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生产实习模式 促进实践能力提高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静伟 梁国 李文军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3年第1期51-53,共3页
针对传统的生产实习模式在新形式下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化整为零分散进行、校内校外结合进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的实习新模式,通过综合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介绍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实习模式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高校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进射流喷嘴的频率及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静伟 李文军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9-332,共4页
在圆筒套管内设置一块孔板构成旋进射流喷嘴,由此获得持续稳定的旋进射流,研究了喷嘴最优的结构参数。用热线风速仪测量出口射流的速度并进行功率谱分析,得到旋进射流的频率及流场特性。研究表明,旋进射流具有较高的紊流强度,速度场沿... 在圆筒套管内设置一块孔板构成旋进射流喷嘴,由此获得持续稳定的旋进射流,研究了喷嘴最优的结构参数。用热线风速仪测量出口射流的速度并进行功率谱分析,得到旋进射流的频率及流场特性。研究表明,旋进射流具有较高的紊流强度,速度场沿径向的分布趋向平缓,其进动频率随流量增大而加快,喷嘴的尺寸和结构对射流进动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旋进射流喷嘴 功率谱分析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HCP对淬火测试探头表面冷却特性辨识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静伟 毛谦敏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4-278,共5页
通过对淬火测试探头进行导热反问题( I H C P) 辨识,得到了探头表面的淬火冷却特性曲线。文中简要阐述了反问题辨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数学模拟及典型的实验结果;对辨识结果的精度进行了实测验证;并分析了影响精度的主... 通过对淬火测试探头进行导热反问题( I H C P) 辨识,得到了探头表面的淬火冷却特性曲线。文中简要阐述了反问题辨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数学模拟及典型的实验结果;对辨识结果的精度进行了实测验证;并分析了影响精度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反问题方法能得到准确可靠的辨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反问题 冷却特性 测试探头 淬火 IH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湍流射流冲击下的传热与流场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耿丽萍 周静伟 +2 位作者 李文军 王玉刚 杨茉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8-532,538,共6页
实验研究了周期性变化的湍流射流冲击平板时的传热和流场特性,对实验现象和射流冲击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利用一个特殊的质量流量控制装置产生周期性的冲击射流,采用典型的正弦和矩形变化的射流,在不同频率下进行实验。研究表... 实验研究了周期性变化的湍流射流冲击平板时的传热和流场特性,对实验现象和射流冲击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利用一个特殊的质量流量控制装置产生周期性的冲击射流,采用典型的正弦和矩形变化的射流,在不同频率下进行实验。研究表明,两种周期性射流冲击传热性能有很大差异,矩形冲击射流的传热性能优于正弦冲击射流,提高频率有助于射流冲击传热的强化。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流场进行锁相实验测量,研究表明,在较高频率下,阶跃变化的矩形射流冲击时整个变化周期内平板表面处于强烈的冲击和涡流不断的产生和传播状态,从而能有效地强化对流换热过程。平缓连续变化的正弦射流的锁相平均速度场低于矩形射流,卷吸和冲击作用、涡流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均没有矩形射流冲击下那么强烈,从而导致换热强化效果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湍流射流 冲击传热 流场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气瞬态温度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径定 沈红峰 +3 位作者 杜天申 楚书华 周静伟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3期269-274,共6页
根据辐射吸收法测温原理,作者研制了一套燃烧室内燃气瞬态温度测试系统。通过加入适当的添加剂,使测量可以在可见光区域内进行,克服了该方法固有的局限性。在一模拟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室内进行了试验研究,文中给出了燃气瞬态温度的实测... 根据辐射吸收法测温原理,作者研制了一套燃烧室内燃气瞬态温度测试系统。通过加入适当的添加剂,使测量可以在可见光区域内进行,克服了该方法固有的局限性。在一模拟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室内进行了试验研究,文中给出了燃气瞬态温度的实测结果,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 温度 测量 内燃机 燃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掺入灵敏元素的辐射吸收法测量燃气的瞬态温度
6
作者 李径定 周静伟 +4 位作者 沈红峰 杜天申 王振子 志水昭史 若井和憲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7-52,共6页
