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木质素降解真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基组分优化
1
作者 章林 王晓娜 +3 位作者 周勇 杨光 贾晓丽 孙思琦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索木质素降解真菌对森林地被可燃物的降解效果,以阔叶红松林、山杨-白桦混交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红皮云杉林地被可燃物为降解菌种来源与降解试验样品,对经降解后的可燃物质量损失率与木质素降解率进行了分析。筛选出1株对地被... 为探索木质素降解真菌对森林地被可燃物的降解效果,以阔叶红松林、山杨-白桦混交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红皮云杉林地被可燃物为降解菌种来源与降解试验样品,对经降解后的可燃物质量损失率与木质素降解率进行了分析。筛选出1株对地被可燃物中木质素有较好降解能力的菌株,经鉴定为Phlebiopsis pilatii。该菌株最先表现出较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其处理后10 d山杨-白桦混交林和红皮云杉林地被可燃物中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19.69%和16.01%,其处理后60 d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红皮云杉林地被可燃物质量损失率为23.00%和22.00%。蔗糖、大豆粉和氯化钙分别为该菌株的最适产酶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确定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蔗糖为10.0 g·L^(-1),大豆粉为20.0 g·L^(-1),氯化钙为3.0 g·L^(-1),吐温-80为0.5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降解真菌 菌株筛选 森林地被可燃物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运筹对大豆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孙思琦 杜嘉宁 +4 位作者 王依菲 陈媛 陈德华 陈源 张祥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1期12-17,共6页
为探究钾肥运筹对大豆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大豆中黄302为材料,在钾肥总用量90 kg·hm-2条件下,设置4种基肥、初花期追肥的比例,分别为25%∶75%(K1)、50%∶50%(K2)、75%∶25%(K3)、100%∶0(K4),并测定大豆产量、品质和生长发育... 为探究钾肥运筹对大豆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大豆中黄302为材料,在钾肥总用量90 kg·hm-2条件下,设置4种基肥、初花期追肥的比例,分别为25%∶75%(K1)、50%∶50%(K2)、75%∶25%(K3)、100%∶0(K4),并测定大豆产量、品质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K2处理产量最高,达5780.13 kg·hm^(-2),分别比K1、K3、K4高4.3%、14.5%、16.15%。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可得,K2主要通过提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来实现增产。在品质方面,随初花期钾肥比例的增加,籽粒中的脂肪含量也随之增加,即K1含量最高,但钾肥运筹对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生长发育结果进一步表明:K2处理提高了大豆叶面积指数和分枝数,但抑制株高生长,最终仅为79.63 cm,从而将更多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最终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因此,钾肥作基肥、初花期追肥比例为50%∶50%时,可有效提升籽粒脂肪含量和产量,同时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分枝数,降低株高,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的分配,从而增加了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增加单株粒数,进而实现大豆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大豆 产量 品质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基因型幼苗耐盐碱性综合评价及其耐盐碱生理响应机制
3
作者 杨万忠 赵小强 +4 位作者 孙思琦 邱福才 濮晶晶 庞蕊婷 常寿仓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6,共9页
【目的】探明玉米幼苗耐盐碱生理响应机制,科学鉴选耐盐碱玉米种质资源,对推动玉米耐盐碱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2种复合盐碱胁迫处理下测定了10份玉米自交系幼苗的6个生长指标,利用组间系统聚类法综合评价其耐盐碱性大小,... 【目的】探明玉米幼苗耐盐碱生理响应机制,科学鉴选耐盐碱玉米种质资源,对推动玉米耐盐碱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2种复合盐碱胁迫处理下测定了10份玉米自交系幼苗的6个生长指标,利用组间系统聚类法综合评价其耐盐碱性大小,并从中筛选出2份耐盐碱性差异较大的自交系,从活性氧积累、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变化及光合性能等方面系统剖析玉米幼苗抵御复合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复合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的苗长、根长、苗鲜质量、根鲜质量、全株生物量、根冠比平均分别下降了17.57%、19.44%、31.97%、25.33%、27.69%和5.94%;基于这些性状的耐盐碱系数组间系统聚类综合评价可将10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5类,其中21-GT-75和21-GT-78为重要的高耐盐碱自交系。进一步对不同处理下2份耐盐碱性差异较大的21-GT-75和21-GT-8幼苗叶片生理代谢分析表明,复合盐碱胁迫下这2份材料幼苗叶片的O_(2)-产生率、H_(2)O_(2)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CAT酶活性平均分别升高了119.33%、98.04%、88.55%、116.20%、241.55%、而净光合速率及F_(v)/F_(m)和F_(v)/F_(o)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平均分别降低了29.24%、11.91%和27.12%。【结论】鉴选出2份高耐盐碱玉米材料,并从生理代谢角度揭示了玉米幼苗抵御盐碱胁迫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幼苗 盐碱胁迫 活性氧 抗氧化酶 叶绿素荧光 光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叶龄期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吴淑娟 陈晨 +7 位作者 李涵佳 杜嘉宁 刘雨婷 孙思琦 陈媛 张祥 陈源 陈德华 《上海蔬菜》 2025年第1期50-53,71,共5页
