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例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若林 方翊天 +6 位作者 陈灿灿 黄帆 王国斌 余孝俊 侯刘进 叶征辉 赵红川 《肝胆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器官移植中心&肝胆胰二病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BismuthⅠ型...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器官移植中心&肝胆胰二病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BismuthⅠ型1例(4. 5%),Ⅱ型2例(9. 0%),Ⅲa型9例(40. 9%),Ⅲb型3例(13. 6%),Ⅳ型7例(31.8%)。8例行术前减黄治疗。22例均接受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其中半肝切除术14例,扩大半肝切除术2例,围肝门切除术6例,联合左尾状叶切除术3例,门静脉部分切除及修补术1例,肝动脉及门静脉切除重建术1例。术后病理证实中分化胆管细胞腺癌16例,低分化胆管细胞腺癌3例,中分化胆管粘液腺癌1例,低分化混合性肝癌1例,胆管细胞不典型增生1例。平均手术时间6. 8±1. 4小时;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86%),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或好转后出院。术后18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3~28个月。随访期间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术后肿瘤局部复发或肝内或全身转移。肿瘤局部复发及肝内转移4例,无瘤生存10例。最长无瘤生存时间28个月。结论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可行的外科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肝切除术 术前减黄 血管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属活体肝移植一例报告合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吴若林 陈非凡 +7 位作者 黄帆 王国斌 余孝俊 侯刘进 叶征辉 张兴华 赵红川 耿小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肝移植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肝胆胰外科二病区于2020年5月完成的1例14岁患儿因不明原因出现进行性肝硬化失代偿而接受亲属活体肝移植手术的供受体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肝移植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肝胆胰外科二病区于2020年5月完成的1例14岁患儿因不明原因出现进行性肝硬化失代偿而接受亲属活体肝移植手术的供受体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移植物采用供体不带肝中静脉的右半肝,术前三维重建测算的移植物与受体重量比为1.8%(0.7078kg/39kg),残留左半肝体积与标准肝体积比为57%(719.9cm~3/1254.664cm~3),移植物实际重量为703.9g。供受体手术均顺利完成。供体手术时间9小时30分钟,出血量600ml,输红细胞2个单位。受体手术时间11小时40分钟,出血量600ml,输红细胞3个单位,血浆800ml,自体血回输1000ml,无肝期32分钟。供体术前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提示肝细胞轻度水肿和少量炎细胞浸润,受体术后肝脏组织学病理提示符合结节性肝硬化改变。供受体术后一周肝功能恢复正常,增强CT及三维重建显示供体残余肝再生47.3%、受体移植肝再生101.9%、和移植肝流入道及流出道通畅,并逐渐恢复饮食及正常活动。术后2周顺利康复出院,围手术期无外科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个月时间,供受体肝功能均正常,且腹部彩超未见异常情况,增强CT及三维重建提示受体移植肝再生145.2%和移植肝流入道及流出道均通畅。供受体饮食睡眠佳,生活质量良好。结论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活体肝移植手术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外科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肝硬化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脾切除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成人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国斌 方翊天 +6 位作者 黄帆 余孝俊 吴若林 侯刘进 叶征辉 张兴华 赵红川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脾切除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单孔腹腔镜脾切除联合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溶血症状显著改善。长...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脾切除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单孔腹腔镜脾切除联合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溶血症状显著改善。长期随访发现3例患者胆囊结石均未复发,但其中2例患者胆红素水平出现波动。结论单孔腹腔镜脾切除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HS是可行有效的,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脾切除术 胆道镜 保胆取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余孝俊 刘子美 +8 位作者 赵红川 王国斌 黄帆 吴若林 侯刘进 叶征辉 张兴华 戴清清 耿小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52-255,307,共5页
目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简称HCC)门静脉癌栓发生率可达40%~60%,且一旦合并门静脉癌栓往往预示患者预后不佳,本文就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临床特点予以初步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2018年间6例及2016年以前... 