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1
作者 木合塔尔.霍加 李军 +1 位作者 多力昆.吾甫尔 张晓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8-390,共3页
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重要意义,提出少数民族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途径,明确导师在少数民族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研究生 科研能力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盼 多力昆.吾甫尔 +1 位作者 蔡志刚 孙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90例维吾尔族OSCC患者(OSCC组)和90例维吾尔族其他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101例维吾尔族口腔良性肿瘤患者(良...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90例维吾尔族OSCC患者(OSCC组)和90例维吾尔族其他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101例维吾尔族口腔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和120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者(正常组)的血清SCC-Ag水平,并对其中60例OSCC和60例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SCC-Ag水平进行检测,分析SCC-Ag在OSCC诊断、治疗疗效中的意义。结果OSCC组的SCC-Ag水平明显高于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P=0.002),良性肿瘤组(P=0.001)和正常组(P=0.001)。OSCC患者血清SCC-Ag阳性串为43.3%(39/9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01)。OSCC患者TNM晚期的术前SCC-Ag水平的表达高于早期水平(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术前、术后、放化疗后SCC-Ag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放化疗前后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在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CC-Ag对维吾尔族OSCC患者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不高,但在评价治疗疗效,预测肿瘤复发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抗原 肿瘤标志物 手术 化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薛桂平 叶钟泰 +3 位作者 魏红宇 许辉 多力昆.吾甫尔 木合塔尔.霍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5-688,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腮腺切口入路治疗髁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并作疗效分析。方法:通过类“S”腮腺切口,经改良的腮腺入路,直达髁突骨折处,对髁颈和髁颈下骨折27例34侧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月~5年复查,包括拍摄全景片,记录张口度...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腮腺切口入路治疗髁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并作疗效分析。方法:通过类“S”腮腺切口,经改良的腮腺入路,直达髁突骨折处,对髁颈和髁颈下骨折27例34侧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月~5年复查,包括拍摄全景片,记录张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外伤前后咬合力的改变,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1例1侧钛板断裂,2例2侧骨折未完全复位;6例7侧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其中,2例2侧部分恢复,4例5侧完全恢复。2例张口受限,轻度咬合痛,3例关节弹响。结论:改良的腮腺入路法治疗髁突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达到髁突骨折解剖复位,钛板坚强内固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类“S”腮腺切口 坚强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5例维吾尔族唇腭裂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多力昆.吾甫尔 木合塔尔.霍加 +3 位作者 米热古丽.吾马尔 李军 闫广鹏 卡米.买买提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维吾尔族唇腭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唇腭裂的预防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8月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215例维吾尔族唇腭裂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单侧唇...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维吾尔族唇腭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唇腭裂的预防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8月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215例维吾尔族唇腭裂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单侧唇裂18例、唇裂伴腭裂115例、单纯腭裂80例,单侧唇腭裂多于双侧,所有患者中出生于7—9月者均少于其他季度,患者父母多来自农村,母亲经历过危险因素的有55例。结论维吾尔族唇腭裂发病以唇裂合并腭裂居多,且以单侧发病多于双侧,男性多于女性。发生唇腭裂的病因除遗传因素外,出生家庭来源及胚胎的环境因素是其致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颅底肿瘤切除的两种途径
5
作者 薛桂平 木合塔尔.霍加 +1 位作者 多力昆.吾甫尔 李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完整而安全切除累及颅底区域肿瘤的两种手术径路。方法对4例颅底肿瘤根据侵及区域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其中3例采用经一侧上颌骨翻转入路,1例采用经一侧腮腺颞下窝入路。结果所有病例的颅底肿瘤均被安全而完整地切除,涉及... 目的探讨完整而安全切除累及颅底区域肿瘤的两种手术径路。方法对4例颅底肿瘤根据侵及区域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其中3例采用经一侧上颌骨翻转入路,1例采用经一侧腮腺颞下窝入路。结果所有病例的颅底肿瘤均被安全而完整地切除,涉及的颅底区域包括颞下窝,翼腭窝,鼻咽部及咽旁间隙。病变包括纤维血管瘤,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高分化平滑肌肉瘤及高分化鳞癌。结论上颌骨掀翻入路是治疗中颅底或侧颅底,尤其是同时累及两个解剖区域以上病变时一种较好的选择。对于侧后颅底病变伴张口受限,面神经受侵犯者,经腮腺颞下窝入路是极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翻转入路 颞下窝入路 颅底肿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