为探明有利于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作者开展了不同叶龄期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烯效唑(HET)、调环酸钙(bx112)对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于18叶期或20叶期喷施6-BA、HET和bx112可显著提高大蒜鳞... 为探明有利于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作者开展了不同叶龄期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烯效唑(HET)、调环酸钙(bx112)对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于18叶期或20叶期喷施6-BA、HET和bx112可显著提高大蒜鳞茎的产量、直径,以及单个鳞茎的体积、瓣数、质量及营养品质。20叶期喷药,6-BA处理大蒜的鳞茎产量最高(30240.10kg/hm^(2)),较清水(ck1)增产25.2%;18叶期喷药,6-BA处理大蒜的鳞茎和蒜薹产量最高,分别为25313.28kg/hm^(2)和3211.33kg/hm^(2),较清水(ck2)增产48.1%和16.1%。此外,于18叶期、20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改善大蒜鳞茎营养品质,于15叶期或12叶期喷施6-BA、HET和bx112,大蒜的蒜薹营养品质较好。综上,6-BA对大蒜的增产提质效果最好。蒜农也可根据生产目标,在不同叶龄期喷洒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提高蒜薹、鳞茎的产量及营养品质,实现大蒜生产高产优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叶龄 6-苄氨基嘌呤 烯效唑 调环酸钙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光 舒立福 +2 位作者 孙思琦 邸雪颖 刘畅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21-25,共5页
基于我国1988-2012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及典型案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ARCMAP空间分析方法,对比同时期世界上几个森林火灾多发国家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88-2012年我国森林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情... 基于我国1988-2012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及典型案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ARCMAP空间分析方法,对比同时期世界上几个森林火灾多发国家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88-2012年我国森林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较为严重,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比例远高于同时期的北美国家;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高发于干旱严重的年份;春季是森林火灾人员伤亡的高发季节,2000-2012年春季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人数占森林火灾伤亡总人数的54.2%;3月是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的高发月份,1999-2012年3月森林火灾中伤亡人数约占全国伤亡总人数的33.7%;西南和华中地区是伤亡密集区,2000-2012年,西南地区森林火灾的伤亡人数占全全国伤亡总人数的35.5%,2000-2012年华中地区伤亡人数占全国伤亡总人数的24.3%,云南省和湖南省是伤亡重灾省份,其中云南省伤亡人数最多,以轻伤为主,云南省轻伤人数占全国轻伤总人数的7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人员伤亡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森林地表可燃物的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孙思琦 瓮岳太 +2 位作者 邸雪颖 刘志华 杨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97,共9页
【目的】筛选纤维素的降解真菌,探究其对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分解效果,以期利用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促进降解森林地表可燃物,从而降低森林火灾风险。【方法】采集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兴安落叶松、胡桃楸、水曲柳和云杉人工林内的... 【目的】筛选纤维素的降解真菌,探究其对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分解效果,以期利用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促进降解森林地表可燃物,从而降低森林火灾风险。【方法】采集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兴安落叶松、胡桃楸、水曲柳和云杉人工林内的可燃物,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采用刚果红染色法,根据测定菌株的纤维素分解指数筛选高活性纤维素酶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以阔叶、针叶与针阔混交可燃物碎块为分解基质,接入高活性纤维素酶菌株菌液,恒温培养80天,定期取样测定综纤维素含量,分析纤维素分解过程并筛选出对森林地表可燃物中纤维素降解效果最好的菌株;结合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进行验证。选取筛选出的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菌株,制取菌饼并接入麦芽浸粉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5天,得到的菌悬液作为单一菌剂,2菌种菌悬液等体积混合为混合菌剂,分低、中、高剂量喷洒到不同样地中装有胡桃楸、兴安落叶松以及胡桃楸-兴安落叶松混交可燃物的凋落物袋内,每月采集凋落物袋测定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分析不同菌剂对可燃物中综纤维素降解效果。