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对策 被引量:13
1
作者 覃振强 李德伟 +3 位作者 罗亚伟 宋修鹏 韦金菊 魏春燕 《中国糖料》 2017年第5期68-71,共4页
推进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需要以优良甘蔗品种为基础,结合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等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为保障。通过对当前甘蔗病虫害发生概况、存在问题、"双高"基地甘蔗生产对病虫害的影响进行分析,从5个方面提出... 推进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需要以优良甘蔗品种为基础,结合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等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为保障。通过对当前甘蔗病虫害发生概况、存在问题、"双高"基地甘蔗生产对病虫害的影响进行分析,从5个方面提出了"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对策:(1)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2)开展甘蔗植保高效机械化技术研究;(3)开展甘蔗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的统防统治工作;(4)因地制宜制定"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方案;(5)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双高”糖料蔗基地 病虫害 防控对策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7
2
作者 梁强 梁宏卫 +8 位作者 胡水凤 韦淙凯 欧阳静 韦海勇 刘晓燕 李毅杰 林善海 李杨瑞 宋修鹏 《甘蔗糖业》 2023年第5期42-51,共10页
甘蔗秸秆包括原料蔗收获之后剩下的枯叶、绿叶及蔗梢,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后期蔗田管理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国家对秸秆野外焚烧进行了严格管控。在新环保形势下,通过一系列新型技术手段对蔗田中残留蔗叶进行无害或资源化处理、变废为宝... 甘蔗秸秆包括原料蔗收获之后剩下的枯叶、绿叶及蔗梢,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后期蔗田管理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国家对秸秆野外焚烧进行了严格管控。在新环保形势下,通过一系列新型技术手段对蔗田中残留蔗叶进行无害或资源化处理、变废为宝,是实现甘蔗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据此,研究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模式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宜我国国情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其中包括低秸秆残留良种、原位粉碎腐熟发酵还田、青储饲料、燃料以及锅炉灰分肥料生产等技术模式,为促进环境友好型的蔗糖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秸秆 新品种 腐熟 灰分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在蔗田化学除草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小秋 宋修鹏 +4 位作者 梁永检 宋奇琦 覃振强 李杨瑞 吴建明 《中国糖料》 2020年第1期61-65,共5页
蔗田杂草对甘蔗产量有重要影响,为了探讨植保无人机在蔗田化学除草上的应用效果,用植保无人机(3WWDZ-10A)喷施900 g/L乙草胺乳油进行苗前封闭除草,喷施15%硝磺草酮悬浮剂与38%莠去津悬浮剂混配液进行苗后除草,调查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表... 蔗田杂草对甘蔗产量有重要影响,为了探讨植保无人机在蔗田化学除草上的应用效果,用植保无人机(3WWDZ-10A)喷施900 g/L乙草胺乳油进行苗前封闭除草,喷施15%硝磺草酮悬浮剂与38%莠去津悬浮剂混配液进行苗后除草,调查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应用植保无人机飞喷乙草胺对单子叶杂草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为88.46%、96.68%,双子叶杂草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为90.16%、97.99%,总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9.66%、97.85%;飞喷硝磺草酮与莠去津混配液对单子叶杂草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为89.29%、86.31%,对双子叶杂草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为99.23%、97.03%,对总杂草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分别为96.84%、96.25%,防除效率49.95 min/hm^2。说明植保无人机进行蔗田杂草防除具有防除效果好、对甘蔗安全和作业效率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植保无人机 化学除草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优良品种的黑穗病抗性评价及幼苗生长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小秋 黄冬梅 +9 位作者 覃艳 李秋芳 宋修鹏 陈潇航 王泽平 雷敬超 黄海荣 黄应昆 单红丽 颜梅新 《甘蔗糖业》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甘蔗黑穗病是我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之一,引起甘蔗产量的严重损失,培育和筛选抗黑穗病品种是防控黑穗病最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人工浸渍法,对10个优良甘蔗品种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同时记录甘蔗黑穗病潜伏期幼苗生长情况。结... 甘蔗黑穗病是我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之一,引起甘蔗产量的严重损失,培育和筛选抗黑穗病品种是防控黑穗病最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人工浸渍法,对10个优良甘蔗品种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同时记录甘蔗黑穗病潜伏期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0个优良品种中高抗品种3个,抗病2级品种4个,中抗品种2个,中感品种1个,各品种的黑穗病发病潜伏期为97~158天。在黑穗病潜伏期内,桂糖46号的株高均较小,桂糖55号的株高均较大,桂糖58号的假茎粗均较大,而ROC22的假茎粗均较小。以上结果为筛选抗黑穗病品种和甘蔗品种合理布局及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优良品种 黑穗病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NBS-LRR类抗梢腐病基因的筛选及定量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泽平 宋修鹏 +5 位作者 颜梅新 李毅杰 李翔 张小秋 唐红琴 龙盛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4-258,281,共6页
