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生如戏别样华章——再谈林青霞的跨界写作 被引量:1
1
作者 季进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1994年,一代影后林青霞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宣布退出影坛。十年沉淀之后以追忆黄霑的一篇散文《沧海一声笑》开启写作生涯,自此笔耕不辍。目前林青霞已出版《窗里窗外》《云来云去》《镜前镜后》《青霞小品》等四部散文集,完成了从舞台... 1994年,一代影后林青霞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宣布退出影坛。十年沉淀之后以追忆黄霑的一篇散文《沧海一声笑》开启写作生涯,自此笔耕不辍。目前林青霞已出版《窗里窗外》《云来云去》《镜前镜后》《青霞小品》等四部散文集,完成了从舞台表演到散文创作的华丽转身。就林青霞个人而言,这当然是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但这种跨界写作之于当代文坛也并非无足轻重,这些清新率真的散文以其个人经历与交往的丰富性,描摹一代风流,勾勒时代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青霞 身份转变 一代风流 华丽转身 舞台表演 个人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实·事件·超文化:关键词与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
作者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7,共7页
1976年,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作为《文化与社会》的续编出版,很快成为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威廉斯在序言中强调,这本书“不是一本词典,也不是特殊学科的术语... 1976年,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作为《文化与社会》的续编出版,很快成为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威廉斯在序言中强调,这本书“不是一本词典,也不是特殊学科的术语汇编”,“它应该算是对于一种词汇质疑探询的纪录”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威廉斯 文化与社会 文化批评家 英国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写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述之于口,传之以文——《“新时期文学”口述史》阅读札记
3
作者 季进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29,共3页
很多年前我读唐德刚的《胡适口述自传》,在惊叹于其汪洋恣肆的“注释”的同时,第一次知道在传统正史之外,还有所谓的“口述史”,而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还建立了颇具规模的“中国口述史”档案,包括了陈立夫、胡适、顾维钧、孔祥熙、李宗... 很多年前我读唐德刚的《胡适口述自传》,在惊叹于其汪洋恣肆的“注释”的同时,第一次知道在传统正史之外,还有所谓的“口述史”,而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还建立了颇具规模的“中国口述史”档案,包括了陈立夫、胡适、顾维钧、孔祥熙、李宗仁等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后来我读到保尔·汤普逊《过去的声音:口述史》等理论著作,才对“口述史”理论的来龙去脉有了粗浅的了解。应该说,以“口述”作为史学书写的方式,古已有之,但作为一种史学书写的理论与方法的“口述史”(Oral History),则要到1938年才由哥伦比亚大学的亚伦·内文斯(Allan Nevins)教授正式提出。在内文斯等人的努力下,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口述历史档案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也紧随其后,甚至成立了美国口述历史学会。蔚为大观的“口述史”,给西方的传统史学带来了挑战,也开辟了新路,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史学研究的基本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祥熙 口述史 中国现代史 汪洋恣肆 陈立夫 李宗仁 顾维钧 唐德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的可能与未来——以贾平凹《高兴》的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季进 王晓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5-173,186,I0001,共11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场域中,贾平凹无疑是最有实力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相对于在国内文坛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贾平凹作品的海外传播却不尽如人意,并未得到充分和有效的译介与传播。事实上,贾平凹作品的译介开始较早,早在上世纪70年代...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场域中,贾平凹无疑是最有实力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相对于在国内文坛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贾平凹作品的海外传播却不尽如人意,并未得到充分和有效的译介与传播。事实上,贾平凹作品的译介开始较早,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贾平凹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就通过国家外文局的《中国文学》杂志和“熊猫丛书”项目被译介到了海外,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译介并未产生实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 贾平凹 译介 《高兴》 英译本 《中国文学》 中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 被引量:288
5
作者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56,共12页
关键词 访谈录 文学翻译 研讨班 阎连科 毕飞宇 盛可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评论与翻译--王德威访谈录 被引量:26
6
作者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8,共11页
关键词 王德威 当代文学 访谈录 翻译 评论 波士顿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聊《人生海海》 被引量:16
7
作者 季进 麦家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77,70,F0002,共9页
季进:老麦好,很高兴有机会来聊聊你的新作《人生海海》。我个人感觉你的新作相当棒,可以说是不负众望,惊艳登场。人性与命运、偶然与必然、孤独与英难、记忆与铭记,一旦进入小说世界,就欲罢不能,绝对是近几年长篇小说中让人眼睛一亮的作... 季进:老麦好,很高兴有机会来聊聊你的新作《人生海海》。我个人感觉你的新作相当棒,可以说是不负众望,惊艳登场。人性与命运、偶然与必然、孤独与英难、记忆与铭记,一旦进入小说世界,就欲罢不能,绝对是近几年长篇小说中让人眼睛一亮的作品,相信一定会有比较大的反响。你能不能先介绍一下小说创作的过程?大概写了多长时间,写作过程当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部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偶然与必然 小说世界 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写作过程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谱系·意识形态·文本解读——王德威的学术路向 被引量:12