【结果】根据孟加拉红氯霉素培养基筛选出的15株真菌在CMC-Na培养基上产生的水解圈大小,筛选出8株高活性纤维素酶菌株,菌株B2(枝细枝孢)的纤维素分解指数最大;根据地表可燃物样品中的纤维素降解结果,菌株A4(紧密帚枝霉)对3种可燃物基质中综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最强,其次是菌株A2(肉色隔孢伏革菌);根据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菌株A4的菌丝可以黏附在叶片表面并侵入叶片组织,通过分泌纤维素酶降解叶片中的综纤维素;不同剂量使可燃物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由大到小呈现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的规律,且施加菌剂的3种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均高于对照;施加菌剂的3种可燃物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由大到小均表现为:菌剂C(混合菌剂)>菌剂B(菌株A4)>菌剂A(菌株A2)。【结论】菌株A4为室内降解试验筛选出的高效纤维素降解真菌,在野外对地表可燃物中综纤维素也表现出较强降解能力,且与菌株A2构建的混合菌剂对可燃物中综纤维素降解效果更佳,可在后续研究中摸索其最佳产酶条件,以实现林区地表可燃物更大程度上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真菌 筛选 降解能力 森林可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对森林地表可燃物的降解效果 被引量:9
7
作者 孙思琦 瓮岳太 +2 位作者 邸雪颖 刘雪峰 杨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筛选帽儿山人工林地表可燃物中的木质素降解真菌,探究木质素降解菌对不同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分解效果,以期找到能够有效降解森林可燃物的真菌菌种,为应用生物降解方法降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从而降低森林火灾发生概率与森林火险... 【目的】筛选帽儿山人工林地表可燃物中的木质素降解真菌,探究木质素降解菌对不同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分解效果,以期找到能够有效降解森林可燃物的真菌菌种,为应用生物降解方法降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从而降低森林火灾发生概率与森林火险指数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方法】采集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尖砬沟森林培育实验站的落叶松、胡桃楸、水曲柳纯林与胡桃楸-落叶松、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内的凋落叶,采用添加抗生素的麦芽浸粉(MEA)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之后采用愈创木酚平板显色法进行初筛,根据测定菌株的显色情况及菌落圈与显色圈比值筛选高活性木质素降解酶菌株,复筛利用苯胺蓝平板脱色法对菌株木质素氧化酶系进行定性测定,对2次筛选获得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然后以胡桃楸、水曲柳、落叶松3种可燃物样品作为分解基质,接入木质素降解菌单一及混合菌液,于28℃恒温培养7 d,分别测定经培养后基质中的木质素含量,分析木质素分解规律。【结果】由MEA培养基筛选出的9株真菌有5株在PDA-愈创木酚培养基上发生了显色反应,且菌株B6和Y3的R/r <1,即该2株菌能优先降解木质素;苯胺蓝平板脱色试验结果显示菌株B6和Y3均可使培养基蓝色褪去,即均具有LiP与MnP酶活性;经形态学及分子鉴定,菌株B6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菌株Y3为桦褶孔菌Lenzites betulinus;地表可燃物样品降解试验结果显示,经单一菌液与两者混合菌液培养后,样品中木质素含量均有下降,且经混合菌液处理后的3种可燃物基质表现出相对较好的降解效果;3种基质降解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水曲柳>胡桃楸>落叶松;菌种Y3对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较菌种B6好。【结论】混合菌液对可燃物中木质素的分解能力较单一菌液强;菌株B6和Y3之间无拮抗作用,混合后产生协同效应,使木质素降解酶系活力提高,从而可提高木质素降解率;菌种Y3降解能力强于B6;可燃物样品中木质素降解效果因基质不同而存在差异,阔叶可燃物比针叶可燃物易分解。经筛选出的木质素降解菌能有效降解可燃物中的木质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从而降低森林火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降解 真菌 森林地表可燃物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林区瞭望台配置与林地可视性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孙思琦 张吉龙 +1 位作者 邸雪颖 杨光 《森林工程》 2020年第2期73-80,共8页
为了给吉林省瞭望台管理优化提供科学参考以及为其他省份的监测型防火资源配置提供借鉴,基于吉林省林区现有瞭望台统计数据及地理信息数据,利用ArcGIS技术和统计分析软件,对吉林省现有瞭望台的基础设施配备与林地可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 为了给吉林省瞭望台管理优化提供科学参考以及为其他省份的监测型防火资源配置提供借鉴,基于吉林省林区现有瞭望台统计数据及地理信息数据,利用ArcGIS技术和统计分析软件,对吉林省现有瞭望台的基础设施配备与林地可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现有瞭望台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部林区,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森林火情监测网络,对连年无重大森林火灾起到了重大作用;大部分瞭望台建成时间较早,几乎全部瞭望台为永久性的砖石或金属结构;仅少数瞭望台安装有中继台,逾半数瞭望台配有供电设备,其中多数使用太阳能供电,少数使用220 V交流电;全省瞭望可见率达63.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区域林地可视性存在差异,吉林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林地可视性优于其他地区;重点森林火险区平均瞭望可见率为56.55%,非重点森林火险区瞭望可见率仅为15.01%。综上所述,吉林省林地可视域中东部密集,西北部稀疏,与瞭望台分布情况相对应;重点森林火险区林地可视性明显优于非重点森林火险区。建议加强对非重点森林火险区瞭望台监测网点建设,根据目前林地监测盲区因地制宜地增设瞭望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林区 瞭望台 林地可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水资源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思琦 陈永喆 +2 位作者 王聪 胡庆芳 吕一河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06,共10页
