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辅助亚临界水提取荜茇总黄酮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子蔚 胡辉 +4 位作者 袁咏红 陈秀云 黄茜茜 龙林 孙代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采用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技术进行荜茇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条件研究,并对其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提取荜茇整株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40 min,料液... 采用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技术进行荜茇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条件研究,并对其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提取荜茇整株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30(g/mL),亚临界水提取温度125℃,亚临界水提取时间为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荜茇整株总黄酮最高提取量为(30±0.05)mg/g。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果穗>叶>根>茎,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荜茇果穗37.96、304.33μg/mL,荜茇叶44.55、384.36μg/mL,荜茇根47.68、461.54μg/mL,荜茇茎130.60、487.80μg/mL。采用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提取荜茇整株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合理,提取得到的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茇 总黄酮 超声波 亚临界水 不同部位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现状及治理措施--以齐鲁化学工业区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孙代华 王美香 《新型工业化》 2022年第6期190-193,共4页
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颗粒物和臭氧的前体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减少其排放总量,就必须通过现状调查,分析企业真实的治理水平、排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基于此,本文从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开展泄漏检测... 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颗粒物和臭氧的前体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减少其排放总量,就必须通过现状调查,分析企业真实的治理水平、排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基于此,本文从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聘请专业团队及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此保证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备正常高效运转,降低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现状 精细管理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元汤古代文献分析与现代研究概况 被引量:14
3
作者 成焕波 胡辉 +4 位作者 李清安 黄海华 孙代华 徐江 常阿倩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10期1842-1850,共9页
保元汤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载的经典名方之一,已具有500多年应用历史,现代广泛用于治疗元气不足、虚损劳怯等。通过分析明、清两代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古籍结合现代研究,分析、总结了保元汤来源、组成、药效等,综述保元汤的... 保元汤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载的经典名方之一,已具有500多年应用历史,现代广泛用于治疗元气不足、虚损劳怯等。通过分析明、清两代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古籍结合现代研究,分析、总结了保元汤来源、组成、药效等,综述保元汤的古代和现代文献研究概况,为建立保元汤物质基准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通过研究发现,保元汤早期用以治疗小儿痘疹类疾病,随着社会发展,历代医家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赋予了保元汤新的内涵,使其临床治疗疾病的范围得到扩充。现代医家将保元汤及其加减方临床用于冠心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白细胞减少等多种疾病,充分说明保元汤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潜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保元汤 古代文献分析 历史沿革 现代研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结合酶法提取艾叶总生物碱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阳 廖子蔚 +3 位作者 陶娟娟 江丹 孙代华 陈志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7-205,共9页
以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料液比、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和超声温度的最佳范围条件,使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对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再利用Box... 以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料液比、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和超声温度的最佳范围条件,使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对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最后,采用纸片法和稀释法测定艾叶总生物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与最小抑制浓度。结果表明,影响艾叶总生物碱提取量的显著因素为超声时间、复合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0 min,复合酶添加量1.60%,酶解时间1.5 h,料液比1:25 g/mL,酶解pH6.0,超声功率160 W,乙醇浓度80%,超声温度60℃,总生物碱的提取量最高为0.720±0.05 mg/g。艾叶总生物碱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1.6 mg/mL。该提取工艺实际值与预测值拟合度较高,可用于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且得到的艾叶总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总生物碱 提取工艺 Plackett-Burman法 响应面分析法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不同药用部位总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名洁 孙代华 +3 位作者 王泽霞 胡辉 成焕波 陈志元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2期290-293,共4页
