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与种族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路玲 +2 位作者 米日古丽.艾乃土 房新志 谌宏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南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联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SSO)法对200例南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及20...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南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联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SSO)法对200例南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及200例正常妇女宫颈组织中检测HLA-DRB1的等位基因。结果:1)HLA-DRB1*15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OR>1(χ2=10.890,P=0.001,OR=2.061)。2)HLA-DRB1*08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OR<1(χ2=4.061,P=0.044,OR=0.463)。3)HLA-DRB1的其他等位基因在宫颈癌组及对照组中出现的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LA-DRB1*15可能与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是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易感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病率高的原因之一。而HLA-DRB1*08可能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保护基因,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易感基因及保护基因的检测可能在高危人群的检测及群体遗传干预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南疆维吾尔族 人类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与HLA-DRB1*15和HLA-DRB1*04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华 百合尼莎.阿不都热西提 +1 位作者 张苏琴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宫颈癌高发区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联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oligonucleotide,PCR-SSO)法检测90例新疆...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宫颈癌高发区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联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oligonucleotide,PCR-SSO)法检测90例新疆喀什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及90例当地正常妇女宫颈组织中HLA-DRB1的等位基因。结果等位基因HLA-DRB1*15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OR=2.002),表明HLA-DRB1*15可能是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易感基因;而等位基因HLA-DRB1*04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3,P<0.05,OR=0.432),表明HLA-DRB1*04可能是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保护基因;HLA-DRB1的其他等位基因在两组中出现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B1*15可能与新疆宫颈癌高发区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是当地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易感基因;而HLA-DRB1*04可能是喀什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保护基因。两组基因的检测在维族妇女高危人群的筛选及群体遗传干预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喀什维吾尔族 人类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级别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华 温蒙科 +3 位作者 王路芳 古扎努尔.阿不都西库尔 努尔.阿布力米提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9-732,共4页
目的:低级别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特征以及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文中旨在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征、高危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 目的:低级别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特征以及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文中旨在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征、高危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收治的218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低级别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析淋巴结转移特征,并根据长期随访结果分析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①淋巴结转移特征:淋巴结转移率为16.97%(37/218),其中主要仅转移至髂外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者20例(54.05%),仅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者6例(16.22%),同时转移至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者11例(29.73%)。②低级别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深肌层浸润(OR:5.21,95%CI:2.77~9.81)、脉管癌栓(OR:1.15,95%CI:1.02~1.30)、宫颈间质受累(OR:3.15,95%CI:1.12~8.35)及CA125升高(OR:3.46,95%CI:1.56~7.67)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③低级别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3.8%、95.0%;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0%、9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肌层浸润、脉管癌栓、宫颈间质受累和血清CA125值较高的低级别子宫内膜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淋巴转移 低级别 脉管癌栓 CA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疆维吾尔族女性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宫颈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媛媛 路玲 +1 位作者 张璐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7-560,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疆南疆维吾尔族女性不同病程阶段宫颈疾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为微量元素在预防控制和治疗宫颈疾病方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58例宫颈癌患者、129例宫颈疾病患者及同期到该医院健康体检者50例进... 目的 :探讨新疆南疆维吾尔族女性不同病程阶段宫颈疾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为微量元素在预防控制和治疗宫颈疾病方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58例宫颈癌患者、129例宫颈疾病患者及同期到该医院健康体检者5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宫颈疾病组相比较,宫颈癌组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第一次结婚年龄、初次分娩年龄、怀孕次数、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出阳性率方面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机体锌、硒、铜、镉、镍、砷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及宫颈疾病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血清锌、硒水平高是宫颈癌的保护性因素,初婚年龄早,初次分娩年龄小、怀孕次数多、血清铜含量高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微量元素的水平与宫颈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微量元素 新疆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Fas的表达在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古丽娜.库尔班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1 位作者 穆亚斯尔.吐尔干 钟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824-828,共5页
目的:通过探讨细胞凋亡及Fas的表达,讨论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机制,从而为宫颈癌的个体化、优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间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放疗(radiothera... 目的:通过探讨细胞凋亡及Fas的表达,讨论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机制,从而为宫颈癌的个体化、优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间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放疗(radiotherapy,RT)组30例给予10Gy放疗前、后取活检,放化疗(synchronal radiochemotherapy,CRT)组30例先行一次化疗再给予10Gy放疗前、后取活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分别检测30例单纯放疗和30例放化疗联合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宫颈肿瘤细胞凋亡率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RT组和CRT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和90%(P=0.0012)。在治疗过程中,RT组和CRT组凋亡阳性率均增加,分别由33.33%上升到66.67%(P=0.02)和36.67%增加到93.33%(P=0.000),差异显著,治疗中CRT组较RT组增加更加明显(P=0.02)。Fas的表达亦增加,分别由33.33%上升到70.0%(P=0.01)和26.67%增加到76.67%,差异显著(P=0.000),但两组间Fas的表达阳性率无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中,凋亡的阳性率和Fas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CRT组较RT组相关性更强(P=0.015,r=0.755;P=0.027,r=0.423)。结论:中晚期宫颈鳞癌CRT比RT有更好的缓解率,其机制可能是化疗和放疗有协同作用,通过上调Fas蛋白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疗 放化疗 凋亡 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及其亚型在新疆南部地区维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7
6
作者 古丽娜.库尔班 阿依努尔.买买提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南疆维族宫颈癌新鲜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各40例)进行HPV-C、HPV16、HPV18及HPV6/11的检测。结果:HPV-C... 目的:研究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南疆维族宫颈癌新鲜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各40例)进行HPV-C、HPV16、HPV18及HPV6/11的检测。结果:HPV-C、HPV16、HPV18及HPV6/1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72.5%、10.0%及0%,在维族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0%、5.0%、0及7.5%,在HPV-C阳性的宫颈癌中HPV16阳性占82.8%。宫颈癌组织中HPV-C及HPV1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HPV16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而HPV18在宫颈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HPV总感染率及HPV16阳性率在宫颈癌的各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分级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HPV感染与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南部地区维族宫颈癌发病有密切相关.其中HPV16感染在南疆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中起主要的作用,HPV16主要与鳞癌有关,而HPV18与宫颈腺癌有关。HPV-C及HPV16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人类乳头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南疆维吾尔族 HPV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维吾尔族已婚女性HPV感染者中的血清铜、硒与叶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帕提曼.米吉提 努尔.不力米提 +1 位作者 吐尼沙汗.阿布都热依木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中血清硒、铜及叶酸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南疆维吾尔族已婚女性217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病例组)及106例HPV阴性者(对照组)血清中的硒、叶酸及铜含量.统计学方案采用logisti...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中血清硒、铜及叶酸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南疆维吾尔族已婚女性217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病例组)及106例HPV阴性者(对照组)血清中的硒、叶酸及铜含量.统计学方案采用logistic回归t检验.结果:HPV感染者血清中的硒、叶酸含量较非感染者低(P<0.05).血清中铜含量的检测值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南疆维吾尔族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发生与缺硒和叶酸的缺乏有关,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适当地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能是治疗HPV持续感染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血清 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