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狄氏副拟杆菌对2型糖尿病引起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杜玥 赵中娜 刘学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5-176,共12页
目的:探究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xsonis)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所引起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0周龄db/db小鼠,灌胃P.distasonis菌液(浓度为1×10^(9)CFU/mL),持续5周。实验期间对... 目的:探究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xsonis)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所引起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0周龄db/db小鼠,灌胃P.distasonis菌液(浓度为1×10^(9)CFU/mL),持续5周。实验期间对小鼠体质量和胰岛素抵抗状态变化进行监测,同时通过行为学实验监测小鼠空间记忆、识别记忆和工作记忆变化,并对小鼠血清中胰岛素、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等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测定,观察肝脏、脑部、结肠等组织形态学及炎症水平变化。最后对血清中胆汁酸浓度的变化及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P.distasonis的干预有效改善了db/db小鼠血糖稳态和胰岛素抵抗;降低了db/db小鼠脂肪组织质量,减少了肝脏脂肪堆积;降低了血清中的TC、LDL-C和TG浓度;改善了db/db小鼠结肠形态,保护了肠道屏障完整性,降低了肠道炎症水平;促进了胆汁酸的生成,激活了胆汁酸代谢的相关信号通路;抑制了脑部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恢复了db/db小鼠脑部神经元损伤,显著改善了db/db小鼠的认知障碍。结论:P.distasonis能够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由T2DM引发的糖脂代谢紊乱和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成为新一代抗糖尿病综合症益生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氏副拟杆菌 2型糖尿病 降血糖 认知障碍 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递送姜黄素和EGCG脂质体的构建及其对神经炎症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德雪 闫晓佳 +1 位作者 刘夫国 刘学波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5,共14页
为克服姜黄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两种生物活性成分在稳定性和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局限性,进一步发挥其协同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采用薄膜超声法构建共递送姜黄素和EGCG的脂质体。以粒径、PDI和电位为评价指标,分析磷脂与胆固醇... 为克服姜黄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两种生物活性成分在稳定性和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局限性,进一步发挥其协同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采用薄膜超声法构建共递送姜黄素和EGCG的脂质体。以粒径、PDI和电位为评价指标,分析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磷脂与吐温80质量比、水合时间及超声时间对脂质体的影响,并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对脂质体进行乳铁蛋白和透明质酸修饰。使用脂多糖构建BV2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探讨乳铁蛋白和透明质酸修饰的共递送姜黄素和EGCG的脂质体对神经炎症的改善作用。在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10∶1,磷脂和吐温80质量比为10∶3,水合时间40 min,以及超声时间15 min时,成功制备了呈均匀球形、平均粒径为(131.53±0.258)nm的共递送姜黄素和EGCG的脂质体,在乳铁蛋白体积为0.3 mL,透明质酸体积为0.5 mL时对脂质体进行修饰。实验结果显示,乳铁蛋白和透明质酸修饰的共递送姜黄素和EGCG的脂质体显著提高了姜黄素和EGCG的稳定性和抗氧化特性,抑制了脂多糖诱导的细胞形态的改变,恢复线粒体功能障碍,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改善了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的炎症作用。研究结果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功能食品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EGCG 脂质体 乳铁蛋白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可降解心血管涂层支架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燕超 刘学波 +5 位作者 葛均波 龚飞荣 陈功雨 胡源浚 程树军 陈建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8-442,共5页
采用共价键连接技术,以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为偶联剂,将肝素与具有官能侧基的脱保护聚乳酸和吗啉二酮衍生物共聚物材料连接,肝素本体重量含量达到15%。与共混肝素材料的肝素体外释放实验对比结果证明该连接技术对肝素有良好的控制... 采用共价键连接技术,以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为偶联剂,将肝素与具有官能侧基的脱保护聚乳酸和吗啉二酮衍生物共聚物材料连接,肝素本体重量含量达到15%。与共混肝素材料的肝素体外释放实验对比结果证明该连接技术对肝素有良好的控制释放效果。并且利用独特的计算机控制喷涂工艺将共聚物的四氢呋喃(THF)溶液喷涂到支架上,制备出了心血管涂层支架,扩张后表面涂层无脱落和撕裂。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比动物实验发现,1、2和3个月的动物实验血管切片显示涂层支架无急性血栓和再狭窄情况的发生。说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化 生物可降解涂层 聚乳酸共聚物 心血管支架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尾草酸对自由基诱导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相启森 孟旭 +2 位作者 乔燕 胥莉 刘学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81-284,共4页
