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草芽孢杆菌LM 4-2发酵人参芦头生物转化人参皂苷Rd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尤晓颜 李亚春 +1 位作者 布青云 任广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6,I0001,共10页
人参为我国传统的食药同源资源,但由于潜在的催吐等副作用,在人参炮制过程中需要做去芦处理,导致大量的人参芦头被丢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如何减少浪费、提高人参的综合应用需要进行相应研究。该研究建立了基于超高液相色谱法的人... 人参为我国传统的食药同源资源,但由于潜在的催吐等副作用,在人参炮制过程中需要做去芦处理,导致大量的人参芦头被丢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如何减少浪费、提高人参的综合应用需要进行相应研究。该研究建立了基于超高液相色谱法的人参皂苷检测方法,通过对13种人参皂苷单体进行测试,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采用生物转化的方法,从6株候选菌株中筛选出转化人参皂苷Rd产量最高的菌株Bacillus subtilisLM 4-2,推测人参皂苷Rd经由Rc水解途径转化而来,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设计,确定了菌株LM 4-2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0 d,温度30℃,料液比1∶4.3(g∶mL),接种量7.5%,该优化条件下Rd产量为(6.375±0.006)mg/g。同时,研究还对人参芦头发酵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抗氧化性试验发现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提取物质量浓度为50 mg/mL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2.55%;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提取物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对测试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均能产生抑制作用,发酵液对3种测试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1.0、0.75和1.0 mg/mL。这些研究为通过菌株LM 4-2发酵人参芦头转化人参皂苷Rd、提高人参芦头的应用价值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芦头 人参皂苷 抗氧化性 抑菌作用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的制备及对脂肪细胞中脂滴积聚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尤晓颜 刘慧 +1 位作者 段续 陈玥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0,共7页
[目的]制备β-谷甾醇修饰的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β-Rb_(1)-Lip),减少Rb_(1)降解并增强人参皂苷Rb_(1)降脂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和法制备了β-谷甾醇修饰的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利用MTT法评估脂质体的生物安全性,借助油红O染色试验... [目的]制备β-谷甾醇修饰的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β-Rb_(1)-Lip),减少Rb_(1)降解并增强人参皂苷Rb_(1)降脂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和法制备了β-谷甾醇修饰的人参皂苷Rb_(1)脂质体,利用MTT法评估脂质体的生物安全性,借助油红O染色试验和酶标仪测量TG含量,考察了脂质体β-Rb_(1)-Lip对脂肪细胞3T3-L1的脂滴积聚抑制作用。[结果]制备的β-Rb_(1)-Lip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3.74%,平均粒径为198 nm,β-Rb_(1)-Lip在12 h内Rb_(1)释放率约为80%,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效果。对于降脂活性,50μmol/L的β-Rb_(1)-Lip表现出显著的细胞内脂滴抑制率,与同浓度Rb_(1)单体相比,β-Rb_(1)-Lip对3T3-L1细胞内脂滴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且对细胞没有毒副作用。[结论]β-Rb_(1)-Lip具有包封率高、粒径小和缓释效果明显的特征,能够持续释放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b_(1),增强其降脂功效并减少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_(1) Β-谷甾醇 3T3-L1前脂肪细胞 脂滴积聚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肉生产工艺及其研究进展
3
作者 尤晓颜 李亚春 段续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1-226,240,共7页
人造肉作为一种创新的替代品,被广泛认为是解决肉类供应紧缺、环境影响和动物福利等问题的有效方式。根据制备技术的不同,人造肉可以分为植物蛋白肉、细胞培养肉和微生物蛋白肉3种类型。文章探讨了植物蛋白肉、细胞培养肉和微生物蛋白... 人造肉作为一种创新的替代品,被广泛认为是解决肉类供应紧缺、环境影响和动物福利等问题的有效方式。根据制备技术的不同,人造肉可以分为植物蛋白肉、细胞培养肉和微生物蛋白肉3种类型。文章探讨了植物蛋白肉、细胞培养肉和微生物蛋白肉的生产工艺和感官品质提升工艺,分析了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存在的挑战,并对未来人造肉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肉 植物蛋白肉 细胞培养肉 微生物蛋白肉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冷普鲁兰酶制备玉米抗性淀粉工艺优化及其表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康怀彬 尤晓颜 +2 位作者 肖天天 张晓宇 刘朝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8-13,共6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嗜冷普鲁兰酶脱支处理和压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制备玉米抗性淀粉,考察了玉米淀粉乳质量分数、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嗜冷普鲁兰酶添加量、嗜冷普鲁兰酶作用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压热-酶解法...