近年来,华北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植被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探究区域植被恢复对水循环过程及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对于完善生态恢复策略、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重要。本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莫兰指数,结... 近年来,华北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植被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探究区域植被恢复对水循环过程及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对于完善生态恢复策略、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重要。本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莫兰指数,结合多源水参量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阐释了植被和不同水参量的时空变化情况,甄别了植被保育与恢复下的水资源变化响应,进而探讨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与植被恢复的权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成效显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增速约为恢复工程区外的2.3倍;植被的扩张与蒸散量表现出空间与时间上的强相关性;植被恢复引起的蒸散量提高是引起水储量赤字或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为此建议,华北地区可完善生态恢复策略,在植被保育与恢复过程中考虑水资源的限制作用;以自然恢复方式为主,促进生态恢复的可持续性、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生态恢复工程 蒸散发 水储量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自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巫山县土地利用格局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孙思琦 郭泺 薛达元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属于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也是实施河长制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因此以巫山县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5年间的六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属于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也是实施河长制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因此以巫山县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5年间的六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变化,并对巫山县生态用地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采用GeoDa软件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斑块面积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指数最高,林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耕地、草地、水域以及建筑用地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单一类型动态度最大的是建筑用地;(2)巫山县25年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增加了338.97×10~6元,生态系统服务主要为调节服务,其次是支持服务,水资源供给、水文调节以及净化环境等生态系统服务改善较大;(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斑块面积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以高-低和高-高类型区为主,其中高-高类型区集中分布着林地,表明林地斑块面积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动态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剂对森林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及凋落物降解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思琦 裴晓娜 +3 位作者 韩锐 杨光 邸雪颖 赵曦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05-2012,共8页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可溶性有机碳(DOC)的主要来源,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帽儿山地区胡桃楸、兴安落叶松以及胡桃楸-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液体发酵培养将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Peniophora intranat...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可溶性有机碳(DOC)的主要来源,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帽儿山地区胡桃楸、兴安落叶松以及胡桃楸-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液体发酵培养将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Peniophora intranata与Sarocladium strictum制成单一(A菌剂、B菌剂)及混合菌剂(C菌剂),测定野外条件下经降解剂处理的凋落物基质在不同时期的DOC含量,分析降解剂对不同类型森林凋落物DOC动态变化的影响,并比较各凋落物基质降解模式异同。结果表明:(1)凋落物基质DOC含量在降解剂处理后均随降解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大小表现为混合基质>胡桃楸基质>落叶松基质;在最初的1个月,各凋落物基质DOC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降解时期DOC含量。(2)经混合菌剂处理后的胡桃楸基质DOC含量相较于2种单一菌剂处理后的胡桃楸基质DOC含量低,而经混合菌剂处理后的兴安落叶松基质与胡桃楸-兴安落叶松基质的DOC含量未表现出相同的显著性。(3)经3种菌剂处理后的胡桃楸基质降解模式均相同,经B菌剂与C菌剂处理的落叶松基质降解模式相同,经A菌剂与C菌剂处理的混合基质降解模式相同。研究表明森林凋落物类型影响DOC的释放能力;具协同效应的两菌种制得的混合菌剂较单一菌种制得菌剂降解凋落物能力强,从而促进DOC的释放,同时也受凋落物基质成分组成的影响。通过比较降解剂处理下不同类型凋落物DOC动态变化与降解模式的差异,为帽儿山地区森林凋落物分解及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剂 森林凋落物 可溶性有机碳 降解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黄原酸盐重金属离子螯合剂的合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思琦 黄齐茂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44,共4页