评价鼠尾草酸对自由基诱导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Cu2+/H2O2诱导牛血清白蛋白(BSA)和SD大鼠肝匀浆蛋白氧化损伤反应体系,通过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质氧化降解和羰基化程度。结果表明:鼠尾草酸能够抑制Cu2+... 评价鼠尾草酸对自由基诱导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Cu2+/H2O2诱导牛血清白蛋白(BSA)和SD大鼠肝匀浆蛋白氧化损伤反应体系,通过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质氧化降解和羰基化程度。结果表明:鼠尾草酸能够抑制Cu2+/H2O2诱导BSA和SD大鼠肝匀浆蛋白的氧化降解和羰基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自由基 蛋白质 羰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草酚抑制自由基诱导的生物大分子损伤及对肝癌细胞HepG2毒性的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亦凡 刘功关 +1 位作者 刘茜 刘学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26-130,共5页
研究圣草酚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采用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AAPH)诱导牛血清白蛋白(BSA)、大鼠肝组织及质粒DNA构建过氧化反应模型,以蛋白羰基化、丙二醛(MDA)生成量和DNA断裂为指标,研究圣草酚对自由基损伤蛋... 研究圣草酚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采用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AAPH)诱导牛血清白蛋白(BSA)、大鼠肝组织及质粒DNA构建过氧化反应模型,以蛋白羰基化、丙二醛(MDA)生成量和DNA断裂为指标,研究圣草酚对自由基损伤蛋白质、脂质、DNA 3种生物大分子的作用;通过MTT法检测圣草酚对肝癌细胞HepG2的毒性。结果表明:25~200μmol/L的圣草酚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IC50值为95.7μmol/L,但清除羟自由基能力较弱。圣草酚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脂质、蛋白质、DNA的氧化损伤。400μmol/L的圣草酚作用48h能显著地降低肝癌细胞HepG2细胞活力。结论:圣草酚能有效地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自由基损伤生物大分子及肝癌细胞HepG2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草酚 自由基 蛋白损伤 脂质过氧化 DNA断裂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泡沫浮选法分离富集人参提取液中的二醇型人参皂苷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玉堂 刘学波 +2 位作者 岳田利 刘邻渭 张寒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13-1716,共4页
采用动态泡沫浮选法分离富集人参提取液中的二醇型人参皂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种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和Rd的含量.考察了浮选液pH值、电解质NaCl浓度、载气流量、料液浓度及料液流速对人参皂苷浮选率的影响,确定了动态泡沫浮... 采用动态泡沫浮选法分离富集人参提取液中的二醇型人参皂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种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和Rd的含量.考察了浮选液pH值、电解质NaCl浓度、载气流量、料液浓度及料液流速对人参皂苷浮选率的影响,确定了动态泡沫浮选的最佳条件,并与溶剂提取法、溶剂浮选法以及静态泡沫浮选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动态泡沫浮选法对二醇型人参皂苷Rb1,Rc,Rb2和Rd具有高富集效率,回收率分别为93.3%,98.6%,96.9%和98.3%,而对三醇型人参皂苷Rg1和Re的富集效率却很低,回收率分别为4.8%和4.2%.该法是分离纯化二醇型人参皂苷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浮选法 人参 人参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钱菊英 吴鸿谊 +5 位作者 张峰 葛雷 樊冰 王齐兵 刘学波 葛均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9-381,共3页
目的 评价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和预后.方法 收集入住本院的61例行PCI术的高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为80~88(82士2)岁.19例行急诊PCI术,42倒为择期PCI术,... 目的 评价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和预后.方法 收集入住本院的61例行PCI术的高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为80~88(82士2)岁.19例行急诊PCI术,42倒为择期PCI术,观察近期(住院期间)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和临床预后.结果 61例患者中3支血管病变39例(64%),双支血管病变16例(26%),单支血管病变6例(10%);完全闭塞病变25例(41%);14例(34%)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手术操作成功率97%,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级达9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其中造影荆肾病6例(10%).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3%,均为心源性死亡,4个月至4年9个月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22%,包括3例心脑源性死亡、2例其他原因死亡.结论 高龄ACS患者行PCI术手术操作成功率高,住院期间病死率和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较低,但患者病变重,并发症尤其是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造影荆 肾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前子总黄酮和总多糖粗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及其对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胥莉 李阳 刘学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2-146,共5页
