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算术优化算法的光伏多峰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1
作者 刘春喜 黄远航 +2 位作者 周立 李世纪 林枝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6-46,共11页
局部遮阴条件下光伏阵列的功率-电压特性曲线出现多个峰值,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技术无法准确追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算术优化算法(improved arithmetic optimization alg... 局部遮阴条件下光伏阵列的功率-电压特性曲线出现多个峰值,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技术无法准确追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算术优化算法(improved arithme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AOA)的MPPT控制方法。首先,采用Sobol序列生成均匀分布的初始种群,增加种群多样性。其次,为了平衡算术优化算法(arithme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OA)的全局搜索和局部开发能力,对AOA中数学优化器加速函数的权重进行重构。最后,在AOA的位置更新中引入Lévy飞行策略,并将准反向学习用于每次更新后的最佳解,增强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将改进后的算法应用于MPPT控制中,能够在不同的局部遮阴及光照突变条件下准确、快速地跟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且功率振荡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最大功率点跟踪 局部遮阴 算术优化算法 Lévy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源桥变换器的新型双重移相电流应力优化控制策略
2
作者 刘春喜 王涛 田迎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8,共11页
针对双有源桥变换器双重移相控制时输入输出电压调节比不匹配时的电流应力过高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双重移相调制下的电流应力分段优化控制策略,通过降低电感电压的方式来降低电流应力,从而提高系统效率。首先分析了新型双重移相调制的工... 针对双有源桥变换器双重移相控制时输入输出电压调节比不匹配时的电流应力过高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双重移相调制下的电流应力分段优化控制策略,通过降低电感电压的方式来降低电流应力,从而提高系统效率。首先分析了新型双重移相调制的工作原理,验证了降低电感电压可以明显降低电流应力。然后考虑不同的传输功率和电压调节比,对相应工作区间的电流应力进行分段优化,推导出最小电流应力下的最优移相比组合,并结合电流应力分段优化设计了闭环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了双有源桥变换器实验样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优化控制相比,所提控制策略在低到中功率范围电流应力和回流功率更小,负载突变时的动态响应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变换器 双重移相 电流应力 回流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电感准Z源逆变器无权重系数FCS-MPC策略
3
作者 刘春喜 林枝伟 +1 位作者 刘志乐 徐可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4,共13页
针对开关电感准Z源逆变器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时目标函数权重系数设计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无权重系数的FCS-MPC算法,避免了繁琐的权重系数调整过程。通过伏秒平衡原理分析电感周期性充放电的机理,在直通状态时对电感电流设... 针对开关电感准Z源逆变器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时目标函数权重系数设计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无权重系数的FCS-MPC算法,避免了繁琐的权重系数调整过程。通过伏秒平衡原理分析电感周期性充放电的机理,在直通状态时对电感电流设置一个中间值,根据中间值和预测值的比较来确定下一周期的开关状态,在非直通状态时则采用归一化思想将输出电流和电容电压的目标函数设计为基于动态变化的函数,将误差限制在[0,1]范围内,从而不需要任何权重系数,避免了权重系数的调整过程,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提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无权重系数FCS-MPC策略与传统FCS-MPC策略相比,在无权重系数的情况下,系统的稳态性能相同,动态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感准Z源逆变器 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 无权重系数 目标函数 伏秒平衡 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LCC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策略
4
作者 王继强 孙小鹏 +1 位作者 刘春喜 常洪赫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3,共5页
针对双LCC型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有较多的谐振元件且相互影响,导致系统参数计算步骤繁琐,进而影响系统传输效率。提出一种适用于双LCC型WPT系统参数优化策略。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双LCC拓扑恒流及零相角特性,推导谐振网络参数、线圈耦... 针对双LCC型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有较多的谐振元件且相互影响,导致系统参数计算步骤繁琐,进而影响系统传输效率。提出一种适用于双LCC型WPT系统参数优化策略。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双LCC拓扑恒流及零相角特性,推导谐振网络参数、线圈耦合系数及负载阻抗对系统输出特性的影响。然后,以传输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在非线性约束条件下,通过所提改进粒子群优化(APSO)算法对系统相关参数寻优,动态调整惯性权重和自适应学习因子提升算法性能,并与遗传算法及标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进行多维度性能对比测试,证明所提算法在收敛速率和全局寻优能力方面有显著优势。最后,搭建实验样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传输效率达94%左右,验证了所提参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输出功率 无线电能传输 传输效率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C三电平LCL型并网逆变器事件触发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可 刘春喜 +1 位作者 林枝伟 洪方瑞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3,共11页
