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家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中培 王富强 于福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127,共4页
通过对石家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分析,揭示了地下水位年际及年内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开采和降水)。结果表明,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位年际下降明显,但不同月份的地下水位年际下降速率不等,雨季前的1月-5月年际平均下降幅度... 通过对石家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分析,揭示了地下水位年际及年内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开采和降水)。结果表明,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位年际下降明显,但不同月份的地下水位年际下降速率不等,雨季前的1月-5月年际平均下降幅度比雨季及其之后的6月-12月年际平均下降幅度大。地下水位的变化主要是受到开采量和降水量的共同作用。在年际变化上,开采量增大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降水量对地下水位的年际影响主要表现在丰水年时地下水位出现回升或下降速度减缓,枯水年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增加。在年内变化上,3月份之后开采量增加和降水量较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较快,而从6月份开始降水量增大和开采量减小导致地下水位开始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平原区 地下水位 地下水开采量 年内变化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市城市供水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中培 迟宝明 戴长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9-261,共3页
长春市是全国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城市供水又具有对“引松入长”工程依赖性大的特点,抵御风险性能差,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认清水资源紧张形势,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在分析长春市城市水资源供需形势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水源枯竭性... 长春市是全国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城市供水又具有对“引松入长”工程依赖性大的特点,抵御风险性能差,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认清水资源紧张形势,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在分析长春市城市水资源供需形势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水源枯竭性风险、水质污染性风险、突发灾害性风险以及经济成本过高性分险等加以详细分析,并从节约用水、已有水资源挖潜、周边水资源开发、完善水市场机制、水资源保护和应急水源地建设方面提出了长春市城市应对供水风险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市 水资源形势 供水风险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平原区粮食施肥增产对地下水开采量演变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中培 张光辉 +1 位作者 严明疆 王金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通过对近30年来石家庄平原区农业开采地下水量与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揭示了化肥施用在小麦玉米产量耗用地下水开采量中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增加使小麦玉米产量的增幅大大超过农用地下水开采量增幅,从而使... 通过对近30年来石家庄平原区农业开采地下水量与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揭示了化肥施用在小麦玉米产量耗用地下水开采量中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增加使小麦玉米产量的增幅大大超过农用地下水开采量增幅,从而使单位小麦玉米产量所耗用的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减小,从20世纪70年代的1.86 m3·kg-1减小到2000—2005年间的0.72 m3·kg-1。如果没有化肥的增产效用,按照20世纪70年代的化肥施用量水平(0.17 t·hm-2),达到现状的粮食生产规模需要耗用的地下水开采量将大大增加,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0—2005年间平均分别需要多耗用地下水10.35×108 m3、18.88×108 m3和20.12×108 m3。但是21世纪初期单位面积上化肥施用量水平已较高,继续增加化肥施用对粮食单产及单位小麦玉米产量耗用地下水强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平原区 化肥施用量 地下水开采量 地下水利用 小麦-玉米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地下储水空间雨洪资源利用模式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中培 迟宝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在介绍地下储水空间雨洪资源利用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地下储水空间的类型、雨洪资源量及城市化程度把大连市地下储水空间雨洪资源利用模式分为丰水-河谷型、平水-河谷型、贫水-河谷型、丰水-岩溶型、平水-岩溶型、贫水-岩溶型、基岩裂隙... 在介绍地下储水空间雨洪资源利用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地下储水空间的类型、雨洪资源量及城市化程度把大连市地下储水空间雨洪资源利用模式分为丰水-河谷型、平水-河谷型、贫水-河谷型、丰水-岩溶型、平水-岩溶型、贫水-岩溶型、基岩裂隙型和城区模式共8种模式,其中丰水-河谷型、平水-河谷型以及丰水-岩溶型是主要的雨洪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水空间 雨洪资源 利用模式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FLOW与气候模式的矿区地下水流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中培 李鑫 +1 位作者 陈莹 韩宇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117,124,共6页