目的:研究车前子总黄酮和总多糖粗提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神经细胞死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车前子黄酮,水浸提法提取多糖。采用DPPH法、铁还原力法、ABTS法分析比较两种提取物的抗氧化... 目的:研究车前子总黄酮和总多糖粗提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神经细胞死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车前子黄酮,水浸提法提取多糖。采用DPPH法、铁还原力法、ABTS法分析比较两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建立6-OHDA诱导SH-SY5Y神经细胞死亡模型,噻唑蓝(MTT)法评价两种提取物对细胞死亡的抑制作用。结果:车前子总黄酮和总多糖的提取率分别为1.54%和2.76%。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两种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均随其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强,且总黄酮提取物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性。两种提取物均能有效抑制模型中神经细胞的死亡,且本身对细胞没有毒性。结论:车前子的总黄酮提取物和总多糖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性,且能有效抑制6-OHDA诱导的神经细胞死亡,是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及神经保护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子 黄酮提取物 多糖提取物 抗氧化 SH-SY5Y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肌钙蛋白T与常规肌钙蛋白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蔡英 于萍 +2 位作者 朱琛颖 周晓茜 刘学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常规肌钙蛋白T(cTnT)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拟诊ACS患者215例,依据诊断分为AMI组5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3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常规肌钙蛋白T(cTnT)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拟诊ACS患者215例,依据诊断分为AMI组5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3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CHD)组53例。入院即刻测定血清cTnT、hs-cTnT水平。应用ROC曲线比较hs-cTnT、常规cTnT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血清hs-cTnT和常规cTnT均高于UAP组和非CHD组(P<0.05)。hs-cTnT与常规cTnT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880(P=0.000);hs-cTnT敏感性为88.1%,特异性为84.6%,cTnT分别为76.3%、99.4%。hs-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P>0.05)。结论 ACS患者中,hs-cTnT对早期诊断AMI可能较常规cTnT更敏感,可尽早检测出更多的AM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T 心肌梗死 ROC曲线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黑米酒中11种酚类物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姜莉 周宝龙 +3 位作者 杨烨 叶群梁 刘学波 王玉堂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黑米酒中11种酚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Venu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分离,流动相为50%乙腈和超纯水,分别加1%乙酸,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30℃,检测波长260hm、320hm.各组...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黑米酒中11种酚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Venu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分离,流动相为50%乙腈和超纯水,分别加1%乙酸,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30℃,检测波长260hm、320hm.各组分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且11种酚类物质在45min内得到了较好分离.方法回收率为83.5%~105.1%,相对标准偏差为1.3%~3.3%.该方法可用于米酒中黄酮、酚酸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黑米酒 黄酮 酚酸 米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荭草素和异荭草素抗氧化活性及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袁莉 吴雨晨 +1 位作者 任骁萌 刘学波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21-27,共7页
采用荭草素和异荭草素标准品,通过测定两者对DPPH·、ABTS+·、H2O2、·OH自由基的清除率,脂质过氧化,Cu2+/H2O2诱导的牛血清蛋白(BSA)和DNA氧化损伤及BSA蛋白羰基化的抑制作用来评价二者的抗氧化活性,另外用MTT法评价了二... 采用荭草素和异荭草素标准品,通过测定两者对DPPH·、ABTS+·、H2O2、·OH自由基的清除率,脂质过氧化,Cu2+/H2O2诱导的牛血清蛋白(BSA)和DNA氧化损伤及BSA蛋白羰基化的抑制作用来评价二者的抗氧化活性,另外用MTT法评价了二者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荭草素和异荭草素均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BSA和DNA氧化损伤和BSA羰基化,且一定浓度范围内异荭草素的抗氧化活性强于荭草素;另外荭草素和异荭草素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异荭草素的抑制率高于荭草素,说明异荭草素是优于荭草素的有抗癌功效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荭草素 异荭草素 体外抗氧化 氧化损伤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不同产地绿茶中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石明明 唐欣 +4 位作者 李晓 王玉堂 吴坤 刘娟娟 刘学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2-235,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陕西不同产区(安康、汉中和商洛)绿茶中茶氨酸(theanine)、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咖啡碱(caffeine,CAF)、表没食子儿茶素(epicatechin gallate,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epicatechin gallate,ECG)及...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陕西不同产区(安康、汉中和商洛)绿茶中茶氨酸(theanine)、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咖啡碱(caffeine,CAF)、表没食子儿茶素(epicatechin gallate,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epicatechin gallate,ECG)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绿茶经热水提取后采用HPLC测定上述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三氟乙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190nm和280nm。结果:3个产区中6种组分的含量在0.325~47.061mg/g之间,产区间各组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汉中绿茶中GA的平均含量最高,安康绿茶中茶氨酸、CAF、ECG、EGC、EGCG的平均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成分 绿茶 高效液相色谱 陕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苣酸下调3T3-L1前脂肪细胞中PGC-1α及FoxO4蛋白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海芳 袁莉 +1 位作者 王静 刘学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97-301,共5页
