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细胞化学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细胞学阴性且HR-HPV阳性病例的分流作用及组织学LSIL的转归预测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邱晓阳 王少洪 +4 位作者 郑璟 吴璇 王媛媛 刘君 叶才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2-518,共7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上仍缺乏对宫颈细胞学阴性且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阳性病例的有效分流措施,同时预测组织学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病... 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上仍缺乏对宫颈细胞学阴性且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阳性病例的有效分流措施,同时预测组织学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病例是否会进展为宫颈高度病变的生物学指标尚不明确。探讨免疫细胞化学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细胞学阴性且HRHPV阳性病例的分流作用及LSIL的转归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7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宫颈癌筛查细胞学阴性且HR-HPV阳性、30岁以上的708例已婚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了初次阴道镜检查和p16/Ki-67双染检测,观察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与初次阴道镜组织学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p16/Ki-67双染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2/3,CIN2/CIN3)的效能,比较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在不同亚型HPV感染组之间的差异。并对初次阴道镜组织学LSIL的223例患者随访1年,分析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对LSIL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在生物显微镜下,宫颈细胞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类。p16/Ki-67双染阳性患者中CIN2+的发生率[33.33%(55/165)]与p16/Ki-67双染阴性患者中CIN2+的发生率[1.10%(6/5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94,P<0.001)。p16/Ki-67双染阳性患者中CIN3+的发生率[26.06%(43/165)]与p16/Ki-67双染阴性患者中CIN3+的发生率[0.37%(2/5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5,P<0.001)。HPV其他12亚型组、HPV16/18亚型组、同时阳性组对应的p16/Ki-67双染阳性率变化经χ2趋势检验分析得知有递增趋势(χ2=29.119,P<0.001)。三组间两两比较,p16/Ki-67双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例LSIL病变进展的患者中,有6例p16/Ki-67双染阳性,2例p16/Ki-67双染阴性,p16/Ki-67双染阳性诊断LSIL病变进展率是p16/Ki-67双染阴性的3倍。22例LSIL病变持续的患者中,有12例p16/Ki-67双染阳性,10例p16/Ki-67双染阴性,p16/Ki-67双染阳性诊断LSIL病变持续率是p16/Ki-67双染阴性的1.2倍。29例LSIL病变消退的患者中,有3例p16/Ki-67双染阳性,26例p16/Ki-67双染阴性,p16/Ki-67双染阳性诊断LSIL病变消退率是p16/Ki-67双染阴性的3/26。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对诊断CIN2/CIN3具有较高的效能,其阳性率与高危型HPV感染亚型有关,是分流宫颈细胞学阴性且HR-HPV阳性患者的有效方法,对组织LSIL的转归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望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p16/Ki-67 双染 宫颈细胞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组织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与传统试剂在组织处理后HE染色及FISH法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中的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志强 王莹 +8 位作者 叶才果 米贤军 陈昂 钟守军 黄华勇 徐秀梅 代新珍 邓文同 刘超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3-458,共6页
目的比较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和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的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优良率,对比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2种透明脱蜡液制作的乳腺癌组织切片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探讨Van-Clear替代二甲苯... 目的比较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和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的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优良率,对比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2种透明脱蜡液制作的乳腺癌组织切片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探讨Van-Clear替代二甲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山市博爱医院2013年2月~2015年12月门诊及住院部送检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89例、乳腺增生标本125例、子宫平滑肌瘤标本19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标本12例、肺癌穿刺标本16例、绒毛标本139例,同一病变部位切取2个样本,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命名为A、B组。A组采用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574张;B采用Van-Clear透明脱蜡制作切片574张。依据切片染色情况判定切片等级,采用SPSS20.0软件比较A、B组切片HE染色优良率;A、B组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再各制作切片89张,采用SPSS 20.0软件比较FISH法检测的HER2基因扩增的差异。结果 (1)生物显微镜下,A、B两组切片HE染色结果细胞轮廓清晰、透明度好,细胞核与细胞质蓝红相映、色彩鲜艳,核质对比明显,核膜及核染色质颗粒清晰可见、分辨良好,分裂象染色体呈现黑蓝色,各种成分层次分明。(2)A、B两组切片HE染色优良片分别为570张、572张,中等、差片4张、2张。染色优良率分别为99.30%、99.65%,两组间染色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3)荧光显微镜下,A、B两组切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双探针FISH检测结果组织轮廓和背景均清晰,探针定位准确,可见耀眼的红/绿荧光信号。(4)A、B两组切片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基因,FISH阳性率分别为24.72%、26.97%,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且FISH结果符合率为97.75%。结论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有替代传统试剂二甲苯应用于组织切片HE染色及FISH法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的潜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 二甲苯 组织切片 苏木精-伊红染色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HER2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丙烯酸和Van-clear在q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志强 王莹 +9 位作者 叶才果 米贤军 陈昂 毕超 刘超凡 徐秀梅 段立锋 官燕飞 邓文同 代新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8-762,767,共6页