针对二极管中点钳位(NPC)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使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时出现的计算负担大和开关行为冗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简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在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基础上引入大扇... 针对二极管中点钳位(NPC)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使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时出现的计算负担大和开关行为冗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简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在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基础上引入大扇区划分和判断机制,有效降低需要遍历和优化的开关矢量数量,从而减少计算时间。同时,应用有源阻尼技术,抑制了系统运行中LCL型滤波器谐振的风险。根据不等式近似理论,推导出事件触发控制的状态误差预设阈值,达到事件触发边界时,控制规则改变并触发FCS-MPC,避免了冗余操作,减少开关切换次数,从而降低系统的开关损耗。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比例积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和代价函数优化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并网逆变器 事件触发机制 模型预测控制 开关损耗 有源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VSVPWM逆变器的无差拍鲁棒预测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华泽 刘春喜 +1 位作者 洪方瑞 徐金荣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3,共9页
针对中点钳位型逆变器采用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时电感参数失配和使用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分别导致控制精度低和共模电压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型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无差拍鲁棒预测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有源阻尼方法消除LCL型滤波... 针对中点钳位型逆变器采用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时电感参数失配和使用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分别导致控制精度低和共模电压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型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无差拍鲁棒预测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有源阻尼方法消除LCL型滤波器所带来的谐振问题。其次,设计降阶型扩张状态观测器,可在系统出现扰动时进行补偿。最后,重新定义虚拟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即忽略正小矢量,采用负小矢量和中矢量进行合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抑制共模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C型并网逆变器 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 有源阻尼 扩张状态观测器 改进型VSV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的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回流功率优化
7
作者 刘文强 刘春喜 蔡金汕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针对扩展移相控制下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直流电/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irect current,DC-DC)变换器普遍存在回流功率大、动态响应慢、鲁棒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出电压动态矩阵控制与卡罗需-库恩-塔克条件(Karush-Kuhn-Tucker,K... 针对扩展移相控制下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直流电/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irect current,DC-DC)变换器普遍存在回流功率大、动态响应慢、鲁棒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出电压动态矩阵控制与卡罗需-库恩-塔克条件(Karush-Kuhn-Tucker,KKT)实现回流功率优化的混合控制策略。建立了传输功率数学模型,对回流功率特性进行分析,并推导了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实现最小回流功率的最优移相比组合;从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三个步骤阐述了动态矩阵控制预测电压实现过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与传统扩展移相控制以及传输功率误差最小控制进行比较,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在全功率范围内实现回流功率的优化,同时也改善了变换器的动态响应性能,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 扩展移相控制 KKT条件 动态矩阵控制 回流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应力优化策略研究
8
作者 蔡金汕 刘春喜 刘文强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7,共10页
为了减小二极管钳位型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的电流应力,提高变换器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最小电流应力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双重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得到四种工作模式下的功率传输特性和电流应力特性。其次,通过增加... 为了减小二极管钳位型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的电流应力,提高变换器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最小电流应力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双重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得到四种工作模式下的功率传输特性和电流应力特性。其次,通过增加惩罚函数,从而实现约束条件,利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粒子群算法来寻找满足最小电流应力的最优移相组合,减小电流应力,并与其他文献所提的电流应力优化方法进行对比,得到了在不同传输功率下,所提优化方法对电流应力的优化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 双重移相控制 电流应力 改进的差分进化粒子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移相控制的DAB变换器双目标优化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春喜 徐金荣 +1 位作者 刘文强 孙华泽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190,共11页
