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浩然仕进思想新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宁松夫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603-607,共5页
The desire for feudal official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MENG Hao\|ran’s thought. There wer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auses in the formation of Meng Hao\|ran’s desire for becoming a feudal official, including influ... The desire for feudal official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MENG Hao\|ran’s thought. There wer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auses in the formation of Meng Hao\|ran’s desire for becoming a feudal official, including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self\|confidence in his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stimulation of well\|known people in Xiangyang, encouragement of the flourishing Tang Dynasty and influence of his frie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思想主流 仕进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性识见勤修炼 妙歌奇诗自然来——陆游“工夫在诗外”解读
2
作者 宁松夫 《写作》 2004年第6期3-5,共3页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是陆游在《示子通》中的两句诗,也是我国古代诗论关于诗歌创作主体修养重要性的至理名言。“工夫在诗外”,因其切中诗歌写作成败的关键而为历代诗家、诗论家所首肯和传扬。
关键词 陆游 《示子通》 诗歌 “工夫在诗外” 注释 人格境界 见识 艺术思维 艺术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古代诗歌的一种艺术佳境
3
作者 宁松夫 《写作》 2003年第9期13-14,共2页
古代诗歌艺术有多种审美境界,“自然”是其中的一种佳境,而且是一种被称为“高妙”的佳境。宋人姜夔在《白石诗话》中把诗的“高妙”分为四种,而以“自然高妙”为极致。正是由于“自然”在诗歌艺术中具有如此之高的审美地位,因此历代诗... 古代诗歌艺术有多种审美境界,“自然”是其中的一种佳境,而且是一种被称为“高妙”的佳境。宋人姜夔在《白石诗话》中把诗的“高妙”分为四种,而以“自然高妙”为极致。正是由于“自然”在诗歌艺术中具有如此之高的审美地位,因此历代诗家、诗论家都非常看重诗歌艺术中的“自然”。清徐增在谈到诗歌艺术的要义时说:“诗贵自然”(《而庵诗话》)。清杨振纲在《诗品解》中论及诗歌的风格时引《皋兰业本原解》语说:“诗文无论平奇浓淡。总以自然为贵”。清吴雷发在谈论诗歌创作中(?)入与自然的关系时说:“诗须(?)入,尤贵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歌 “自然” 审美境界 艺术批评 诗道 “缘情” “灵感” 语言 表现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点红”写无边春 诗人笔下多创意
4
作者 宁松夫 《写作》 2009年第12期3-5,共3页
“一点红写无边春”,是苏轼从诸多春景诗中概括出来的一种审美创造方法。这种创造方法,因其精要绝伦而倍受诗家和诗论家的赞赏。这种审美创造方法之所以倍受赞赏,主要是因为它把握了表现春色美的艺术哲理,即春色是无边而难以描绘殆... “一点红写无边春”,是苏轼从诸多春景诗中概括出来的一种审美创造方法。这种创造方法,因其精要绝伦而倍受诗家和诗论家的赞赏。这种审美创造方法之所以倍受赞赏,主要是因为它把握了表现春色美的艺术哲理,即春色是无边而难以描绘殆尽的,而相对于春色来说,春花是有限的,因此可以用有限的春花来表现无边的春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创意 创造方法 诗论家 审美 赞赏 有限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用翻用 推陈出新——诗歌艺术形象创新机理谈
5
作者 宁松夫 《写作》 2009年第4期9-10,共2页
所谓反用翻用,推陈出新,就诗歌创作中艺术形象创新而言,就是以传统的诗歌形象为参照,反其意而用之,或以传统的诗歌形象为参照,另辟蹊径,翻出新意。反用翻用,推陈出新,是历代诗论家十分推崇的诗歌形象出新的机理。所谓“能翻陈... 所谓反用翻用,推陈出新,就诗歌创作中艺术形象创新而言,就是以传统的诗歌形象为参照,反其意而用之,或以传统的诗歌形象为参照,另辟蹊径,翻出新意。反用翻用,推陈出新,是历代诗论家十分推崇的诗歌形象出新的机理。所谓“能翻陈出新最妙”,“剖破蕃篱即大家”,“点化陈腐以为新”等等,都是对这种机理的首肯。用反用创新艺术形象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这里就其中的两种方法简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形象 诗歌创作 出新 反用 创新机理 诗歌形象 形象创新 诗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熟避俗 求生求新——诗歌艺术形象创新机理谈
6
作者 宁松夫 《写作》 2008年第12期6-7,共2页
所谓避熟避俗,求生求新,就是说在诗歌形象的创造上,对于诗歌史上已有的形象,要全力避开,以求破臼立新,使读者有陌然未见,焕然一新之感,这种创新的机理,用清代叶燮的话来说就是:“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原诗... 所谓避熟避俗,求生求新,就是说在诗歌形象的创造上,对于诗歌史上已有的形象,要全力避开,以求破臼立新,使读者有陌然未见,焕然一新之感,这种创新的机理,用清代叶燮的话来说就是:“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原诗·内篇》)而要进入这种创作境界,必须具备“能道人所不能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的创作能力。纵观我国诗歌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形象 诗歌形象 创新机理 避俗 求新 《苕溪渔隐丛话》 创作境界 创作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机灵动 妙悟出新——诗歌艺术形象创新机理谈
7
作者 宁松夫 《写作》 2008年第8期46-48,共3页
天机灵动、妙悟出新,是诗歌创作中创新艺术形象的一种重要机理,古往今来不少诗歌名作中的艺术新形象,都是运用这种机理创造出来的。
关键词 艺术形象 诗歌创作 创新机理 出新 妙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先秦时代的用贤机制
8
作者 宁松夫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1-74,共4页
重用贤才辅政 ,是我国有史以来历代明君贤王的愿望。先秦时代 ,虽然还只是用贤的初始阶段 ,但执政者中的贤明者 ,却在选贤任能、唯贤是举、知人察贤和宽怀用贤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 ,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值得今人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先秦时代 用贤机制 用人机制 用人原则 选贤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家句语特点谈
9
作者 宁松夫 《写作》 2011年第7期4-8,共5页
诗家语的命题自《诗人玉屑》卷六提到北宋王安石说出“诗家语”以来,至今已将近千载,但在诗论史上对诗家语进行探讨的文字可谓凤毛麟角,偶尔提及“诗家语”这个概念的亦极为罕见。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诗家语”这个概念所涉及的内... 诗家语的命题自《诗人玉屑》卷六提到北宋王安石说出“诗家语”以来,至今已将近千载,但在诗论史上对诗家语进行探讨的文字可谓凤毛麟角,偶尔提及“诗家语”这个概念的亦极为罕见。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诗家语”这个概念所涉及的内涵太过广泛,难于论出个道道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王安石 概念 诗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