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钛物料中护炉有效钛含量的控制模型 被引量:12
1
作者 焦克新 张建良 +1 位作者 左海滨 刘征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0-1164,共5页
研究了含钛炉料在高炉炉缸内的还原行为及其对炉缸的保护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渣铁中有效钛含量的控制模型.根据高炉的实际生产参数实时计算炉渣中的有效TiO2含量、铁水中TiC析出的临界Ti含量及对应的析出温度,从而指导生产实践,... 研究了含钛炉料在高炉炉缸内的还原行为及其对炉缸的保护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渣铁中有效钛含量的控制模型.根据高炉的实际生产参数实时计算炉渣中的有效TiO2含量、铁水中TiC析出的临界Ti含量及对应的析出温度,从而指导生产实践,为护炉过程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在文中给定的生产参数条件下,计算出炉渣中有效TiO2含量(质量分数)应控制在0.8%~1.0%,能达到护炉效果的铁水中Ti含量(质量分数)应控制在0.11%~0.14%,并分析了铁水成分对TiC析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保护 TiO2活度 TI(C N) 有效钛含量 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无烟煤混合燃烧行为的热重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建良 李净 +3 位作者 胡正文 殷上轶 左海滨 苏步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47-1852,共6页
将废弃木质生物质与无烟煤粉按9种比例混合,利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及改进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c)计算式,对各试样的燃烧过程及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包括析水、生物质挥发分燃烧、生物质固定碳燃烧和无烟煤固定碳... 将废弃木质生物质与无烟煤粉按9种比例混合,利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及改进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c)计算式,对各试样的燃烧过程及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包括析水、生物质挥发分燃烧、生物质固定碳燃烧和无烟煤固定碳燃烧4个阶段,生物质配比不同时混合样燃烧的最大速率控制阶段不同;随着生物质的增加,挥发分初析温度和燃尽温度逐渐降低,着火温度基本不变,Sc不断增大;生物质增加有利于混合样中生物质固定碳和无烟煤固定碳的燃烧,而不利于其中生物质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无烟煤 混燃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炉缸黏滞层物相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4
3
作者 焦克新 张建良 +1 位作者 左海滨 赵永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87-991,共5页
通过对高炉炉缸黏滞层化学成分分析、XRD、SEM-EDS分析及对炉缸用碳复合砖性能、微观结构的研究,探明了炉缸黏滞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碳复合砖本身致密的微观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抗渣铁侵蚀性能,且具备自护炉机制,能够形成石墨-C层、... 通过对高炉炉缸黏滞层化学成分分析、XRD、SEM-EDS分析及对炉缸用碳复合砖性能、微观结构的研究,探明了炉缸黏滞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碳复合砖本身致密的微观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抗渣铁侵蚀性能,且具备自护炉机制,能够形成石墨-C层、高铝渣层、石墨层多相体系.并通过计算得出高炉炉缸侧壁石墨碳析出热力学条件,表明在一定的铁水流动条件下,石墨碳与铁水存在溶解析出平衡,从而隔离开铁水与砖衬的直接接触,延缓砖衬侵蚀,实现高炉炉缸长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 碳复合砖 黏滞层 石墨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在高炉内渣铁中溶解行为计算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焦克新 张建良 +1 位作者 左海滨 刘征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3-387,共5页
通过分析锌在高炉下部的行为,结合高炉物料平衡和锌平衡计算,建立锌在高炉内渣铁中溶解行为计算模型.定义高炉炉腹煤气锌含量指数,表征锌在高炉内的循环富集程度.运用某钢厂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该高炉炉腹煤气锌含量指数为5.68... 通过分析锌在高炉下部的行为,结合高炉物料平衡和锌平衡计算,建立锌在高炉内渣铁中溶解行为计算模型.定义高炉炉腹煤气锌含量指数,表征锌在高炉内的循环富集程度.运用某钢厂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该高炉炉腹煤气锌含量指数为5.68;高炉炉渣、铁水中的锌均处于饱和状态,炉渣、铁水中的锌含量分别为最终冷态下炉渣、铁水中锌含量的3.16倍和10倍;同时分析了锌在高炉炉底砖衬的堆积机理和锌对高炉风口的侵蚀机理,提出减缓锌对高炉破坏作用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腹煤气锌含量指数 炉缸炉底 风口 侵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捣固焦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冰 张建良 +1 位作者 孔德文 左海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8,73,共6页