通过菊苣酸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检测其对PGC-1α及FoxO4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菊苣酸能够有效抑制细胞中PGC-1α及FoxO4蛋白的表达;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可增强菊苣酸对两种蛋白的影响。提示菊苣酸通过PI3K/... 通过菊苣酸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检测其对PGC-1α及FoxO4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菊苣酸能够有效抑制细胞中PGC-1α及FoxO4蛋白的表达;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可增强菊苣酸对两种蛋白的影响。提示菊苣酸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PGC-1α及FoxO4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酸 3T3-L1前脂肪细胞 PI3K AKT PGC-1Α Fox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根碱清除自由基及抑制生物大分子氧化的作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姚雯 杨天衡 刘学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141,共5页
目的:评价血根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血根碱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血根碱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Cu2+/H2O2和AAPH体系诱导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氧化损伤和羰基化损... 目的:评价血根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血根碱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血根碱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Cu2+/H2O2和AAPH体系诱导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氧化损伤和羰基化损伤模型,研究血根碱对上述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TBA法分别测定血根碱对FeSO4诱导的大豆卵磷脂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及AAPH诱导的鲱鱼精DNA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血根碱可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且呈浓度依赖性,在100μmol/L时清除率为85.94%;1~100μmol/L的血根碱可显著保护Cu2+/H2O2及AAPH体系诱导的BSA损伤;10~100μmol/L的血根碱可显著保护由Cu2+/H2O2体系诱导的BSA蛋白羰基化,当浓度为0.1~100μmol/L时可显著保护由AAPH诱导的BSA蛋白羰基化;血根碱浓度在6.25~100μmol/L范围内均可显著抑制由FeSO4及AAPH诱导的大豆卵磷脂及鲱鱼精DNA的氧化损伤。结论:血根碱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及保护蛋白氧化损伤和羰基化损伤,亦可显著抑制脂质及DNA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根碱 自由基 氧化损伤 羰基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置入电子装置对三尖瓣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英 周晓茜 +4 位作者 李莹 庞秀峰 周俊彦 顾宇英 刘学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置入电子装置术后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式心脏除颤器、临床资料及随访心脏超声资料完整的患者共4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心脏超声检查三尖瓣反流的程度将... 目的:探讨心脏置入电子装置术后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式心脏除颤器、临床资料及随访心脏超声资料完整的患者共4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心脏超声检查三尖瓣反流的程度将患者分为正常组316例与异常组104例,对2组及正常组中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置入式心脏除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脏超声资料进行比较,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与术前三尖瓣反流面积(T R)/右心房面积(RA )比较,不同程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其术后 T R/RA明显升高( P<0.01);与置入心脏再同步心律治疗比较,置入单腔、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 TR/RA较术前 TR/RA明显升高(P<0.01);与术前T R/RA比较,正常组不同程度三尖瓣反流患者术后 T R/RA明显升高( P<0.05,P<0.01);与0~12个月比较,13~24、25~36和≥37个月术后TR/RA明显升高(P<0.05,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与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置入起搏器时限、右心房内径、N末端B型钠尿肽呈正相关( r=0.405, P=0.005;r=0.246,P=0.005;r=0.144,P=0.043;r=0.153,P=0.028)。结论无论术前三尖瓣有无反流,心脏电子装置置入术后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除颤器 植入型 三尖瓣闭锁不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红伟 张旭敏 +4 位作者 邹誉 周建 李莹 邱建平 刘学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4-46,共3页
