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春小麦增产及土壤培肥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袁以琳 颜安 +6 位作者 左筱筱 侯正清 张振飞 肖淑婷 孙哲 马梦倩 赵宇航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72-1882,共11页
【目的】研究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春小麦增产及土壤培肥的影响。【方法】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十户村农场进行培肥试验,研究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1个常规施肥(CF... 【目的】研究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春小麦增产及土壤培肥的影响。【方法】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十户村农场进行培肥试验,研究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1个常规施肥(CF)处理,2个氮肥减量水平T_(1)D_(1)、T_(1)D_(2)(氮肥减量15%,氮肥减量30%)和2个生物有机肥施肥量T_(2)D_(1)、T_(2)D_(2)(1125、2250 kg/hm^(2)),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结果】与常规施肥CF相比,各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春小麦LAI和SPAD值均有提高,春小麦理论产量增加了9.03%~28.84%;各氮肥减量处理降低了0~10 cm、10~20 cm土层的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氮肥减量相同时,施用2250 kg/hm^(2)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比施用1125 kg/hm^(2)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更高;当生物有机肥施量相同时,各土层氮肥减量15%处理比氮肥减量30%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更高。与不施肥处理CK与常规施肥处理CF相比,各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呈上升趋势,土壤真菌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氮肥减量15%时配施生物有机肥是实现肥料资源合理利用和改善土壤环境的良好施肥模式,促进盐碱地春小麦生长发育,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调节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结构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春小麦 盐碱地 氮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菌肥下小麦苗期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特征
2
作者 孙萌 宁松瑞 +5 位作者 颜安 杨利 卢前成 左筱筱 李靖言 范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24-29,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生物菌肥对小麦生长、土壤肥力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验对象,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水溶性盐碱地复合菌(A)、不溶性盐碱地复合菌(B)、枯草芽孢杆菌(C)、解淀粉芽孢杆菌(D)4种... 为了探究不同生物菌肥对小麦生长、土壤肥力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验对象,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水溶性盐碱地复合菌(A)、不溶性盐碱地复合菌(B)、枯草芽孢杆菌(C)、解淀粉芽孢杆菌(D)4种生物菌肥及3个施用量梯度,并测定小麦苗期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施用4种生物菌肥处理的小麦苗期株高、叶绿素SPAD及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均高于CK,且各处理小麦苗期生长指标随着生物菌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施用4种生物菌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CK;各生物菌肥处理盆栽小麦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CK,而真菌数量均低于CK。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枯草芽孢杆菌在施用量为0.80 g/kg时对土壤的改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肥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苗期生长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麦田生物有机肥促生增产培肥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左筱筱 颜安 +3 位作者 宁松瑞 杨利 孙萌 卢前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32-2540,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对盐碱胁迫春小麦生长和土壤改良培肥的效果,为盐碱地的生物有机肥施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9个处理:不施肥处理(CK),4种不同菌种及配比的生物有机肥(A、B、C、D),每种生物有机肥设2个施...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对盐碱胁迫春小麦生长和土壤改良培肥的效果,为盐碱地的生物有机肥施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9个处理:不施肥处理(CK),4种不同菌种及配比的生物有机肥(A、B、C、D),每种生物有机肥设2个施量水平(1125,2250 kg/hm^(2))。【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春小麦LAI、SPAD、理论产量、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等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春小麦理论产量比CK处理增加了41.85%~74.93%,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19.57%~66.24%、20.73%~40.12%、37.70%~75.72%和11.98%~31.12%,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19.13%~74.63%、17.38%~29.93%、21.76%~59.52%和11.98%~31.12%,且随着生物有机肥施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各施肥处理与不施肥CK相比显著降低了土壤pH和电导率(P<0.05),0~10 cm土层土壤pH、电导率分别比CK降低了2.55%~5.02%、10.33%~40.51%,10~20 cm土层土壤pH、电导率分别比CK降低了1.69%~4.20%、21.3%~43.60%。各施肥处理春小麦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CK(P<0.05),真菌数量显著低于CK(P<0.05),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随生物有机肥施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真菌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结论】D生物有机肥(沼泽红假单胞菌∶肉桂褐链霉菌∶胶冻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2∶2∶2)施用量为2250 kg/hm^(2)时,对盐碱土壤改良培肥和调节微生物数量结构作用效果较好,且促进了小麦生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盐碱地 土壤养分 春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6000干旱胁迫下18种牧草种子萌发特性与响应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卢前成 宁松瑞 +2 位作者 颜安 孙萌 左筱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80-190,共11页
为探索干旱胁迫对牧草种子萌发与抗旱能力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18种牧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萌发指数、萌发胁迫指数、萌发抗旱指数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 为探索干旱胁迫对牧草种子萌发与抗旱能力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18种牧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萌发指数、萌发胁迫指数、萌发抗旱指数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8种牧草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18种牧草种子的各指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种类间差异较大。5%PEG胁迫处理下禾本科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紫羊茅(Festuca rubra L.)和豆科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发芽率高于CK处理;10%PEG胁迫处理下禾本科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甜高粱和豆科的紫花苜蓿的发芽势均高于CK处理;15%PEG和20%PEG胁迫处理下,各草种的指标与其CK处理差异显著(P<0.05),呈下降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8种牧草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由强到弱排序为:黑麦草(Lolium perenne)、紫花苜蓿、甜高粱、无芒雀麦、高丹草、绢蒿(Seriphidium)、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羊茅(Festuca ovina L.)、早熟禾(Poa pratensis)、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 Gaertn.]、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紫羊茅、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 Stapf.]、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高冰草(Thinopyrum ponticum)。研究结果可为旱区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紫花苜蓿 禾本科 隶属函数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植被指数的春小麦LAI和SPAD值及产量反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靖言 颜安 +3 位作者 宁松瑞 孙萌 范君 左筱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01-210,共10页
快速、准确地获取春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对科学施肥有重要意义。为探索高光谱估测不同施肥处理春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产量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CF,常规施氮量120 kg/hm2)处理为... 快速、准确地获取春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对科学施肥有重要意义。为探索高光谱估测不同施肥处理春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产量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CF,常规施氮量120 kg/hm2)处理为对照,设置常规施肥减氮处理(N1,常规施氮量减少15%;N2,常规施氮量减少30%)与生物有机肥处理(2种类型:A和B,2个施量:1 125、2 250 kg/hm2)配施试验,分析春小麦LAI、SPAD值和产量及其冠层高光谱特征。主要结论:(1)B处理春小麦LAI、SPAD值的平均值和产量均高于A处理,N2B1处理的春小麦LAI、SPAD值及产量均最高。(2)在可见光波段下,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绿峰”和“红谷”特征差异比CK显著增强。随施氮量、生物有机肥施量的升高,近红外波段下春小麦冠层高光谱反射率也随之升高;建议用500~550 nm和670~800 nm波段的春小麦冠层一阶微分高光谱特征识别春小麦的LAI和SPAD值。(3)优选与春小麦LAI、SPAD值指标较为敏感的不同植被指数构建4种[决策树回归(decision tree regression)、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梯度提升回归(gradient boosting regression)以及线性支持向量机回归(Linear SVR)]机器学习模型,结果表明,采用线性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反演春小麦叶面积指数的效果最好(r2=0.723 3,RMSE=0.256 9),采用梯度提升回归模型反演春小麦SPAD值的效果最好(r2=0.759 4,RMSE=2.332 9),采用决策树回归模型反演春小麦产量的效果最好(r2=0.809 8,RMSE=597.842 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生物有机肥 氮肥减施 高光谱特征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