为了研究煤炭开采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流进行了模拟和预测,进而来探究煤炭开采过程中潜... 为了研究煤炭开采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流进行了模拟和预测,进而来探究煤炭开采过程中潜水水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煤矿在现状条件下开采,研究区的地下水补给总量和排泄总量分别为573.22万m^(3)和1038.5万m^(3),均衡差为465.28万m^(3),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处于负均衡状态。②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5年研究区的地下水资源量逐渐减少,潜水水位普遍下降;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减小,局部区域出现水位回升现象,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范围也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地下水演变 数值模拟 气候模式 煤炭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平原区降水变化与农业生产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中培 于福荣 焦建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2期11363-11366,共4页
通过对石家庄平原区降水特征及主要耗水型农作物需水规律的分析,揭示了农作物生长缺水量及缺水时段年内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石家庄平原区降水量较小,降水集中,与农业生产之间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自然降水条件下,丰水年、平水年、枯... 通过对石家庄平原区降水特征及主要耗水型农作物需水规律的分析,揭示了农作物生长缺水量及缺水时段年内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石家庄平原区降水量较小,降水集中,与农业生产之间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自然降水条件下,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缺水量分别达8.3、10.3和12.6亿m3,蔬菜缺水量分别达1.2、1.2和1.3亿m3;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时,缺水时段均主要集中在3~5月份,其缺水量分别占年缺水总量的66.8%、59.9%和57.3%。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3~5月份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加有限,远不能抵消作物生长缺水量,仍需大量开采地下水补充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平原区 降水变化 农作物需水量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区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适宜性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中培 张冬青 +2 位作者 韩宇平 冯邵依 冷静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08,共6页
灌区地下水适宜性评价及适宜性演变过程分析对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人民胜利渠灌区1996—2016年地下水水化学数据,采用单因子法评价了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适宜性,分析了评价结果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该适宜性的因... 灌区地下水适宜性评价及适宜性演变过程分析对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人民胜利渠灌区1996—2016年地下水水化学数据,采用单因子法评价了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适宜性,分析了评价结果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该适宜性的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超标范围明显扩大,水样中超标指标个数明显增加,说明该区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总体呈现向越来越不适宜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方向发展;至2016年,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超标区域呈条带状向两侧扩展至西南及东北边界,地下水不适宜作为生活饮用水的区域面积约占一半以上;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超标区域的水样基本为多指标复合超标,而非单指标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适宜性 水质演变过程 生活饮用 人民胜利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与作物布局匹配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中培 冷静 +2 位作者 韩宇平 曹润祥 齐明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0-236,共7页
分析灌区地下水与作物布局匹配度,对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灌区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采用创新趋势分析(Innovation Trend Analysis,ITA)方法、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灌区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基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land Use ... 分析灌区地下水与作物布局匹配度,对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灌区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采用创新趋势分析(Innovation Trend Analysis,ITA)方法、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灌区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基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land Use and Land Cover,LULC)及地下水埋深数据,应用双变量莫兰指数(Moran′s I)分析方法定量探讨了地下水埋深与作物布局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及空间格局匹配特征;利用空间错配指数(SMI)分析了现状年(2018年)地下水埋深与作物布局的空间错配关系。