结合捣固炼焦工艺的特点,研究了高堆积密度配煤炼焦对焦炭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捣固炼焦工艺对焦炭气孔结构影响明显.采用N:吸附法研究发现,9种捣固焦以小于10nm的中、小气孔为主,平均气孔直径小,比表面积分布广泛;3种顶... 结合捣固炼焦工艺的特点,研究了高堆积密度配煤炼焦对焦炭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捣固炼焦工艺对焦炭气孔结构影响明显.采用N:吸附法研究发现,9种捣固焦以小于10nm的中、小气孔为主,平均气孔直径小,比表面积分布广泛;3种顶装焦存在一定数量20—50nm的中孔,平均气孔直径大,比表面积小.捣固焦总气孔率、显气孔率和显气孔比例基本均低于顶装焦,捣固焦的假密度明显高于顶装焦,真密度相差不大,假密度可作为区分捣固焦与顶装焦的简易方法.焦炭光学组织主要取决于配合煤性质,捣固焦与顶装焦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固焦 顶装焦 气孔结构 光学组织 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对生物质焦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付亚清 张建良 +2 位作者 胡正文 左海滨 刘征建 《煤质技术》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利用热重分析天平,通过对不同Fe2O3含量的生物质焦样品的燃烧特性曲线分析,研究了Fe2O3对生物质焦燃烧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Fe2O3含量的生物质焦样品的着火温度、最大反应速率和燃烬温度等燃烧特性参数。结果表明:Fe2O3添加量为0.5%时... 利用热重分析天平,通过对不同Fe2O3含量的生物质焦样品的燃烧特性曲线分析,研究了Fe2O3对生物质焦燃烧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Fe2O3含量的生物质焦样品的着火温度、最大反应速率和燃烬温度等燃烧特性参数。结果表明:Fe2O3添加量为0.5%时,对生物质焦的燃烧起促进作用;Fe2O3含量高于0.5%时,对生物质焦的燃烧可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 燃烧特性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ercoal制备热压型煤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亚杰 左海滨 +2 位作者 赵骏 郭龙飞 王静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535-540,共6页
粉煤成型工艺不仅可以解决粉煤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还可以满足某些特定工业生产的原料准备要求。以无黏性的瘦煤为原料,以Hypercoal(HPC)作为黏结剂,利用自制的热压成型设备进行了热压型煤的试验研究,研究中考察了保温时间... 粉煤成型工艺不仅可以解决粉煤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还可以满足某些特定工业生产的原料准备要求。以无黏性的瘦煤为原料,以Hypercoal(HPC)作为黏结剂,利用自制的热压成型设备进行了热压型煤的试验研究,研究中考察了保温时间、温度和HPC添加量对热压型煤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HPC在热压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型煤的抗压强度,在不添加HPC的情况下,型煤的抗压强度仅有38~70 N/个,在加入10%的HPC后,型煤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48~227 N/个;当HPC添加量为15%,热压成型温度为400℃,保温时间为15 min时,以30 MPa的压力成型,可以制得抗压强度高达436 N/个的型煤;与糖蜜作为黏结剂制成的冷压型煤相比,热压型煤有着相近的抗压强度,因此,以HPC作为黏结剂制备热压型煤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coal 黏结剂 热压 型煤 抗压强度 糖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苜蓿中毒的诊治
8
作者 左海滨 徐国军 +1 位作者 阎生茹 靳光秀 《北方牧业》 2004年第20期22-22,共1页
2004年9月17日,宁夏盐池县城郊吊庄一农户养羊发生苜蓿中毒,笔者前去就诊,采取综合疗法,病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苜蓿 绵羊 诊治 养羊 中毒 农户 发生 就诊 病情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煤热解行为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郭龙飞 左海滨 +2 位作者 赵骏 王亚杰 王静松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40-45,50,共7页
为高效清洁地利用低阶煤,通过有机溶剂热萃取法获得超精煤(hyper coal)。采用升温热重分析法在惰性气氛下,研究原煤和超精煤热解过程;使用特征参数对煤样热解失重过程进行表征;采用分段模型拟合法确定不同阶段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对应的热... 为高效清洁地利用低阶煤,通过有机溶剂热萃取法获得超精煤(hyper coal)。采用升温热重分析法在惰性气氛下,研究原煤和超精煤热解过程;使用特征参数对煤样热解失重过程进行表征;采用分段模型拟合法确定不同阶段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对应的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增大,在原煤和超精煤热解过程均存在热滞后现象,其最大影响区间分别对应于原煤热解的中温段和超精煤热解的低温段。分段拟合处理结果表明,原煤低温和中温段热解机制均为一维扩散模型,高温段热解机制为二级化学反应模型;超精煤的3个温度段热解机制分别为一维扩散模型、三维扩散模型和二级化学反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煤 热解 动力学 模型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