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法合成NaP1型粉煤灰沸石的性能表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汪飞 吴德意 +3 位作者 何圣兵 孔海南 胡湛波 叶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50,共4页
通过碱性介质中的水热反应,由粉煤灰合成了单一沸石矿物种的N aP 1沸石,并对合成产品进行了表征。经粉晶X射线衍射鉴定,合成产物中主要矿物成分为N aP 1沸石,另有少量尚未反应的石英和莫来石。在电子显微镜下,粉煤灰颗粒呈球形且表面光... 通过碱性介质中的水热反应,由粉煤灰合成了单一沸石矿物种的N aP 1沸石,并对合成产品进行了表征。经粉晶X射线衍射鉴定,合成产物中主要矿物成分为N aP 1沸石,另有少量尚未反应的石英和莫来石。在电子显微镜下,粉煤灰颗粒呈球形且表面光滑,而合成产物颗粒表面粗糙。粉煤灰合成沸石含有大量的交换性C a2+,且与粉煤灰原料相比,S iO2含量明显减少,A l2O3稍有增加,S iO2/A l2O3比值由3.3降至1.8。红外光谱分析和差热分析证实了合成的粉煤灰沸石中沸石水的存在。N aP 1型粉煤灰沸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达213 cm o l/kg,比表面积达29 m2/g,分别比粉煤灰高约100倍和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沸石 合成 表征 N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示范工程研究 被引量:108
2
作者 李先宁 吕锡武 +2 位作者 孔海南 罗兴章 李向阳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7期19-22,共4页
随着水体污染的日趋严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为研究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和处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生物+生态”处理结合的组合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工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组合技术均... 随着水体污染的日趋严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为研究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和处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生物+生态”处理结合的组合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工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组合技术均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具有除磷脱氮效率较高,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的特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应根据排放特征和环境气候条件,研究开发污水处理技术和生态农业利用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生物+生态 跌水充氧接触氧化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 生态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面源污染型湖滨带的生态修复 被引量:18
3
作者 叶春 金相灿 +3 位作者 孔海南 王中琼 沈兵 刘滨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23,共5页
分析了湖滨带水陆生态系统中过渡与缓冲区域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提出了湖滨带生态修复的目标和设计工艺流程。洱海小关邑湖滨带受人为活动的破坏和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根据湖滨带的特征,因地制宜地将退化湖滨带的生态修复与农村面源... 分析了湖滨带水陆生态系统中过渡与缓冲区域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提出了湖滨带生态修复的目标和设计工艺流程。洱海小关邑湖滨带受人为活动的破坏和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根据湖滨带的特征,因地制宜地将退化湖滨带的生态修复与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相结合。工程实施后,大型水生植物恢复了,水质改善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结构得到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生态修复 农村面源污染 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反硝化菌强化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燕 张焕杰 +3 位作者 刘曦 俞璐 朱文颖 孔海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54-2162,共9页
