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倍体‘银中杨’叶肉原生质体制备的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宋少宇 张俊琦 王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99-1905,共7页
以三倍体杨树品种‘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 Yinzhong)无菌苗叶片为材料,对其原生质体分离及纯化条件进行研究,为进一步通过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等进行品种改良探索新的途径。结果表明:酶的种类及浓度、渗透压、酶解... 以三倍体杨树品种‘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 Yinzhong)无菌苗叶片为材料,对其原生质体分离及纯化条件进行研究,为进一步通过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等进行品种改良探索新的途径。结果表明:酶的种类及浓度、渗透压、酶解时间对‘银中杨’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分离条件为CPW+3%Cellulase RS+0.5%Macerozyme R-10+0.3%Pectinse Y-23+0.6mol/L甘露醇+0.6g/L MES+1g/L BAS,酶解时间为8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分别为2.13×107个/g和80.18%;‘银中杨’叶肉原生质体纯化最佳方法为上浮法蔗糖等密度离心,且蔗糖浓度为40%时原生质体产量最高(1.06×107个/g),可满足进一步的原生质体培养等技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中杨’ 原生质体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学习的半监督SVM故障检测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陶新民 曹盼东 +1 位作者 宋少宇 付丹丹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9-43,56,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学习的半监督SVM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标识传递算法给未标识样本赋予初始伪标识,并通过k近邻图对比样本点标识值,将可能是噪声的样本点识别并剔除;然后将去噪处理后的样本集输入到SVM中,使得SVM在训练时能兼... 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学习的半监督SVM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标识传递算法给未标识样本赋予初始伪标识,并通过k近邻图对比样本点标识值,将可能是噪声的样本点识别并剔除;然后将去噪处理后的样本集输入到SVM中,使得SVM在训练时能兼顾整个样本集的信息,从而提高SVM的故障检测性能。实验中将该方法同支持向量机(SVM)、模糊支持向量机(FSVM)、直推式支持向量机(TSVM)及拉普拉斯支持向量机算法(LapSV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数目标识样本集合的情况下,检测精度较其他算法有较大幅度提高,同时该方法还比较了不含测试样本和含测试样本训练条件下的故障检测性能,结果表明结合测试样本可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故障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检测 半监督 两阶段 伪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离体花粉管的生长及微丝骨架分布 被引量:2
3
作者 尚峰男 宋少宇 +1 位作者 田菊 王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8,共5页
采用离体培养结合荧光定位技术对油松花粉管生长特征和微丝骨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花粉离体萌发过程,除大量呈单一花粉管形态外,还存在异形花粉管,如具2条花粉管及分枝花粉管等;在适宜培养条件下,培养60h后萌发率趋于稳定(... 采用离体培养结合荧光定位技术对油松花粉管生长特征和微丝骨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花粉离体萌发过程,除大量呈单一花粉管形态外,还存在异形花粉管,如具2条花粉管及分枝花粉管等;在适宜培养条件下,培养60h后萌发率趋于稳定(91%以上),培养96h后花粉管长度逐渐趋于稳定(173μm以上);异形花粉管发生频率与花粉萌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67,P=0.0041),花粉管分枝发生于管伸长至89.73(±3.44)μm处;在不同形态的花粉管中均有微丝骨架正常分布,并且推动花粉管细胞核和造粉体向花粉管顶端移动;在花粉管的透明区,微丝束呈现平行于花粉管的浓密网状结构,当花粉管生长较长时,微丝束有变得稀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离体 花粉管生长 微丝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钻‘白城杨2号’小孢子发生及花粉大小变异
4
作者 戴斐 董黎 +3 位作者 王俊豪 宋少宇 尚峰男 王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9-945,共7页
利用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技术,以温室水培小钻‘白城杨2号’(Populus×xiaozhuanica W.Y.Hsu et Liangcv.‘Baicheng-2’)为材料,对其小孢子发生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及花粉大小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白城杨2号’小孢子母细胞减数... 利用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技术,以温室水培小钻‘白城杨2号’(Populus×xiaozhuanica W.Y.Hsu et Liangcv.‘Baicheng-2’)为材料,对其小孢子发生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及花粉大小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白城杨2号’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存在一定比例的异常现象,包括终变期单价体、中期Ⅰ染色体提前分离、后期Ⅰ和Ⅱ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末期Ⅰ和Ⅱ微核、中期Ⅱ纺锤体定位异常以及胞质分裂异常等,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与‘白城杨2号’杂种起源有密切关系。(2)‘白城杨2号’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核仁数目存在动态变化,末期Ⅰ和Ⅱ的子核中最多可看到8个小核仁,可能与杨属树种的多倍体起源有关,其染色体组中可能包含8对具核仁组织者区的染色体。(3)‘白城杨2号’产生空瘪花粉率为3.67%,饱满花粉直径在21.3~52.2μm之间,频率分布总体呈近似高斯分布,0.69%的花粉直径超过37μm,表明其可能产生少量未减数的2n花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城杨2号’ 小孢子发生 染色体行为 核仁 未减数花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