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长条件下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及其比例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卢丽兰 甘炳春 +2 位作者 魏建和 许明会 王旭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08,共7页
采用田间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探讨海南地区不同产量水平、不同生长年限、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槟榔叶片氮、磷、钾比例约为1∶0.081∶0.356。高产组槟榔叶片平均氮含量比中高产组和中产组的分别... 采用田间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探讨海南地区不同产量水平、不同生长年限、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槟榔叶片氮、磷、钾比例约为1∶0.081∶0.356。高产组槟榔叶片平均氮含量比中高产组和中产组的分别高10.45%和21.73%;而比低产组槟榔叶片的高了36.86%。正常结果树(低产组槟榔)叶片平均氮含量比黄化组(轻)和黄化组(重)的分别高10.15%和19.49%;黄化组(轻)槟榔叶片平均氮含量比黄化组(重)的高11.61%。高产组槟榔叶片平均磷含量比中高产组和中产组的分别高10.71%和13.64%;而比低产组槟榔叶片的高17.02%。正常结果槟榔(低产组)叶片平均磷含量比黄化组(轻)和黄化组(重)的分别高10.87%和18.48%;黄化组(轻)槟榔叶片平均磷含量比黄化组(重)的高8.5%。高产组槟榔叶片平均钾含量比中高产组和中产组的分别高17.24%和25.00%;而比低产组槟榔叶片的高31.96%。正常结果槟榔(低产组)叶片平均钾含量比黄化组(轻)和黄化组(重)的分别高15.15%和19.42%;黄化组(轻)槟榔叶片平均钾含量比黄化组(重)的高5.03%。不同生长年限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有所差异,随着树龄增加,高产组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比较低产组的高。槟榔叶片氮含量最高,钾次之,磷最低。氮磷钾含量对槟榔产量提高有很大影响,槟榔黄化病可能引起叶片中N、P、K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产量水平 生长年限 黄化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供氮水平对广藿香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卢丽兰 杨新全 +2 位作者 杨勇 黄立标 王旭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2-708,共7页
为探讨不同供氮水平对广藿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广藿香在3、6、12、18、24 mmol/L5种不同氮水平下(用N1、N2、N3、N4、N5表示)氮营养、生长性状、产量、挥发油含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广藿香... 为探讨不同供氮水平对广藿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广藿香在3、6、12、18、24 mmol/L5种不同氮水平下(用N1、N2、N3、N4、N5表示)氮营养、生长性状、产量、挥发油含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广藿香生长性状参数、氮营养、植株鲜(干)重量、挥发油含量增加,茎和叶的油分含量下降。在广藿香的茎挥发油中,N1和N2处理的12种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N4与N5。β-广藿香烯、α-愈创木烯、苦橙油醇、β-愈创木烯、反式-丁香烯、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含量以N1处理最高。刺蕊草烯、α-广藿香烯、δ-愈创木烯、β-榄香烯、异石竹烯含量在N2处理最高。在广藿香叶挥发油所测定的成分中,除了α-广藿香烯外,N1和N2处理的其他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N4与N5。β-广藿香烯、α-愈创木烯、δ-愈创木烯、β-荜澄茄烯、异石竹烯、β-愈创木烯、反式-丁香烯、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含量在N1处理最高。刺蕊草烯、α-广藿香烯、β-榄香烯含量以N2处理最高。广藿香茎和叶挥发油所测定的12种有效成分N1与N2及N4与N5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总之提高氮水平有利于增加挥发油含量,但油分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产量 挥发油 品质 供氮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肥中铜锌的形态分布及其竞争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卢丽兰 王旭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64-2068,共5页
选取铜锌比差异较大的不同鸡粪进行腐解试验,研究了腐解过程铜锌的形态变化以及各形态的Cu/Zn比值。结果表明,随着粪肥腐解的进行,粪肥中Cu、Zn的含量升高。在铜锌的各形态分布中,Cu以有机态和氧化结合态为主,分别占粪肥全铜量的37.3%、... 选取铜锌比差异较大的不同鸡粪进行腐解试验,研究了腐解过程铜锌的形态变化以及各形态的Cu/Zn比值。结果表明,随着粪肥腐解的进行,粪肥中Cu、Zn的含量升高。在铜锌的各形态分布中,Cu以有机态和氧化结合态为主,分别占粪肥全铜量的37.3%、51.0%;而Zn以碳酸盐结合态和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分别占全锌量的38.6%、40.0%。随着粪肥腐解进行,Cu元素的有机结合态所占全铜的比例进一步增多,氧化结合态所占比例下降,可交换态铜所占比例有一定降低;Zn元素基本相反,有机结合态锌占全锌比例下降,而氧化态所占比例上升。和粪肥样品总的Cu/Zn相比,有机结合态的Cu/Zn比值升高,碳酸盐结合态的Cu/Zn比值降低,说明铜与有机质的结合竞争强,而锌对碳酸盐的结合竞争强。各形态的Cu/Zn比与粪肥样品中的Cu/Zn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腐解30d时残渣态除外),表明铜锌对不同形态的竞争,不仅与离子本身特性有关,还受到离子浓度和数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腐解过程 形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腐解过程不同溶解性腐殖物质结合形态锌的动态 被引量:1
