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Y-GC/MS法研究新型耐高温聚酯PCT的热分解 被引量:5
1
作者 喻爱芳 李文刚 黄象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27,132,共4页
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二甲醇酯(PCT)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聚酯。应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 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聚酯PCT的热分解性能,并对聚酯PCT在400,500,600和700℃时的裂解产物分别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裂解温度下,产物组成差... 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二甲醇酯(PCT)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聚酯。应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 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聚酯PCT的热分解性能,并对聚酯PCT在400,500,600和700℃时的裂解产物分别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裂解温度下,产物组成差别很大。600℃裂解时,在总离子流图(TIC)上各特征裂解产物的存在最为明显,可准确判断PCT聚酯的结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1 4-环己二甲醇酯(PCT) 裂解 气相色谱/质谱法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改性共混体系——PMMA/PET结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喻爱芳 陈蕾 +1 位作者 胡祖明 刘兆峰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7,114,共5页
采用DSC研究了PMMA/PET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熔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PMMA/PET共混体系中,当PMMA的质量分数为1.0%~7.5%时,PMMA的加入提高了PET的结晶能力,其中质量分数为1%时最甚。共混体系的m值大于PET,故PMMA的加入不起成核剂的作... 采用DSC研究了PMMA/PET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熔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PMMA/PET共混体系中,当PMMA的质量分数为1.0%~7.5%时,PMMA的加入提高了PET的结晶能力,其中质量分数为1%时最甚。共混体系的m值大于PET,故PMMA的加入不起成核剂的作用,只是促进晶核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改性共混体系 结晶性能 PET PMMA 添加剂 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二甲醇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被引量:1
3
作者 喻爱芳 蒋瑜 +1 位作者 李文刚 黄象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7-31,共5页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是由对苯二甲酸 (TPA) (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 )与乙二醇 (EG)缩聚而成的。如果在PET的生产中用 1,4环己二甲醇 (CHDM )部分取代EG ,经共缩聚所得聚酯即为CHDM改性PET的ET/CT共聚酯。本文概述了ET/CT共聚...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是由对苯二甲酸 (TPA) (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 )与乙二醇 (EG)缩聚而成的。如果在PET的生产中用 1,4环己二甲醇 (CHDM )部分取代EG ,经共缩聚所得聚酯即为CHDM改性PET的ET/CT共聚酯。本文概述了ET/CT共聚酯的研发现状、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DM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改性 甲醇 共聚酯 PET EG CT 生产中 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共聚酯PETG的热性能及结晶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喻爱芳 邹海霞 +1 位作者 李文刚 黄象安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9-62,共4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衍射(WAXD)分析了新型共聚酯PETG的热性能与结晶性能.DSC的研究结果表明:PETG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CHDM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EG/CHDM投料比为85/15、80/20和75/25时,共聚酯没有结晶峰和熔融峰,即处...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衍射(WAXD)分析了新型共聚酯PETG的热性能与结晶性能.DSC的研究结果表明:PETG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CHDM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EG/CHDM投料比为85/15、80/20和75/25时,共聚酯没有结晶峰和熔融峰,即处于一种完全无定形状态.X-衍射表明,DSC中不能结晶的样品即使经过热处理后仍不能结晶,共聚酯的结晶能力总是随着CHDM含量的增加先降低,经过一个最低点后再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G 共聚酯 结晶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G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邹海霞 喻爱芳 +1 位作者 李文刚 黄象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共5页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1,4环己二甲醇酯 (PETG)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乙二醇 (EG)和 1,4环己二甲醇 (CHDM)共聚而成的共聚酯。其制备方法为 ,单体在 170~ 2 10℃下 ,进行酯交换反应 ,然后在 2 6 0~ 30 0℃、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1,4环己二甲醇酯 (PETG)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乙二醇 (EG)和 1,4环己二甲醇 (CHDM)共聚而成的共聚酯。其制备方法为 ,单体在 170~ 2 10℃下 ,进行酯交换反应 ,然后在 2 6 0~ 30 0℃、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高真空中缩聚而成。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仪 (DSC)和广角X衍射 (WAXD)分析了它的结晶性与热性能 ,从核磁共振氢谱 (1HNMR)的测试结果中得到EG/CHDM的投料比与共聚物中的实际比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二甲醇酯 共聚酯 制备 结晶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PET共混体系流变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蕾 喻爱芳 +1 位作者 胡祖明 刘兆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研究了 PMMA含量小于 7.5 %的 PMMA- PET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 ,共混体系为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 ;随着共混体系中 PMMA组分的增加 ,非牛顿指数呈减小趋势 ,粘度有一定下降 ;在2 80℃低剪切应力时 ,ηa随着 PMMA组分的增加而上... 研究了 PMMA含量小于 7.5 %的 PMMA- PET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 ,共混体系为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 ;随着共混体系中 PMMA组分的增加 ,非牛顿指数呈减小趋势 ,粘度有一定下降 ;在2 80℃低剪切应力时 ,ηa随着 PMMA组分的增加而上升 ,在高剪切应力时 ,则相反 ;共混体系的粘流活化能基本上都大于纯 P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PET共混体系 流变性能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滕若冰 喻爱芳 莫发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survivin、Caspase-3在不同病理类型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survivin、Caspase-3。结果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睾丸生精阻滞、生精功能低下和睾丸生精未见异常... 目的观察survivin、Caspase-3在不同病理类型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survivin、Caspase-3。结果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睾丸生精阻滞、生精功能低下和睾丸生精未见异常的睾丸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18%、81.82%、90.91%、100.00%(P均<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45%、36.36%、36.36%、18.18%(P均>0.05)。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6,P<0.05)。结论在人睾丸组织中有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survivin与Caspase-3在生精过程中可能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睾丸 生存素 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疗机构新增PICC维护网点的要素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8