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嗜冷普鲁兰酶脱支处理和压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制备玉米抗性淀粉,考察了玉米淀粉乳质量分数、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嗜冷普鲁兰酶添加量、嗜冷普鲁兰酶作用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压热-酶解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玉米抗性淀粉形貌、晶体结构、热特性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玉米淀粉乳质量分数18%、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7 U/g、嗜冷普鲁兰酶添加量10 U/g、嗜冷普鲁兰酶作用时间9 h。在最佳条件下,玉米抗性淀粉得率为16.84%。玉米淀粉经复合酶法处理后,抗性淀粉形成了致密的层状晶体结构,表面形态结构呈现出不同于玉米原淀粉A型晶体结构的V型晶体结构;玉米抗性淀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和相变焓值分别为117.07、140.69、153.03℃和1 858.12 J/g,均高于玉米原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普鲁兰酶 优化 抗性淀粉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冷普鲁兰酶产生菌NX-1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康怀彬 肖天天 +3 位作者 李净净 杨桥 杨华田 尤晓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从南极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产嗜冷普鲁兰酶的假交替单胞菌菌株(Pseudoalteromonas sp.)NX-1。以菌株NX-1为研究对象,对菌株NX-1产嗜冷普鲁兰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产嗜冷普鲁兰酶的最佳培养条... 从南极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产嗜冷普鲁兰酶的假交替单胞菌菌株(Pseudoalteromonas sp.)NX-1。以菌株NX-1为研究对象,对菌株NX-1产嗜冷普鲁兰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产嗜冷普鲁兰酶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NX-1所产嗜冷普鲁兰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0℃,最适作用p H值为7.0,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半衰期约为120 min;菌株NX-1的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20℃、接种量1%、培养基各组分含量分别为蔗糖15 g/L、蛋白胨15 g/L、Ca Cl2 0.5 g/L、Na2HPO4 6 g/L。优化后菌株产酶可达25.172 U/m L,相比优化前提高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冷普鲁兰酶 假交替单胞菌 发酵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条α-低聚半乳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丽苹 秦翠丽 +2 位作者 邱智军 尤晓颜 曾晓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56-358,363,共4页
以银条为原料,通过乙醇浸提与D101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制备得α-低聚半乳糖(α-GOS),并采用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评价其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银条α-GOS含量为76.39%,主要由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组成,其中水苏糖约占总α-GOS的86.03%... 以银条为原料,通过乙醇浸提与D101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制备得α-低聚半乳糖(α-GOS),并采用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评价其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银条α-GOS含量为76.39%,主要由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组成,其中水苏糖约占总α-GOS的86.03%。银条α-GOS能显著地提高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指数、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耳肿胀度和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且这种变化与银条α-GOS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因此,银条α-GOS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条 α-低聚半乳糖 免疫调节 水苏糖 迟发型超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蜂花粉多酚超声波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8
7
作者 龚明贵 张巧明 尤晓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23,共4页
使用超声波提取,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以多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油菜蜂花粉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清除羟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测定,对油菜蜂花粉多酚的体外抗... 使用超声波提取,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以多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油菜蜂花粉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清除羟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测定,对油菜蜂花粉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作提取液、料液比1∶9(g/mL)、以固定功率(500 W)超声波提取3次、每次25 min,油菜蜂花粉多酚的得率为1.652%(即16.25 mg/g);在试验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油菜蜂花粉多酚对羟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DPPH和ABTS+·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0.34%、87.46%、67.45%和80.12%,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蜂花粉 超声波提取 多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芋提取液的皮状丝孢酵母发酵产油脂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汪伦记 纠敏 +1 位作者 吉艳青 尤晓颜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2-56,64,共6页
