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氨吡啶酸防除纳里橐吾的效果及对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艳丽 董乙强 +4 位作者 安沙舟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郭继敏 张约翰 张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37-41,45,共6页
为防除纳里橐吾毒杂草及改良草地植被群落结构,以新疆特克斯县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方法,测定不同氯胺吡啶酸施药浓度(Y1:360 mL/hm^(2),Y2:500 mL/hm^(2),CK:0 mL/hm^(2))草地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 为防除纳里橐吾毒杂草及改良草地植被群落结构,以新疆特克斯县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方法,测定不同氯胺吡啶酸施药浓度(Y1:360 mL/hm^(2),Y2:500 mL/hm^(2),CK:0 mL/hm^(2))草地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氯氨吡啶酸防除纳里橐吾的效果显著,且Y1区群落密度、生物量分别比CK区显著提高了44.6%和83.4%(P<0.05);②喷药区禾本科植物的密度、盖度、生物量较CK区显著提高了382.8%~938.2%(P<0.05),而杂类草基本呈明显降低趋势;③施药区Patrick指数较CK区显著降低了33.3%和44.4%(P<0.05)。说明氯氨吡啶酸可有效抑制纳里橐吾等杂类草的生长,但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氨吡啶酸 纳里橐吾 山地草甸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防控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李璇 +2 位作者 文俊 郭继敏 刘艳丽 《草食家畜》 2022年第5期51-55,共5页
外来入侵杂草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了草地、农田生态系统,降低了物种多样性。然而目前对于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防控技术较为匮乏,且防控效果仍需进一步监测。从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生态学特征的角度出发,明确... 外来入侵杂草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了草地、农田生态系统,降低了物种多样性。然而目前对于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防控技术较为匮乏,且防控效果仍需进一步监测。从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生态学特征的角度出发,明确其对草地的危害现状及目前常用的防控措施,提出划分入侵植物危害等级,并对其进行分级防控,加大科研投入措施,谨防入侵植物的大肆蔓延,以期在今后的研究和生产中提供探索方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三裂叶豚草 生物入侵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拮抗植物的筛选 被引量:2
3
作者 付开赟 王钿 +8 位作者 丁新华 贾尊尊 吐尔逊·阿合买提 张国良 付卫东 文俊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王兰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030-3046,共17页
【目的】研究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浸提液对常用替代牧草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披碱草,以及对苜蓿、葵花、玉米、小麦、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对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具有防控效果的替... 【目的】研究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浸提液对常用替代牧草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披碱草,以及对苜蓿、葵花、玉米、小麦、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对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具有防控效果的替代植物以及最佳混种方式。【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浸提液对供试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盆栽竞争试验,运用DeWit取代试验研究法,设置牧草和入侵杂草5种混种方式,混种比例分别为1∶1、1∶2、1∶3、2∶1、3∶1,研究黑麦草、披碱草和高羊茅与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竞争效应,分析3种牧草对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替代控制潜力。【结果】随着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浸提液浓度的增加,4种常用替代牧草种子和新源县5种主要作物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化感效应指数均下降。5种混种密度下,黑麦草、高羊茅与三裂叶豚草混种比例为3∶1时,三裂叶豚草的竞争平衡指数分别为(-0.5051±0.3015)、(-0.7576±0.26588)均显著小于0(P<0.05);黑麦草、高羊茅与豚草混种比例为1:3时豚草竞争平衡指数分别为(-0.9558±0.51808)、(-2.0497±0.17855)均显著小于0(P<0.05)。【结论】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浸提液对供试种子萌发具有化感抑制作用;且浸提液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同时叶部化感抑制作用大于根部。三裂叶豚草对四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化感抑制作用大于豚草。黑麦草和高羊茅可以作为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替代植物。黑麦草和高羊茅防治三裂叶豚草时建议播种比例为3∶1;防治豚草时建议播种比例为1∶3。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发生密度较大时其化感抑制作用越强,影响牧草萌发生长,应适当加大替代牧草播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三裂叶豚草 浸提液 化感作用 生物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的豚草和三裂叶豚草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钿 付开赟 +8 位作者 丁新华 何江 吐尔逊·阿合买提 张国良 付卫东 文俊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王兰 郭文超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的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方法】应用筛选的13条ISSR引物对8个豚草居群和7个三裂叶豚草居群共240个样品进行分子标记。【结果】8个豚草居群128个样品,共扩增出304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的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方法】应用筛选的13条ISSR引物对8个豚草居群和7个三裂叶豚草居群共240个样品进行分子标记。