4
作者 卢丽兰 王旭东 +1 位作者 尚浩博 何海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2-1209,共8页
以鸡粪为材料,添加不同比例的铜、锌进行腐解试验,研究了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水溶性、氢氧化钠溶性、氢氧化钠-焦磷酸钠混合液溶性)腐殖物质结合态锌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受铜含量的影响以及各形态锌与有效锌的关系。结果表明,粪肥原样水... 以鸡粪为材料,添加不同比例的铜、锌进行腐解试验,研究了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水溶性、氢氧化钠溶性、氢氧化钠-焦磷酸钠混合液溶性)腐殖物质结合态锌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受铜含量的影响以及各形态锌与有效锌的关系。结果表明,粪肥原样水溶性锌(H_2O-Zn)占其全锌量的0.74%,在腐解过程中逐渐下降;随着粪肥中添加锌量的增加(Cu/Zn为1:1、1:2、1:3处理),H_2O-Zn含量也相应增加,但平均含量占其全锌的比例低于对照处理,同时也随着腐解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铜含量的增加对H_2O-Zn提取有促进作用。腐解初期,粪肥原样中NaOH浸提取锌含量占其全锌量的62.41%,在腐解过程其比例大幅度下降;NaOH腐殖物质结合态锌(NaOH-Zn)随着加入锌的增大而有所增加,随着铜含量增加,NaOH溶性腐殖物质结合态锌的含量也有增加趋势,而随着腐解时间呈下降趋势。粪肥原样中NaOH-Na_4P_2O_7提取腐殖物质络合锌含量占其全锌量的13.59%,随腐解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NaOH-Na_4P_2O_7提取腐殖物质络合态锌(NaOH-Na_4P_2O_7-Zn)的量随着加入锌量的增加,其变化不大,且铜含量对NaOH-Na_4P_2O_7提取腐殖物质络合态锌的量影响很小。在堆腐前,在各个处理样中,50%~85%的可溶性锌分配在NaOH的溶液,10%~50%分配在碱性混合液,0~5%在水溶液;至腐解后期,58%~92%分配在NaOH-Na_4P_2O_7溶液,6%~41%分配在NaOH的溶液,0~2%分配在水溶液。随着锌含量增加,H_2O-Zn和NaOH-Zn的分配比例逐渐增加,而NaOH-Na_4P_2O_7-Zn的分配比例减少。在堆腐粪肥中,水溶性锌、NaOH溶性腐殖物质结合态锌与有效锌浓度之间显极正显著或正显著相关,而NaOH-Na_4P_2O_7-Zn溶性腐殖物质络合态锌与水溶性锌,NaOH溶性腐殖物质结合态锌及有效锌浓度都显极负显著或负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腐殖物质结合锌 腐殖物质络合锌 有效锌 腐解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生物农药防治白木香黄野螟幼虫毒力和田间药效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亚奎 战晴晴 +3 位作者 卢丽兰 杨云 刘洋洋 甘炳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3,37,共4页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近年来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上大面积暴发的食叶害虫,危害严重。为防治该虫,作者选择6种生物农药进行幼虫室内毒力测试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印楝素乳油LC50最大,为89.67 mg/L;0.5%甲氨基阿...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近年来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上大面积暴发的食叶害虫,危害严重。为防治该虫,作者选择6种生物农药进行幼虫室内毒力测试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印楝素乳油LC50最大,为89.67 mg/L;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LC50最小,为14.31mg/L;田间药效评价显示,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00倍液效果最佳,药后1 d校正死亡率为90.56%;5%桉油精可溶性液剂1000倍液在药后2 d校正死亡率达到90.88%,增速明显。建议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桉油精可溶性液剂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毒力测定 药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槟榔黄化病发生及对产量的影响调查 被引量:7
6
作者 周亚奎 战晴晴 +2 位作者 杨新全 卢丽兰 甘炳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5,23,共3页
黄化病是槟榔上的重要病害,作者对海南主要槟榔产区该病发生危害做了调查。结果表明:各地区平均发病率为23.81%,坡地的发病率大于平地和低洼地,发病时间越长产量降低越多。
