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辐射交联提高PLA/纤维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鹏飏 柳美华 +2 位作者 郑晓伟 刘南安 董丽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30-2533,共4页
通过热加工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含三烯丙基异氰脲酸脂(TAIC)的PLA/纤维复合材料,并在氮气保护下用γ射线诱导发生辐射交联反应.通过热变形温度实验表明辐射交联后,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HDT)都有提高,特别是当纤维质量分数超过20%时,即... 通过热加工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含三烯丙基异氰脲酸脂(TAIC)的PLA/纤维复合材料,并在氮气保护下用γ射线诱导发生辐射交联反应.通过热变形温度实验表明辐射交联后,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HDT)都有提高,特别是当纤维质量分数超过20%时,即使在很小的吸收剂量下,复合材料的HDT从60℃左右大幅提高到120℃以上.HDT的提高只与纤维的含量有关而与纤维种类无关.凝胶抽提与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辐射后所形成的复杂交联结构,可能是导致其HDT大幅提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纤维复合材料 辐射交联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对阻燃型高抗冲聚苯乙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晓光 邵永仁 +3 位作者 李虹 周恩乐 刘南安 杨永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12-314,共3页
在阻燃型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中,加入一定量的SiO2作为填充剂。采用偶联剂对无机填料进行表面处理,改善了HIPS与无机填料的界面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无机填料表面处理前后的形态变化。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偶联剂 阻燃型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真实情境中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以“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3
作者 刘南安 曾繁继 +1 位作者 胡金华 封超燕 《化学教与学》 2024年第13期59-62,共4页
本文以“沉淀溶解平衡”教学为例,利用真实情境和驱动性实际问题链贯穿整节课的教学,结合钙镁测试剂、手持技术等实验创新手段,探究水华治理的原理与调控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基于认识模型分析和解... 本文以“沉淀溶解平衡”教学为例,利用真实情境和驱动性实际问题链贯穿整节课的教学,结合钙镁测试剂、手持技术等实验创新手段,探究水华治理的原理与调控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基于认识模型分析和解释证据,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从而重点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情境 模型认知 证据推理 水华治理 沉淀溶解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硅橡胶富氧膜的制备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可达 刘南安 田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2-94,共3页
富氧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制备富氧空气的新技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的富氧膜材料是甲基硅氧烷(通常称为硅橡胶)它的透氧系数Po_2=6×10^(-8)cm^3(STP)·cm/cm^2·S·cmHg,C_(O_2/N_2)=2.0,透气速度快,但机械性... 富氧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制备富氧空气的新技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的富氧膜材料是甲基硅氧烷(通常称为硅橡胶)它的透氧系数Po_2=6×10^(-8)cm^3(STP)·cm/cm^2·S·cmHg,C_(O_2/N_2)=2.0,透气速度快,但机械性能较差,须予以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膜 硅橡胶 接枝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及其改性聚合物膜用于有机溶剂水溶液的渗透汽化分离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可达 刘南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9-33,共5页
采用室温固化硅橡胶及其它三种改性硅氧烷聚合物制成渗透汽化膜,分离丙酮(A),丁酮(B)、乙醇(E)及异丙醇(P)等有机物的水溶液。结果表明,随着透过温度提高、透量成指数关系增大,但对分离系数影响甚小。透量大小顺序为A>B>E>P,... 采用室温固化硅橡胶及其它三种改性硅氧烷聚合物制成渗透汽化膜,分离丙酮(A),丁酮(B)、乙醇(E)及异丙醇(P)等有机物的水溶液。结果表明,随着透过温度提高、透量成指数关系增大,但对分离系数影响甚小。透量大小顺序为A>B>E>P,分离系数大小顺序为A>B>P>E,当膜材料中(CH_3)_2SiO链节含量由70%上升到100%时,有机物的透量及分离系数同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有机溶剂 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酰亚胺渗透汽化膜
6
作者 张可达 刘南安 +2 位作者 丁孟贤 张超 张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9-22,共4页
合成了三种新型聚酰亚胺,并制成渗透汽化膜用以分离乙醇-水、异丙醇-水混合物。结果表明,三种聚酰亚胺均具有较高的分离系数,在分子主链中含有—Si—(CH_3)_2—链节的聚酰亚胺膜,其透过速率高于、分离系数低于其它两种聚酰亚胺,并从聚... 合成了三种新型聚酰亚胺,并制成渗透汽化膜用以分离乙醇-水、异丙醇-水混合物。结果表明,三种聚酰亚胺均具有较高的分离系数,在分子主链中含有—Si—(CH_3)_2—链节的聚酰亚胺膜,其透过速率高于、分离系数低于其它两种聚酰亚胺,并从聚合物分子结构的观点讨论了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浩斌 刘南安 《北方药学》 2019年第7期10-11,共2页
目的:分析观察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9月于本院门诊或急诊进行治疗的1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口服克感利咽口服液,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两组... 目的:分析观察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9月于本院门诊或急诊进行治疗的1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口服克感利咽口服液,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两组都进行常规治疗,疗程5d。结果: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的有效率为81.11%,对照组为67.78%,试验组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两组的中医症候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61%和79.63%,试验组的中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克感利咽口服液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克感利咽口服液 中医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