以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二硫化碳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重金属离子螯合剂2,4,6-(N-五羟甲基氨基)-2-(N-甲基黄原酸钠)-1,3,5-三嗪。将乙基黄药和该螯合剂分别用于处理50 mg/L Cu^2+模拟重金属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其对Cu... 以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二硫化碳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重金属离子螯合剂2,4,6-(N-五羟甲基氨基)-2-(N-甲基黄原酸钠)-1,3,5-三嗪。将乙基黄药和该螯合剂分别用于处理50 mg/L Cu^2+模拟重金属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其对Cu^2+的去除效果。平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pH=6,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该螯合剂对Cu^2+的去除率达到99.25%,而在对应条件下乙基黄药对Cu^2+的去除率仅有75.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螯合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高效降解菌对森林地表可燃物的野外降解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思琦 樊晓亮 +2 位作者 宁吉彬 邸雪颖 杨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65,共5页
采用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Peniophoraintranata和Sarocladiumstrictum分别制备单一菌剂(菌剂A、B)以及二者混合菌剂(菌剂C),分3种剂量对胡桃楸、兴安落叶松及胡桃楸×兴安落叶松混交3种不同地表可燃物基质进行喷洒,每月取样,测定基质... 采用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Peniophoraintranata和Sarocladiumstrictum分别制备单一菌剂(菌剂A、B)以及二者混合菌剂(菌剂C),分3种剂量对胡桃楸、兴安落叶松及胡桃楸×兴安落叶松混交3种不同地表可燃物基质进行喷洒,每月取样,测定基质失质量以及综纤维素降解动态,并分析施加不同菌剂和不同剂量对可燃物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加菌剂的3种基质综纤维素降解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对于施加同种剂型的可燃物,不同剂量使可燃物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由高到低排序为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对照;②3种可燃物基质综纤维素呈现出相同的降解规律,降解率由高到低表现为菌剂C、菌剂B、菌剂A、对照,即混合菌剂降解效果优于单一菌剂;③胡桃楸、兴安落叶松、混交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与其减少质量均呈正相关,且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α=0.01),一元线性回归拟合优度分别为86.96%、95.75%、90.97%。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混合菌剂降解可燃物综纤维素的能力更强,且可燃物综纤维素降解率与可燃物载量密切相关,野外喷洒该菌剂能够有效降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从而达到降低森林火险、预防森林火灾发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真菌 野外降解 森林地表可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纵向兼任、产权性质与企业费用粘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世辉 孙思琦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6,共8页
高管纵向兼任是大股东加强公司控制的重要手段,广泛存在于经济转型期间,研究其经济后果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高管纵向兼任对不同产权性质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 高管纵向兼任是大股东加强公司控制的重要手段,广泛存在于经济转型期间,研究其经济后果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高管纵向兼任对不同产权性质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费用粘性呈负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仅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2)当纵向兼任的高管为上市公司总经理而非董事长时,负相关关系更显著;(3)兼任距离较远时,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费用粘性为负相关关系,较近时无影响。研究为高管纵向兼任是否合理提供了经验支持,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公司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纵向兼任 费用粘性 产权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信息融合的水下传感器阵列网络移动节点定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思琦 郝琨 李成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3-146,151,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水下传感器阵列网络对移动节点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水下传感器阵列网络移动节点定位(MLMI)方法。MLMI方法在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水下阵列节点间接收信息的时延差对未知移动节点的... 为进一步提高水下传感器阵列网络对移动节点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水下传感器阵列网络移动节点定位(MLMI)方法。MLMI方法在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水下阵列节点间接收信息的时延差对未知移动节点的方位角和俯仰角信息进行估计,结合最小二乘法获得节点的位置信息,并利用Tikhonov正则化法原理对获得的节点位置信息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TDOA方法、加权最小二乘法改进的TDOA方法和DOA定位方法比较,MLMI方法定位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传感器阵列网络 方位角 俯仰角 最小二乘法 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81
