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合并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与耐药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侯友翔 潘静 古丽娜.库尔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1-728,共8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合并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初步了解生殖道细菌感染是否能协同高危HPV感染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方法:选择216例新疆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新发病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53例排除其他恶性...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合并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初步了解生殖道细菌感染是否能协同高危HPV感染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方法:选择216例新疆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新发病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53例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诊断治疗前均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HPVD瞄染检测、常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了解两组HPv感染情况及阴道分泌物细菌分布和耐药特点。结果:研究组革兰阴性菌占74.38%,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75%~100%);革兰阳性菌占21.49%,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最高(87%~100%)。对照组革兰阴性菌占42.31%,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高(50%~100%);革兰阳性菌占23.08%,对青霉素耐药率可高达100%。两组在菌群分布和细菌耐药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细菌感染同时伴HP堪染者70例,对照组1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阴道致病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致病菌对传统抗生素耐药率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生殖道细菌感染可能未协同高危HPV感染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生殖道感染 HPV感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宫颈癌放疗及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文婷 田男 古丽娜.库尔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697-3700,共4页
目的:评价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Ⅰ~Ⅳ期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 目的:评价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Ⅰ~Ⅳ期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治疗前NLR预测放疗疗效的最佳临界值,并按最佳临界值分为NLR低组、NLR高组,分析两组与放疗疗效的关系,并比较总体生存时间、无病进展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前NLR预测疗效的最佳临界值为2.84,单因素分析显示NLR与放疗疗效相关(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高值为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NLR高组1、3年总生存率比NLR低组短(65.5%vs.86.2%,32.4%vs.62.5%;P〈0.001)。结论 :治疗前NLR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易测定、重复好、价格低廉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放疗 同步放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EGFR、c-jun和c-fos表达与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俊玲 马栋辉 +1 位作者 古丽娜.库尔班 王若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6-222,232,共8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c-jun、c-fos表达与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CSCC组织EGFR基因拷贝数及EGFR、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c-jun、c-fos表达与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CSCC组织EGFR基因拷贝数及EGFR、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GFR基因拷贝数:二倍体32.2%、三倍体25.4%、多倍体30.5%、基因扩增率11.9%;EGFR、c-jun和c-fo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76.7%和68.3%,三者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EGFR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基因拷贝数增加呈正相关(r=0.622,P=0.000),c-jun和c-fos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293,P=0.023和r=0.296,P=0.022);EGFR与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2,P=0.001;r=0.509,P=0.000);EGFR、c-jun和c-fos蛋白表达对客观有效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EGFR、c-jun和c-fos表达可能为CSCC高危进展、转移的参考指标;三者可能均不是影响CSCC近期疗效的独立因素;c-jun和c-fos在EG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可能发挥正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JUN C-FOS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Fas的表达在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古丽娜.库尔班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1 位作者 穆亚斯尔.吐尔干 钟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824-828,共5页
目的:通过探讨细胞凋亡及Fas的表达,讨论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机制,从而为宫颈癌的个体化、优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间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放疗(radiothera... 目的:通过探讨细胞凋亡及Fas的表达,讨论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机制,从而为宫颈癌的个体化、优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间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放疗(radiotherapy,RT)组30例给予10Gy放疗前、后取活检,放化疗(synchronal radiochemotherapy,CRT)组30例先行一次化疗再给予10Gy放疗前、后取活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分别检测30例单纯放疗和30例放化疗联合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宫颈肿瘤细胞凋亡率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RT组和CRT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和90%(P=0.0012)。在治疗过程中,RT组和CRT组凋亡阳性率均增加,分别由33.33%上升到66.67%(P=0.02)和36.67%增加到93.33%(P=0.000),差异显著,治疗中CRT组较RT组增加更加明显(P=0.02)。Fas的表达亦增加,分别由33.33%上升到70.0%(P=0.01)和26.67%增加到76.67%,差异显著(P=0.000),但两组间Fas的表达阳性率无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中,凋亡的阳性率和Fas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CRT组较RT组相关性更强(P=0.015,r=0.755;P=0.027,r=0.423)。结论:中晚期宫颈鳞癌CRT比RT有更好的缓解率,其机制可能是化疗和放疗有协同作用,通过上调Fas蛋白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疗 放化疗 凋亡 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例维吾尔族中晚期宫颈癌相关双原发癌行放化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小文 穆娅斯尔.吐尔干 古丽娜.库尔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89-890,共2页
