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炮制处理下草果漱口水工艺优化及抑菌功效评价
1
作者 李加孔 张玲艳 +6 位作者 谷风林 吉训志 和俊才 郝朝运 穆明兴 庞永青 徐飞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7期42-51,共10页
为制备一款清洁抑菌的草果漱口水,对不同炮制处理的草果进行成分分析,以恒温超声辅助提取得到的草果提取液为主要成分,添加其他辅料进行漱口水制备。利用模糊数学矩阵构建漱口水的感官品质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草果漱口水... 为制备一款清洁抑菌的草果漱口水,对不同炮制处理的草果进行成分分析,以恒温超声辅助提取得到的草果提取液为主要成分,添加其他辅料进行漱口水制备。利用模糊数学矩阵构建漱口水的感官品质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草果漱口水制备工艺,并对最优配方下的漱口水进行抑菌功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炮制草果中检测出38种成分,共有成分18种。草果漱口水的最优配方为草果提取液添加量16%,甘油添加量5%,木糖醇添加量0.2%,柠檬酸添加量0.04%,薄荷粉添加量0.14%,山梨糖醇添加量0.15%,碳酸氢钠添加量0.06%,余量为水;该条件下漱口水的模糊数学感官评分最高。通过最优工艺配方制备4款不同炮制处理的草果漱口水,对漱口水抑菌功效评价可知,4种不同炮制处理的草果漱口水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抑菌功效从大到小依次为炒制草果仁漱口水>煨制草果仁漱口水>生草果仁漱口水>草果整果漱口水。研究结果可为草果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漱口水 炮制 抑菌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果果实和种仁干燥前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挥发油香气成分分析
2
作者 吴莲张 张映萍 +6 位作者 廖方平 周继兰 黄梅 杨毅 穆明兴 和雨秋 和俊才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28-335,共8页
为探究分析草果果实和种仁干燥前后理化品质及挥发油香气成分的差异,该研究以新鲜草果果实和种仁为原料,采用无烟绿色干燥技术干燥草果,分析检测干燥前后草果果实和种仁的水分、色差、挥发油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并采用GC-MS法... 为探究分析草果果实和种仁干燥前后理化品质及挥发油香气成分的差异,该研究以新鲜草果果实和种仁为原料,采用无烟绿色干燥技术干燥草果,分析检测干燥前后草果果实和种仁的水分、色差、挥发油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并采用GC-MS法分析鉴定挥发油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干燥后草果水分含量明显降低,相同质量下草果干果中挥发油含量较高,草果全果和种仁的L*值均显著增加,全果的a*值、b*值也显著增加,4种草果样品中均检出了16种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组分基本相似,总氨基酸含量为2.09~6.05 g/100 g,呈味氨基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4种草果样品中共检出27种香气成分,包括5种萜烯类、9种醇类、9种醛类、4种酯类,主要以醇类和醛类为主,干果全果挥发油中检出的香气成分较多,鲜果全果和鲜果种仁中相对含量高的香气成分为橙花醛,干果全果和干果种仁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成分是1,8-桉叶素。由此说明,干燥前后草果果实和种仁的水分、色差、挥发油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油香气成分既有共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该研究结果可为新鲜草果果实和种仁、干燥草果果实和种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干燥 游离氨基酸 挥发油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映萍 徐飞 +9 位作者 穆明兴 友胜军 和俊才 苏凡 吉训志 王灿 郝朝运 秦晓威 谷风林 吴桂苹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3-824,共12页
为了探究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理化指标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以怒江州泸水市草果果粉为原料,探究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色差、挥发油含量、含水量、粒径、表面微观结构等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草果果粉... 为了探究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理化指标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以怒江州泸水市草果果粉为原料,探究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色差、挥发油含量、含水量、粒径、表面微观结构等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草果果粉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7种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色差值△E为(19.17±0.29)~(25.15±0.17),L值在(72.50±0.23)~(76.87±0.07)范围内,a值为(5.17±0.05)~(6.97±0.15),b值为(12.35±0.43)~(16.91±0.43);挥发油含量为(0.76±0.01)~(1.30±0.26)mL/100 g;含水量为(11.13%±0.12%)~(15.05%±0.23%);粒径方面NL5、NL6草果果粉粉体颗粒差异最大。7种不同果型草果果粉中共检测出31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17种,主要为醛类和醇类物质,包括反-2-癸烯醛、桉叶油醇、柠檬醛、香叶醇、乙酸香叶酯等。其中NL2草果果粉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最多,共28种,且反-2-癸烯醛相对含量最高,为22.24%±2.29%,NL5草果果粉中桉叶油醇的相对含量最高,为17.52%±2.16%。因此,不同果型草果果粉在色差、挥发油含量、含水量、粒径、表面微观结构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果型草果果粉的挥发性成分既有共性特征又有差异性。该研究结果可为优质纯天然草果果粉的生产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果粉 理化指标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怒江州不同地区草果种质资源农艺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映萍 吉训志 +8 位作者 余少洪 苏凡 秦晓威 郝朝运 吴莲张 徐飞 和俊才 和卫东 友胜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7-1166,共10页