16
作者 徐煖银 郭泺 +1 位作者 薛达元 孙思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69-1978,共10页
江西省的赣南地区是典型的南方山地丘陵区,属于赣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以赣南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5年间的6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统计的方法,计算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度,对不同生态用... 江西省的赣南地区是典型的南方山地丘陵区,属于赣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以赣南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5年间的6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统计的方法,计算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度,对不同生态用地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差异的驱动因素,并将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3个因素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间,赣南地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持续上升,各用地类型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从0.06上升到0.13。(2)1990—2015年间赣南地区共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42×10~8元,处于下降趋势,其中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最大。研究区调节服务价值最高,其供给服务较低,该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耕地分散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3)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3个因素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局部空间相关性高度一致。城市化率越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越低,并形成局部低-高型和高-高型集聚分布。本研究为合理布局和保护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生态用地,发挥赣南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地区 土地利用动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驱动因素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的赣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人为干扰的空间响应 被引量:26
17
作者 徐煖银 孙思琦 +1 位作者 薛达元 郭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7,共11页
赣南地区是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赣南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5年间的6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统计的方法,研究了赣南地区基于地形梯度变化的土地利用结... 赣南地区是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赣南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5年间的6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统计的方法,研究了赣南地区基于地形梯度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基于网格法分析了全区人为干扰度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梯度的关系,并对人为干扰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赣南地区的林地面积比例逐渐上升,其他用地类型的面积比例逐渐下降;其中林地和耕地的变化最为显著;(2) 1990—2015年间赣南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而下降;在地形位指数为0.2164—0.6826的梯度1区域下降最为显著;(3)人为干扰分析显示,90%的高人为干扰度网格分布在低海拔和低坡度的地形梯度1区域,在其他地形梯度分布较少;(4)赣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为干扰度值存在极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高-低型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地形梯度1的大余县、南康市、赣州市区、信丰县、瑞金市、会昌县、兴国县、于都县等8个县市,低-高型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地形梯度较高的崇义县和上犹县。分析了赣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形梯度变化及其与人为干扰度的空间聚类效应,为合理布局和保护我国南方丘陵的生态用地,发挥赣南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人为干扰度 空间集聚 赣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的湘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奕竹 肖轶 +1 位作者 孙思琦 郭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3-631,共9页