8
作者 毛丽娜 文素芳 +2 位作者 唐奕 喻爱芳 韦丽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4期583-587,共5页
目的:构建基层医疗机构新增PICC维护网点要素质量指标体系。方法:指标构建运用德尔菲法对基层医疗机构管理、静脉治疗管理、PICC维护等领域的15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85;两轮专家咨询... 目的:构建基层医疗机构新增PICC维护网点要素质量指标体系。方法:指标构建运用德尔菲法对基层医疗机构管理、静脉治疗管理、PICC维护等领域的15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85;两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19、0.235,且显著性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确立要素质量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结论: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性高,专家评分具有一致性,基层医疗机构新增PICC维护网点要素质量指标体系比较可靠,可以用于基层医疗机构PICC维护技术的准入评价及卫生资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维护 要素质量 指标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急诊采血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效果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毛丽娜 喻爱芳 +1 位作者 文素芳 唐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构建门急诊采血信息化服务体系,研究其实践效果,探索优化与推广。方法从2017年8月起,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构建涵盖采血咨询、叫号排队、自动包管、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监测、管理的门急诊采血信息化服务体... 目的构建门急诊采血信息化服务体系,研究其实践效果,探索优化与推广。方法从2017年8月起,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构建涵盖采血咨询、叫号排队、自动包管、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监测、管理的门急诊采血信息化服务体系,比较该体系实施前(2017年5~7月)、实施后(2019年4~6月)门急诊采血质量不合格标本、超时限标本;选取2019年4月1日~4月30日我院门急诊采血患者200例作为调查对象,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建立门急诊采血信息化服务体系后,实施后质量不合格标本率及超时限标本率均较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门急诊采血患者对采血信息化体系及护理服务的总体评价为(4.49±0.84)分。结论门急诊采血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提高了门急诊采血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护士工作压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构建门急诊采血信息化服务的系统模型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急诊 采血 信息化 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护理在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文帅 喻爱芳 +3 位作者 高燕 马香 李勇 张思容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究叙事护理模式在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单纯整群抽样法选取96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名。对照组沿用传统模式,即“理论学习—病房见习—病例汇报”... 目的:探究叙事护理模式在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单纯整群抽样法选取96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名。对照组沿用传统模式,即“理论学习—病房见习—病例汇报”;观察组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加以叙事护理模式,即“理论学习—叙事护理培训—病房见习—叙事小故事撰写—病例汇报”。比较两组学生共情能力、职业认同及人文关怀品质。结果:观察组共情能力、职业认同感及人文关怀品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护理模式在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见习教学中应用效果满意,护患者之心,理患者之痛,增进医教共建护理专业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护理专业本科生 临床见习 共情能力 职业认同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头皮静脉及手臂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比较分析
11
作者 喻爱芳 马香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与手臂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别。方法:将100例住院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经头皮静脉置入留置针(头皮静脉组)和经手臂静脉置入留置针(手臂静脉组),比较两组小儿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与手臂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别。方法:将100例住院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经头皮静脉置入留置针(头皮静脉组)和经手臂静脉置入留置针(手臂静脉组),比较两组小儿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头皮静脉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5.2±0.9)d稍高于手臂静脉组(5.1±1.2)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x2=0.0895,P>0.05).两组小儿静脉炎发生率均较低,头皮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低于手臂静脉组6%,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7,P>0.05)。结论:小儿头皮静脉及手臂静脉均可作为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推荐穿刺部位,两者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低,且无明显差异。两个部位均可作为小儿留置针的首选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臂静脉 头皮静脉 留置针 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静脉留置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的作用
12
作者 唐文帅 喻爱芳 +3 位作者 廖维甲 覃海敏 刘春英 韦义萍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静脉留置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的作用。方法:选用120只兔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模型组、丹参组、低分子肝素钙组分别随机均分5个留置时相亚组。模型组静脉滴注甘露醇;丹参组静脉滴注甘露醇,加肌内注射... 目的:探讨丹参对静脉留置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的作用。方法:选用120只兔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模型组、丹参组、低分子肝素钙组分别随机均分5个留置时相亚组。模型组静脉滴注甘露醇;丹参组静脉滴注甘露醇,加肌内注射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组静脉滴注甘露醇,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各组均记录滴注单位甘露醇所需时间、导管发生纤维蛋白鞘机械活瓣次数、D⁃二聚体(D⁃D)浓度。结果:丹参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滴注单位甘露醇所需时间、发生纤维蛋白鞘机械活瓣次数、D⁃D浓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丹参组与低分子肝素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对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具有一定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静脉留置导管 纤维蛋白鞘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