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阳河湖群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卢书兵 杨琳琳 +2 位作者 李波 南箔 妙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2-417,共6页
以华阳河湖群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90、2002、2010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Costanza方法,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结合中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 以华阳河湖群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90、2002、2010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Costanza方法,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结合中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耕地、湿地、水域和草地均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土地利用强度处于上升阶段;2)近20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34.197亿元下降到31.17亿元,共下降了3.027亿元,下降趋势明显,主要是生态价值系数较高的湖泊面积减少所致,水域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贡献率最大;3)从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看,研究区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等服务性功能价值远大于其生产性功能价值,该区域在未来发展和规划中应更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更多的保护水域、林地等高生态价值的生态用地,以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敏感性指数 华阳河湖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阳河湖群地区湖滨带生态农业模式设计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南箔 毕海洋 +2 位作者 李波 卢书兵 妙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22-1230,共9页
湖滨带是水陆交错带的一部分,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使湖泊湿地功能下降,生态资源严重不足。生态农业模式能建立多层次、循环、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资源节约、生态修复,是湖滨带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途径。安徽省华阳河湖群地区属长江... 湖滨带是水陆交错带的一部分,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使湖泊湿地功能下降,生态资源严重不足。生态农业模式能建立多层次、循环、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资源节约、生态修复,是湖滨带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途径。安徽省华阳河湖群地区属长江中下游水陆生态交错带,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较脆弱,建立以保护生态为重点的生态农业模式对该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生态农业模式设计的理论、原则、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安徽省华阳河湖群地区作为研究区,针对城郊经济区、湖滨湿地区、农产品主产区、棉花生产区、葡萄生产基地、农户庭院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对农产品的需求,设计了空间资源利用型、物质循环多级利用型、生物共生共养增值型、农户(庭院)复合生态系统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型等8种生态农业模式,并辅以循环图,介绍了每种模式的组分和循环过程。确定可重点挖掘的模式有现代草食畜牧业模式、生态经济产业园综合开发模式、葡萄酒园区综合开发模式。在模式配置中,按生态功能敏感性区分,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和模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河湖群地区 湖滨带 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功能敏感区 模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阳河湖群地区滩涂地动态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妙丹 王石英 +3 位作者 李波 卢书兵 赵丽琴 南箔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8-163,170,共7页
本文首先对华阳河湖群地区1990年、2002年、2010年TM,ETM+数据进行分类,基于GIS软件对近20a滩涂地时空变化、转移过程及典型样带质心转移进行了分析,并应用马尔科夫链预测了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为本区滩涂地保护和利用及渔业发展提供一定... 本文首先对华阳河湖群地区1990年、2002年、2010年TM,ETM+数据进行分类,基于GIS软件对近20a滩涂地时空变化、转移过程及典型样带质心转移进行了分析,并应用马尔科夫链预测了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为本区滩涂地保护和利用及渔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如下:(1)滩涂地总面积减少。1990—2002年减少了4.44km2,2002—2010年减少了10.31km2。(2)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复兴镇、洲头乡由于滩涂围垦导致滩涂地向耕地转移,面积减少;作为水产养殖大镇的下仓因围网养殖和围湖造田使得湖泊转换为滩涂地,滩涂地面积增加。(3)下仓样带滩涂地质心呈集中趋势,距离缩小;汇口样带呈分散趋势,距离增大。(4)马尔科夫链预测显示,滩涂地、湖泊在未来依然呈减少趋势,耕地、建设用地会持续增加,而其他地类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河湖群地区 滩涂地 遥感 GIS 时空变化 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功能调控与生态政绩考核研究——以华阳河湖群地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毕海洋 李波 +3 位作者 南箔 妙丹 赵丽琴 卢书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7,345,共7页
科学的政绩观、土地功能的优化调控,是协调资源保护与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华阳河湖群地区为例,基于遥感解译、GIS和"三生"土地分类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和重心转移法探索了县域以下尺度主体功能区... 科学的政绩观、土地功能的优化调控,是协调资源保护与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华阳河湖群地区为例,基于遥感解译、GIS和"三生"土地分类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和重心转移法探索了县域以下尺度主体功能区土地功能调控和生态政绩考核方法。结果表明:1)1990—2010年华阳河湖群地区生态用地比例减少,生活用地稳定,生产用地增加;2)由重心模型得到各类用地空间变化情况,滩涂地重心向下仓镇移动;3)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生态用地比例符合区域功能定位;4)基于乡镇尺度主体功能区的结构和三生用地分布及其比例关系,确立了各乡镇生态政绩考核标准和生态补偿方案,建立了生态政绩考核体系。基于三生用地分类的土地功能调控以及生态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具有数据便于得到、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为县域以下尺度主体功能区划的落实提供了一种途径,也尝试对"协调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矛盾"的理论思路和实践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土地功能调控 三生用地分类 生态政绩考核 华阳河湖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图像信息容量与植被指数的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良军 王旭红 +1 位作者 妙丹 申怡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2-348,共7页
遥感信息容量能表征地表复杂度,为深入探究信息容量与植被之间关系,研究对植被盖度、NDVI、RVI等5种植被指数的均值、均方差与信息容量做了多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均值、植被指数均方差与信息容量有明显相关性,其中植被盖度... 遥感信息容量能表征地表复杂度,为深入探究信息容量与植被之间关系,研究对植被盖度、NDVI、RVI等5种植被指数的均值、均方差与信息容量做了多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均值、植被指数均方差与信息容量有明显相关性,其中植被盖度均方差与信息容量相关性最大,确定系数R^2为0.851 8;相关系数最大R^2为0.8642,说明遥感信息容量与植被指数、植被盖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证明了信息容量能有效地表征地表覆盖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信息容量 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