为了探究不同地区草果种质资源农艺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以云南怒江州不同地区的草果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测定其8个农艺表型性状,运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的方法分析草... 为了探究不同地区草果种质资源农艺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以云南怒江州不同地区的草果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测定其8个农艺表型性状,运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的方法分析草果农艺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各农艺表型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为7.63%~32.51%,其中分蘖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间表现出较好的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ʹ)范围为1.933~2.355,平均值为2.024;各农艺表型性状不同种质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果实纵径与果型指数、果重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果实横径与果重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果型指数与叶宽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不同地区草果种质资源分为2个类群,其中来自福贡县与来自泸水市的草果种质资源各自聚成一类;从8个农艺表型性状中共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6.940%,能综合反映草果农艺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D12、SD20、SD7、SD17、SD18、SD5排在前6位,综合表现较好。上述结果说明,云南怒江州不同地区24份草果种质资源农艺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不同地区的草果种质资源变异性较明显,其中SD12、SD20、SD7、SD17、SD18、SD5草果的农艺表型性状综合表现较好,是较适合用于育种的优质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农艺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草果理化特性及游离氨基酸组分分析
5
作者 友胜军 张映萍 +3 位作者 秦晓威 和俊才 郝朝运 徐飞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35-42,共8页
为探究不同产地草果的理化特性及游离氨基酸组分的差异,以中国云南麻栗坡、绿春、屏边、盈江、福贡、泸水,以及越南的草果为原料,对不同产地草果的水分、蛋白质、灰分、挥发油含量等理化特性及游离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草... 为探究不同产地草果的理化特性及游离氨基酸组分的差异,以中国云南麻栗坡、绿春、屏边、盈江、福贡、泸水,以及越南的草果为原料,对不同产地草果的水分、蛋白质、灰分、挥发油含量等理化特性及游离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草果的水分含量为8.60%~14.21%,蛋白质含量为5.28%~6.66%,灰分含量为5.27%~6.46%,挥发油含量为1.16%~1.75%。草果中共检出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0.69~17.58 g/hg,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9种非必需氨基酸,营养评价结果显示,7种不同产地草果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值均较接近0.4,仅屏边和越南草果的NEAA/TAA值未达到0.6以上;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4.00~8.75、1.95~3.08、2.67~4.09、1.20~1.65 g/hg,其中泸水、盈江草果的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由此得出,7种不同产地草果的水分、蛋白质、灰分、挥发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产地草果氨基酸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其组成、含量及营养价值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泸水产地的草果水分、蛋白质、挥发油含量、氨基酸总含量较高;就呈味氨基酸而言,泸水、盈江草果的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较高。该研究结果可为草果种质资源筛选、研究及相关食品和医药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理化特性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EM-GC-MS结合PLS-DA分析三种姜科植物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映萍 何江斌 +4 位作者 黄梅 高鹏慧 杨毅 和俊才 吴莲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8-1377,共10页
为了探明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三种姜科香料植物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提高其果实的综合利用率。本研究以怒江州本地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三种姜科香料植物果实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 为了探明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三种姜科香料植物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提高其果实的综合利用率。本研究以怒江州本地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三种姜科香料植物果实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比较分析了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三种姜科香料植物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基于三种姜科植物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e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筛选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发现,三种姜科植物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共鉴定出8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共有挥发性香气成分6种,分别为桉叶油醇、芳樟醇、α-松油醇、1 R-α-蒎烯、α-水芹烯、罗勒烯。草果中主要有桉叶油醇、反式-2-癸烯醛、4-丙基苯甲醛、(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α-松油醇等挥发性香气成分,艳山姜中主要以右旋樟脑、桉叶油醇、β-蒎烯、莰烯等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主,草豆蔻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主要有右旋樟脑、桉叶油醇、芳樟醇、β-石竹烯、石竹烯、α-松油醇等。通过建立PLS-DA模型,从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三种姜科植物果实中挑选出VIP值>1的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共计21种,主要包括为桉叶油醇、芳樟醇、右旋樟脑、β-蒎烯、石竹烯等挥发性香气成分。研究结果可为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功能性、药用价值挖掘方面,及与风味相关的产品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EM-GC-MS 草果 艳山姜 草豆蔻 挥发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卤水泡草果的试制及其理化指标、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映萍 穆明兴 +6 位作者 高鹏慧 廖方平 周继兰 和秀丽 和雨秋 吴莲张 和俊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185,共9页
