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基因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常志顺 汤德元 +2 位作者 曾智勇 李春燕 李佳蔚 《猪业科学》 2008年第12期26-32,共7页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是危害养猪业较严重的一种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基因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疫苗等方面...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是危害养猪业较严重的一种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基因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疫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基因及其疫苗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 病毒基因 疫苗 热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脑炎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常志顺 徐健 +1 位作者 汤德元 李春燕 《猪业科学》 2008年第6期30-33,共4页
日本脑炎是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世界卫生组织把日本脑炎疫苗确定为优先研究和开发的项目之一。日本脑炎的防治主要是接种灭活苗和弱毒苗,由于灭活苗免疫原性较差、注射量大,且需重复注... 日本脑炎是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世界卫生组织把日本脑炎疫苗确定为优先研究和开发的项目之一。日本脑炎的防治主要是接种灭活苗和弱毒苗,由于灭活苗免疫原性较差、注射量大,且需重复注射;而我国利用SA14-14-2弱毒株研制的弱毒苗在世界上居于领先水平,具有接种针次少、副反应小、免疫原性强等优点,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但弱毒苗易受母源抗体的影响,有毒力回复突变的可能性,且存在胎内感染的潜在隐患,加之SA14-14-2株病毒通过蚊虫繁殖后,其弱毒特性和基因型特征能否发生回复突变,致使毒力增强,引起健康人的感染和传播,是人们最担心的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日本脑炎疫苗防治该病是当今人们在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日本脑炎病毒分子生物研究的深入,基因工程疫苗是日本脑炎疫苗的新的发展方向,现在很多学者正在设法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研究开发基因工程疫苗,以克服现有疫苗的缺点,此项研究的成功将填补国内空白。本文综述了日本脑炎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重组活疫苗和核酸疫苗等的研究新进展,为日本脑炎基因工程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 基因工程疫苗 热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ELISA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抗体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富祥 杨斌 +4 位作者 常志顺 王传禹 姚俊 刘艳丽 李华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206,共5页
应用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云南株)超声粉碎物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倍比稀释法确定HRP标记羊抗鸭二抗最佳稀释倍数为1∶3500,并用棋盘测定法确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2.7mg/mL,血清最佳稀释倍数... 应用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云南株)超声粉碎物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倍比稀释法确定HRP标记羊抗鸭二抗最佳稀释倍数为1∶3500,并用棋盘测定法确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2.7mg/mL,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300,阴性血清临界值为0.381;阻断试验结果表明,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与其抗血清阻断阳性,与鸭大肠杆菌O78、O132菌株和FJ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阻断阴性(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批内变异系数≤0.246,批间变易系数≤0.889。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云南株)血清抗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ELISA 血清抗体 ELISA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菌毒素脱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艳丽 杨斌 +2 位作者 常志顺 王传禹 杨向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8,共4页
霉菌毒素的存在降低了动物的生产性能,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国内外对各种霉菌毒素脱毒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文章就霉菌毒素脱毒方法和脱毒机制作一综述,探讨不同霉菌毒素脱毒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关键词 霉菌毒素 脱毒 吸附剂 脱毒机制 脱毒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地方品种鸡群4种垂直传播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珂 严红亚 +4 位作者 覃袖伟 常志顺 王天葆 信爱国 赵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3期13-17,58,共6页