8
作者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说起台湾大学外文系,不由得人不心生敬佩,海外文坛一批呼风唤雨的人物,像李欧梵、余光中、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刘绍铭等等,竟然都出自台大外文系。台大外文系可真是秉天地之灵气了。与这些前辈相比,同是台大外文系毕业的王德... 说起台湾大学外文系,不由得人不心生敬佩,海外文坛一批呼风唤雨的人物,像李欧梵、余光中、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刘绍铭等等,竟然都出自台大外文系。台大外文系可真是秉天地之灵气了。与这些前辈相比,同是台大外文系毕业的王德威是年轻了些,但更有冲劲,更见锋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德威 台湾省 汉语 文学谱系 意识形态 文本解读 比较文学研究 叙事修辞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汉学:另一种声音——王德威访谈录之一 被引量:11
9
作者 季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7,共8页
关键词 海外汉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访谈录 王德威 声音 古典文学研究 汉学研究 知名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在主流之外——论周蕾理论批评的边缘论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季进 余夏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5,共7页
周蕾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批评家,立足于中国文学、电影与文化政治的现实,自由出入于各种理论话语之间,以其犀利的文风、尖锐的批判意识和丰厚的理论素养,开启了一种边缘论述,挑战了理论权威的主导性和普适性。本文从三个方面抽... 周蕾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批评家,立足于中国文学、电影与文化政治的现实,自由出入于各种理论话语之间,以其犀利的文风、尖锐的批判意识和丰厚的理论素养,开启了一种边缘论述,挑战了理论权威的主导性和普适性。本文从三个方面抽样评述周蕾边缘论述的展开路径,即"男性的边缘:女性视野下的现代中国"、"帝国的边缘:第三空间内的香港文化"、"文字的边缘:文化翻译中的当代电影"。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妇女在现代中国与西方对话中的主体性地位,揭露了以西方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心态中的权力关系,论述了"文化媒介"所带来的"文化翻译"问题。周蕾打通文化隔阂、地域界限和种族区分,努力勾画并批判当前文化政治中各种流行的偏见,恢复中国文学和文化复杂的主体形态,展示了跨文化探讨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蕾 理论批评 边缘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几个问题——兼评《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被引量:2
11
作者 季进 蔡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6,F003,共5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中国 小说 当代文学史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从文与物质文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季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4,共8页
1949年以后,沈从文被迫搁笔,从文学创作转向物质文化研究。他的物质文化研究关注的是民间的、日常的、生活的杂文物的研究,与其文学创作息息相通,是一种呈现其生命形态的"抒情考古学"。其物质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向是"为物... 1949年以后,沈从文被迫搁笔,从文学创作转向物质文化研究。他的物质文化研究关注的是民间的、日常的、生活的杂文物的研究,与其文学创作息息相通,是一种呈现其生命形态的"抒情考古学"。其物质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向是"为物立传",以大量文献追溯"物"的前世今生。他对物质性存在的高度重视,既与现代考古学相呼应,也与其长期对"物"的兴趣密切相关,有效地将传世文物、出土文献、出土实物相结合。这种"为物作传"的物质文化研究,突破了原来的学科界限,将文史研究与文物研究相结合,穿梭于技术史、美术史、美学史、文化史等不同学科之间,体现了鲜明的跨学科性。沈从文的物质文化研究,既是一种历史解释的方法,也成为理解与修正文学史叙事的重要依据。他的研究是联接历史、沟通人我的工具,使那些充满生命情感的"物","千载之下百世之后还如相晤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物质文化 抒情考古学 为物立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管窥 被引量:4
13
作者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3,共7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美国学 《中国现代小说史》 地区研究 边缘研究 专业学科 鲜明特色 夏志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梦:另一种返乡——刘亮程《本巴》读札 被引量:4
14
作者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3,共4页
在新作《本巴》中,刘亮程一如既往地延续着清奇而又诡谲的创作风格,讲述了一个关于梦与时间的故事。整个故事藤蔓交错,深植于作者由记忆与想象、经验与超验编织而成的文字世界中,和《虚土》《凿空》《捎话》一样为读者呈现了那个粗粝而... 在新作《本巴》中,刘亮程一如既往地延续着清奇而又诡谲的创作风格,讲述了一个关于梦与时间的故事。整个故事藤蔓交错,深植于作者由记忆与想象、经验与超验编织而成的文字世界中,和《虚土》《凿空》《捎话》一样为读者呈现了那个粗粝而广袤的西域时空一角,字里行间都烙刻着作者独一无二的叙事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亮程 《凿空》 《虚土》 本巴 清奇 创作风格 记忆与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魂与抒情——读阿来的《云中记》 被引量:5
15
作者 季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7,共5页
阿来敏锐地感受与呈现边地社会的变与不变,始终书写着一曲宏大而神秘的藏地史诗。《云中记》充满了大小辩证、轻重相成的张力,人与物、天与地、鬼与神,都在云中村的废墟中交响对话,回荡其间的是作者巨大的悲悯情怀。本文将《云中记》置... 阿来敏锐地感受与呈现边地社会的变与不变,始终书写着一曲宏大而神秘的藏地史诗。《云中记》充满了大小辩证、轻重相成的张力,人与物、天与地、鬼与神,都在云中村的废墟中交响对话,回荡其间的是作者巨大的悲悯情怀。本文将《云中记》置于抒情传统的谱系之中加以考察,从批判的抒情、真诚的抒情、危机的抒情和抽象的抒情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阿来如何以文字的力量、以抒情的方式见证了废墟之上生命与自然的重生,指出了这部作品不止于悼亡,更是"诛心",不止于哀伤,更是悲悯,不止于安魂,更是抒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云中记》 安魂 抒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差之见: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描述与理论反思 被引量:4