目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简称HCC)门静脉癌栓发生率可达40%~60%,且一旦合并门静脉癌栓往往预示患者预后不佳,本文就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临床特点予以初步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2018年间6例及2016年以前4例共10例经手术切除治疗的巨大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A组),同时对比分析同期10例巨大HCC无门静脉癌栓患者(B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情况、术后重大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男女比分别为:9∶1及8∶2,平均年龄52岁及53岁,合并症例数为1例及3例,HBV阳性人数9例(90%)及6例(60%),术前肝功能均Child-Pugh A级(100%),肝硬化比例分别8及6例(80%及60%),最大肿瘤直径平均值分别为13.8 cm及12.6 cm,多发肿瘤病例分别为6例(60%)及2例(20%),术前甲胎蛋白阳性(>20 ng/ml)例数分别为8例(80%)及10例(100%),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4.2天及9.8天;大范围肝切除分别为9例(90%)及5例(50%),术中平均肝门阻断总时间分别为39.7 min及33.0 min,其中第一肝门阻断比例分别为7/10例(70%)及8/10例(80%),术中平均出血量343及435ml;重大并发症发生率为1例(10%)及0例(0%),无术后3月内死亡;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长分别为256及209 min,该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门静脉癌栓分型Ⅰ型1例、Ⅱ型8例、Ⅲa型1例、Ⅳ型0例,其中术前有影像学提示门静脉癌栓者仅5例,其中Ⅱ型4例、Ⅲ型1例。2016年后A、B组病理证实有效微脉管侵犯(MVI)为6/6例及2/6例,差异显著。2016年后A、B组各6例患者中获回访存活病人分别1人(术后存活20个月)及2人(术后存活20个月及50个月)。结论巨大HCC合并Ⅰ型及Ⅱ型门静脉癌栓经仔细评估后行手术治疗仍是安全可行的,术前多发肿瘤可能是巨大HCC合并门静脉癌栓的高危因素之一;MVI是巨大HCC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早期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巨大肝癌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117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资料临床分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乃庚 申振 +4 位作者 孙胜红 李春伟 吴若林 戴清清 赵红川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单中心经验,分析影响器官捐献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器官捐献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获取组织于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完成的117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的病例资料。结...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单中心经验,分析影响器官捐献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器官捐献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获取组织于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完成的117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的病例资料。结果117例器官捐献者中,男性94例(80.87%),女性23例(19.13%),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3个月,平均年龄(41.29±18.31)岁。主要死亡原因为脑外伤57例(47.9%),其次为脑血管意外39例(33.3%)和缺氧性脑病10例(8.5%)。自2016年1月1日以来,器官捐献数量逐年递增,至2019年12月31日共完成器官捐献117例,获取器官319个,器官产出率和器官利用率总体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该时间段共弃用器官20个,其中肝脏7个、肾脏13个,主要弃用原因为重度肝硬化、脂肪肝、肾脏缺血和微循环障碍。供体的学历层次为初中及以下学历98例(83.48%),高中及以上学历仅19例(16.24%)。供体婚姻状况中已婚55例(47.01%),其次为离异或丧偶22例(占18.01%)。经协调后同意捐献103例(88.03%),家属主动提出器官捐献仅14例(12.17%)。按照签署登记表直系亲属数量进行分类统计,2位直系亲属57例(48.72%),其次为1位直系亲属28例(23.93%)、无直系亲属16例(13.68%)、和≥3位直系亲属16例(13.68%)。对各年龄段不同性别捐献数据进行分析,与0~14岁年龄段比较,15-59岁和60以上年龄段的性别比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694,P=0.010;χ2=5.467,P=0.019),而15~59岁和60以上年龄段之间无显著差异(χ2=0.087,P=0.346)。结论器官捐献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多重因素影响,应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及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以进一步提高捐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影响因素 捐献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颖颖 彭晓春 +2 位作者 吴若林 赵红川 邵敏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观察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出现急性肾损伤(AKI)的情况,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2月到2020年1月肝移植受者共70例的相关资料,排除移植年龄未满18岁、既往接受过脏器移植、术前已合并肾损害患者9... 目的观察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出现急性肾损伤(AKI)的情况,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2月到2020年1月肝移植受者共70例的相关资料,排除移植年龄未满18岁、既往接受过脏器移植、术前已合并肾损害患者9例,根据肝移植术后7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KI组(35例),非AKI组(26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导致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纳入的61例患者中,术后早期AKI的发生率为57.3%,中位发生时间为术后第一天,其中AKI1期18例(57.4%),AKI2期7例(20.0%),AKI3期10例(28.6%),行CRRT替代治疗4例,AKI组患者术前INR值、术前肌酐、术中出血量及术后APACHE II评分明显高于非AKI组患者(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术中出血量>1150ml(HR=4.839,P=0.016)及术后APACHE II评分>11(HR=0.3.926,P=0.029)是术后早期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AKI组住ICU时间及28天死亡率较非AKI组升高(P<0.05).结论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AKI发生率较高,AKI组死亡率较非AKI组高,关注并预防诱发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减少AKI的发生,改善肝移植受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变性供肝临床应用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柯晶 吴若林 +6 位作者 谢丰硕 张长江 刘松兵 李欣澄 吴宏宇 赵红川 耿小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供肝在肝移植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因终末期肝病而接受肝移植手术的供受体临床病理资料.