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其剩余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资源的二次利用,同时也为副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本文针对药食同源食物发酵的微生物变化及发酵过程中的功能变化、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食物 微生物发酵 应用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