将固定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tutzeri(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为材料包埋固定)投加至人工湿地不同位置,进行低污染水模拟脱氮实验,以探究固定反硝化菌的最佳投加位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系统微生物组成,并考察最优系统在低温下的脱... 将固定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tutzeri(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为材料包埋固定)投加至人工湿地不同位置,进行低污染水模拟脱氮实验,以探究固定反硝化菌的最佳投加位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系统微生物组成,并考察最优系统在低温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上层投加固定反硝化菌对湿地脱氮的强化效果最佳,TN与NO_3^--N去除率分别为60.31%与64.98%;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示,投加固定反硝化菌虽降低了系统微生物丰富度,但各处理系统内主要微生物物种差异不大,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丰度最高,投加固定反硝化菌系统中Nitrospira(硝化螺旋菌门)比例增大,有利于脱氮效果的提高。在15℃条件下,上层投加固定反硝化菌系统的TN与NO_3^--N去除率分别为50.86%与55.06%,高于空白湿地系统(TN与NO_3^--N去除率为24.81%与2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人工湿地 脱氮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土壤改良材料磷氨氮吸附和硝化作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阳春 郑向勇 +3 位作者 严立 王崇 吴德意 孔海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13-2017,共5页
为了筛选用于太湖地区污水土地处理研究的土壤改良材料,通过磷、氨氮等温吸附实验及室外自然接种2个月后的硝化强度测定试验,研究了稻壳、炭化稻壳、蛭石、炉渣、木炭、粉煤灰、沙子、沸石及太湖地区典型土壤潮土的磷、氨氮吸附能力及... 为了筛选用于太湖地区污水土地处理研究的土壤改良材料,通过磷、氨氮等温吸附实验及室外自然接种2个月后的硝化强度测定试验,研究了稻壳、炭化稻壳、蛭石、炉渣、木炭、粉煤灰、沙子、沸石及太湖地区典型土壤潮土的磷、氨氮吸附能力及硝化强度。结果表明,磷理论最大吸附量粉煤灰、炭化稻壳和炉渣大于潮土,依次为34.3643、1.3667、0.3860、0.3762(mgP·g-1);氨氮理论最大吸附量沸石、炭化稻壳、蛭石和木炭大于潮土,依次为2.7375、1.3667、0.9676、0.5464、0.4579(mgN·g-1);硝化作用强度木炭、稻壳、炭化稻壳、沙子和沸石大于潮土,依次为2.2867、1.6567、1.0467、0.7267、0.6800、0.5333(mgN·kg-1·h-1)。通过实验结果,可以选择吸附能力及硝化强度强于潮土的材料,作为开展后期研究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土壤改良材料 磷吸附能力 氨氮吸附能力 硝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荧光分析技术检测蓝藻生物量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纬栋 王崇 +2 位作者 胡晓芳 王欣泽 孔海南 《净水技术》 CAS 2010年第6期80-84,共5页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灾害频繁发生。寻求一种快捷、准确的蓝藻生物量检测技术,实现对蓝藻的实时、连续的原位监测,是进行湖泊水华预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蓝藻活体荧光光谱的扫描,确定了藻蓝蛋白特征荧光波长,建立了蓝藻生物量与...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灾害频繁发生。寻求一种快捷、准确的蓝藻生物量检测技术,实现对蓝藻的实时、连续的原位监测,是进行湖泊水华预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蓝藻活体荧光光谱的扫描,确定了藻蓝蛋白特征荧光波长,建立了蓝藻生物量与藻蓝蛋白特征荧光强度的线性检测关系;同时改变蓝藻生长条件,研究不同光照培养条件下的荧光检测关系的变化,随着光照强度增大,生物量与特征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斜率变大,其原因是单位藻细胞中藻蓝蛋白的含量降低。通过对天然水体蓝藻生物量的荧光检测分析,发现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在多变条件下依然行之有效的蓝藻生物量特异性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荧光 蓝藻 生物量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黏土矿物的表面酸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统刚 吴德意 +1 位作者 何圣兵 孔海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2,共6页
表面酸性是硅酸盐黏土矿物的重要表面化学性质之一。本文综述了硅酸盐黏土矿物表面酸性的主要测定方法,讨论了黏土矿物表面酸性的发生源及其影响因素,并论述了黏土矿物表面酸性与有机碱化合物吸附固定行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黏土矿物 表面酸性 表征 吸附 有机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技术原位处理有机污染河道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美兰 何圣兵 +2 位作者 项颖颖 孔海南 薛罡 《净水技术》 CAS 2009年第3期32-35,56,共5页
将生物膜技术移植到有机污染河道治理中,采用三种生物填料,与目前最常用的空曝气技术对比净化有机污染河道的效果。结果表明:污染河道底泥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作净化污染河道的作用主体。挂膜过程中四组反应器对有机物、氨氮的降... 将生物膜技术移植到有机污染河道治理中,采用三种生物填料,与目前最常用的空曝气技术对比净化有机污染河道的效果。结果表明:污染河道底泥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作净化污染河道的作用主体。挂膜过程中四组反应器对有机物、氨氮的降解速率相当;挂膜过程结束后,三组生物膜反应器中的水质净化效率高于空曝气反应器。通过对底泥中有机成分的对比分析,发现经过9 d连续运行后,四组反应器底泥中的有机质含量分别由最初的12.21%降低至9.42%、7.24%、6.97%和7.52%,表明生物膜技术在净化污染水体的同时,对污染底泥中的有机物也具有更为有效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河道 生物膜技术 底泥 生物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遗传神经网络及其在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生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姚志红 孔海南 +2 位作者 靳志成 王臣 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265,共4页