所有供肝均接受活检组...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供肝在肝移植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因终末期肝病而接受肝移植手术的供受体临床病理资料.所有供肝均接受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方法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由我中心不参与肝移植临床诊疗和不熟悉患者预后且经验丰富的病理医生来完成读片和报告.最终,根据供肝大泡性脂肪变性程度的病理结果,将全组受体分为无脂肪变性组(正常组)和轻度脂肪变性组(<30%,脂肪肝组).正常组受体79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47(23~75)岁.脂肪肝组受体31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49(30~73)岁.随访截止至2022年9月30日,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26.0(1.0~67)个月.分析比较两组供受体基线资料的一致性、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及90 d内死亡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别绘制各组受体生存曲线.结果两组供体在性别、年龄、老年供体、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上均无差异(P>0.05),而脂肪肝组中BMI≥25的供体比例高于正常组(25.8%vs 11.4%;x^(2)=3.540,P=0.060).两组受体在性别、年龄、BMI、Child分级、MELD评分、原发病类型、出血量、术中输红细胞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上均不具有差异(P>0.05).与脂肪肝组比较,正常组的平均手术时间(t=1.984,P=0.050)和无肝期(t=1.743,P=0.084)时间更长.两组受体在术前和术后1月肝功能指标上不具有差异(P>0.05),且在术后30 d内及90 d内死亡率上亦不具有差异(P>0.05).正常组和脂肪肝组受体术后1年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1.0%、73.0%和87.1%和78.7%,不具有差异(P>0.05).结论轻度脂肪肝供肝能够被安全的用于肝移植手术,且能够获得与正常供肝组相类似的受体围手术期结局及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变性供肝 肝移植 总体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70例:单中心临床分析
8
作者 戴清清 王国斌 +7 位作者 黄帆 余孝俊 吴若林 侯刘进 叶征辉 张兴华 耿小平 赵红川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单中心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5年2月至2020年1月完成的7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70例供体中符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分类标准中国... 目的单中心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5年2月至2020年1月完成的7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70例供体中符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分类标准中国一类(C-Ⅰ)7例、中国二类(C-Ⅱ)3例、中国三类(C-Ⅲ)60例;70例肝移植均为同一手术组完成,供肝热缺血时间(21.4±4.4)min,冷缺血时间(365.6±121.9)min,手术时间(474.3±116.6)min,无肝期(61±12.5)min,术中出血量(1124±606.1)ml,术中输红细胞(7.33±5.67)Unit,术后Clavien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38.6%(27/70),随访期间死亡12例,术后早期(<3月)死亡7例: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1例;术后晚期(≥3月)死亡5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移植肝新发肿瘤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导致心肺衰竭1例、胆道并发症2例。受体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5%、78.4%。结论术后严重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体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受体胆道并发症和合并症恶化是术后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后脓毒症可能与边缘供体,供受体源性感染,术前受体MELD评分≥25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肝移植 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洪欢 赵红川 +3 位作者 黄帆 吴若林 韩喧 刘念 《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 分析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并发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早期评估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植中心连续进行肝移植手术的88例肝移植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 目的 分析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并发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早期评估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植中心连续进行肝移植手术的88例肝移植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第1个月内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集患者术前基础疾病、术中情况和术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分析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 88例患者中27例出现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大量腹水、术前抗生素使用、术前MELD评分、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液体负平衡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ICU时间有统计学差异,纳入多因素分析得出患者术中输血量>2900ml(OR=5.027,P=0.043)、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4小时(OR=7.697,P=0.009)为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液体负平衡时间>2天(OR=0.104,P=0.021)为术后早期肺部感染保护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发生肺部感染,改善患者基础情况、控制术中输血量、尽量保持液体负平衡和早期撤除机械通气可减少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非凡 黄帆 +7 位作者 王国斌 余孝俊 吴若林 王伟 叶征辉 侯刘进 耿小平 赵红川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54-358,384,共6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的100例成人尸体原位肝移植(DDLT)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术后有无发生胆道并发症分组,通过对受者肝功能指标等...