为研究试制泡草果的品质,探究不同卤水中酱油浓度对泡草果品质的影响,以传统自然发酵方式试制泡草果,测定了发酵结束后不同卤水泡草果的食盐、氨基酸态氮、亚硝酸盐、总糖、总酸含量等理化指标,并采用HS-SPME/GC-MS分析了不同卤水泡草... 为研究试制泡草果的品质,探究不同卤水中酱油浓度对泡草果品质的影响,以传统自然发酵方式试制泡草果,测定了发酵结束后不同卤水泡草果的食盐、氨基酸态氮、亚硝酸盐、总糖、总酸含量等理化指标,并采用HS-SPME/GC-MS分析了不同卤水泡草果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结果显示:5种不同卤水泡草果中食盐含量为3.93~6.11 g/100 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29~0.51 g/100 g,随着卤水中酱油浓度的增加,泡草果中食盐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5种不同卤水泡草果中P3的亚硝酸盐含量、总酸含量相对较低;P3、P4总糖含量明显较低。不同卤水泡草果中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共有成分17种,包括烯烃类、醇类、醛类、酯类、烷烃类、醚类物质和其他类物质共7类挥发性物质;泡草果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桉叶油醇、茴香脑、芳樟醇、4-萜烯醇、α-松油醇、乙酸松油酯,P4中桉叶油醇的相对含量较高,不同卤水泡草果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既存在共性特征又存在差异性。因此,5种不同卤水泡草果的食盐、氨基酸态氮、亚硝酸盐、总糖、总酸含量等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可见,卤水中酱油浓度对泡草果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有明显影响。该研究可为泡草果的开发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草果 理化指标 挥发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果酱制备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和俊才 林毅 +3 位作者 吴桂苹 高鹏慧 刘霖娜 谷风林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88-96,共9页
以泡草果为原料,以香菇添加量、火腿添加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研究草果酱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草果酱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RSM)对... 以泡草果为原料,以香菇添加量、火腿添加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研究草果酱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草果酱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RSM)对草果酱配方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草果酱成分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泡草果20%、大豆油30%的条件下,草果酱配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香菇30%,炒制温度为100℃,炒制时间3 min;经3次平行试验验证,草果酱平均感官评分值为89.58分,实际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成分,分别是醇类(15种)、醛类(6种)、烯类(22种)、酯类(6种)、其他类(6种),主要化合物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1,8-桉叶油醇(29.86%)、萜烯醇(3.72%)、α-松油醇(7.22%)、糠醛(3.72%)、β-蒎烯(6.23%)、石竹烯(5.89%)和丁酸芳樟酯(13.00%)等,检测出的成分主要是醇类和烯类化合物。本研究结果为草果酱风味和营养提升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酱 响应面优化 气相色谱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熏干草果油树脂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林毅 黄梅 +7 位作者 吴桂苹 徐飞 和俊才 友胜军 高鹏慧 刘霖娜 侯梅芳 谷风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171,共9页
为获得熏干草果(SDAT)油树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细度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nhnken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SDAT油树脂提取得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RSM)对... 为获得熏干草果(SDAT)油树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细度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nhnken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SDAT油树脂提取得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RSM)对提取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并采用GC-TOF-MS对SDAT油树脂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SDAT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7 h。回归方程预测SDAT油树脂得率理论值可达9.57%,3次验证实验的平均得率为9.48%,预测值与实际结果接近。采用GC-TOF-MS对SDAT油树脂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鉴定出化合物成分有58种,分别是醇类(31.59%)、醛类(21.13%)、烯类(1.23%)、酮类(1.56%)、酯类(2.38%)、酚类(0.79%),主要化合物有1,8桉叶醇(9.28%)、α-萜品醇(3.55%)、香叶醇(8.4%)、反式柠檬醛(5.78%)、2-甲基-3-苯基丙醛(6.33%)等。通过SDAT油树脂最佳工艺的确定,检测出的成分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醛类,这为后期草果油树脂的营养成分以及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干草果油树脂 加热回流法 响应面法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