本文旨在探讨核苷酸结合位点和富含亮氨酸重复(NBS-LRR)类基因参与甘蔗抗梢腐病菌侵染应答机制,为后续克隆关键抗病基因以及研究抗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利用Illumina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高抗梢腐病品种‘粤糖94-128’和高感梢... 本文旨在探讨核苷酸结合位点和富含亮氨酸重复(NBS-LRR)类基因参与甘蔗抗梢腐病菌侵染应答机制,为后续克隆关键抗病基因以及研究抗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利用Illumina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高抗梢腐病品种‘粤糖94-128’和高感梢腐病品种‘桂糖37号’接种前后NBS-LRR类抗梢腐病基因的表达情况,然后设计引物对显著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不同接种时期下的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16个NBS-LRR类基因在甘蔗叶片受到梢腐病菌侵染后持续上调表达,但表达趋势存在两种情况,13个基因在诱导后7 d显著或极显著上调表达,3个基因在诱导7 d后上调表达不显著,在诱导14 d后才显著上调表达。据此可将其分为瞬时基础防御基因(0~7 d)和滞后特异性防御基因(14~21 d),确定NBS-LRR类基因参与甘蔗防御梢腐病菌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转录组 NBS-L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韦金菊 宋修鹏 +3 位作者 魏春燕 张小秋 黄伟华 颜梅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81-88,共8页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对我国乃至世界甘蔗生产和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分子水平上甘...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对我国乃至世界甘蔗生产和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分子水平上甘蔗鞭黑粉菌致病机理和甘蔗抗病机理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深入的机理研究为甘蔗黑穗病的有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选育和推广抗黑穗病新品种是防治甘蔗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我国在抗病育种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综述了甘蔗黑穗病发生与危害、病原特征、遗传多样性、致病机理、抗病育种及防治对策,并对甘蔗黑穗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甘蔗鞭黑粉菌 遗传多样性 致病机理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冬梅 黄冬梅 +8 位作者 张小秋 颜梅新 王泽平 覃振强 雷敬超 苏柳颖 陆衫羽 张保青 宋修鹏 《甘蔗糖业》 2021年第3期26-31,共6页
甘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广西的支柱产业。而甘蔗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给甘蔗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广西蔗区主要病害(黑穗病、梢腐病)发生严重且遭受新病害白条病的威胁,全区螟虫发生严重而其它虫害区域性发生为害,近年来受到草地贪夜蛾入... 甘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广西的支柱产业。而甘蔗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给甘蔗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广西蔗区主要病害(黑穗病、梢腐病)发生严重且遭受新病害白条病的威胁,全区螟虫发生严重而其它虫害区域性发生为害,近年来受到草地贪夜蛾入侵为害。蔗区虫害的发生常诱导病害发生,且病虫害发生受到广西区内气候的影响。因此,需从工作措施和技术措施着手,在各阶段全面做好病虫害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甘蔗 病虫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脱叶甘蔗新品种桂糖10-2003的选育与区域性表现 被引量:6
8
作者 梁强 覃彬源 +8 位作者 吕凤连 胡水凤 欧阳静 刘晓燕 李毅杰 宋修鹏 李长宁 王泽平 梁光凤 《甘蔗糖业》 2021年第5期14-22,共9页
根据我国生产方式和栽培条件,培育适合主要蔗区种植的具有早熟、高产、高糖基本特性并可自动脱叶的优良甘蔗新品种,为国内蔗糖产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和配套技术支持。以ROC11为母本、粤糖99-6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种,采用... 根据我国生产方式和栽培条件,培育适合主要蔗区种植的具有早熟、高产、高糖基本特性并可自动脱叶的优良甘蔗新品种,为国内蔗糖产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和配套技术支持。以ROC11为母本、粤糖99-6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选育出甘蔗新品种桂糖10-2003(桂糖60号),并于2017~2019年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对该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1年新植2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桂糖10-2003不仅具有植株高大,中大茎,出苗率高,分蘖早且强,生长速度快,成茎率高,自动脱叶,耐瘠耐旱,宿根能力强的性状优势,还具有较强的抗黑穗病、梢腐病能力。桂糖10-2003的平均蔗茎产量为85.9 t/hm^(2),对照种ROC22的平均蔗茎产量为77.8 t/hm^(2),比对照种增产8.1 t/hm^(2),增产幅度10.5%;从11月至翌年3月桂糖10-2003各月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4.8%、15.5%、15.8%、15.9%、15.9%,对照种ROC22的蔗糖分分别为13.1%、14.8%、14.9%、15.8%、15.3%,分别比对照种增加1.7、0.7、0.9、0.1、0.6个百分点;从11月至翌年3月各月平均纤维分分别为10.9%、11.1%、12.3%、11.9%、13.4%,对照种ROC22的纤维分分别为12.1%、12.4%、12.7%、12.5%、13.3%,分别与对照种相比减少1.2、1.3、0.4、0.6个百分点以及增加了0.1个百分点。桂糖10-2003的性状表现和生产性能在整个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并且符合我国的甘蔗生产方式和栽培条件,适宜在广西、云南各大蔗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桂糖10-2003 新品种 自动脱叶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