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的100例成人尸体原位肝移植(DDLT)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术后有无发生胆道并发症分组,通过对受者肝功能指标等术前资料,胆管吻合方式等术中资料、有无血管并发症等术后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对发生组18例受者的诊疗经验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00例原位肝移植,发生胆道并发症组18例,发生率为18%.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有11例(61.1%);与非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有6例(33.3%);与T管相关并发症有1例(5.6%).单因素分析显示MELD/PELD评分≥25分、供体年龄≥60岁、无肝期≥60min和血管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Logo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MELD/PELD评分≥25分、供体年龄≥60岁是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狭窄、缺血性胆道病变、胆漏等.胆道并发症发生后,MRCP等无创检查诊出率较高,可优先选择.MELD/PELD评分≥25分、供体年龄≥60岁、无肝期≥60min及血管并发症可增加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对于大部分患者,药物或介入治疗疗效尚可,病情持续加重患者仍需再次移植,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预后总体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介入 缺血性胆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8例肝胆疾病患者胆汁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于犇犇 汪璐璐 +1 位作者 吴若林 刘念 《肝胆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了解肝胆系统疾病患者中胆汁病原菌构成比及其耐药性分析,以期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我院348例肝胆系统疾病患者送检的胆汁培养的细菌种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送检胆汁培养标本... 目的了解肝胆系统疾病患者中胆汁病原菌构成比及其耐药性分析,以期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我院348例肝胆系统疾病患者送检的胆汁培养的细菌种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送检胆汁培养标本348份,检出病原菌2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4株(76. 38%),革兰阳性菌57株(22. 44%),真菌3株(1. 18%)。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9株(27. 17%)、肺炎克雷伯菌53株(20. 87%)、肠球菌36株(14. 17%)、阴沟肠杆菌20株(7. 87%)、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各8株(3. 15%)。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卡西林-棒酸、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肠球菌中并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的耐药菌株。结论肝胆系统疾病患者胆汁中的病原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尽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系统疾病 胆汁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电力电量负荷预测方法
12
作者 吴若林 《中国新通信》 2013年第20期22-23,共2页
电力负荷预测在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负荷预测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各种各样的负荷预测方法不断涌现,本文主要探讨了时间序列预测法以及其实际运用。
关键词 负荷预测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种庚 彭晓春 +2 位作者 吴若林 赵红川 邵敏 《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54-459,共6页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1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的11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Clavien-Dindo Ⅲb级以上并...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1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的11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Clavien-Dindo Ⅲb级以上并发症分为严重并发症组和非严重并发症组,对可能导致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肝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36%.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衰竭分型、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MELD评分、术前WBC、术前Alt、术前Ast、术中出血量、APACHE Ⅱ评分、再次手术与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早期严重并发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ELD评分、APACHEⅡ评分、再次手术为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早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MELD评分、APACHE Ⅱ评分预测术后发生早期严重并发症ROC曲线的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426、0.707,截断值分别为25分、18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2、0.895,灵敏度分别为58.62%、79.31%,特异度分别为83.95%、91.36%(P<0.01).APACHE Ⅱ评分的诊断价值高于术前MELD评分.