目的:比较桑不同药用部位(桑叶、桑枝、桑白皮)总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桑不同药用部位总生物碱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以半数抑制浓度(IC 50)为评... 目的:比较桑不同药用部位(桑叶、桑枝、桑白皮)总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桑不同药用部位总生物碱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以半数抑制浓度(IC 50)为评价指标,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以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采用体外抑制模型评价桑不同部位总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桑不同药用部位总生物碱中DNJ质量分数为桑白皮生物碱(30.1%)>桑枝生物碱(25.8%)>桑叶生物碱(21.4%)。桑不同药用部位总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强度为桑枝生物碱>桑叶生物碱>桑白皮生物碱>阿卡波糖。结论:在桑枝、桑叶、桑白皮总生物碱中,以桑枝总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强,为桑资源开发辅助降血糖的药品和保健食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部位 生物碱 1-脱氧野尻霉素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及季节桑叶中DNJ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名洁 王玉 +3 位作者 陈搏 孙代华 王泽霞 陈志元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0年第5期123-127,共5页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地域及季节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了解不同地域桑叶DNJ含量变化规律从而确定最佳的桑叶采摘区域和采摘期。采用固相萃取对桑叶药材提取液中的DNJ净化、富集,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含量。色谱...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地域及季节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了解不同地域桑叶DNJ含量变化规律从而确定最佳的桑叶采摘区域和采摘期。采用固相萃取对桑叶药材提取液中的DNJ净化、富集,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含量。色谱柱为Shodex Asahipak NH50(4.6 m×250 mm,5μ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100℃,流动相为乙腈-6.5mmol/L乙酸铵水溶液(82∶18,V/V)等度洗脱,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10μL。DNJ在84.39-421.9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1.27%。桑叶中DNJ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桑叶中DNJ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桑叶 1-脱氧野尻霉素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艾叶药渣中白坚木皮醇乙醇提取工艺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阳 孙代华 +3 位作者 江丹 王玉 陈志元 廖子蔚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96,共7页
以白坚木皮醇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艾叶药渣中白坚木皮醇的乙醇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考查了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对白坚木皮醇提取率的影响,使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白坚木皮... 以白坚木皮醇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艾叶药渣中白坚木皮醇的乙醇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考查了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对白坚木皮醇提取率的影响,使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白坚木皮醇提取率的各因素进行显著性及交互作用分析,最终确定从艾叶药渣中提取白坚木皮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艾叶药渣中白坚木皮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次提取时间2.5h,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25,提取温度80℃,在这个最佳提取条件下白坚木皮醇提取率可达1.765±0.003%。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被证明具有很好的拟合性,因此该提取工艺条件可提高白坚木皮醇的提取率。研究结果指出了一条获取白坚木皮醇的新途径,提高了艾叶的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药渣 白坚木皮醇 乙醇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竹叶及提取物总黄酮的含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鹏 江丹 +3 位作者 梅菊 王玉 陈志元 孙代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12期70-78,共9页
建立竹叶原料及提取物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竹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差异。通过竹叶原料前处理方式的对比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竹叶原料及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产地总黄酮含量的差异。... 建立竹叶原料及提取物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竹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差异。通过竹叶原料前处理方式的对比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竹叶原料及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产地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学考察中线性范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标回收实验均符合规定,湖北通城竹叶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42%。该方法可用于竹叶原料及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为竹叶原料的采购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 提取物 总黄酮 含量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活性成分提取优化及对直肠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江丹 陈志元 +3 位作者 陈阳 王玉 孙代华 江涛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1-257,共7页