为探究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servicevalue,ESV)随不同地形因子变化的情况,本文利用湘西地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6期遥感数据、野外调研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了湘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 为探究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servicevalue,ESV)随不同地形因子变化的情况,本文利用湘西地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6期遥感数据、野外调研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了湘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及土地利用格局与ESV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和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较低高度及坡度梯度上,山体南面和东面方向各类型土地面积较大。林地在不同地形梯度上均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面积在不同地形梯度上随时间均明显呈增加趋势。2)ESV在海拔梯度上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且海拔越高, ESV随时间变化的增长幅度越小; ESV随坡度增大而增大,且25年间最小坡度梯度上增长量最多;ESV随着地形位指数上升而增大;坡向变化中,东南方向出现ESV最低值,西北方向出现ESV最高值,东和西北方向ESV随时间增长量最大。3)相关性分析表明,林地、草地在坡度和地形位梯度上的变化与ESV变化呈正相关。湘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地形变化的差异明显。本研究为合理布局和保护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区域的生态用地,发挥湘西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形梯度 地形位指数 湘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5
19
作者 韩蕊 孙思琦 +1 位作者 郭泺 陈奕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36-1143,共8页
川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基于1990—2015年川东地区6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法分析川东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社会经济因素,探究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差... 川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基于1990—2015年川东地区6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法分析川东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社会经济因素,探究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差异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林地,土地利用综合活跃度低。(2)1990—201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42%)、耕地(31%)、水域(22%)、草地(5%)和未利用地(0%);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从东北、东南两翼向中西部地区逐级递减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林地、水域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度相关。(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差异主要驱动因素为农业人口数、人口密度、工业总产值和国内旅游收入。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呈负相关关系,并且低-低和高-低型聚集在西部地区,低-高和高-高型聚集在南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调控川东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土地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相关性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甜菜提取物及甜菜红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锦霞 郭萌萌 +5 位作者 刘亚昕 闫桦 孙思琦 王秋红 兴旺 刘大丽 《中国糖料》 2021年第4期59-63,共5页
为了探究和分析红甜菜的抗氧化活性物质,本研究以红甜菜块根为试验材料,通过酶标仪-微孔板建立了3种微量FRAP、DPPH和ABTS体系,来评价红甜菜水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甜菜水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总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和A... 为了探究和分析红甜菜的抗氧化活性物质,本研究以红甜菜块根为试验材料,通过酶标仪-微孔板建立了3种微量FRAP、DPPH和ABTS体系,来评价红甜菜水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甜菜水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总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最高清除率分别达91.92%和83.79%。通过国标法提取并测定红甜菜块根中甜菜红素含量,约为2.53%。对甜菜红素含量与以上3个抗氧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5~0.995,证明甜菜红素是红甜菜中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深入研究红甜菜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深度开发和利用红甜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甜菜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 甜菜红素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