严重并发症组90天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严重并发症组.结论 术前MELD评分、APACHE Ⅱ评分、再次手术是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关注并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肝移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Clavien-Dindo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24例:单中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恩强 吴若林 +7 位作者 黄帆 王国斌 余孝俊 侯刘进 叶征辉 王伟 耿小平 赵红川 《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4侧接受原位肝移植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2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1例为胆管细胞癌)。结果24例均顺利完成手...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4侧接受原位肝移植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2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1例为胆管细胞癌)。结果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2例行一期肝移植,2例先行肝切除术,后因肿瘤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所有患者术后1年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4.77%和56.08%。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9.16%(7/24);随访期间死亡7例(7/24,29.16%),术后早期(<3个月)死亡6例(6/24,25%),包括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跨血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1例,移植前使用PD-1致术后致死性免疫损伤1例,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例,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术后远期(>3个月)死亡1例(1/24,4.16%),系门静脉血栓广泛形成致[]静脉高压、消化道大出血;术后远期肝内复发1例,经微波消融术和靶向.治疗后带瘤生存;余16例受者均无瘤生存,预后良好。结论肝移植是原发性肝癌的根治性外科治疗手段,术前合理评估并实施降期治疗,术后应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及科学地随访复查,可使肝癌肝移植受者取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移植 降期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Ⅲb型成人糖原累积症一例报道
15
作者 方翊天 吴若林 赵红川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85-387,共3页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及时有效的肝移植手术有望挽救患者的生命。Ⅲ型糖原累积症(GSD)作为单基因突变的遗传性疾病,肝移植治疗效果尚不明确。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于2019年6月9日成功实施肝移植术治疗Ⅲb...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及时有效的肝移植手术有望挽救患者的生命。Ⅲ型糖原累积症(GSD)作为单基因突变的遗传性疾病,肝移植治疗效果尚不明确。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于2019年6月9日成功实施肝移植术治疗Ⅲb型成人糖原累积症患者1例,现结合文献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糖原累积症 遗传代谢性疾病 肝硬化失代偿 门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老年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早期预后的术前和术中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若林 耿小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83-83,共1页
目的探讨PD术后老年人(≧80岁)与年轻人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美国国立外科质量改善项目(NSQIP)数据库中的病例资料。主要的测量指标是:术后30天内死亡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总体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PD术后老年人(≧80岁)与年轻人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美国国立外科质量改善项目(NSQIP)数据库中的病例资料。主要的测量指标是:术后30天内死亡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并发症是指(至少具有以下一种并发症):手术脏器/操作部位感染、切口裂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早期预后 老年人 术中因素 并发症发生率 术前 2009年 病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心肺转流术成功抢救扩大右半肝切除术中气体栓塞1例报告
17
作者 吴若林 耿小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21-121,共1页
空气栓塞是部分肝切除手术一个罕见的并发症。本报道旨在描述一例扩大右半肝切除手术术中发生空气栓塞的诊断及相继的处理。患者,女性,43岁,临床诊断为回肠肿瘤伴肝脏转移、类癌综合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心脏有任何结构异常... 空气栓塞是部分肝切除手术一个罕见的并发症。本报道旨在描述一例扩大右半肝切除手术术中发生空气栓塞的诊断及相继的处理。患者,女性,43岁,临床诊断为回肠肿瘤伴肝脏转移、类癌综合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心脏有任何结构异常。术中先行回肠肿瘤局部切除术,后拟行肝脏转移瘤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肝切除术 心肺转流术 气体栓塞 超声心动图检查 肿瘤局部切除术 肝切除手术 抢救 空气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行肝切除治疗对后续补救性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之东西方比较
18
作者 吴若林 赵义军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19-319,共1页
