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治先 李霞 +2 位作者 赵宝和 韩静 刘朋 《山东农业科学》 2004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阐述了发展优质专用玉米产业的意义、类型与方向,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加强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利用研究,加大优质专用玉米品种的创新力度、产业化开发及深加工转化研究等发展策略。并提出了加快高产、优质、专用、抗逆和资... 本文阐述了发展优质专用玉米产业的意义、类型与方向,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加强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利用研究,加大优质专用玉米品种的创新力度、产业化开发及深加工转化研究等发展策略。并提出了加快高产、优质、专用、抗逆和资源高效利用型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推广节本增效、规范化技术,尽快建设优质专用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产业化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开展玉米产品安全性研究等主要对策,以为相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业 专用品种 发展策略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治先 乔峰 +3 位作者 张铭堂 丁照华 杨菲 刘朋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7期113-115,共3页
本文简述了世界转基因(GM)农作物的应用现状、应用面积和国家、GM作物种类和性状等,并依据美国GM农作物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未来作物育种的发展方向,以及生物技术育种对传统育种的发展带来的冲击等。
关键词 转基因农作物 应用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治先 张发军 +4 位作者 孟昭东 韩静 郭庆法 汪黎明 巩东营 《山东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49-51,共3页
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贫乏、遗传基础狭窄早已引起玉米育种界的关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抗逆性强、叶片持绿性好 ,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 ,提高抗逆性和生产潜力等不可多得的异源种质。采用现代玉米育种手段和途径 ,... 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贫乏、遗传基础狭窄早已引起玉米育种界的关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抗逆性强、叶片持绿性好 ,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 ,提高抗逆性和生产潜力等不可多得的异源种质。采用现代玉米育种手段和途径 ,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导入温带育种材料中 ,经过改良、创新 ,构建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带亚热带种质 育种材料 杂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治先 乔峰 +3 位作者 丁照华 杨菲 王存娥 刘朋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121-124,共4页
本文分析了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创新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以及保护植物遗传资源安全的重要性等。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保护 品种权 现状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治先 赵宝和 +1 位作者 韩静 刘朋 《山东农业科学》 2003年第5期23-25,共3页
本文分析了美国1048份玉米优良自交系基础材料的组配类型、种质类型、玉米种质的主要杂种优势群等,发现美国玉米自交系基础材料的组配类型是以单交种和回交材料为主,综合种和群体为辅。采用系谱法选育二环系仍是目前选育玉米自交系的主... 本文分析了美国1048份玉米优良自交系基础材料的组配类型、种质类型、玉米种质的主要杂种优势群等,发现美国玉米自交系基础材料的组配类型是以单交种和回交材料为主,综合种和群体为辅。采用系谱法选育二环系仍是目前选育玉米自交系的主要方法。美国玉米种质分为Reid和非Reid两大杂种优势群,B73是Reid群的核心种质类群,C103(或Mo17)是非Reid群的核心种质类群。多数育种家已经注重了拓宽新选自交系的种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玉米 自交系 种质基础 组配类型 系谱法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和创新利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治先 赵宝和 +3 位作者 韩静 葛晓轩 邓广成 王夕高 《山东农业科学》 2001年第6期21-24,共4页
对 1990~ 1999年山东省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杂交优势模式以及种质改良创新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生产用玉米杂交种种质基本上由Reid、唐四平头、外杂选、Lan 和旅大红骨 5大核心种质类群组成 ,种质基础更趋... 对 1990~ 1999年山东省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杂交优势模式以及种质改良创新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生产用玉米杂交种种质基本上由Reid、唐四平头、外杂选、Lan 和旅大红骨 5大核心种质类群组成 ,种质基础更趋狭窄。有 6种杂交优势利用模式 ,但目前利用最多的有Reid×外杂选、Reid×旅大红骨和Reid×唐四平头 3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群 种质 改良 创新 玉米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鲁玉13号的选育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治先 贾世锋 +2 位作者 郭庆法 汪黎明 许金芳 《山东农业科学》 1993年第5期6-7,共2页
