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标平行进口的法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玉芸 陈奇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1,共5页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商标平行进口主要涉及的是平行进口商与商标权人之间的权利冲突问题。关于这一冲突,世界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处理模式:一是以权利穷竭原则为理论基础鼓励平行进口;二是通过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来限制...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商标平行进口主要涉及的是平行进口商与商标权人之间的权利冲突问题。关于这一冲突,世界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处理模式:一是以权利穷竭原则为理论基础鼓励平行进口;二是通过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来限制平行进口。由于社会价值取向不同,世界各主要国家对商标平行进口的立法实践存在不一致性。我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承认商标平行进口的合法性,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其弊端予以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商标 平行进口 立法比较 利益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孙玉芸 刘艳妹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9-192,共4页
欧盟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主要表现在加快本区域知识产权法律一体化进程、构建激励创新体系以及推动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等方面。欧盟注重知识产权立法协调和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作为一个多法域国家和技术后发国家... 欧盟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主要表现在加快本区域知识产权法律一体化进程、构建激励创新体系以及推动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等方面。欧盟注重知识产权立法协调和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作为一个多法域国家和技术后发国家,协调区际知识产权法律冲突,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面对欧盟知识产权海外战略的推进,我国也应积极应对,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协调 创新激励 国际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法演绎作品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玉芸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83,共5页
关于非法演绎作品,各国版权法多持不保护论,认为它们虽然有原创性,但毕竟属于侵权作品,不受法律保护,演绎作者不享有该作品的版权。非法演绎作品的不保护论,既不利于保护原作者利益,也造成了对演绎作者的不公,是过度保护原作者演绎权的... 关于非法演绎作品,各国版权法多持不保护论,认为它们虽然有原创性,但毕竟属于侵权作品,不受法律保护,演绎作者不享有该作品的版权。非法演绎作品的不保护论,既不利于保护原作者利益,也造成了对演绎作者的不公,是过度保护原作者演绎权的表现。演绎权与演绎作品的版权并不相同,原作者的授权不应成为演绎作品受版权保护的必要条件。为激励演绎作品创作,促进文化繁荣,版权法有必要保护非法演绎作品,肯定原作者和演绎作者在该作品上的双重版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演绎作品 演绎权 版权保护 双重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及其启示 被引量:9
4
作者 孙玉芸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89,共3页
作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典范,美国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改革专利授权措施以及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保证我国在以高科技实力为基础的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取胜,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在知识产权... 作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典范,美国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改革专利授权措施以及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保证我国在以高科技实力为基础的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取胜,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及各项改革进程,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促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产业化,尽快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战略 国内立法 国际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演绎作品的原创性看演绎权的侵犯 被引量:4
5
作者 孙玉芸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0,共5页
原创性是演绎作品受版权法保护的核心要件。为判断演绎作品的原创性,法院发展出"超过微小变化"标准和"两分法"标准。由于演绎权是作者创作演绎作品或授权他人创作演绎作品的权利,因此,演绎作品的原创性标准,不可避... 原创性是演绎作品受版权法保护的核心要件。为判断演绎作品的原创性,法院发展出"超过微小变化"标准和"两分法"标准。由于演绎权是作者创作演绎作品或授权他人创作演绎作品的权利,因此,演绎作品的原创性标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演绎权的侵权认定。司法实践中,法院应要求非法演绎作品具有原创性,才构成对作者演绎权的侵犯。就作者演绎权而言,演绎作品的原创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两分法"标准使演绎作者的版权依附于原作者的演绎权;另一方面,"超过微小变化"标准又将创作"微小变化"作品的行为排除在侵权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绎作品 原创性 演绎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知识产权滥用的国际立法看我国《反垄断法》第55条的适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玉芸 陈奇伟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7-171,共5页
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控制,以知识产权滥用的界定为前提,以行为的反竞争性判断为核心。在这两方面,我国《反垄断法》第55条的规定都过于笼统,较难操作和把握。为实现《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有效规制,我国有必要在正... 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控制,以知识产权滥用的界定为前提,以行为的反竞争性判断为核心。在这两方面,我国《反垄断法》第55条的规定都过于笼统,较难操作和把握。为实现《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有效规制,我国有必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反垄断法》第55条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下,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并结合TRIPS协议的要求,采用执法指南形式,充实和完善知识产权滥用的认定及合理原则的适用内容,重点关注和规制专利许可协议中的限制竞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滥用 限制竞争 知识产权许可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演权的扩张与反思——兼评《著作权法》第53条的适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玉芸 孙玉华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5-188,共4页
表演权的产生,打破了传统著作权法中复制权一统天下的局面,著作权制度被引入新的公共演出市场和演绎市场。随着公共播放市场的兴盛,表演权制度不断扩张,机械表演权、广播权等相继产生。表演权的扩张,本质上是将作品的无形再现行为纳入... 表演权的产生,打破了传统著作权法中复制权一统天下的局面,著作权制度被引入新的公共演出市场和演绎市场。随着公共播放市场的兴盛,表演权制度不断扩张,机械表演权、广播权等相继产生。表演权的扩张,本质上是将作品的无形再现行为纳入到著作权保护范围,体现出对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维护。我国《著作权法》第53条是关于复制品的合法来源之辩,鉴于该条的自身特点及表演权的扩张本质质,《著作权法》的这一规定宜修改为授权形式合法之辩,以扩大适用于表演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权 扩张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图设计的产业化与布图设计权的现代化
8
作者 孙玉芸 黄申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94,共4页
传统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制度因循专利法和版权法的保护理念,以"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之名行"保护集成电路产品"之实,忽视了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独特保护。随着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业的异军突起,有必要革新集成电... 传统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制度因循专利法和版权法的保护理念,以"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之名行"保护集成电路产品"之实,忽视了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独特保护。随着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业的异军突起,有必要革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保护理念与具体制度,实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现代化。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关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有关规定也需作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布图设计 产业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滥用与反垄断法的适用标准探析——以美国、欧盟的反垄断立法为主要考察对象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奇伟 孙玉芸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91,173,共6页
关于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判断标准,一直存在"公共政策"和反垄断规则两种争论,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也常出现以反垄断法标准判断知识产权滥用的做法。以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立法为主要考察对象并从知识产权的公共属性和私权的自我纠... 关于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判断标准,一直存在"公共政策"和反垄断规则两种争论,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也常出现以反垄断法标准判断知识产权滥用的做法。以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立法为主要考察对象并从知识产权的公共属性和私权的自我纠正功能两个角度分析,可以看出知识产权滥用应采"公共政策"标准,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适用以该行为损害到市场竞争秩序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知识产权 反垄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软“黑屏”计划引起的版权滥用及法律适用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奇伟 孙玉芸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1-175,共5页
微软的"黑屏"计划并不是对正版软件的保护行为,该计划滥用了版权人的技术措施权,构成版权滥用。然而,由于计划的主要针对对象是用户,不具有限制市场竞争的作用,因此,不能适用《反垄断法》调整。微软的"黑屏"计划也... 微软的"黑屏"计划并不是对正版软件的保护行为,该计划滥用了版权人的技术措施权,构成版权滥用。然而,由于计划的主要针对对象是用户,不具有限制市场竞争的作用,因此,不能适用《反垄断法》调整。微软的"黑屏"计划也反映出了版权滥用行为认定违法的隐蔽性及法律适用的复杂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屏”计划 版权滥用 反垄断法 法律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