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城镇固定避难场所选址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初建宇 马丹祥 苏幼坡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07-312,共6页
固定避难场所选址是城镇防灾避难场所体系规划的关键。为定量评价候选避难场所,根据选址影响因素,建立包括灾害风险、区位规模和应急保障基础设施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基于距离或面积的评价标准。提出采... 固定避难场所选址是城镇防灾避难场所体系规划的关键。为定量评价候选避难场所,根据选址影响因素,建立包括灾害风险、区位规模和应急保障基础设施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基于距离或面积的评价标准。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组合赋权,基于TOPSIS的城镇固定避难场所选址评价模型。最后,对某市固定避难场所进行选址实例研究,佐证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避难场所 选址 TOPSIS 组合赋权 影响因素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灾避难场所布局优化与责任区划分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初建宇 梁建文 +1 位作者 苏幼坡 张立华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解决防灾避难场所布局优化和责任区划分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集合覆盖问题与P-中值问题的模型及求解方法。该模型以覆盖全部需求区的场所数量最少和需求区到选中场所的疏散距离之和最小为目标,考虑了相关标准对疏散距离和场所容量... 为解决防灾避难场所布局优化和责任区划分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集合覆盖问题与P-中值问题的模型及求解方法。该模型以覆盖全部需求区的场所数量最少和需求区到选中场所的疏散距离之和最小为目标,考虑了相关标准对疏散距离和场所容量的限制,以及任一需求区仅在且均在一处场所避难等实际约束条件。利用LINGO软件分步求解,以求取避难场所数量最少来选定避难场所数量和位置,再用求取总疏散距离最小来划分选定场所的责任区范围。与现有方法对比分析的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简单、求解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对责任区的划分符合规划实际情况,能有效实现规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避难场所 布局优化 责任区划分 模型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 被引量:37
3
作者 初建宇 苏幼坡 刘瑞兴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2,共4页
城市防灾公园是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为了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城市防灾结构而建设的具有避难疏散场所功能的公园、绿地。游憩设施与防灾设施的和谐与整合确保一个公园具有一般公园和防灾公园的双重功能。探讨了避难所与公园广场... 城市防灾公园是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为了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城市防灾结构而建设的具有避难疏散场所功能的公园、绿地。游憩设施与防灾设施的和谐与整合确保一个公园具有一般公园和防灾公园的双重功能。探讨了避难所与公园广场、绿地;公园树木与防火树林带;水景设施与抗灾用水设施;广播设施、通信设施、发电设施、照明设施;公园仓库与抗震减灾资源物资储备仓库;公园入口形态、外围形态;临时厕所和公园管理机构等八个方面的整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公园 游憩设施 抗震防灾设施 平灾结合 整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的规划原则与要求 被引量:32
4
作者 初建宇 苏幼坡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3,共4页
地震避难疏散场所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地震区的城市必须规划建设地震避难疏散场所。探讨了规划建设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主要要求与重要指标。规划建设的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必须确保避难疏... 地震避难疏散场所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地震区的城市必须规划建设地震避难疏散场所。探讨了规划建设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主要要求与重要指标。规划建设的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必须确保避难疏散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避难疏散场所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摩擦板—复位弹簧隔震系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初建宇 苏幼坡 葛楠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干摩擦板—复位弹簧隔震系统的一些特性,并计算了两个不同层数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通过优化选取合理参数的条件下,应用摩擦板—复位弹簧系统隔震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最大位移值与层间位移值... 从理论上分析了干摩擦板—复位弹簧隔震系统的一些特性,并计算了两个不同层数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通过优化选取合理参数的条件下,应用摩擦板—复位弹簧系统隔震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最大位移值与层间位移值大幅度减少。底层层间位移可以减少80%以上,顶层层间位移可以减少60%左右。为保证系统的正常复位,复位弹簧的刚度系数应大于其下限值。在设有隔震系统的情况下,竖向地震的影响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小以至于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摩擦 复位 隔震 相平面 层间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灾避难场所应急宿住区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初建宇 苏幼坡 马东辉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5,共6页
从避难容量、宿住场地、消防和疏散以及应急辅助设施等方面,提出了防灾避难场所应急宿住区的设计要求。避难容量采用避难场所应急宿住区的有效避难面积和人均有效避难面积的指标计算。应急宿住区按避难人数和宿住规模划分为组、组团、... 从避难容量、宿住场地、消防和疏散以及应急辅助设施等方面,提出了防灾避难场所应急宿住区的设计要求。避难容量采用避难场所应急宿住区的有效避难面积和人均有效避难面积的指标计算。应急宿住区按避难人数和宿住规模划分为组、组团、单元和区四级,以避难帐篷最密集布置计算并给出了分级控制指标。提出了应急宿住区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和疏散距离的规定以及应急辅助设施的分级配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避难场所 应急宿住区 控制指标 设计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灾避难场所选址规划研究综述 被引量:4
7