以皮状丝孢酵母为产油脂菌种,研究其发酵菊糖提取液产油脂情况。首先研究了从菊芋中提取菊糖的条件,获得最适提取条件为:温度85℃,时间80 min,菊芋粉质量浓度70 g/L,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菊糖提取率达95%;然后考察了pH值、接种量、培养... 以皮状丝孢酵母为产油脂菌种,研究其发酵菊糖提取液产油脂情况。首先研究了从菊芋中提取菊糖的条件,获得最适提取条件为:温度85℃,时间80 min,菊芋粉质量浓度70 g/L,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菊糖提取率达95%;然后考察了pH值、接种量、培养温度和氮源对皮状丝孢酵母发酵菊糖提取液产油脂的影响,获得最优条件为:初始pH值5.5、培养温度30℃、接种量10%。在此优化条件下,5 L发酵罐分批扩大培养,其生物量、出油率和油脂得率分别达到13.93 g/L、34.73%和4.89 g/L。补充添加氮源对生物量、出油率和油脂得率的提高不显著。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成分主要是C16和C18系列,其中80.2%以上是C16:0、C18:1和C18:2,尤其是C18:1(43%),其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和植物油脂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状丝孢酵母 菊糖 微生物油脂 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抗氧化基因突变对内源过氧化氢的影响
9
作者 李欣 杨丽鹏 +6 位作者 杜琳 乔家驹 尤晓颜 刘云宏 张敏 张玉先 王利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67-171,共5页
为了阐明大肠杆菌(E.coli)抗氧化基因(ahp C/F、kat E/G、oxyR ahp C/F、sod A/B)对细菌内源过氧化氢(H2O2)调控中的协同作用,本研究以E.coli抗氧化基因突变株及其野生型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荧光... 为了阐明大肠杆菌(E.coli)抗氧化基因(ahp C/F、kat E/G、oxyR ahp C/F、sod A/B)对细菌内源过氧化氢(H2O2)调控中的协同作用,本研究以E.coli抗氧化基因突变株及其野生型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荧光法检测内源H2O2浓度变化,组织化学法对细胞内H2O2进行定量和定位分析,光密度法分析菌株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体JI367、JI370和AS240生长过程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升高,整个生长周期内H2O2浓度降低,而LC74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整个生长周期中内源H2O2浓度升高;组织化学染色法表明各菌株内源H2O2有显著差异(p<0.05),LC74内源H2O2累积量最多;JI367、JI370和AS240生长迟缓,LC74对数期后期生长速度较野生型快。结果说明,当H2O2浓度累积到高于大约5.4μmol/L时促进E.coli生长,不同的抗氧化基因之间受调控子蛋白OxyR调控存在补偿性表达作用,抗氧化酶Ahp C/F在降解内源H2O2方面起主要作用。本实验为细菌内源H2O2的调控机制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 抗氧化基因 E.COLI 生长曲线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必需基因的CRISPR-Cas9敲除策略及高效质粒置换方法
10
作者 刘锦辉 黄建峰 +1 位作者 尤晓颜 张燕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7-23,共7页
由于必需基因的功能必须性使其难以从基因组上被删除,而此前报道的方法存在效率低、非无痕敲除等缺点。基于此,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组必需基因高效无痕敲除方法。以大肠杆菌metK基因(编码S-腺苷甲硫氨酸合酶)为例,首先... 由于必需基因的功能必须性使其难以从基因组上被删除,而此前报道的方法存在效率低、非无痕敲除等缺点。基于此,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组必需基因高效无痕敲除方法。以大肠杆菌metK基因(编码S-腺苷甲硫氨酸合酶)为例,首先将metK基因克隆至质粒pTarget-metK,并采用定点突变方式将metK基因进行同义突变移除对应的PAM序列,构建获得质粒pHL3。进一步构建含有与pHL3相同metK的回补质粒,pCas、pHL3及回补质粒依次转化即可完成基因组必需基因的高效无痕敲除。该方法对必需基因metK编辑时编辑效率可达100%。为了研究必需基因的酶学性质改变对宿主代谢的影响,探索了基于质粒不相容及Flp/FRT系统对回补质粒的置换效率,发现基于Flp/FRT系统可实现回补质粒高效置换。生长测试表明携带metK野生型或是PAM位点突变的metK编辑菌株与野生型菌株在LB培养基和M9培养基中生长无明显差异,而对L-甲硫氨酸亲和力下降MetK突变体则表现明显的生长延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需基因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质粒置换 无痕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SAK84P的分离鉴定
11
作者 黎晏辰 刘自强 +4 位作者 赵敏 谭新 黄志鹏 马迎飞 尤晓颜 《集成技术》 2022年第2期1-11,共11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致病菌,临床分离株通常对于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从该菌中分离出高效、广谱的专一性噬菌体,对于治疗临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S.aureus K84...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致病菌,临床分离株通常对于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从该菌中分离出高效、广谱的专一性噬菌体,对于治疗临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S.aureus K84为宿主菌,从污水中分离出一株烈性噬菌体SAK84P。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该噬菌体头部呈六边形,直径为112 nm,尾部长度为200 nm,具有肌尾噬菌体形态特征。稳定性实验测定表明,当pH为5.0~7.0、温度为37~50℃时,SAK84P的活性较高;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其潜伏期为20 min,裂解量可达100 PFU/cell;通过基因组测序显示,其全基因组长度为141535 bp,GC含量为30%,编码224个开放阅读框和4个tRNA基因;系统发育树表明该噬菌体属于螺旋噬菌体科(Herelleviridae)中的Kayvirus属。噬菌体SAK84P裂解谱较广,可以裂解多株不同的S.aureus,且具有较高的裂解活性。基因组注释显示,其不含已知的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且具有治疗临床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