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眶脑型毛霉菌病——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学辉 黄健男 廖志群 《罕少疾病杂志》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为52岁、49岁,分别有糖尿病和地中海贫血史,病程中均有发热、颜面浮肿、视物模糊、鼻出血或涕中带... 目的探讨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为52岁、49岁,分别有糖尿病和地中海贫血史,病程中均有发热、颜面浮肿、视物模糊、鼻出血或涕中带血,鼻腔分泌物培养见毛霉菌生长。2例均在入院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鼻眶脑型毛霉菌病多继发于免疫力低下的严重疾病,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鼻咽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鼻腔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病 鼻眶脑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低视力的原因 被引量:2
2
作者 廖志群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4期253-254,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出现低视力的原因。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均进行了经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观察组100例共113眼,为术后发生低视力者。对照组100例共114眼,为术后未发生低视力者。...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出现低视力的原因。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均进行了经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观察组100例共113眼,为术后发生低视力者。对照组100例共114眼,为术后未发生低视力者。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合并相关眼病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合并相关眼病及术后出现并发症,这些是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而患者原有的疾病、有烟酒史者也是术后低视力的影响因素。术前很好地控制全身病,仔细的眼部检查以及对术后视力的评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能有效地降低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低视力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叶黄素摄入水平与眼部相关症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健欢 何韦然 廖志群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第7期504-507,共4页
目的:收集中小学生日常摄入叶黄素的含量,并分析其眼部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9月5日—2020年9月11日参与问卷调查的100名中小学生,收集其一般资料、膳食情况、健康状况、电脑荧幕或手机等电子设备暴露史、眼痛眼... 目的:收集中小学生日常摄入叶黄素的含量,并分析其眼部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9月5日—2020年9月11日参与问卷调查的100名中小学生,收集其一般资料、膳食情况、健康状况、电脑荧幕或手机等电子设备暴露史、眼痛眼干等眼部症状等,分析导致眼部相关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日常叶黄素摄入量为0.09~16.18 mg/d,其叶黄素的来源主要是菠菜、韭菜、西兰花、豆角等;眼部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为63%,主要症状是视力下降和视物模糊;眼部相关症状与叶黄素摄入含量、户外活动时间、电子设备使用时间、睡眠状况和不良用眼习惯等有关,其中叶黄素摄入含量和户外活动时间与眼部相关症状发生呈负相关,电子设备使用时间、睡眠状况和不良用眼习惯与眼部相关症状发生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部相关症状的发生与叶黄素的摄入量有关,中小学生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多摄入叶黄素,降低眼部相关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相关症状 叶黄素 中小学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