作者 初建宇 陈灵利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综述了相关标准对防灾避难场所规模和安全性等的要求,分析了在评价指标、选址程序和理论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并进行了评论。指出现行标准存在对场所分类和规模的要求不一致,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以及选址模型过于理想化,对约束条件考虑... 综述了相关标准对防灾避难场所规模和安全性等的要求,分析了在评价指标、选址程序和理论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并进行了评论。指出现行标准存在对场所分类和规模的要求不一致,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以及选址模型过于理想化,对约束条件考虑不足和求解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构建考虑足够约束条件并能实现简单求解的选址模型,以及利用GIS技术划分场所责任区和优化场所布局等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避难场所 选址 标准 指标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防灾管理保障体系的完善 被引量:4
8
作者 初建宇 苏幼坡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前我国城市灾害管理保障体系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机构分散,防灾法规体系不完善,防灾标准和规范体系不健全等方面。设立城市灾害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完备的综合防灾法律体系,构建和充实城市综合防灾技术标准体系,增强... 目前我国城市灾害管理保障体系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机构分散,防灾法规体系不完善,防灾标准和规范体系不健全等方面。设立城市灾害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完备的综合防灾法律体系,构建和充实城市综合防灾技术标准体系,增强城市抗灾救灾能力,确保城市稳步、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灾害管理 综合防灾 管理机构 法律体系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 被引量:17
9
作者 苏春生 苏幼坡 +1 位作者 初建宇 刘瑞兴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在唐山大地震、关东大地震、阪神大地震和我国台湾省集集地震中,城市园林开阔空间发挥了重要的抗震减灾作用。防火树林带是隔离园林内的避难场所与外部火灾的障壁,对提高避难场所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规划建设城市防灾公园是提高城市园... 在唐山大地震、关东大地震、阪神大地震和我国台湾省集集地震中,城市园林开阔空间发挥了重要的抗震减灾作用。防火树林带是隔离园林内的避难场所与外部火灾的障壁,对提高避难场所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规划建设城市防灾公园是提高城市园林抗震减灾功能的重大举措。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持续时间长,从地震灾害发生一直延续到恢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减灾 城市园林 城市防灾 防火 火灾 重大 公园 大地震 避难场所 集集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难弱者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初建宇 孙璐璐 +1 位作者 都锦健 朱新宇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66-73,共8页
以老人人为主体,包括残障人士、妇幼人员等在内的避难弱者,是灾害中最脆弱的群体。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如何安全、迅速的将避难弱者转移安置到可以满足其避难需求的避难场所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和难点。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分析... 以老人人为主体,包括残障人士、妇幼人员等在内的避难弱者,是灾害中最脆弱的群体。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如何安全、迅速的将避难弱者转移安置到可以满足其避难需求的避难场所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和难点。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分析了避难弱者的避难行为特征与避难需求,梳理了针对避难弱者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技术指标与要求,并从避难弱者视角评价了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模型。最后,提出基于避难弱者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指标及规划模型的展望,为完善和提升针对避难弱者的应急避难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避难弱者 避难需求 规划指标 规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标准的综合防灾理念——试论日本《建筑标准法》与灾害、建筑综合防灾的融合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幼坡 初建宇 杨珺珺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日本是多种灾害的频发国。《建筑标准法》融入了诸多综合防灾理念,主要、包括:多灾种综合防灾,建筑设备综合防灾,各种结构部件综合防灾,多种规划、地域和地区综合防灾,综合防灾理念贯穿建筑各个环节等。依据组织、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日本是多种灾害的频发国。《建筑标准法》融入了诸多综合防灾理念,主要、包括:多灾种综合防灾,建筑设备综合防灾,各种结构部件综合防灾,多种规划、地域和地区综合防灾,综合防灾理念贯穿建筑各个环节等。依据组织、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惩罚等,实施综合防灾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标准法》 综合防灾 标准化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应急避难疏散空间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明 初建宇 刘喜暖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84-88,共5页
应急避难疏散空间是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设计、建设,可供居民紧急疏散的安全避难场所。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和Voronoi多边形理论为基础,提出基于ARCGIS的应急避难疏散空间区位选择及负责区的划分方法,并对某市中心区应急避难... 应急避难疏散空间是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设计、建设,可供居民紧急疏散的安全避难场所。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和Voronoi多边形理论为基础,提出基于ARCGIS的应急避难疏散空间区位选择及负责区的划分方法,并对某市中心区应急避难疏散空间进行筛选和责任区划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避难疏散空间 区位配置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芯检测法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骁 葛楠 +3 位作者 张玉敏 陈艳华 初建宇 陈海彬 《山西建筑》 2015年第11期101-102,共2页
介绍了钻芯法的应用范围,对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应用钻芯法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指出了在未来发展小芯样混凝土检测技术的必要性。
关键词 钻芯法 混凝土强度检测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地震保险的主要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长忠 初建宇 《山西建筑》 2008年第35期224-225,共2页
论述了城市基础设施地震保险的防灾减灾功能,从立法强制实行地震保险,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和确定合理费率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基础设施地震保险的措施,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地震保险 防灾减灾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价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初建宇 程丽婷 陈灵利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5,共6页