目的评价新型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81例,依据消融导管使用情况分为压力导管组(使用压力感知导管进行消融术)27例及对照组(使用普通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术)54例。评价临床疗效,记... 目的评价新型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81例,依据消融导管使用情况分为压力导管组(使用压力感知导管进行消融术)27例及对照组(使用普通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术)54例。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术中肺静脉隔离率、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计算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压力导管组将环肺静脉消融环分为6个节段,记录每个节段消融导管压力数值,计算各节段总的压力平均值。消融术后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房颤复发率。结果两组肺静脉电隔离率均为100%,两组恢复窦性心律率比较,P﹥0.05。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比较,P均﹥0.05;环肺静脉消融各节段压力平均值在10 g左右;消融术后6个月,压力导管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1.1%比14.8%,P<0.05)。结论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能降低房颤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协同荷叶碱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孟旭 刘学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协同荷叶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茶多酚单独对结肠癌细胞Caco-2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琳-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 目的:探讨茶多酚协同荷叶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茶多酚单独对结肠癌细胞Caco-2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琳-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 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法检测茶多酚、荷叶碱及二者协同对DPP日自由基、ABTS^+的清除作用;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茶多酚、荷叶碱及二者混合物对CU^2+/H_2O_2体系诱导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AO/EB、DAPI荧光染色法检测茶多酚对Caco-2细胞的毒性。结果:茶多酚、荷叶碱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ABTS^+及保护BSA蛋白氧化损伤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1mg/mL茶多酚作用24h能显著降低Caco-2细胞活力,诱导Caco-2细胞发生凋亡。结论:茶多酚能有效地清除DPP日自由基、ABTS^+,抑制蛋白氧化,且与其他活性成分具有协同效应;茶多酚能抑制Caco-2细胞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荷叶碱 抗氧化 协同作用 CACO-2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严重心律失常一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晓茜 蔡英 +3 位作者 朱琛颖 于萍 刘学波 郑洁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11期875-876,共2页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on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中枢型、周围型及混合型.目前O...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on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中枢型、周围型及混合型.目前OSAS引起心律失常的报道愈来愈多.我们发现一例因OSAS导致的严重窦性停搏(10.8 s),予以无创呼吸机睡眠时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后心律失常好转,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窦性停博 持续正压通气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后湿筛大骨料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学波 宋玉普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99,共3页
对经过0、50、100、150、200、250、30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的湿筛大骨料混凝土试件进行了质量损失、单轴抗压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湿筛大骨料混凝土试件强度降幅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破坏准则。该准则曲线经验证与实... 对经过0、50、100、150、200、250、30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的湿筛大骨料混凝土试件进行了质量损失、单轴抗压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湿筛大骨料混凝土试件强度降幅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破坏准则。该准则曲线经验证与实测曲线吻合,为寒冷地区大骨料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分析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筛大骨料混凝土 冻融循环 强度 耐久性 破坏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质素体外清除自由基及抑制蛋白质氧化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乔燕 刘学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06-110,共5页
从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以及对Cu2+-H2O2/AAPH体系诱导蛋白氧化损伤及羰基化的抑制4个方面对草质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0~100μmol/L的草质素能够显著清除DPPH自由基和·OH,半抑制浓度(I... 从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以及对Cu2+-H2O2/AAPH体系诱导蛋白氧化损伤及羰基化的抑制4个方面对草质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0~100μmol/L的草质素能够显著清除DPPH自由基和·OH,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49.28、219.20μmol/L。同时,草质素呈浓度依赖方式抑制Cu2+-H2O2及AAPH诱导的蛋白氧化损伤及羰基化。草质素具有较强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蛋白质氧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质素 自由基 蛋白损伤 羰基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