16
作者 季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2,共10页
本文简要梳理了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文献,初步呈现其基本形态和历史脉络,尝试分辨不同学术语境下,海外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阐释和定位,与本土学界之间所存在的观念、材料、方法和价值四个维度的分歧,指出对于海外中国当代文学... 本文简要梳理了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文献,初步呈现其基本形态和历史脉络,尝试分辨不同学术语境下,海外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阐释和定位,与本土学界之间所存在的观念、材料、方法和价值四个维度的分歧,指出对于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理解,离不开中国性辩难、当代性辩难、文学性辩难与世界性辩难等基本问题的思考。中外当代文学研究的视差之见,一方面启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基础背景传播、更多译介本土研究成果、推动中外成果比较研究、深入追踪体制问题,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四种可能的研究理念,即作为文献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作为学科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作为方法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和作为机制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辨中国当代文学的特质及其当代文学的世界化与经典化,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形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历史描述 理论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的枷锁——莫言剧作《鳄鱼》人物谈 被引量:5
17
作者 季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101-107,共7页
莫言的戏剧新作《鳄鱼》聚焦贪腐问题,从人性角度挖掘贪官的行为动机与心理成因,塑造了一系列身披人性枷锁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具体剖析了单无惮、牛布和刘慕飞三个人物形象,指出他们代表了欲望之恶的不同面向,单无惮虽作恶... 莫言的戏剧新作《鳄鱼》聚焦贪腐问题,从人性角度挖掘贪官的行为动机与心理成因,塑造了一系列身披人性枷锁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具体剖析了单无惮、牛布和刘慕飞三个人物形象,指出他们代表了欲望之恶的不同面向,单无惮虽作恶多端却又“良心未泯”,“文痞”牛布和“寄生虫”刘慕飞则分别代表了极端利己主义的道德之恶以及麻木盲从的平庸之恶,三者均统摄于“鳄鱼”这个充满荒诞色彩的意象之下,在一幕幕看似循环往复的闹剧中形成自省与自溺、戏谑与鞭笞的互照,既丰富了当代文学在贪腐题材方面的人物图景,也深化了欲望母题的当代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鱼》 莫言 人物形象 人性 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多音性和多地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季进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3期5-11,共7页
1940年代后期开始的“冷战”,一方面导致了中西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动态化和当下化,即突破了原来博物馆化的处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方式,越来越重视和强化文学与现实政治的关联。不仅... 1940年代后期开始的“冷战”,一方面导致了中西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动态化和当下化,即突破了原来博物馆化的处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方式,越来越重视和强化文学与现实政治的关联。不仅文学如此,整个西方世界的中国研究也总是纠缠于意识形态的背书,其影响—直延续到198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海外 中国文学研究 意识形态 “冷战” 40年代 现实政治 中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至柔与至刚的辩证法——迟子建《白釉黑花罐与碑桥》读札 被引量:2
19
作者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在迟子建绵延40年的丰沛多姿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北极村童话》《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踏着月光的行板》《越过云层的晴朗》《候鸟的勇敢》《群山之巅》《烟火漫卷》等作品,聚焦于东北的自然生态、风俗民情和民间沉浮,观察历史变动之际... 在迟子建绵延40年的丰沛多姿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北极村童话》《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踏着月光的行板》《越过云层的晴朗》《候鸟的勇敢》《群山之巅》《烟火漫卷》等作品,聚焦于东北的自然生态、风俗民情和民间沉浮,观察历史变动之际的人间喜乐和日常烟火,充满对生命的体悟、对苦难的悲悯与对温情的执着,形成迟子建创作最重要的标识之一。而《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喝汤的声音》《炖马靴》等作品则直接书写东北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群山之巅》 《北极村童话》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白雪乌鸦》 《越过云层的晴朗》 《伪满洲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与建构——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 被引量:3
20
作者 季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105,共7页
本文抽样分析了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安敏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考察他们不同的学术背景、理论立场所形成的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知,如何直接影响与决定了其文学史建构。这些认知与建构给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修正... 本文抽样分析了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安敏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考察他们不同的学术背景、理论立场所形成的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知,如何直接影响与决定了其文学史建构。这些认知与建构给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修正,呈现出众声喧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全新视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 中国现代文学史 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