研究背景:亚洲经验报道中肝癌(HCC)患者肝移植术(LT)后存在高肿瘤复发率的现象,究竟是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同有关,还是与移植前不同的治疗方法有关,目前尚不清楚。本篇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同时期分别在东西方国家接受肝移植手术的HC... 研究背景:亚洲经验报道中肝癌(HCC)患者肝移植术(LT)后存在高肿瘤复发率的现象,究竟是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同有关,还是与移植前不同的治疗方法有关,目前尚不清楚。本篇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同时期分别在东西方国家接受肝移植手术的HCC患者的一般特征、肿瘤学、及与治疗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而分析移植术后HCC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学:本研究回顾性的纳入1999年1月至2009年3年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的273名HCC患者(〉18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肿瘤复发 肝细胞肝癌 治疗方法 肝移植术 东西方 补救性 肝切除 肝移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在过去30年期间未取得显著提高 被引量:5
19
作者 Decades Rana A Ackah RL +4 位作者 Webb GJ Halazun KJ Vierling JM Ann Surg 方翊天 吴若林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80-80,共1页
背景:过去35年原位肝移植术(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后短期生存率取得了显著提高,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问世后不久,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约为65%。30年后美国患者术后1年平均生存率超过92%。然而,多项已发表... 背景:过去35年原位肝移植术(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后短期生存率取得了显著提高,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问世后不久,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约为65%。30年后美国患者术后1年平均生存率超过92%。然而,多项已发表的研究显示同一时期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仅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生存率 肝移植术后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原位肝移植术 免疫抑制方案 LIVER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因素:美国国家外科质量改善计划数据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Almudena Moreno Elola-Olaso 吴若林 耿小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11-211,共1页
目的术后感染是肝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有显著的影响。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病人最常见的院内感染,占到所有感染中的38%。SSI是指单独发生在切口部位皮肤、或皮下组织、或脏器部位的感染。美国... 目的术后感染是肝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有显著的影响。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病人最常见的院内感染,占到所有感染中的38%。SSI是指单独发生在切口部位皮肤、或皮下组织、或脏器部位的感染。美国国家院内感染监测系统(NNISS)发布2002-2004年期间SSI的总体发生率为2.6%,这其中2/3为切口部位感染、1/3为脏器部位感染。文献报道指出肝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率为4%~20%、SSI发生率为2.1%~14.5%。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肝切除术后SSI的预测因素。方法:对2005~2007年在美国173家医院接受肝切除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数据均来自于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国立外科质量改善计划数据库(ACS-NSQIP)。ACS-NSQIP收集的患者资料包括术前危险因素、术中因素、及术后30日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内的135个变量。将接受肝段切除、肝左叶切除、肝右叶切除或者肝三叶切除的患者全部纳入研究中。总计接受开腹/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患者有2332例。主要检测的结果是术后30日SSI发生率(包括浅表的、深部的或者脏器部位的SSI)。对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30日死亡率也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肝切除手术类型,使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段切除术的SSI为9.7%,肝左叶切除术的SSI为11.2%,肝右叶切除术的SSI为13.3%,肝三叶切除术的SSI为18.3%,SSI的总体发生率为11.5%。SSI的发生率在各种不同肝切除手术之间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01)。单变量分析得出的结论包括:SSI更常见于男性、吸烟、术前有开放性伤口,低白蛋白血症、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的患者;手术时间和输血与SSI发生具有相关性。与未发生SSI组(n=2064)比较,发生SSI组(n=268)的住院时间增加6.1日(13.6日vs7.5日;P<0.001)、术后30日内再手术的可能性增加12.5%(16.0%vs 3.5%;P<0.001)、死亡率增加3.1%(5.2%vs 2.1%;P=0.002)。回归模型示SSI围手术期独立的预测因子是:术前有开放性伤口/感染,血清钠>145 mmol/L,低白蛋白血症,血清总胆红素>1.0mg/dl和手术时间。而手术方式、切口等级和输血不是独立的有显著意义的术中变量。深部脏器部位SS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除上述变量以外,还包括有透析治疗史和吸烟。卡方检验示深部脏器SSI发生率与手术时间之间具有线性关系(P<0.001)。NSQIP指出术前开放性伤口常见的三大原因是:既往手术的开放性伤口、糖尿病性溃疡、褥疮。结论本研究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作用:筛选术前存在SSI风险的患者并且予以纠正,以达到降低肝切除术后SSI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最终的治疗费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肝切除术后 外科病人 质量改善 预测因素 美国 多中心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