宫颈癌为妇科常见恶性肿瘤。新疆维吾尔族妇女为高发人群。患者就诊时常常是中晚期,治疗以根治性放疗为主。对于经放射加同步化疗的宫颈癌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双原发癌报道很少。为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维吾尔中晚期宫颈癌合并其他恶性... 宫颈癌为妇科常见恶性肿瘤。新疆维吾尔族妇女为高发人群。患者就诊时常常是中晚期,治疗以根治性放疗为主。对于经放射加同步化疗的宫颈癌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双原发癌报道很少。为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维吾尔中晚期宫颈癌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双原发癌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双原发癌 同步放化疗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S-μSIA-LOV荧光猝灭法测定头孢拉定胶囊的含量
6
作者 邱欣 李新霞 +3 位作者 艾尔肯.依不拉音 古丽娜.库尔班 章立华 李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75-3478,共4页
建立FOS-μSIA-LOV光谱在线过程分析,实现自动化含量测定头孢拉定(RAD)。通过程序编写,元件智能控制,优化实验条件,考察了RAD中的辅料,载液,进样体积等因素。优选条件为:载液吸入体积为500μL;RAD吸入体积为100μL;打出体积的流速为150... 建立FOS-μSIA-LOV光谱在线过程分析,实现自动化含量测定头孢拉定(RAD)。通过程序编写,元件智能控制,优化实验条件,考察了RAD中的辅料,载液,进样体积等因素。优选条件为:载液吸入体积为500μL;RAD吸入体积为100μL;打出体积的流速为150μL·s^(-1),RAD质量浓度c与ΔF的线性关系为ΔF=812.6c+284(0.05~0.5mg·mL^(-1),r=0.999 5),RSD为4.4%,回收率为101%~103%。通过FOS-μSIA-LOV系统和设定特定检测程序,实现自动化在线过程分析,具有重现性好、节约试剂、省时省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μSIA RAD 荧光猝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及其亚型在新疆南部地区维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7
7
作者 古丽娜.库尔班 阿依努尔.买买提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南疆维族宫颈癌新鲜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各40例)进行HPV-C、HPV16、HPV18及HPV6/11的检测。结果:HPV-C... 目的:研究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南疆维族宫颈癌新鲜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各40例)进行HPV-C、HPV16、HPV18及HPV6/11的检测。结果:HPV-C、HPV16、HPV18及HPV6/1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72.5%、10.0%及0%,在维族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0%、5.0%、0及7.5%,在HPV-C阳性的宫颈癌中HPV16阳性占82.8%。宫颈癌组织中HPV-C及HPV1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HPV16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而HPV18在宫颈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HPV总感染率及HPV16阳性率在宫颈癌的各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分级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HPV感染与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南部地区维族宫颈癌发病有密切相关.其中HPV16感染在南疆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中起主要的作用,HPV16主要与鳞癌有关,而HPV18与宫颈腺癌有关。HPV-C及HPV16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人类乳头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南疆维吾尔族 HPV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小细胞癌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小莉 古丽娜.库尔班 程静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560-3563,共4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结果:按2009年... 目的:分析并探讨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结果:按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B-ⅡB期16例,ⅢB-Ⅳ期5例,到随访截止日期共有4例失访,其余17例中7例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为肝、肺、脑、骨骼,2例局部复发;5例死亡病例生存时间分别为4、8、11、12、24个月,仅8例无瘤生存。17例患者中无瘤生存时间(PFS)为3-87个月,中位PFS为27个月,总生存时间(OS)为4-95个月,中位OS为27个月。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铂类化疗是宫颈小细胞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推断脉管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宫颈小细胞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小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在早期子宫内膜腺癌治疗中的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鄢潇 刘开江 古丽娜.库尔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49-953,共5页
目的系统的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在子宫内膜腺癌,特别是早期子宫内膜腺癌中尚存在较大争议。文中旨在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在早期子宫内膜腺癌治疗中的价值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 目的系统的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在子宫内膜腺癌,特别是早期子宫内膜腺癌中尚存在较大争议。文中旨在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在早期子宫内膜腺癌治疗中的价值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9例早期子宫内膜腺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同分成2组,盆腔淋巴结清扫组56例,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组53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09例患者中12例出现复发转移,盆腔淋巴结清扫组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组(17.86%椰3.77%,P=0.019)。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OR=7.385,95%CI:1.877—29.062)、病理分期(OR=5.444,95%CI:1.673—17.720)、清扫范围(OR=19.171,95%CI:2.242—163.946)、病灶范围(OR=12.524,95%CI:1.186—132.280)均为影响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其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对预后影响最大。盆腔淋巴结清扫组、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64%、2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可降低早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率,改善患者预后,且该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 淋巴清扫范围 早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