为提高双有源桥变换器的传输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新扩展移相控制的电流应力和回流功率双目标权重优化策略。首先,根据原边侧输出电压高电平的角度和原副边输出电压之间的移相角关重新定义新移相比,简化传输功率数学模型,再由移相比之间的... 为提高双有源桥变换器的传输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新扩展移相控制的电流应力和回流功率双目标权重优化策略。首先,根据原边侧输出电压高电平的角度和原副边输出电压之间的移相角关重新定义新移相比,简化传输功率数学模型,再由移相比之间的关系划分出3种工作模式并求出对应的电流应力和传输功率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回流功率数学模型并进行特性分析;然后,优选出两种覆盖全功率的工作模式并建立电流应力和回流功率权重优化函数,根据极差正规化法求解出最优移相比组合并分析其软开关特性;最后结合所求软开关条件下的最优移相比组合设计出简洁快速的闭环控制策略。通过搭建样机进行实验验证,在电流应力、回流功率以及传输效率方面对优化策略与传统策略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双目标优化策略相较于传统扩展移相控制在低功率模式下系统效率提升了20%,在高功率模式下系统效率提升了11%,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 扩展移相 电流应力 回流功率 权重优化 移相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暂态直流偏置抑制
10
作者 刘春喜 王昕 杨永再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24,共10页
二极管钳位型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采用扩展移相控制时,如果桥间移相比发生突变,变换器中的电流会产生直流偏置现象,使开关管电流应力增加,严重时还会导致系统过流和变压器磁饱和。针对该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重构电感电流斜率的改... 二极管钳位型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采用扩展移相控制时,如果桥间移相比发生突变,变换器中的电流会产生直流偏置现象,使开关管电流应力增加,严重时还会导致系统过流和变压器磁饱和。针对该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重构电感电流斜率的改进暂态直流偏置抑制方法。首先,分析暂态直流偏置的形成原因,构建暂态直流偏置模型。其次,根据不同的电感电流斜率选择最佳的开关状态,在最短时间内使电感电流斜率最大以抑制直流偏置。最后,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将改进方法与传统直流偏置抑制方法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成功地抑制直流偏置,减小过流,且暂态过程仅占一个开关周期的10.2%,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 扩展移相控制 暂态直流偏置 重构电感电流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400Hz逆变器输出LC滤波器设计和低次谐波抑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刘春喜 马伟明 +2 位作者 孙驰 胡文华 聂子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9-136,共8页
为了有效抑制大容量中频400Hz/115V逆变器输出电压中的谐波,推导了两级级联H桥载波移相正弦脉宽调制(SPWM)时输出电压波形的数学表达式,可准确得到逆变桥开环状态下输出电压的基波和各次谐波含量,为输出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 为了有效抑制大容量中频400Hz/115V逆变器输出电压中的谐波,推导了两级级联H桥载波移相正弦脉宽调制(SPWM)时输出电压波形的数学表达式,可准确得到逆变桥开环状态下输出电压的基波和各次谐波含量,为输出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考虑滤波电感上的基波压降、电感电流纹波以及无功容量等因素,提出了LC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另外,通过在逆变器外环和内环分别采用基波谐振控制和3、5、7次谐振控制,不仅可以消除稳态误差,还可以补偿3、5、7次谐波。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逆变器 LC滤波器 谐波抑制 级联H桥 SPWM 谐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400Hz逆变电源数字控制设计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春喜 马伟明 +1 位作者 孙驰 胡文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了实现大容量中频逆变器的数字控制,在两级H桥结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控制时由采样、计算及脉宽调制过程产生的延时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P+谐振控制,通过在连续域设计中引入等效延时环节的方法,对数字控制参数进行了设计。建立... 为了实现大容量中频逆变器的数字控制,在两级H桥结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控制时由采样、计算及脉宽调制过程产生的延时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P+谐振控制,通过在连续域设计中引入等效延时环节的方法,对数字控制参数进行了设计。建立了一个100kVA的400Hz/115V逆变器仿真模型,通过离散数字仿真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采用DSP和现场可编程序门阵列(FPGA),以同一个正弦信号为参考,生成了单更新采样和双更新采样时的PWM波形,得到各波形基波分量与参考信号的相位差,与理论分析相一致,证明了延时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延时 数字控制 数字PWM(DPWM) 大容量中频逆变器 P+谐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SPWM方法对系统延时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春喜 孙驰 高姬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80,共6页
首先定量分析了对称规则采样和不对称规则采样正弦脉宽调制(SPWM)方法引入的延时,然后介绍了3种改进的SPWM方法:改进的不对称规则采样法、多次采样固定更新法和多次采样立即更新法,并对每种方法引入的延时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DSP和现... 首先定量分析了对称规则采样和不对称规则采样正弦脉宽调制(SPWM)方法引入的延时,然后介绍了3种改进的SPWM方法:改进的不对称规则采样法、多次采样固定更新法和多次采样立即更新法,并对每种方法引入的延时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以同一个正弦信号为参考,同时生成了5种方法的SPWM波形,得到了各个波形基波分量与参考信号的相位差。从相位差可得到各种方法相对于参考信号的延时,与理论分析相一致,证明了所提的3种改进的SPWM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时 逆变器 SPWM 对称规则采样 不对称规则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断层封闭性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春喜 王始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21,共2页
海拉尔盆地同一断块群上的探井的油、气显示差异较大。分析认为断层的封闭性是影响其油、气聚集的主要因素。为此 ,从断裂带中的泥质含量、断层面所受正应力以及断块两盘的岩性对置关系等 3个方面研究了断块封闭性 ,应用地质风险概率法... 海拉尔盆地同一断块群上的探井的油、气显示差异较大。分析认为断层的封闭性是影响其油、气聚集的主要因素。为此 ,从断裂带中的泥质含量、断层面所受正应力以及断块两盘的岩性对置关系等 3个方面研究了断块封闭性 ,应用地质风险概率法对断块的封闭性进行了评价。在计算断层面所受正应力时 ,仅考虑断块的垂向封闭性 ;在确定断层两盘岩性的对置关系时 ,只考虑断层的侧向封闭性 ;而在求取断裂带中的泥质含量时 ,既考虑了断块的垂向封闭性 ,又考虑了断层的侧向封闭性。通过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 贝尔凹陷断块封闭性的评价 ,预测出Ⅰ、Ⅱ类断块群各 5个 ,对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断块 断层 封闭 排替压力 正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GA实现的改进不对称规则采样PWM脉冲发生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春喜 马伟明 +1 位作者 孙驰 胡文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9-744,共6页