目的比较环保固定液聚羟基丙烯酸、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单独或联合替代传统固定液4%中性缓冲甲醛、传统透明脱蜡液二甲苯应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的敏感性、特... 目的比较环保固定液聚羟基丙烯酸、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单独或联合替代传统固定液4%中性缓冲甲醛、传统透明脱蜡液二甲苯应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的差异,评估qRT-PCR法及其环保技术平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山市中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手术切除的原发性NSCLC标本91例,同一肿瘤病变部位切取5个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A组使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B组使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C组使用聚羟基丙烯酸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D组使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Van-clear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E组使用聚羟基丙烯酸固定、Van-clear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分别测定5组NSCLC中EGFR基因第18、19、20、21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1)B、C、D、E组与A组比较,EGFR基因发生突变人数百分率、基因靶位点突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C、D、E组与A组比较,EGFR靶位点突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好、特异度强、符合率高。结论聚羟基丙烯酸、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单独或联合替代传统试剂,应用于qRT-PCR法检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与以传统试剂应用于直接测序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好,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丙烯酸 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51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其在肝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品 卢梦璇 +4 位作者 康凯夫 曾柳燕 黎华辉 叶才果 何志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7-502,共6页
目的:寻找用于肝癌诊断的miRNA分子靶标,探讨其在肝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对TCGA数据库中377例肝癌样本和37例癌旁样本的miRNAs表达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一组包含33个差异表达的miRNA。对差异表达的miRN... 目的:寻找用于肝癌诊断的miRNA分子靶标,探讨其在肝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对TCGA数据库中377例肝癌样本和37例癌旁样本的miRNAs表达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一组包含33个差异表达的miRNA。对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同时结合现有文献最终选择miR-451作为研究目标。向人肝癌细胞株Hep G2转染p LVX-sh RNA2-miR-451,使之过表达miR-451,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其对Hep G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对Hep G2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iR-45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473.40±390.24)vs(1 990.47±2 118.04),P<0.05],且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标志物,ROC值为0.91(敏感度0.89,特异性0.87)。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miR-451后肝癌Hep G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48 h:(0.69±0.04)vs(1.08±0.05);72 h:(0.76±0.07)vs(1.52±0.02);均P<0.01],大量细胞被阻滞于S期(P<0.05)。结论:miR-451不但可以作为诊断肝癌和指示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还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51 肝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诊断 预后 TCGA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IL-12 p40和TNF-α的双功能抗体可抑制小鼠银屑病发生
5
作者 徐品 谢妮 叶才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0-895,共6页
目的构建具有能同时阻断白细胞介素12(IL-12)/IL-23 p4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双功能抗体,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观察其对小鼠银屑病的阻断效果。方法根据已有的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和优特克单抗(ustekinumab)蛋白序列,设... 目的构建具有能同时阻断白细胞介素12(IL-12)/IL-23 p4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双功能抗体,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观察其对小鼠银屑病的阻断效果。方法根据已有的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和优特克单抗(ustekinumab)蛋白序列,设计、构建并制备了全新的双功能抗体Bi AU003、Bi AU022和Bi AU023。采用ELISA检测抗原抗体结合能力;用TNF-α和双功能抗体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FITC标记的内皮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抗体,经流式细胞术检测ELAM-1的表达量;用IL-12和双功能抗体处理经IL-2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的量;体外实验采用双功能抗体治疗IL-12和TNF-α诱导的银屑病小鼠,HE染色检测病变皮肤厚度。结果3种双功能抗体对其相应的抗原都有较强的亲和力,能明显抑制ELAM-1蛋白的表达和IFN-γ的分泌,并且明显抑制小鼠的银屑病形成,其效果与现有的抗体药阿达木单抗和优特克单抗相当或更优。结论新构建的3种双功能抗体Bi AU003、Bi AU022和Bi AU023,是TNF-α和IL-12/IL-23 p40的阻断剂,能有效阻断小鼠银屑病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亚基p40 肿瘤坏死因子α 双功能抗体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