结果表明:①灌区地下水埋深随时间呈现增大趋势。②全局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埋深与作物布局双变量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空间关联局部指标(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高聚集和高-低聚集的变化最为显著。③灌区现状年地下水埋深与作物分布空间错配严重,需结合匹配关系,合理利用井灌渠灌水量,降低空间错配指数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与作物布局匹配度 双变量Moran′s I 空间错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水质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中培 蔡庆峰 +1 位作者 窦明 陈莹 《人民珠江》 2020年第2期36-40,49,共6页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掌握水质状况及保护水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2016年人民胜利渠灌区22个主要监测井的丰、枯水期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熵值评价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掌握水质状况及保护水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2016年人民胜利渠灌区22个主要监测井的丰、枯水期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熵值评价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04、G05、G14、G15监测点的污染最严重,较为严重的污染因子有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亚硝酸盐等;丰、枯水期的地下水水质均较差,由丰水期到枯水期,受耗氧量、亚硝酸盐、氨氮等评价因子变好的影响,水质有转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模糊-熵值法 水质演变 人民胜利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农作物布局结构与水资源特征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中培 张光辉 +1 位作者 严明疆 王金哲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正确评价区域农作物布局结构与水资源特征的适应性是制定农业节水措施、缓解我国用水危机的前提和基础。在总结国内外农作物布局结构与水资源特征适应性评价方法基础上,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针对各种方法的不足,提出了MapGIS技... 正确评价区域农作物布局结构与水资源特征的适应性是制定农业节水措施、缓解我国用水危机的前提和基础。在总结国内外农作物布局结构与水资源特征适应性评价方法基础上,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针对各种方法的不足,提出了MapGIS技术与传统田间水量供需平衡结合的新方法。在MapGIS平台上进行了田间水量供需平衡分析,为评价区域农作物布局结构与水资源特征的适应性提供了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布局结构 水资源特征 适应性评价 MAPGIS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埋深与TDS联合分布分析
11
作者 刘中培 阿长松 +4 位作者 冯邵依 李鑫 韩宇平 曹润祥 冷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8-95,共8页
为了查明不同埋深区域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变化规律,选择人民胜利渠灌区为研究区,根据地下水TDS值将灌区划分为高值区域、过渡区域和低值区域,采用AIC准则筛选出最优Copula函数,采用最优Copula函数构建不同区域地下水埋深与TDS之间... 为了查明不同埋深区域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变化规律,选择人民胜利渠灌区为研究区,根据地下水TDS值将灌区划分为高值区域、过渡区域和低值区域,采用AIC准则筛选出最优Copula函数,采用最优Copula函数构建不同区域地下水埋深与TDS之间的联合分布,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地下水埋深与TDS之间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高值区域地下水埋深和TDS最优边缘分布均为Gamma分布,过渡区域和低值区域地下水埋深最优边缘分布均为Weibull分布、TDS最优边缘分布均为Gamma分布。各典型观测井埋深-TDS最优联合分布函数均为Frank Copula函数。根据联合概率等值线可得当地下水埋深与TDS增大时,联合概率值也增大;当联合概率值一定时,TDS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降低,并趋于稳定;联合概率等值线也可以反映任意埋深下TDS所发生的概率,以及同一概率下不同埋深与TDS之间可能出现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TDS COPULA函数 联合概率 人民胜利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地下水质变及农药化肥施用量变化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光辉 刘中培 +2 位作者 连英立 严明疆 王金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2期50-54,共5页
1970年河北平原年均化肥使用量仅为18.5万t,平均耕地施肥量27.04kg/hm2;1985年农药使用量3.26万t/a,平均耕地施药量4.94kg/hm2。至2005年,化肥使用量达到303.4万t,平均耕地施肥量为506.58kg/hm2,净增16.7倍;农药使用量8.08万t/a,平均耕... 1970年河北平原年均化肥使用量仅为18.5万t,平均耕地施肥量27.04kg/hm2;1985年农药使用量3.26万t/a,平均耕地施药量4.94kg/hm2。至2005年,化肥使用量达到303.4万t,平均耕地施肥量为506.58kg/hm2,净增16.7倍;农药使用量8.08万t/a,平均耕地施药量13.49kg/hm2,净增173.1%。农用化肥和农药在农田施用量不断提高,加之河北平原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开采量不断增大,已导致地下水的天然化学物质平衡遭到破坏,HCO3-Cl型地下水分布面积由1985年的1250km2增至2005年的6980km2、HCO3-SO4型地下水面积由4210km2增大为16450km2、SO4-HCO3型地下水面积由498km2增大为1330km2、Cl-HCO3-SO4型地下水面积由96km2增大为1170km2,而HCO3型地下水面积大幅减少。若按2000年—2006年多年平均雨水资源量、总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均承考虑,则每方雨水资源、总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中化肥、农药含量分别为37.4g/m3、249.9g/m3、292.6g/m3和996.1g/m3、6655.4g/m3、7792.3mg/m3。1959年河北平原的石家庄地区地下水中NO3平均含量仅为2.35mg/L,至2005年NO3平均值高达56.2mg/L。因此,急需重视化肥、农药最佳施用量与地下水安全及粮食安全之间关系对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地下水质变 化肥农药 污染 最佳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含水层调蓄的长春市应急供水 被引量:5