大功率逆变器尤其是大功率中频逆变器的开关频率低,采用传统的规则采样脉宽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方法,会引入较大的延时,增加系统控制的难度。为减少SPWM数字延时,提出一种改进的不对称规则采样PWM方法,可以减小数字PWM延... 大功率逆变器尤其是大功率中频逆变器的开关频率低,采用传统的规则采样脉宽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方法,会引入较大的延时,增加系统控制的难度。为减少SPWM数字延时,提出一种改进的不对称规则采样PWM方法,可以减小数字PWM延时。以两级级联H桥逆变器为例,对不对称规则采样和改进不对称规则采样引入的延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基于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改进不对称规则采样PWM脉冲产生方法。最后以同一个400 Hz正弦信号为参考,同时生成了两种方法的PWM脉冲波形,得到了各波形基波分量与参考信号的相位差,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减小延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数字控制 脉宽调制 延时 不对称规则采样 改进的不对称规则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逆变器数字控制延时的线性化近似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春喜 陈鹏荣 +1 位作者 高姬 杨玉岗 《电源学报》 CSCD 2015年第3期55-61,共7页
为了对逆变电源的控制系统进行准确设计,分析了数字控制延时对逆变器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Pade近似的方法对其进行近似。首先,给出了延时环节的1~4阶Pade近似,并对相关频率特性进行了比较,Pade阶数越高,近似越精确,但系统越复杂;然后,... 为了对逆变电源的控制系统进行准确设计,分析了数字控制延时对逆变器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Pade近似的方法对其进行近似。首先,给出了延时环节的1~4阶Pade近似,并对相关频率特性进行了比较,Pade阶数越高,近似越精确,但系统越复杂;然后,对一个单相400 Hz逆变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采用比例谐振控制,通过对数字控制延时进行Pade近似,提出了考虑延时环节的比例谐振控制器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控制 延时 中频逆变器 比例谐振控制 Pade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春喜 黄耀德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483-486,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理未明。目前研究认 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在AD发病中起主要作用,文章就Aβ的产生、神经毒作用的表现、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毒作用 AD 老年期 痴呆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并网逆变器事件触发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春喜 郑文帅 +1 位作者 乔宇 赵昱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3,共7页
针对三相并网逆变器采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时计算量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事件触发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ET-FCS-MPC(event-triggered 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 针对三相并网逆变器采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时计算量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事件触发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ET-FCS-MPC(event-triggered 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方法。在FCS-MPC中,采用两步预测控制,在当前时刻预测估算下一时刻的变量值,并以该值为起点再进行一次预测,实现对延时的补偿。采用矢量角补偿法对未来2个周期的参考值进行修正,以减小参考值不变引入的误差。通过事件触发控制,系统仅在误差超过预定阈值时才触发FCS-MPC,去掉多余的优化操作,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三相全桥逆变器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事件触发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开关损耗 延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C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春喜 田宝奇 +2 位作者 刘志乐 赵昱诚 张天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1,共9页
针对中点箝位NPC(neutral point clamped)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控制中模型参数扰动导致的控制精度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通过在遍历寻优过程中迭代控制参数以估计误差最小值,识别模型参数扰动量来更... 针对中点箝位NPC(neutral point clamped)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控制中模型参数扰动导致的控制精度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通过在遍历寻优过程中迭代控制参数以估计误差最小值,识别模型参数扰动量来更新系统模型参数,同时对控制集的作用区域进行优化,并结合两步预测法来减小遍历寻优过程的计算量。通过仿真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并网逆变器 模型预测控制 参数扰动 自适应 遍历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均流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春喜 于航 刘文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14,共8页
针对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器件参数不一致引起的相间电流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在变换器二次侧串接耦合电感的均流方法。通过在变换器二次侧串联耦合系数为-的全耦合电感,使变换器两路输出电流进行反向耦合,在实现两相间均流的同时,又避... 针对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器件参数不一致引起的相间电流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在变换器二次侧串接耦合电感的均流方法。通过在变换器二次侧串联耦合系数为-的全耦合电感,使变换器两路输出电流进行反向耦合,在实现两相间均流的同时,又避免了耦合电感的漏感对变换器一次侧谐振产生影响。分析了耦合电感实现均流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基于串联耦合电感的谐振变换器交流等效电路模型,对改进后的变换器的均流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耦合电感对变换器电压增益的影响随耦合系数绝对值的增大而减小,耦合电感量越大变换器的均流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 均流 耦合系数 电感量 耦合电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