水体富营养化是藻类爆发性生长的主要因素,为了对其进行实时监测预报,提出一种改进遗传神经网络(QGANN),以实现智能预测.该网络从遗传算法(GA)和神经网络(NN)两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着手,构造了一个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量子平衡交叉算子,设... 水体富营养化是藻类爆发性生长的主要因素,为了对其进行实时监测预报,提出一种改进遗传神经网络(QGANN),以实现智能预测.该网络从遗传算法(GA)和神经网络(NN)两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着手,构造了一个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量子平衡交叉算子,设计了一种NN混合优化策略,将两者合并共生获得了一类快速、高效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水库和湖泊蓝绿藻爆发预测实验表明:该改进遗传算法(QGA)性能优良;QGANN的泛化能力明显提高,比未经改进的方法(GAsNN)及简单改进的方法(DCGANN)取得了更加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蓝绿藻 量子平衡交叉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藻类神经网络识别 被引量:5
10
作者 姚志红 费敏锐 +2 位作者 孔海南 谢雳 孙林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01-1805,共5页
为了借助智能方法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进行识别预测,提出了一种改进遗传神经网络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各个分算子的多元冲突、融合、协作和互补等方式,有机地结合形成一种整体优化算子,它包含了降维差异选择、暂态自适应交叉和冲突自适应... 为了借助智能方法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进行识别预测,提出了一种改进遗传神经网络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各个分算子的多元冲突、融合、协作和互补等方式,有机地结合形成一种整体优化算子,它包含了降维差异选择、暂态自适应交叉和冲突自适应变异等3个新的彼此相关联的分算子,能有效地生发多样性,提高解空间处处可达性.数值优化及湖泊蓝绿藻神经网络识别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克服早熟、提高全局收敛速度和增强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等方面,均取得满意的藻类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神经网络识别 改进遗传算法 逆向选择 暂态交叉 冲突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发酵中酵母菌性能调控及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琦 李文 +3 位作者 林燕 马海元 王欣泽 孔海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1,共7页
高浓度发酵能有效提高乙醇发酵的经济效益,但反应过程中高浓度基质和产物对酵母菌性能抑制作用是限制最终乙醇产率的关键因素。文中通过分析比较了不同基质及产物浓度下的发酵中基质浓度、菌体浓度、乙醇产量的变化规律,确定酵母菌对抑... 高浓度发酵能有效提高乙醇发酵的经济效益,但反应过程中高浓度基质和产物对酵母菌性能抑制作用是限制最终乙醇产率的关键因素。文中通过分析比较了不同基质及产物浓度下的发酵中基质浓度、菌体浓度、乙醇产量的变化规律,确定酵母菌对抑制物的耐受浓度。并对比内源和外源乙醇对于发酵初始12 h酵母菌平均比增长速率和平均乙醇发酵速率的影响,揭示内外源乙醇抑制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该酵母菌株发酵基质最大投加浓度为160 g/L,所产乙醇最大浓度为55 g/L;产物乙醇是发酵过程中的首要抑制因素,菌体对发酵初始时所添加乙醇的耐受浓度为70 g/L,内源乙醇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外源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发酵 酵母菌 抑制 基质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乙醇发酵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悦 李强 +4 位作者 林燕 张琦 张伟 王欣泽 孔海南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文章研究了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Y4742以葡萄糖为底物的发酵动力学。根据最优化影响因素实验的结果,利用Logistic方程、Leudeking-Piret方程和类Luedeking-Piret方程,分别建立了酵母乙醇发酵的菌体生长模型、产物形成模型以及底... 文章研究了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Y4742以葡萄糖为底物的发酵动力学。根据最优化影响因素实验的结果,利用Logistic方程、Leudeking-Piret方程和类Luedeking-Piret方程,分别建立了酵母乙醇发酵的菌体生长模型、产物形成模型以及底物消耗模型,利用软件拟合并得到模型的参数估值。结果表明,乙醇的合成与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及菌体积累量均有关,根据细胞生长速率与产物形成速率是否偶联进行动力学分类,其属于部分偶联型。