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新霞 古丽那尔.阿布拉江 +4 位作者 马志萍 张巍 周晓燕 盛伟琪 李巧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86-990,995,共6页
目的观察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罕见亚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观察1例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分析EB病毒感染,应用PCR技术检测Ig... 目的观察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罕见亚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观察1例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分析EB病毒感染,应用PCR技术检测IgH、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分析,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35例CD20+T细胞淋巴瘤与该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结果本例及文献报道共36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另6例性别不详,平均年龄58岁,中位年龄67岁,组织学类型为最常见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22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强表达T细胞标记(CD2、CD3、CD5、CD8)及滤泡辅助T细胞标记(CD10、BCL-6、CXCL13、PD1),弱弥漫表达CD20、CD79a,不表达CD4、PAX5。瘤细胞间散在转化的大B免疫母细胞EBER阳性。PCR法检测TCR基因单克隆重排。患者接受R-CHOP治疗。结合文献:获得随访16例,随访时间2~16个月,其中9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死亡与存活病例患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组织学亚型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 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变异亚型,临床及病理特征可能会与B细胞淋巴瘤混淆,形态学观察、多种抗体的联合使用及TCR基因重排等分子遗传学研究可避免误诊,部分肿瘤免疫表型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相似,提示二者可能是同一肿瘤的不同阶段或两者存在互相演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CD20阳性 免疫表型 原位杂交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苗勒腺肉瘤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新霞 马明福 +2 位作者 常彬 古丽那尔.阿布拉江 张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观察6例子宫苗勒腺肉瘤(uterus Müllerian adenosarcoma,UMA)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6例UMA临床特点、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及肿瘤免疫表型,并随访观察。结果 6... 目的观察6例子宫苗勒腺肉瘤(uterus Müllerian adenosarcoma,UMA)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6例UMA临床特点、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及肿瘤免疫表型,并随访观察。结果 6例患者4例发生于子宫内膜,2例发生于宫颈。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盆腔疼痛和子宫颈息肉。全部行手术治疗,4例术后辅以化疗,2例放疗。4例发生于子宫内膜者形态学均为低级别腺肉瘤,术后辅以化疗至今无复发;2例发生于宫颈者均合并有软骨肉瘤异源性成分,术后辅助放、化疗2年后因肿瘤复发死亡。镜下所有病例均可见不规则囊性扩张、裂隙样腺体和肿瘤间质以腺周套袖样及息肉样突入腺腔的形态学特征,肿瘤间质核分裂象2~12个/10 HPF。2例伴有软骨肉瘤异源性成分者,其中1例同时伴有高级别多形性肉瘤成分过度生长并浸润肌层。免疫表型:6例肿瘤上皮CK均呈强阳性表达;上皮:ER、PR和vimentin均(+),CD10(-),Ki-67增殖指数1%;肉瘤间质:全部表达vimentin,4例表达ER、PR;1例表达SMA、desmin,3例表达CD10,Ki-67增殖指数4%;2例伴有软骨肉瘤分化者局灶表达S-100蛋白。间质细胞Ki-67增殖指数20%,明显高于低级别腺肉瘤4%的表达。结论 UMA临床罕见,患者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正确诊断依赖病理形态学观察。低级别腺肉瘤治疗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早期且完整切除病灶者预后较好,晚期且合并肉瘤成分过度生长者及伴有异源性分化者预后差。肿瘤的复发率较高,应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腺肉瘤 形态学 免疫表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多民族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3
作者 李新霞 古丽那尔.阿布拉江 +3 位作者 李俊芝 桑伟 师晓莉 张巍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51-756,共6页
背景与目的:新疆作为我国多民族聚居地之一,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维吾尔族淋巴瘤的发病率已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5位,且中位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为了解新疆地区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及种族... 背景与目的:新疆作为我国多民族聚居地之一,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维吾尔族淋巴瘤的发病率已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5位,且中位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为了解新疆地区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及种族、遗传或环境因素是否与肿瘤的发生相关,本研究通过观察63例新疆多民族患者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及与EB病毒的相关性,提高对此类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ENKTCL临床资料及预后,光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分析肿瘤的免疫表型CD3、CD56、CD2、CD5、CD8、CD4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TIA1、粒酶B、穿孔素的阳性表达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BER的表达。结果:患者以男性、40~50岁年龄组居多,汉族的发病率高于少数民族。54例发生于鼻腔等上呼吸消化道部位,其余为鼻外结外病变。所有病例组织学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并可见程度不等的炎症反应。肿瘤细胞体积大小不等且多有异型表现,并出现"血管中心性"和"血管破坏性"生长模式。所有肿瘤病例不同程度地表达T细胞标志物,53例(84%)表达CD56。所有病例均至少表达1种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分子。57例经检病例EBER全部阳性表达。结论:新疆地区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以汉族中年男性为多见,多发生于鼻腔等处,存在高水平EB病毒感染。临床早期诊断常需结合病理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及EB病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型结外NK T细胞淋巴瘤 新疆 多民族 免疫组化 EB病毒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okemon、Ku70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凌冰 古丽那尔.阿布拉江 +2 位作者 李晓梅 王烨 蒲红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4-997,共4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okemon、Ku70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Pokemon、Ku70在4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中的表达。结果:1)Pokemo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及正常口腔黏膜...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okemon、Ku70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Pokemon、Ku70在4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中的表达。结果:1)Pokemo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及正常口腔黏膜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32/47)、25.0%(5/20),P<0.05。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Pokemo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85.2%(P<0.05)。不同TNM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Ⅰ期+Ⅱ期组、Ⅲ期+Ⅳ期组Pokemo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45.5%(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Pokemo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35.5%(P<0.05)。2)Ku7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及正常口腔黏膜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29/47)、30.0%(6/20),P<0.05。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Ku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66.7%(P>0.05)。不同TNM分期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Ⅰ期+Ⅱ期组、Ⅲ期+Ⅳ期组Ku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50.0%(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Ku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5.5%(P<0.05)。结论:提示Pokemon及Ku7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okemon与Ku70可能成为判定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POKEMON KU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