关键词 槟榔 黄化病 发生 产量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白木香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亚奎 乔海莉 +3 位作者 战晴晴 赵祥升 卢丽兰 陈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8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掌握海南白木香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方法:采取野外定点观察,记录病虫害发生程度和危害部位,并采集标本进行室内鉴定。结果:海南白木香主要病害有4种,分别是立枯病、根结线虫病、炭疽病和煤烟病;主要虫害有3种,分别是黄野螟、... 目的:掌握海南白木香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方法:采取野外定点观察,记录病虫害发生程度和危害部位,并采集标本进行室内鉴定。结果:海南白木香主要病害有4种,分别是立枯病、根结线虫病、炭疽病和煤烟病;主要虫害有3种,分别是黄野螟、山地木蠹蛾和星天牛。结论:根结线虫病和黄野螟危害最为严重,严重制约沉香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不同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病害 虫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源对细点扁股小蜂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亚奎 甘炳春 +2 位作者 杨新全 黄良明 卢丽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79,88,共4页
采用单管饲养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源对细点扁股小蜂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蜂蜜饲养的雌蜂和雄蜂寿命差异显著(P<0.05),而花粉、清水和对照饲养的雌蜂和雄蜂寿命差异不显著;补充蜂蜜、葡萄糖、蔗糖等营养均... 采用单管饲养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源对细点扁股小蜂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蜂蜜饲养的雌蜂和雄蜂寿命差异显著(P<0.05),而花粉、清水和对照饲养的雌蜂和雄蜂寿命差异不显著;补充蜂蜜、葡萄糖、蔗糖等营养均能显著延长细点扁股小蜂的寿命,与补充花粉、清水处理相比,平均寿命延长了3~9倍;20%蜂蜜饲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浓度,雌蜂寿命达到(35.2±1.1)d,较无饲喂处理寿命延长14倍以上;产卵量方面,10%和15%葡萄糖饲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浓度,雌蜂产卵量分别达到(67.5±3.4)粒和(65.6±2.7)粒,是清水饲喂处理的10倍以上。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细点扁股小蜂的大量繁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源 细点扁股小蜂 寿命 产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不同种质槟榔总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新全 何明军 +1 位作者 卢丽兰 侯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且准确测定槟榔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氢溴酸槟榔碱为对照品,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波长为618 nm。结果:槟榔总生物碱在20~120μg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226 7 X-0.005 2(r=0.999 6),...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且准确测定槟榔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氢溴酸槟榔碱为对照品,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波长为618 nm。结果:槟榔总生物碱在20~120μg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226 7 X-0.005 2(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6%,RSD=1.54%。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都比较高,RSD分别为1.32%,0.109%,2.18%。样品分析结果为红心槟榔含量最高,常见槟榔含量次之,西瓜槟榔较低。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槟榔总生物碱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染料比色法 槟榔 总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园林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以海南南药园园林生态功能规划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明会 卢丽兰 +1 位作者 甘炳春 孟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7081-7083,共3页
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以下简称"南药园")的园区规划要求集科研教育、科普宣传、旅游景观和生产示范于一体,这就要求设计以多功能园林景观为出发点,利用南药园的南药植物资源,构成以科研、科普、观赏旅游等功能为主线... 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以下简称"南药园")的园区规划要求集科研教育、科普宣传、旅游景观和生产示范于一体,这就要求设计以多功能园林景观为出发点,利用南药园的南药植物资源,构成以科研、科普、观赏旅游等功能为主线的知识型旅游园区。笔者始终坚持以生态理念建造布局合理、景观古朴典雅的特色多功能风景场所,在园区规划中注重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根据现有地形、建筑和功能需求进行园区功能分区,以形成健康、环保,可满足教育科研、科普宣传和观光旅游的现代化景观系统。笔者通过剖析南药园的设计理念与原则、构思过程、区域规划与功能分区的依据、园林美化措施以及道路景观设计方法,展示出多功能园林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药园 景观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许明会 卢丽兰 甘炳春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10期60-64,共5页