底物消耗模型和产物形成模型拟合度R2分别达到了0.983与0.900,可用于描述利用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Y4742菌株的葡萄糖发酵制乙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乙醇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含磷废水的电解除磷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尚晓 王欣泽 +1 位作者 王美玲 孔海南 《净水技术》 CAS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针对高浓度含磷废水重点考察了电解工艺过程中pH值、铁磷元素摩尔比以及曝气量等主要参数变化对除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中的高浓度磷在短时间内能得到去除,电解除磷过程中最佳pH值范围为5.5~6.5,初始pH值越低越有利于除磷;最佳... 针对高浓度含磷废水重点考察了电解工艺过程中pH值、铁磷元素摩尔比以及曝气量等主要参数变化对除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中的高浓度磷在短时间内能得到去除,电解除磷过程中最佳pH值范围为5.5~6.5,初始pH值越低越有利于除磷;最佳铁磷摩尔比[Fe]:[P]=3;最佳曝气量为1.5L空气/(min·L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含磷废水 除磷 电化学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土壤对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和类固醇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鲁佳铭 王欣泽 +1 位作者 沈剑 孔海南 《净水技术》 CAS 2011年第1期67-71,共5页
论文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两种土壤对于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和类固醇(E1、E2、EE2、E3)的吸附特征,并探讨了温度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物质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存在快速吸附和缓慢平衡的过程,Freundlich方程能够较好的拟合... 论文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两种土壤对于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和类固醇(E1、E2、EE2、E3)的吸附特征,并探讨了温度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物质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存在快速吸附和缓慢平衡的过程,Freundlich方程能够较好的拟合土壤对水中低浓度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和类固醇的吸附等温线。土壤对五种物质的吸附是放热过程,温度升高会降低土壤的吸附容量。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容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 双酚A 类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合成沸石用于含Cr^(3+)废水处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隋艳明 吴德意 +2 位作者 魏棣 郑向勇 孔海南 《净水技术》 CAS 2009年第3期48-51,64,共5页
研究了粉煤灰合成沸石处理含Cr3+废水的性能以及其它几种竞争性阳离子的影响。合成沸石对低浓度(<100 mg/L)含Cr3+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效率达94%以上。当废水中存在其它阳离子(NH+4、Na+、K+、Ni2+和Ca2+)时,即使其阳离子浓... 研究了粉煤灰合成沸石处理含Cr3+废水的性能以及其它几种竞争性阳离子的影响。合成沸石对低浓度(<100 mg/L)含Cr3+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效率达94%以上。当废水中存在其它阳离子(NH+4、Na+、K+、Ni2+和Ca2+)时,即使其阳离子浓度(以me/L计)达Cr3+的4倍,合成沸石对Cr3+仍表现出了较高的选择性,Cr3+去除效率基本未受影响。对于成分复杂的实际含Cr3+的制革废水,当合成沸石投加量大于5 g/L时,对Cr3+去除率高达99%以上,处理后废水中的Cr3+浓度低于国家规定Cr3+排放限值。因此,粉煤灰合成沸石在处理含Cr3+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沸石 粉煤灰 三价铬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微污染地表水处理技术回顾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建文 何圣兵 +2 位作者 陈雪初 王虹 孔海南 《净水技术》 CAS 2011年第6期5-10,共6页
微污染水中的氮含量超标不但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而且通过饮水途径危害人体的健康安全。微污染水体脱氮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综述了含氮微污染水代表性处理技术及其中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并对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微污染水中的氮含量超标不但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而且通过饮水途径危害人体的健康安全。微污染水体脱氮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综述了含氮微污染水代表性处理技术及其中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并对处理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地表水 脱氮 曝气生物滤池 人工湿地 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化湖库水源地原位控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雪初 孔海南 李春杰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3,共4页