为了解云南省地方品种鸡群中禽白血病病毒(AL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和禽脑脊髓炎病毒(AEV)的感染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云南省滇东、滇西、滇中、滇南和滇北5个区域8个地方品种鸡群的2295份血清样品... 为了解云南省地方品种鸡群中禽白血病病毒(AL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和禽脑脊髓炎病毒(AEV)的感染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云南省滇东、滇西、滇中、滇南和滇北5个区域8个地方品种鸡群的229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上述4种垂直传播病毒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云南省8个地方品种鸡群中,ALV、REV、CAV和AEV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02%、72.77%、98.47%和76.25%,二重、三重、四重感染率分别为32.90%、36.38%、15.90%;不同区域、不同品种鸡群中均存在上述4种病原的感染,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但无规律性。结果表明,云南省地方品种鸡群中4种垂直传播病毒感染率较高,流行面较广,且呈现严重的混合感染状态。结果提示:应重视这4种可垂直传播病原的流行控制,谨防因病毒混合感染导致重大疫病免疫失败;继续加强抗体检测,及时淘汰阳性鸡群,净化种群,同时定期进行疫苗污染监测,提升饲养管理水平,保障云南省地方鸡种质资源的安全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 鸡传染性贫血 禽脑脊髓炎 血清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株蛋鸡源沙门菌的MLST分型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喜 李珂 +6 位作者 李廷翠 严红亚 赵蓉 常志顺 廖明 孙敏华 信爱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6-1631,共6页
旨在掌握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云南地区蛋鸡源沙门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及毒力基因携带等基本情况。无菌采集发病鸡肝组织,共分离到沙门菌75株,对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药物敏感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LST鉴定到... 旨在掌握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云南地区蛋鸡源沙门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及毒力基因携带等基本情况。无菌采集发病鸡肝组织,共分离到沙门菌75株,对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药物敏感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LST鉴定到ST78序列型鸡伤寒沙门菌54株(72.00%)、ST92序列型鸡白痢沙门菌21株(28.00%);分离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四环素26.67%、强力霉素26.67%、复方新诺明22.67%、阿莫西林18.67%、氨苄西林16.00%、恩诺沙星14.67%、链霉素8.00%、环丙沙星2.67%、庆大霉素1.33%,共存在7种耐药谱型,28.00%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且集中于鸡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tetA、sul2和bla_(TEM)的检出率分别为26.67%、10.67%和8.00%;毒力基因mogA、mgtC、bcfA、araB、stn和spvC的检出率均高达100%,而spvB的检出率为89.33%。结果表明,鸡伤寒沙门菌和鸡白痢沙门菌为云南地区蛋鸡源沙门菌主要流行血清型,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源沙门菌 MLST 耐药性 毒力基因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源阿哥纳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廷翠 李珂 +5 位作者 严红亚 赵蓉 汤雅淇 常志顺 邹丰才 信爱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52-1960,共9页
为了解云南某鸽场的肉鸽发病原因,拟定治疗方案,试验无菌采集病鸽肝脏组织,划线于麦康凯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16S rDNA同源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及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可见圆形、... 为了解云南某鸽场的肉鸽发病原因,拟定治疗方案,试验无菌采集病鸽肝脏组织,划线于麦康凯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16S rDNA同源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及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可见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的菌落,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经沙门菌属血清凝集试验和16S rDNA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为阿哥纳沙门菌(Salmonella Agona),其抗原结构式为:O抗原1(+)、4(+)、12(+),H抗原fg(+)、s(+),将其命名为SSYN036株。细菌生长曲线测定表明,该菌株生长速度较快;动物试验表明,该菌株对试验小鼠致病强,接种浓度为5×108、5×107、5×106和5×105 CFU/mL的小鼠在7 d内死亡率分别为100%、100%、60%和30%;病理切片显示产生明显的多灶性坏死炎症及炎性细胞浸润;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链霉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存在耐药,对利福平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等11种抗菌药物敏感;菌株毒力基因检测表明,菌株含有spvB、spiA、pagC、msgA、invA、sipB、prgH、spaN、tolC、iroN、sitC、lpfC、sifA、sopB和pefA共15种毒力基因。本研究为了解鸽源沙门菌的致病性和菌株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哥纳沙门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A及16S rRNA序列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富祥 王传禹 +2 位作者 常志顺 杨斌 李华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1-65,共5页
为了探讨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云南流行株的外膜蛋白A(OmpA)的基因序列差异及其与16SrRNA序列的相关性,PCR扩增18株云南流行株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及16SrRNA核苷酸序列,分别构建其系统进化树,分析其系统进化... 为了探讨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云南流行株的外膜蛋白A(OmpA)的基因序列差异及其与16SrRNA序列的相关性,PCR扩增18株云南流行株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及16SrRNA核苷酸序列,分别构建其系统进化树,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8株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分为2个群,其同源性分别为86%~99.2%和92.6%~100%。18株鸭疫里默氏杆菌16SrRNA基因同属1个群,同源性高达96.1%~100%。RA-1、RA-2、RA-11和RA-39 4株分离株的OmpA基因位于进化树的同一个亚群,其16SrRNA基因也位于进化树的同一亚群,两者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他14株分离株的OmpA基因系统进化树与16SrRNA基因系统进化树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外膜蛋白A基因 16S RRNA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巧萍 严红亚 +5 位作者 李珂 朱鹤然 元正菊 常志顺 张以芳 信爱国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11期124-130,共7页