概述近十年益智在栽培、化学成分、药理及毒理方面研究进展,为更好开发和利用益智提供理论依据,为益智仁药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益智 栽培 化学成分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硝铵比氮素供应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卢丽兰 杨新全 +2 位作者 王彩霞 符式龙 梁振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4-1325,共12页
【目的】探讨不同硝铵比氮素营养对广藿香生长、产量、生理效应、挥发油及药效成分的影响,为提高广藿香的产量和药用品质提供氮肥施用依据。【方法】以海南藿香为研究材料进行了砂培盆栽试验。设5个不同NO_3~–-N/NH_4^+-N比处理为100∶... 【目的】探讨不同硝铵比氮素营养对广藿香生长、产量、生理效应、挥发油及药效成分的影响,为提高广藿香的产量和药用品质提供氮肥施用依据。【方法】以海南藿香为研究材料进行了砂培盆栽试验。设5个不同NO_3~–-N/NH_4^+-N比处理为100∶0、75∶25、50∶50、25∶75、0∶100,每隔10天浇一次,每次250 m L/盆,每盆定植1株6 cm高的广藿香组培苗。采收期分为定植后60、120、180、240天,每个处理每次采取4盆,分析了广藿香生长指标、叶绿素、抗氧化活性及药效成分。【结果】硝铵比为75∶25的处理更能促进广藿香的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茎含油率、叶含油率、全株含油率和单株含油量增加,也有利于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提高。硝铵比为75∶25处理的广藿香植株N、P、K、Ca、Mg元素吸收最多,硝铵比为25∶75和0∶100处理的较低。硝铵比为50∶50的处理有利于叶绿素b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提高,有助于广藿香茎叶的广藿香酮的提高。硝铵比为25∶75和50∶50的处理更有利于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提高。硝铵比25∶75处理有利于广藿香茎叶广藿香醇和其他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全硝态氮和全铵态氮(硝铵比为100∶0和0∶100)处理不利于或抑制广藿香茎叶油的药效成分形成和积累。【结论】供应硝铵比为75∶25的氮更能促进广藿香生长和光合效能的提高,硝铵比为50∶50、25∶75处理更能促进广藿香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氮形态 生物量 药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生长、挥发油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丽兰 杨新全 +3 位作者 张玉秀 王彩霞 符式龙 魏建和 《南方农业》 2020年第6期128-131,共4页
为了揭示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生长状况、挥发油含量、药效成分的影响,通过氮磷钾配施盆栽试验,分析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的广藿香生长、挥发油量及药效成分含量变化。与对照相比,其他氮磷钾施肥处理的生长参数(茎粗、株高、叶面积指数、分... 为了揭示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生长状况、挥发油含量、药效成分的影响,通过氮磷钾配施盆栽试验,分析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的广藿香生长、挥发油量及药效成分含量变化。与对照相比,其他氮磷钾施肥处理的生长参数(茎粗、株高、叶面积指数、分蘖数、干重、鲜重)和单株含油量、叶含油率、茎含油率以及全株含油率都比较高,其中以T11、T10处理的较高。广藿香茎叶油各12个药效成分含量均以T3处理最高,T11处理最低。各氮磷钾配比处理的广藿香植株氮磷钾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以T11、T10的含量较高。高氮磷钾配比有利于促进广藿香植株生长,并提高挥发油含量,低氮中低磷钾配比可提高广藿香茎叶油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肥 广藿香 生长 药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种植模式对椰子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孙程旭 张芮宁 +1 位作者 卢丽兰 尹欣幸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1,共5页
我国椰子种植模式较为单一,单位面积内经济效益低,已不适应现代椰子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置三角种植和对照种植椰子两种处理,测定植株田间光照强度,株高、茎围等农艺性状指标,研究三角种植模式对椰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种植模式对... 我国椰子种植模式较为单一,单位面积内经济效益低,已不适应现代椰子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置三角种植和对照种植椰子两种处理,测定植株田间光照强度,株高、茎围等农艺性状指标,研究三角种植模式对椰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种植模式对植株光照强度和农艺性状指标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椰子向外倾斜生长,除茎围外,株高、叶片数、小叶数、叶长与对照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说明三角种植模式可在椰子具有趋性生长特性的条件下,提高种植密度,促进单位面积产值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种植模式 三角 株高 茎围 倾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菠萝模式下不同品种椰子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莹莹 卢丽兰 +3 位作者 谢淑云 陈思婷 王玉萍 杨伟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3,共10页