13
作者 戴长雷 迟宝明 刘中培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39,43,共4页
根据长春市资源形势,强调了周边地下水水源对长春市城市解决应急供水的重要作用,提出了4种情形下的应急供水方案,并结合饮马河中游地下水源地实例对方案进行了论证。论证的重点在于长春市城市遭遇供水危机时应急水源保障长春市城市供水... 根据长春市资源形势,强调了周边地下水水源对长春市城市解决应急供水的重要作用,提出了4种情形下的应急供水方案,并结合饮马河中游地下水源地实例对方案进行了论证。论证的重点在于长春市城市遭遇供水危机时应急水源保障长春市城市供水的可持续时间,论证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开采模式下,应急水源地可以向长春市提供相当可观的应急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用水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供水 地下水 含水层 长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市新立城水库氮磷污染源与污染负荷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育红 于福荣 刘中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701,共5页
改善新立城水库水环境,确保长春市饮用水源安全,水库污染源与污染负荷的分析研究是基础。通过采用单项指数法对水库丰水期和融雪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发现,氨氮(NH3-N)和总磷(TP)是水库水质超标的主要污染物。水库氮磷负荷量化选用平... 改善新立城水库水环境,确保长春市饮用水源安全,水库污染源与污染负荷的分析研究是基础。通过采用单项指数法对水库丰水期和融雪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发现,氨氮(NH3-N)和总磷(TP)是水库水质超标的主要污染物。水库氮磷负荷量化选用平均浓度法和水库水质模型法,入库总负荷融雪期NH3-N1 708.0 kg/d,TP 255.0 kg/d;丰水期NH3-N 324.7 kg/d,TP 336.8 kg/d。其中,库周融雪期点源负荷NH3-N30.5 kg/d,TP 8.3 kg/d;库周丰水期点源负荷NH3-N 46.3 kg/d,TP 47.8 kg/d;库周融雪期非点源负荷NH3-N 96.7 kg/d,TP为6.4 kg/d;库周丰水期非点源负荷NH3-N 36.5 kg/d,TP 59.2 kg/d。上游来水是新立城水库主要污染来源,库周非点源负荷明显。为保证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水库上游流域环境污染治理和库周污染源削减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期 丰水期 氨氮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脆弱性演变及对埋深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素花 费宇红 +3 位作者 张兆吉 钱永 李亚松 刘中培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6期78-81,93,共5页
人类长期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埋深增大,进而引起地下水脆弱性变化,这对采取合理的地下水保护措施具有指导意义。应用改进的DRASTIC模型对华北平原1959年、1984年和2005年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地下水脆... 人类长期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埋深增大,进而引起地下水脆弱性变化,这对采取合理的地下水保护措施具有指导意义。应用改进的DRASTIC模型对华北平原1959年、1984年和2005年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地下水脆弱性以一般脆弱性、较低脆弱性和较高脆弱性为主,低脆弱性和高脆弱性所占比例较小;与1959相比,2005年低脆弱性区和较低脆弱性区面积增大,一般脆弱性区、较高脆弱性区和高脆弱性区面积减少;与1984年-2005年相比地下水脆弱性各级面积变化速率远大于1959年-1984年。地下水脆弱性降低程度与地下水位降幅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分布特征 演化特征 地下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氮含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宇平 柴奕 +2 位作者 刘中培 潘红卫 袁皖华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5-30,96,共7页
通过对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三氮"(NH_4^+-N、NO_3^--N、NO_2^--N)的动态监测,利用ArcGIS技术分析"三氮"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人类活动、水文地质和水化学等因素,揭示灌区地下水中氮的赋存特征及动态变化驱动因子... 通过对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三氮"(NH_4^+-N、NO_3^--N、NO_2^--N)的动态监测,利用ArcGIS技术分析"三氮"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人类活动、水文地质和水化学等因素,揭示灌区地下水中氮的赋存特征及动态变化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三氮"质量浓度以NO_3^--N为最高,其次为NH_4^+-N和NO_2^--N;因受季节变化影响,地下水"三氮"质量浓度的整体水平在丰水期高于枯水期;"三氮"空间变幅较大,高质量浓度的NH_4^+-N和NO_3^--N分别集中在灌区西部及中部,高质量浓度的NO_2^--N主要集中在灌区东西两侧;丰水期氮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较为离散,其中丰水期NH_4^+-N变异系数高达260%,枯水期NH_4^+-N、NO_2^--N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而4月份之后,NO_3^--N的变化趋势与NH_4^+-N的相反;驱动因子分析表明,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是导致地下水"三氮"质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因素,此外,降水入渗、包气带厚度、pH值、Fe^(3+)离子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地下水"三氮"的转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胜利渠灌区 变异系数 “三氮” 时空分布特征 水质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典型灌区气候变化条件下地下水响应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宇平 刘存强 +2 位作者 赵雨婷 刘中培 王春颖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5,122,共10页