用传统的幅射吸收法测量燃气温度时,大部分工作于红外光谱区域,这就给探测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介绍一种掺入灵敏元素的幅射吸收法,可在已知的可见光谱线上进行探测。只要有良好的数据快速采集系统,该方法可连续地测量燃气的瞬态温度。... 用传统的幅射吸收法测量燃气温度时,大部分工作于红外光谱区域,这就给探测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介绍一种掺入灵敏元素的幅射吸收法,可在已知的可见光谱线上进行探测。只要有良好的数据快速采集系统,该方法可连续地测量燃气的瞬态温度。作者利用研制的一套测试系统,测得了一个定容燃烧弹内的燃气瞬态温度,并对测试结果与误差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燃气 温度 灵敏元素 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占空比的双喷嘴狭缝冲击射流强化传热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吕海彬 耿丽萍 +2 位作者 徐鹏 王玉刚 周静伟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9-233,共5页
采用RNGk-ε模型并结合壁面函数对不同占空比的双喷嘴狭缝冲击射流强化传热进行数值模拟,以定性评价占空比对多喷嘴冲击射流强化传热的影响,通过计算分别得到了不同占空比、相位差以及射流频率条件下射流冲击传热的效果。研究表明:在相... 采用RNGk-ε模型并结合壁面函数对不同占空比的双喷嘴狭缝冲击射流强化传热进行数值模拟,以定性评价占空比对多喷嘴冲击射流强化传热的影响,通过计算分别得到了不同占空比、相位差以及射流频率条件下射流冲击传热的效果。研究表明:在相同的雷诺数和相位差θ为0°的情况下,由于非稳态冲击射流在相邻喷嘴之间的射流相互干扰比稳态的强,因而其在双狭缝情况下的传热性能低于稳态射流。与稳态射流的传热性能相比,相位差使相邻两喷嘴间的速度错开,且错开的速度无相互影响或者相互影响较小时,强化传热效果达到最好。在频率为0~100Hz之间,占空比为0.5时频率大于阈值50Hz的强化传热减弱,而占空比为0.25的传热效果受频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空比 相位差 频率 强化传热 双喷嘴 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In共晶固定点复现及赋值研究
8
作者 王成科 周静伟 +3 位作者 汪洪军 孙建平 李婷 阮一鸣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75,共7页
次级固定点进一步分度温度计应用于温度校准已成为减小温度量值传递不确定度的重要方法。围绕Ga-In二元合金,以高复现水平为目标,详细介绍了大尺寸固定点容器研制、固定点灌注过程,开展了固定点复现性、亚配比剩余镓温坪验证实验研究;... 次级固定点进一步分度温度计应用于温度校准已成为减小温度量值传递不确定度的重要方法。围绕Ga-In二元合金,以高复现水平为目标,详细介绍了大尺寸固定点容器研制、固定点灌注过程,开展了固定点复现性、亚配比剩余镓温坪验证实验研究;采用了切线交点法、均值法、三次多项式拟合法3种相变温度取值方法对Ga-In固定点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使用3支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对Ga-In共晶固定点温度进行了赋值。结果表明:Ga-In共晶固定点温坪可持续20 h以上,复现性优于0.15 mK;采用切线交点法赋值得到Ga-In共晶固定点相变温度为15.6494℃,扩展不确定度为0.76 mK(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90国际温标 Ga-In二元合金 微型共晶固定点 相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沸点芳构化反应产物组成测定的研究
9
作者 周静伟 《大众标准化》 2022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采用一根TCEP极性色谱柱和一根SH/T 0239标准色谱柱串联的方式分析芳构化反应产物,通过六通阀切换,使芳烃组分在TCEP极性色谱柱上进行分离,非芳烃组分在SH/T 0239标准色谱柱进行分离,由FID检测器进行检测,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实验结果表... 采用一根TCEP极性色谱柱和一根SH/T 0239标准色谱柱串联的方式分析芳构化反应产物,通过六通阀切换,使芳烃组分在TCEP极性色谱柱上进行分离,非芳烃组分在SH/T 0239标准色谱柱进行分离,由FID检测器进行检测,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5%,符合精密度要求。为高沸点芳构化反应产物族组成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EP极性色谱柱 SH/T 0239标准色谱柱 六通阀 芳构化反应产物 族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振 周静伟 《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9期74-74,共1页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的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在不同地区的致病菌血清型差异很大,导致发病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加之临床防治过程中滥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株不断产生,是养鸡行业危害最严重、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的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在不同地区的致病菌血清型差异很大,导致发病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加之临床防治过程中滥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株不断产生,是养鸡行业危害最严重、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饲养管理、养殖环境、药物刺激等原因引发。应从饲料精细化管理入手,避免通过种蛋带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病 流行 病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