为优化大蒜活性成分大蒜素和大蒜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直肠功能影响进行初步探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结果进行正交组合设计,确定溶剂、料液比、温度和时间对提取大蒜活性成分的影响,通过小鼠直肠切片观察大蒜活性成分对小鼠直肠组织形态结... 为优化大蒜活性成分大蒜素和大蒜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直肠功能影响进行初步探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结果进行正交组合设计,确定溶剂、料液比、温度和时间对提取大蒜活性成分的影响,通过小鼠直肠切片观察大蒜活性成分对小鼠直肠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8(g∶m L)、80%乙醇85℃下提取2次,2.0 h/次,大蒜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8(g∶mL)、60%乙醇65℃下提取2次,1.0 h/次,该条件下提取的大蒜素和大蒜多糖含量理论最大值分别为50.36和479.47 mg/g,与实际值50.23和480.90 mg/g基本一致;药物组有明显的直肠功能改善。大蒜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可靠,大蒜素和大蒜多糖可使直肠损伤小鼠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得以显著性提高,改善小鼠的消化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提取 大蒜素 多糖 直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高含量青稞β-葡聚糖饼干工艺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丹 陈阳 +3 位作者 宋庭宁 袁咏红 陈志元 孙代华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2年第5期36-43,共8页
为制备品质优良的高含量青稞β-葡聚糖饼干,以普通酥性饼干配方为基础,添加高含量青稞β-葡聚糖提取物,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制作方法进行优化,并对最优产品品质进行质构分析和货架期预测。结果表明,高含量青稞β-... 为制备品质优良的高含量青稞β-葡聚糖饼干,以普通酥性饼干配方为基础,添加高含量青稞β-葡聚糖提取物,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制作方法进行优化,并对最优产品品质进行质构分析和货架期预测。结果表明,高含量青稞β-葡聚糖饼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低筋小麦粉110 g,高含量青稞β-葡聚糖提取物17 g,起酥油30 g,食盐0.55 g,木糖醇25 g,鸡蛋25 g,小苏打0.4 g,烘烤温度166℃,烘烤时间15 min。在这个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高含量青稞β-葡聚糖饼干硬度为(953.83±35.14)g,弹性为(0.57±0.13)mm,咀嚼性为(0.78±0.15)mJ,胶着性为(51.48±3.72)g。利用POV加速试验得出高含量青稞β-葡聚糖饼干在常温下货架期为15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量青稞β-葡聚糖提取物 饼干 响应面分析法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对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子蔚 陈阳 +4 位作者 陈秀云 黄茜茜 龙林 孙代华 胡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9-217,共9页
为了探究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PSPCC)的生理活性,提高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钙螯合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了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对成骨细胞的活性... 为了探究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PSPCC)的生理活性,提高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钙螯合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了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对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聚磷酸钠与大豆多肽的质量比1:2,磷酸化反应温度52℃,磷酸化反应pH7.0,磷酸化反应时间9.7 h,磷酸化大豆多肽与氯化钙的质量比2:1,螯合反应pH8.0,螯合反应温度50℃,螯合反应时间1.5 h,钙螯合量最大为107.25±0.10 mg/g;MTT法结果显示,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组(D组)成骨细胞相对增殖率是大豆多肽组(A组)的1.6倍(第3 d);ALP染色实验表明,D组染色阳性率是空白组的33.6倍。采用ALP试剂盒对各样品第7 d的ALP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组ALP活力是空白组的6.2倍。通过茜素红染色实验发现,D组钙结节数量是空白组的94倍。本研究使用响应面法对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优化合理,并初步证明了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对成骨细胞具有显著的促增殖、分化作用(P<0.05),且作用效果高于其它样品,为后续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多肽 磷酸化 螯合钙 成骨细胞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技术确定艾叶中的白坚木皮醇
12
作者 陈阳 江丹 +3 位作者 廖子蔚 王玉 孙代华 陈志元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4期611-615,共5页
目的:确定从艾叶中分离、纯化出的白色晶体为高纯度白坚木皮醇,并检测其纯度。对比分析9个产地艾叶中白坚木皮醇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提取、结晶、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电喷雾离子源-质谱(HR-ESI-MS)数据鉴... 目的:确定从艾叶中分离、纯化出的白色晶体为高纯度白坚木皮醇,并检测其纯度。对比分析9个产地艾叶中白坚木皮醇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提取、结晶、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电喷雾离子源-质谱(HR-ESI-MS)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检测其纯度。结果:从艾叶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白色晶体,根据其HR-ESI-MS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为白坚木皮醇,纯度>99%。9个产地艾叶中的白坚木皮醇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产地和采收时间有关。结论:提供了一种工业化获取高纯度白坚木皮醇的方法,增加了艾叶的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核磁共振 高纯度 白坚木皮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