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分析方法在玉米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卢宝红 张义荣 +3 位作者 魏良明 杜如珊 刘华伟 李建生 《山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28-31,共4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玉米HS-1群体的淀粉含量进行了两轮混合选择。两轮选择后群体的淀粉含量由68.15%增加到69.27%,实际增益为1.64%,提高了1.02倍,平均每轮增益0.84%。并对粒重的相关响应做了简要分析,分析发现,两轮粒重增益不同,C0...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玉米HS-1群体的淀粉含量进行了两轮混合选择。两轮选择后群体的淀粉含量由68.15%增加到69.27%,实际增益为1.64%,提高了1.02倍,平均每轮增益0.84%。并对粒重的相关响应做了简要分析,分析发现,两轮粒重增益不同,C0为0.356g,C1为0.340g,C2为0.363g,两轮选择后的实际增益为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淀粉 近红外 轮回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包小麦干物质、组织氮和果糖动态累积 被引量:8
2
作者 侯有良 钟改荣 +2 位作者 L.OBrien 卢宝红 贾海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75-77,共3页
研究了面包小麦各组织器官干物质、组织氮和组织果糖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干物质 组织氮 组织果糖 累积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甜玉米品种晋超甜1号的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魏荣业 卢宝红 +3 位作者 张广峰 杜如珊 候有良 陈永欣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6期217-219,共3页
晋超甜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06年以TY32-111为母本、以TY37/7710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超甜玉米品种,2011年通过山西省审定,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重点介绍了该品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晋超甜1号 玉米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玉米新品种晋超甜1号速冻保鲜加工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魏荣业 卢宝红 +3 位作者 张广峰 杜如珊 侯有良 陈永欣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4期31-32,共2页
晋超甜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06年以TY32-111为母本、以TY37/7710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优... 晋超甜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06年以TY32-111为母本、以TY37/7710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同时分析2009—2010年的生产试验、田间鉴定、抗病鉴定、品质评定。结果发现,该品种生育期较短、抗逆性好、品质优良、稳产高效,适宜在我国玉米种植区种植,且可以单种或复(套)种,春、夏、冬皆可播种,是目前鲜食玉米青穗直接出售或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的理想品种,种植密度为45 000~48 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晋超甜1号 速冻 保鲜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完整籽粒近红外品质分析模型的比较及改进 被引量:11
5
作者 卢宝红 张俊 +3 位作者 张义荣 魏良明 戴景瑞 李建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9,共6页
本文对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品质分析实验室采用普通玉米和高油玉米建立的完整籽粒近红外品质(蛋白质、油分、淀粉)分析模型(简称模型Ⅰ和模型Ⅱ)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它们进行了进一步地改进。比较分析发现模型Ⅰ蛋白质预测的决定系数(R2),... 本文对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品质分析实验室采用普通玉米和高油玉米建立的完整籽粒近红外品质(蛋白质、油分、淀粉)分析模型(简称模型Ⅰ和模型Ⅱ)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它们进行了进一步地改进。比较分析发现模型Ⅰ蛋白质预测的决定系数(R2),定标均方根差(RMSEE),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p2)和外部验证均方根差(RMSEP)与模型Ⅱ相差不大,模型Ⅰ蛋白含量范围8.15%~16.06%,比模型Ⅱ8.55%~14.7%稍宽;改进以后的模型Ⅲ蛋白质含量8.15%~16.06%,分布比模型Ⅰ和2要广,浓度梯度更均匀;模型Ⅰ油份含量范围2.85%~10.26%,适合测低油分籽粒,模型Ⅱ油份含量范围4.16%~10.12%,适合测高油分籽粒,这与其建模时分别使用普通玉米和高油玉米材料相吻合。模型Ⅲ油分(2.85%~10.26%)涵盖了模型Ⅰ的普通玉米和模型Ⅱ的高油玉米,适应性更广。模型Ⅰ高淀粉含量籽粒分布多,模型Ⅱ低淀粉含量籽粒分布多;模型Ⅲ综合了模型Ⅰ的高淀粉含量玉米和模型Ⅱ的低淀粉含量玉米,适应范围也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品质 近红外光谱 模型 高油玉米 品质分析 模型Ⅱ 近红外 籽粒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