为建立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vims,DTMUV)荧光定量RT-PCR (qRT-PCR)检测方法,对DTMUV的NS5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MGB探针,使用RT-PCR扩增NS5基因并将其连接到pEASY-T1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提取阳性重组质粒作为qRT-PCR阳性模板绘制标... 为建立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vims,DTMUV)荧光定量RT-PCR (qRT-PCR)检测方法,对DTMUV的NS5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MGB探针,使用RT-PCR扩增NS5基因并将其连接到pEASY-T1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提取阳性重组质粒作为qRT-PCR阳性模板绘制标准曲线,用SYBRGreenI法检测MGB探针法qRT-PCR的引物是否有非特异性扩增,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MGB探针法qRT-PCR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3,其引物没有非特异性扩增;对于其他阳性样本,如鸭肝炎病毒(DHV)、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等抗原无扩增曲线,只能检出DTMUV;qRT-PCR敏感性可达3×10^(2) copies/μL,是普通RT-PCR的10 000倍;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CV)为0.08%~0.49%,均小于0.5%。从云南省不同地区采集20份临床出现产蛋下降症状的病鸭组织,应用试验建立的qRT-PCR方法检出12份阳性样品,而普通RT-PCR检出10份,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60% (12/20)和50% (10/20)。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基于DTMUV NS5基因的MGB探针qRT-PCR检测方法,其标准曲线线性关系显著,特异性强,与其他禽源性病原无交叉反应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良好,敏感性和阳性检出率较普通RT-PCR高,更适合于DTMU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NS5基因 荧光定量RT-PCR MGB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快速实时荧光RT-LAMP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巧萍 粟柯衡 +4 位作者 元正菊 常志顺 张薇 张以芳 信爱国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5期103-109,共7页
为建立检测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荧光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检测方法,根据DTMUV NS5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套特异性引物,对反应时间和温度进行优化,并评价该方法的... 为建立检测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荧光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检测方法,根据DTMUV NS5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套特异性引物,对反应时间和温度进行优化,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临床适用性。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RT-LAMP最优反应条件为65℃25 min;只特异性扩增DTMUV,而不扩增其他几种禽类病毒;最低检测限为4×10^(2)copies/μL,与qRT-PCR方法敏感性一致,是普通RT-PCR的100倍;批内和批间重复性高;应用该方法检测DTMUV不同剂量人工感染鸭肝脏样品,对接毒剂量为10^(3-7)TCID_(50)和10^(2-7)TCID_(50)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接毒量10^(1.7)TCID_(50)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0%(9/1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荧光RT-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敏感性高,可成为快速诊断DTMUV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实时荧光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NS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麻鸭本品种选育实施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汝 常志顺 +2 位作者 赵蓉 信爱国 任正平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第1期167-169,共3页
多年来,云南麻鸭由于缺乏系统的品种选育和专业的保种扩繁场,致使云南纯种麻鸭处于濒危状态;再加上主产区引入多个蛋、肉鸭品种,造成云南麻鸭品种混杂、退化,其体型、外貌不一致,群体整齐度差,生产性能下降.通过开展本品种选育工作,以... 多年来,云南麻鸭由于缺乏系统的品种选育和专业的保种扩繁场,致使云南纯种麻鸭处于濒危状态;再加上主产区引入多个蛋、肉鸭品种,造成云南麻鸭品种混杂、退化,其体型、外貌不一致,群体整齐度差,生产性能下降.通过开展本品种选育工作,以期提高该品种的生产性能和整齐均匀度.本文就云南麻鸭选育目的和意义、品种特征、选育目标方向、生产应用及选育的措施保障等实施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麻鸭 品种退化 品种选育 选择 方案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菌毒素脱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艳丽 杨斌 +2 位作者 常志顺 王传禹 杨向东 《北方牧业》 2012年第5期15-15,共1页
霉菌毒素的存在降低了动物的生产性能,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目前国内外对各种霉菌毒素脱毒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对霉菌毒素脱毒方法和脱毒机制作一综述,探讨不同霉菌毒素脱毒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关键词 霉菌毒素 脱毒方法 生产性能 人类健康 国内外 脱毒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