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加拉湾旺盛对流作为广西连续暴雨的前兆信号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向红 庞传伟 +2 位作者 梁维亮 黄明策 蒋荣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83-1389,共7页
利用1984—2013年30年的GMS卫星资料、FY卫星资料和小时雨量资料,利用统计、合成和个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孟加拉湾地区强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发生前的演变特征和传播机制,发现孟加拉湾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前2~3 d异常增强,说明孟加拉... 利用1984—2013年30年的GMS卫星资料、FY卫星资料和小时雨量资料,利用统计、合成和个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孟加拉湾地区强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发生前的演变特征和传播机制,发现孟加拉湾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前2~3 d异常增强,说明孟加拉湾旺盛对流对广西低涡切变类持续性暴雨具有前兆信号,这一前兆信号对广西暴雨中短期预报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论表明:广西上空对流与孟加拉湾对流有高度相关,从孟加拉湾到广西上空存在强对流向东传播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对流 暴雨 前兆信号 传播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对流对广西秋季暴雨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向红 陆虹 +4 位作者 伍静 韩慎友 庞传伟 胡静 王军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7-513,共7页
利用综合观测数据1°×1°FNL和2.5°×2.5°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顶黑体辐射温度资料(TBB),对2015年11月广西出现的三次暴雨过程(8日、11—12日和20日)的850 h Pa水汽通量散度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对比... 利用综合观测数据1°×1°FNL和2.5°×2.5°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顶黑体辐射温度资料(TBB),对2015年11月广西出现的三次暴雨过程(8日、11—12日和20日)的850 h Pa水汽通量散度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8日和20日暴雨的低层水汽主要来自南海,11—12日连续暴雨的水汽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暴雨前后TBB的分析表明,在暴雨发生前2~3 d,孟加拉湾对流发展到最强,孟加拉湾对流对广西秋季暴雨具有前兆信号特征。暴雨前后TBB时空剖面表明,暴雨发生前孟加拉湾对流有向广西波动传播的特征。模式敏感性实验显示,当关闭孟加拉湾对流2~3 d后,广西48 h累计雨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暴雨 水汽输送 孟加拉湾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20年恭城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严春梅 庞传伟 +2 位作者 唐小琴 严启兴 邓树荣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4期28-30,共3页
根据恭城县1971—202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M-K突变检验法,对恭城县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恭城县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春、冬季增温尤为显... 根据恭城县1971—202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M-K突变检验法,对恭城县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恭城县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春、冬季增温尤为显著。年降水量呈现波动趋势,年际变化较大,年代际变化明显,以9~13年的周期旱涝交替为主要特征,其中夏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明显。年日照时数明显减少,突变点在1980—1981年,其中夏、秋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城 气候变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4
作者 邓树荣 庞传伟 +1 位作者 唐作佳 范方福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第3期60-62,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和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卫星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5年4月20日桂林强对流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MCS造成的以短时暴雨为主的复合型强对流,双逆温层条件下由辐射加热和西南暖湿急流存储的巨大不稳定能量,...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和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卫星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5年4月20日桂林强对流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MCS造成的以短时暴雨为主的复合型强对流,双逆温层条件下由辐射加热和西南暖湿急流存储的巨大不稳定能量,主要由低空强辐合和大振幅高空槽触发抬升,高层强辐散进一步加强了气流上升,合适的环境条件还造成了大风和冰雹天气;此外,使用V-3θ图更易发现和预报此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过程 背景场 探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