优质蛋白玉米(QPM),籽粒蛋白质中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一倍。又称作高赖氨酸玉米(o2)。该玉米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具有较高的生物效应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优质蛋白玉米育种,发展优质蛋白玉米生产,具有... 优质蛋白玉米(QPM),籽粒蛋白质中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一倍。又称作高赖氨酸玉米(o2)。该玉米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具有较高的生物效应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优质蛋白玉米育种,发展优质蛋白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支持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育种 优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玉米经济的发展策略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治先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美国 玉米工业 玉米经济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玉米经济展望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治先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3-5,共3页
世界玉米经济展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刘治先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不仅生产潜力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具有食用、饲用和多种工业用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世界玉米经济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研... 世界玉米经济展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刘治先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不仅生产潜力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具有食用、饲用和多种工业用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世界玉米经济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研究认为,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经济发展 需求 供应量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Stock6的遗传特性及其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治先 张铭堂 《山东农业科学》 1996年第3期4-7,共4页
普通玉米与Stock6杂交,单倍体诱导率为0.56%~2.52%,平均诱导率为1.14%;单倍体自然加倍率为9.64%~16.53%,平均为12.00%。单倍体加倍成二倍体纯系中,父母本的基因频率为1:1,表明单倍体... 普通玉米与Stock6杂交,单倍体诱导率为0.56%~2.52%,平均诱导率为1.14%;单倍体自然加倍率为9.64%~16.53%,平均为12.00%。单倍体加倍成二倍体纯系中,父母本的基因频率为1:1,表明单倍体的发生是一种完全随机的现象。当Stock6单个精核参与受精时,具有与卵细胞选择受精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玉米Stock6诱导单倍体,加倍成二倍体纯系,是快速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遗传特性 单倍体 自交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胚乳蛋白质及氨基酸遗传控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治先 Wrig.,AD 《山东农业科学》 1996年第1期8-13,共6页
玉米胚乳蛋白质以醇溶性胶蛋白为主,缺乏赖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其数量和品质随遗传背景、基因组合及突变体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通过连续选择、诱导基因突变等手段,可有效地提高蛋白质含量,改善蛋白质品质。但蛋白质和氨... 玉米胚乳蛋白质以醇溶性胶蛋白为主,缺乏赖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其数量和品质随遗传背景、基因组合及突变体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通过连续选择、诱导基因突变等手段,可有效地提高蛋白质含量,改善蛋白质品质。但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是受大量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控制的,其过程十分复杂,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胚乳 蛋白质 氨基酸 遗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白糯玉米杂交种——鲁白糯1号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治先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3期8-8,共1页
关键词 优质白糯玉米 杂交种 鲁白糯1品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玉米——鲁玉13号
13
作者 刘治先 贾世锋 +2 位作者 郭庆法 汪黎明 许金芳 《河北农业科技》 1993年第10期13-13,共1页
鲁玉13号,原名鲁单203,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用优质蛋白自交系中系091做母本、自选自交系齐205做父本配制而成。199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并定名。同年获得了山东省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一等奖。一、产量表现: 鲁玉13号... 鲁玉13号,原名鲁单203,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用优质蛋白自交系中系091做母本、自选自交系齐205做父本配制而成。199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并定名。同年获得了山东省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一等奖。一、产量表现: 鲁玉13号在中水肥条件下一般亩产550公斤,在高水肥条件下可达850公斤。1988—1989年在济南春、夏播4次品比试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模糊数学评价玉米区试种的探讨