综述近年来出现的值得关注的湖库水源地原位控藻技术,包括生态浮岛技术、改性黏土及植物浸出液控藻技术、鱼控藻技术、遮光控藻技术、扬水筒技术以及以物理生态工程为代表的联合技术等,认为将各项技术进行联合以达到水质修复和减灾防灾... 综述近年来出现的值得关注的湖库水源地原位控藻技术,包括生态浮岛技术、改性黏土及植物浸出液控藻技术、鱼控藻技术、遮光控藻技术、扬水筒技术以及以物理生态工程为代表的联合技术等,认为将各项技术进行联合以达到水质修复和减灾防灾的双重目的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富营养化 原位控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凝聚去除景观水中微囊藻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翟玥 杨哲 +3 位作者 安阳 陈雪初 王欣泽 孔海南 《净水技术》 CAS 2009年第6期58-60,68,共4页
考察了壳聚糖原位除藻的效果及可行性。对pH范围为5.5~7.0,藻浓度大于5.0×105cells/mL的模拟含藻水,壳聚糖投加量与藻浓度比大于0.5mg:(106cells/mL)、壳聚糖投加量>0.5g/m3时,OD650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对相同藻浓度的... 考察了壳聚糖原位除藻的效果及可行性。对pH范围为5.5~7.0,藻浓度大于5.0×105cells/mL的模拟含藻水,壳聚糖投加量与藻浓度比大于0.5mg:(106cells/mL)、壳聚糖投加量>0.5g/m3时,OD650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对相同藻浓度的实际景观水,当壳聚糖投加量与藻浓度比大于0.8mg:(106cells/mL)、壳聚糖投加量>0.8g/m3时,OD650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通过现场围隔实验,研究了壳聚糖凝聚除藻与遮光工艺相结合的处理效果,即投加壳聚糖凝聚沉淀藻细胞后进行遮光处理,使沉入水底的藻类由于失去光源而不再上浮,逐渐死亡。与无遮光处理围隔组对照,发现除藻效果有明显提升,显示了该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景观水 除藻 遮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性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琦 李文 +3 位作者 林燕 彭兆城 王欣泽 孔海南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7,共8页
利用木质纤维素产乙醇能有效缓解传统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而提升酵母菌发酵性能是提高木质纤维素乙醇产量的关键步骤之一。从酵母菌优化和改造等方面总结并分析了提高酵母菌厌氧乙醇发酵综合效率的技术发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利用木质纤维素产乙醇能有效缓解传统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而提升酵母菌发酵性能是提高木质纤维素乙醇产量的关键步骤之一。从酵母菌优化和改造等方面总结并分析了提高酵母菌厌氧乙醇发酵综合效率的技术发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酵母菌五碳糖代谢途径的构建,以进一步提高酵母菌对原料的综合利用率;其次阐述了通过筛选、驯化及分子生物工程等手段提升酵母菌对限制因素尤其是终产物乙醇的耐受性研究,保证菌体在高乙醇浓度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发酵性能,提高最终产率及产量,推广木质纤维素乙醇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乙醇 酵母菌优化 五碳糖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经济植物水培净化城市河水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天行 郑向勇 +4 位作者 严立 陈琳 陈志才 黄蓉 孔海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15-419,共5页
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h的静态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空心莱(lpomoea aquatica Forsskal)、油麦菜(Lactua sativa L.)、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串叶松香草(Silphiam perfoliatumLinn)水培对河水中TN、TP、NH4^+-N、CODMn... 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h的静态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空心莱(lpomoea aquatica Forsskal)、油麦菜(Lactua sativa L.)、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串叶松香草(Silphiam perfoliatumLinn)水培对河水中TN、TP、NH4^+-N、CODMn的净化效果,同时以水力停留时间为24h的未种植植物的静置城市河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以上4种植物对城市河水中的TN、TP、NH4^+-N、CODMn去除率分别为15.81%-24.71%、13.83%~20.45%、22.54%-40.38%、21.23%-28.20%。试验至25d后,各种植物水培液中均出现TP、TN、CODMn值反而大于对照水样的现象。此外,植物干重与TP平均去除率相关性最大,植物根长与TN平均去除率相关性最大。研究表明,利用经济作物水培净化城市河水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需要在培养条件的优化、经济作物品种的选择、经济价值最大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作物 水培 净化 城市河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