【结果】8个豚草居群128个样品,共扩增出304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8.68%;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7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788。7个三裂叶豚草居群112个样品,共扩增出266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5.8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5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670。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较近。【结论】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在居群间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居群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豚草和三裂叶豚草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部。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有显著相关性,三裂叶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三裂叶豚草 入侵植物 遗传多样性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豚草防控药剂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丁世强 付开赟 +7 位作者 丁新华 何江 吐尔逊·阿合买提 张国良 付卫东 文俊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郭文超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普通豚草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的生态及旅游产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研究于2019年5月和7月中旬筛选218国道沿路林带农田交错生境下防治普通豚草的最适除草剂和施药浓度,旨在为防治普通豚草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田间... 【目的】普通豚草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的生态及旅游产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研究于2019年5月和7月中旬筛选218国道沿路林带农田交错生境下防治普通豚草的最适除草剂和施药浓度,旨在为防治普通豚草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药后7、14、30和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和株高,评价5月中旬8种除草剂的2个施药浓度对约12叶期、株高(6.20±0.13)cm的普通豚草,以及7月中旬21%氯氨吡啶酸AS的5种施药浓度对约20叶期、株高(16.26±0.68)cm的普通豚草的防治效果。【结果】方差分析表明,5月中旬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高的是75%苯嘧·草甘膦WG 900和1350 g·hm^(-2),其次是30%草甘膦AS 5250和6750 g·hm^(-2)、48%三氯吡氧乙酸EC 4170和6255 g·hm^(-2)、21%氯氨吡啶酸AS 300和375 g·hm^(-2),最低的是20%硝磺草酮SC 637.5和750 g·hm^(-2)。7月中旬,21%氯氨吡啶酸AS对普通豚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较好浓度是600 g·hm^(-2),药后45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69.7%、93.4%,其次是450和525 g·hm^(-2),药后45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47.8%、86.4%和51.7%、91.5%。【结论】综合普通豚草种子萌发情况、防治成本、药剂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5月中旬防治伊犁河谷地区林带生境下的普通豚草时,建议施用75%苯嘧·草甘膦WG 900 g·hm^(-2)、30%草甘膦AS 5250 g·hm^(-2)、48%三氯吡氧乙酸EC 4170 g·hm^(-2)、21%氯氨吡啶酸AS 300 g·hm^(-2);7月中旬防治公路林带生境下的普通豚草时,建议增加药量,施用21%氯氨吡啶酸AS至少525 g·hm^(-2);防治时期上,建议在5月中旬左右进行防控,可大幅降低用药量并方便农事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豚草 除草剂 浓度筛选 化学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防控对草原毒草白喉乌头高光谱特性及其识别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智彪 刘文昊 +7 位作者 靳瑰丽 阿德列提·艾列塔力甫 常静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宫珂 马建 李莹 陈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18-2125,共8页
掌握毒害草在化学防控后的光谱差异及识别效果变化是实现大面积遥感监测防控效果的基础。本研究以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为识别对象,试验在5月下旬(化学防控前)、6月下旬(防控后15 d)以及7月中旬(防控后30 d)进行,分析其光谱变... 掌握毒害草在化学防控后的光谱差异及识别效果变化是实现大面积遥感监测防控效果的基础。本研究以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为识别对象,试验在5月下旬(化学防控前)、6月下旬(防控后15 d)以及7月中旬(防控后30 d)进行,分析其光谱变化,筛选特征波长并建立Fisher判别模型进行识别。结果表明:防控处理后,白喉乌头在600~710 nm波段内反射率升高,在770~1075 nm波段内反射率降低;其他牧草在720~1075 nm波段内的反射率表现为6月升高,7月无明显差异;各月份的敏感识别波段不相同,主要分布在399~404 nm波段、512~578 nm波段、684~718 nm波段、775~778 nm波段以及979~1075 nm波段内;5月未防控乌头识别效果最好,识别精度为96.00%,防控处理后6月、7月的药害乌头识别精度分别为73.33%,78.00%。总体而言,化学防控降低了白喉乌头的识别精度,但防控30 d后药害乌头的光谱会产生明显变化,增加其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乌头 化学防控 光谱分析 逐步判别 FISHER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粉红椋鸟繁殖特点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卫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6 位作者 冉华荣 侯婷婷 郭继敏 王华军 高静 范毅 刘艳丽 《新疆畜牧业》 2018年第2期38-40,共3页
本文以伊犁河北岸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带为基础,自西向东选取气候条件、海拔高度、纬度、草原类型、植被种类、植被盖度、蝗虫密度等都相近的4座砖巢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4座椋鸟巢的长期跟踪调查,并各选取10个有效鸟窝作为粉红椋鸟产... 本文以伊犁河北岸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带为基础,自西向东选取气候条件、海拔高度、纬度、草原类型、植被种类、植被盖度、蝗虫密度等都相近的4座砖巢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4座椋鸟巢的长期跟踪调查,并各选取10个有效鸟窝作为粉红椋鸟产卵数、孵化率和幼鸟成活率的监测目标。结果显示:一是椋鸟产卵的数量与椋鸟迁入和迁出时间的早晚关系密切,尤其是自西向东至尼勒克县库勒则克人工鸟巢,入住时间推迟8d,迁出提前6d,导致单窝鸟巢产卵数量较最大值减少近一倍,对鸟群数量、防控效率影响较大,尤其是幼鸟孵化后;二是粉红椋鸟孵化率、幼鸟成活率和入住早晚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椋鸟 产卵数 孵化率 幼鸟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州直草原有害生物“十三五”治理成效及“十四五”规划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继敏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3 位作者 范毅 文俊 刘艳丽 侯婷婷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2期5-6,8,共3页
