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SBkey的虚拟实验平台动态身份认证方案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翟建东 张翔立 +2 位作者 周培源 侯昕 刘怡晨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7-90,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SBkey的动态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利用公钥密码算法和USBKey的硬件保护特性,使密钥能够安全方便的分发和保存,避免了使用时间戳带来的重放攻击的潜在风险,并能抵抗假冒攻击和口令攻击。该动态身份认证方案很好地满足...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SBkey的动态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利用公钥密码算法和USBKey的硬件保护特性,使密钥能够安全方便的分发和保存,避免了使用时间戳带来的重放攻击的潜在风险,并能抵抗假冒攻击和口令攻击。该动态身份认证方案很好地满足了虚拟实验平台身份认证系统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证 公钥算法 USBK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实验平台的运营模式探讨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翔立 刘怡晨 周培源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1-94,共4页
本文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构建一个开放、共享、高安全性的虚拟实验共享平台,使用户对实验的使用从传统的分散小群体模式提升到按需使用跨区域第三方运营的共享... 本文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构建一个开放、共享、高安全性的虚拟实验共享平台,使用户对实验的使用从传统的分散小群体模式提升到按需使用跨区域第三方运营的共享模式。本文针对虚拟实验平台的各类使用者,分析了平台运营和收费模式,并结合虚拟实验平台的不同用户,分析了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保证了平台的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实验平台 运营模式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角光谱检索算法的油菜和水稻LAI反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怡晨 马驿 +2 位作者 仝春艳 段博 蒋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99-1010,共12页
叶面积指数(LAI)是评价植被长势及产量预测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精准快速估测有助于植被的生长状态诊断和管理。本研究以不同施氮水平、不同栽种方式下的油菜和不同品种水稻为试验对象,基于冠层高光谱曲线形态,引入偏角光谱检索算法(DAB... 叶面积指数(LAI)是评价植被长势及产量预测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精准快速估测有助于植被的生长状态诊断和管理。本研究以不同施氮水平、不同栽种方式下的油菜和不同品种水稻为试验对象,基于冠层高光谱曲线形态,引入偏角光谱检索算法(DABSR)提取光谱偏角,同时采用植被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索适用于水稻、油菜LAI估算的统一模型构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估算油菜LAI时,DABSR反演精度较高,预测R^2、RMSEP分别为0.74、0.47,偏移量MNB为0.16;主成分分析法反演精度次之,预测R^2、RMSEP、MNB分别为0.73、0.48、-0.04;而植被指数法受不同生育期油菜株型、覆盖度影响反演精度普遍较低,精度较高模型的预测R^2、RMSEP、MNB分别为0.61、0.57、0.17。在估算水稻LAI时,DABSR反演精度最优,预测R^2、RMSEP、MNB可达0.70、0.80、0.05。综合考虑模型的验证精度、特征选择的合理性以及模型计算效率,DABSR偏角光谱检索法估算油菜和水稻LAI具有较高精度,且受施肥水平、栽种方式、生长期等因素影响较小,为构建精确的植被LAI统一估算模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水稻 叶面积指数 高光谱 偏角光谱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4
作者 刘怡晨 徐娟芬 《村委主任》 2022年第7期45-47,共3页
随着稻米种植技术的成熟,稻米产业已经发展为我国粮食产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研究农场稻米产业的发展策略,促进农场稻米产业的发展,能够弥补国内粮食产业的缺口。基于此,讨论了农场稻米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技创新、严格把控质量... 随着稻米种植技术的成熟,稻米产业已经发展为我国粮食产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研究农场稻米产业的发展策略,促进农场稻米产业的发展,能够弥补国内粮食产业的缺口。基于此,讨论了农场稻米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技创新、严格把控质量的发展原则和产业化、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提出改善稻米种植现状、推动稻米加工结构转变、疏通稻米销售路径的措施,明确了农场稻米产业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场 稻米产业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对月季花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上官琨瑶 黄秀秀 +5 位作者 宋庸 张晓婷 潘斐 刘怡晨 蒋万里 钱慧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36-239,246,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月季花不同采收期总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确定月季花的最佳采收期,为月季花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月季花提取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月季花总黄酮含量,以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 目的:通过比较月季花不同采收期总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确定月季花的最佳采收期,为月季花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月季花提取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月季花总黄酮含量,以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及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来评价不同采收期月季花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采收期总黄酮含量变化为:4月份>5月份>9月份>10月份>11月份>6月份>7月份>8月份。以4月份采收月季花总黄酮含量最高,含量达到(152.28±1.69) mg/g。不同采收期月季花提取物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7月份采收的月季花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月季花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正相关,但其抗氧化活性受采收期和提取物中的其他杂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花 不同采收期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