地震次生火灾是村镇最易发生、最危险的地震次生灾害。结合我国村镇现状,分析了村镇地震次生火灾呈现起火点多、火灾蔓延迅速等特征,提出起火、蔓延的灾害链式演化模型。分析了单栋房屋起火、蔓延和房屋间火灾蔓延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地震次生火灾是村镇最易发生、最危险的地震次生灾害。结合我国村镇现状,分析了村镇地震次生火灾呈现起火点多、火灾蔓延迅速等特征,提出起火、蔓延的灾害链式演化模型。分析了单栋房屋起火、蔓延和房屋间火灾蔓延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尝试给出了村镇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价模型。以某县城镇为例,评价了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并进行了可视化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 地震次生火灾 灾害链 危险性评价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规划的避难场所选址与责任区划分模型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丹祥 苏幼坡 +1 位作者 初建宇 陈红月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9-145,共7页
针对现有避难场所选址规划和责任区划分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建立了双层规划选址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模型考虑了该问题决策的层次性和避难场所适宜性影响因素,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兼顾全局,使规划结果很好的达到了整体最优,比单一层... 针对现有避难场所选址规划和责任区划分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建立了双层规划选址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模型考虑了该问题决策的层次性和避难场所适宜性影响因素,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兼顾全局,使规划结果很好的达到了整体最优,比单一层次的模型更能反映实际。为解决避难场所选址规划和责任区划分问题,提供了1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难疏散场所 适宜性 双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后防灾避难场所失效补充选址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丹祥 初建宇 +1 位作者 王志明 孙天威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3,共7页
针对现有防灾避难场所选址研究只是灾前规划,而并没有考虑灾后防灾避难场所失效的问题。改进了集合覆盖模型和P-中值模型,建立了灾后防灾避难场所失效补选模型,利用LINGO软件对建立的模型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其有效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 防灾避难场所 失效 补充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 BP神经网络的终端区拥堵等级预测模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旗 初建宇 李印凤 《航空计算技术》 2019年第6期57-61,共5页
为了解决由于拥堵指标和预测方法不完善而导致的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从拥堵现象、拥堵原因、拥堵后果角度出发,构建终端区拥堵指标体系;建立BP神经网络并用粒子群算法提高模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PSO-BP的多指标终端区拥堵等级预测模型;... 为了解决由于拥堵指标和预测方法不完善而导致的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从拥堵现象、拥堵原因、拥堵后果角度出发,构建终端区拥堵指标体系;建立BP神经网络并用粒子群算法提高模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PSO-BP的多指标终端区拥堵等级预测模型;采用国内某终端管制区为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综合考虑终端区拥堵的影响因素,模型对终端区拥堵等级预测的准确率从66.7%提高到了80%,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 终端区 拥堵等级预测 粒子群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航迹运行模式的航空器航迹优化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萌 初建宇 +3 位作者 李印凤 苗亚 傅航 傅子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83-2591,共9页
针对密集航空器流量与有限空域资源间的矛盾,为应对空域扇区内的容流冲突,研究航空器四维航迹规划问题。以基于航迹运行模式为背景,以航迹规划为核心,以总延误时长最小和总燃油消耗量最少为目标,在满足容流限制、安全间隔等约束条件的... 针对密集航空器流量与有限空域资源间的矛盾,为应对空域扇区内的容流冲突,研究航空器四维航迹规划问题。以基于航迹运行模式为背景,以航迹规划为核心,以总延误时长最小和总燃油消耗量最少为目标,在满足容流限制、安全间隔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航迹运行模式下巡航阶段的航空器四维航迹的双目标规划模型。为求解模型,使用更加符合二倍体生物特性的双链染色体结构和指导种群进化的先验知识来改进标准快速非支配遗传算法。以华北地区05扇区为基础,结合航空器飞行计划数据进行实例验证与算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效果方面,总延误时长与燃油消耗较对比算法分别减少了54.79%和23.65%;在计算效率方面,较对比算法提升了56.58%。模型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兼顾时效性与经济性并满足管制规则的航迹规划策略,具有明显优势。通过航迹规划,优化了航空器流过关键航路点的时间,在保障运行的同时提高了效益,减少了拥堵及冲突的概率,提高了空域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航迹 航迹规划 双目标优化 双染色体 快速非支配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代文倩 初建宇 马丹祥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73-80,共8页
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应急保障能力4个方面构建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部分实数信息作为权重的约束条件,给出了基于TOPSIS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利用云模型表达风险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征,构建基于云... 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应急保障能力4个方面构建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部分实数信息作为权重的约束条件,给出了基于TOPSIS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利用云模型表达风险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征,构建基于云模型的城市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方法。最后,以唐山市为实例,计算得到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云图,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风险 指标体系 评价 TOPSIS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