总结了伊犁州直草原有害生物“十三五”期间的治理工作,提炼了“十三五”期间的草原有害生物治理成效,结合“十三五”规划治理成效,提出了伊犁州直草原有害生物“十四五”规划方案。
关键词 草原有害生物 治理成效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州草原地下害虫绿色防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艳丽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2 位作者 郭继敏 杨庭疆 张约翰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2年第5期49-50,共2页
做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对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恢复草原生态功能、确保草食动物养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伊犁州草原可使用面积达4000余万亩,拥有发展草食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也为草原有害生物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自... 做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对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恢复草原生态功能、确保草食动物养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伊犁州草原可使用面积达4000余万亩,拥有发展草食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也为草原有害生物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各类有害生物在此相继发生,如蝗虫、鼠害、毒害草等,近几年草原地下害虫的危害也逐步显现,但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伊犁州草原虫害基本处于可控范围。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主要介绍伊犁河谷草原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经验与对策,以期为草原地下害虫绿色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地下害虫 发生特点 绿色防控 伊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草原植被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毅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郭继敏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6期22-23,共2页
有数据表明,目前草地退化已经是造成全球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草地作为畜牧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天然“饲料”,同时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持动植物多样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过度放牧和... 有数据表明,目前草地退化已经是造成全球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草地作为畜牧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天然“饲料”,同时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持动植物多样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过度放牧和无序放牧等原因,大量的草原出现退化和荒漠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植被的再生,破坏了草原系统的生态平衡。本文就围栏封育对草原植被恢复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围栏封育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牧交错区蝗虫防控技术现状
11
作者 范毅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2 位作者 李璇 李娜 李东育 《新疆林业》 2021年第4期41-43,共3页
农牧交错区是指介于我国传统的农区和畜牧区之间的交错或过渡地带,是一个重要且特殊的区域。我国农牧交错区斜贯东北至西南,位于生态环境和地域经济的关键分界线上,同时也是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天然牧区的草地不同,农牧交错带草地生... 农牧交错区是指介于我国传统的农区和畜牧区之间的交错或过渡地带,是一个重要且特殊的区域。我国农牧交错区斜贯东北至西南,位于生态环境和地域经济的关键分界线上,同时也是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天然牧区的草地不同,农牧交错带草地生态系统更多地受到农业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影响,其不稳定性和敏感性更加明显,巩固生态保护成果难度较大。农牧交错区虽然是独特的新型农牧业区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但其内部自然生态地理和环境相对脆弱,蝗虫灾害尤其严重。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蝗虫灾害频繁发生,对自然环境的危害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蝗虫灾害 防控技术 农牧交错带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草地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鼹形田鼠对草场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12
作者 范毅 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郭继敏 《畜禽业》 2021年第6期55-56,共2页
鼹形田鼠是比较常见的害鼠之一,广泛活动于草原、森林以及农田等地方,尤其是草场当中更为多见。鼹形田鼠主要在地下活动,对于植物根系会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草场植被稀疏,地表裸露,严重时可造成草场沙化。基于此,必须要充分认识鼹形... 鼹形田鼠是比较常见的害鼠之一,广泛活动于草原、森林以及农田等地方,尤其是草场当中更为多见。鼹形田鼠主要在地下活动,对于植物根系会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草场植被稀疏,地表裸露,严重时可造成草场沙化。基于此,必须要充分认识鼹形田鼠对于草场的危害性,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简要阐述鼹形田鼠的生态学特征,分析其对于草场的危害性,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性 防治措施 鼹形田鼠 草场 生态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