为探究椰子间作栽培管理模式,设置文椰4号间作菠萝、文椰3号间作菠萝、文椰2号间作菠萝1、文椰2号间作菠萝2及文椰3号单作(对照)处理,采集椰子植株根际土壤测定其理化性质,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土壤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分... 为探究椰子间作栽培管理模式,设置文椰4号间作菠萝、文椰3号间作菠萝、文椰2号间作菠萝1、文椰2号间作菠萝2及文椰3号单作(对照)处理,采集椰子植株根际土壤测定其理化性质,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土壤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间作处理的椰子根际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氮、磷、钾、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间作处理的土壤pH值明显下降。间作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比单作高,而真菌多样性则低于单作。根际土壤中优势细菌门依序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优势真菌门依次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Rozellomycota等。间作与单作之间细菌和真菌种类组成差异较大,文椰2号间作1、文椰2号间作2、文椰4号间作与文椰3号间作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别聚为一类,文椰3号单作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别单独聚为一类。不同处理的椰子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说明不同品种椰子间作菠萝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产生较大影响,间作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椰子根际土壤养分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菠萝 间作 根际微生物 多样性 优势菌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落果的矿质元素、可溶性糖及生长调节剂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欣幸 王玉萍 +2 位作者 卢丽兰 杨伟波 陈思婷 《南方农业》 2021年第34期92-95,共4页
通过测定正常幼果与脱落幼果的内在生理生化变化,探讨椰子落果的生理机制。以花后1个月左右的文椰3号正常幼果和脱落幼果为材料,测定其矿质元素、可溶性糖和内源生长调节剂含量,分析造成椰子落果的原因。结果表明,脱落幼果的锌含量、可... 通过测定正常幼果与脱落幼果的内在生理生化变化,探讨椰子落果的生理机制。以花后1个月左右的文椰3号正常幼果和脱落幼果为材料,测定其矿质元素、可溶性糖和内源生长调节剂含量,分析造成椰子落果的原因。结果表明,脱落幼果的锌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生长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幼果,脱落酸含量和磷、钾、镁、铜元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ABA/(GA+IAA+CTK)比值高于正常果。由此得出,锌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生长素含量低,脱落酸含量高可能是造成落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正常幼果 脱落幼果 矿质元素 可溶性糖 内源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主栽红心火龙果品种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彩霞 谢良商 +4 位作者 卢丽兰 符传良 潘孝忠 李向宏 肖彤斌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53-56,共4页
测定海南省主栽的3种红肉火龙果果肉中营养元素含量和品质指标,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火龙果中N、P、K、Ca、Mg、Fe、Mn、Cu含量差异不显著,Mg、Zn、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差异显著。与金都一号、大龙火龙果比... 测定海南省主栽的3种红肉火龙果果肉中营养元素含量和品质指标,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火龙果中N、P、K、Ca、Mg、Fe、Mn、Cu含量差异不显著,Mg、Zn、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差异显著。与金都一号、大龙火龙果比较,长红火龙果果实K、Fe、Mg、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均较高。综合而言,长红火龙果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品质 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