14
作者 刘治先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0-31,共2页
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判玉米区试参试种,有利于全面评价新品种,提高品种审定工作的准确性。权重系数分配向量是模糊数学的核心,本文给出的经验权重系数与本届区试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评判结果可靠。
关键词 模糊数学 玉米区试 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糯玉米新杂交种——鲁糯2号
15
作者 刘治先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3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糯玉米 鲁糯2号品种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夏玉米的育种目标及品种选育方法改良 被引量:20
16
作者 汪黎明 郭庆法 +2 位作者 高新学 孟昭东 刘治先 《山东农业科学》 2005年第6期21-24,共4页
分析了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产和品种推广情况,提出了本区的育种目标,即超级玉米新品种潜在产量应达到15t/hm2,小面积(1~2hm2)试验超过13.5t/hm2,大面积示范产量应达到12t/hm2;适宜在75 000株/hm2高密度下种植,高抗倒伏,高抗夏播区4... 分析了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产和品种推广情况,提出了本区的育种目标,即超级玉米新品种潜在产量应达到15t/hm2,小面积(1~2hm2)试验超过13.5t/hm2,大面积示范产量应达到12t/hm2;适宜在75 000株/hm2高密度下种植,高抗倒伏,高抗夏播区4种以上主要病害;中早熟,能适应黄淮海生态区气候。自交系产量高,夏播区制种产量达到6t/hm2。该区的专用品种选育应以优质饲料玉米品种为主。主要杂种优势群是Reid、塘四平头和温热Ⅰ群,由此组成3个主要杂优模式,Reid×塘四平头、温热Ⅰ×Reid、温热Ⅰ×塘四平头。自交系选育方法上,应通过增加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来提高选择压力,特别要加强对抗倒性状的选择。种质系统改良上,加强黄早四衍生系、478衍生系和温热Ⅰ群自交系的改良,引进春播区优良的340衍生系和Mo17衍生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育种目标 杂种优势群 选育方法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杰文 刘长虹 +5 位作者 刘治先 杨菲 李文才 孙琦 于艳丽 丁照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121-124,130,共5页
根据多年来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国内外单倍体育种的成功经验,组装集成了"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仅供参照试用)。本规范是玉米单倍体人工(化学)加倍的基本操作程序,适用于利用杂交诱导单倍体快速选育... 根据多年来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国内外单倍体育种的成功经验,组装集成了"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仅供参照试用)。本规范是玉米单倍体人工(化学)加倍的基本操作程序,适用于利用杂交诱导单倍体快速选育玉米自交系技术,主要包括单倍体种植、单倍体植株确认、高效加倍技术、单倍体植株的授粉与收获、获得DH系等5个技术环节。按此技术规程操作,可显著提高单倍体的加倍率和育种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单倍体 标记性状 DH系 化学加倍 注意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引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孟昭东 郭庆法 +1 位作者 汪黎明 刘治先 《山东农业科学》 1998年第6期43-45,共3页
阐述了在温带玉米育种项目中引进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原因,分析了这类种质的生物学和配合力特性、引进原则、应用方式及其效果,讨论了几个玉米种质引进和改良应用方面的问题,供玉米育种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热带 亚热带 玉米 种质引用 种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鲁单71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照华 杨菲 +5 位作者 刘长虹 刘治先 刘朋 韩静 李文才 孙琦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10期108-109,共2页
鲁单718是以齐3925为母本、黄572为父本(或其反交)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四川平丘区和黄淮海地区春夏播种植。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鲁单718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78599群×塘四平头群”玉米杂优模式的利用及连续改良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文才 刘治先 +7 位作者 孙琦 赵勐 李文兰 于彦丽 丁照华 张发军 陈波 孟昭东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31-34,共4页
“PN78599群×塘四平头群”是黄淮海夏玉米区主要杂优模式之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围绕“PN78599群×塘四平头群”杂优模式连续改良,选育出鲁单981、鲁单9088等一批玉米新品种,并扩大了该玉米杂优模式的利用群体。本文... “PN78599群×塘四平头群”是黄淮海夏玉米区主要杂优模式之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围绕“PN78599群×塘四平头群”杂优模式连续改良,选育出鲁单981、鲁单9088等一批玉米新品种,并扩大了该玉米杂优模式的利用群体。本文分析阐述了“PN78599群×塘四平头群”杂优模式的特点、改良成果,并就其利用中存在问题及改良方向进行了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PN78599群 塘四平头群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