基于MODFLOW模型,以华北平原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地下水运动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参数校准和模型验证,表明建立的地下水运动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研究区2012-2013年的地下水运动状况,模拟结果表明该灌区地下水处... 基于MODFLOW模型,以华北平原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地下水运动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参数校准和模型验证,表明建立的地下水运动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研究区2012-2013年的地下水运动状况,模拟结果表明该灌区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基于模拟结果,进一步预测了气候情景(选取RCP4.5情景NorESM1-M模式)下灌区2030年地下水水位情况。结果表明与1997-2013年相比,2030年灌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逐渐扩大。以此为基础,开展地下水开采量情景分析,将开采量分别增加和减少20%,预测2030年在不同开采量情景下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初步提出地下水开采量减少20%的调控方案,以保证地下水水位有所上升,漏斗面积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FLOW 灌区 地下水 气候变化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工业用水效率及节水潜力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拯民 刘中培 宋全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158,共5页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促进我国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利用2011年水利普查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工业用水结构和地区分布特征,并以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指标计算了河南省各地市的工业用水效率,分析了工业用水效率地区分布平衡情况及...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促进我国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利用2011年水利普查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工业用水结构和地区分布特征,并以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指标计算了河南省各地市的工业用水效率,分析了工业用水效率地区分布平衡情况及差异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种情景下的工业节水目标,计算了各地市工业节水潜力.研究表明,河南省工业用水效率主要取决于一般工业用水效率,其次为高用水工业用水效率,火核电业用水效率影响较小;全省工业节水潜力较大,在7.43×10^8~13.27×10^8 m^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用水效率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节水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富强 刘中培 杨松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21,25,共4页
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评价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非常重要。针对评价因素权重确定中的困难,把突变理论运用到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评价中,利用突变理论在多准则评价决策中的优点,避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 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评价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非常重要。针对评价因素权重确定中的困难,把突变理论运用到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评价中,利用突变理论在多准则评价决策中的优点,避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具体实施步骤是首先对多层评价目标进行分解,在将底层评价指标进行标准量化后,运用不同突变模型的归一公式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突变级数值,实现对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综合评判。实例分析表明,该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相对于以往评价方法,突变理论评价法无需确定指标权重,减少人为主观因素,且计算简便,为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理论 水资源开发利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工业用水效率对社会经济指标的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宇平 赵雨婷 刘中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4-57,共4页
基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分析了河南省工业用水特征,以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工业用水效率的衡量指标,探讨了河南省各地(市)的工业用水效率对社会经济指标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河南省工业用水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工业用... 基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分析了河南省工业用水特征,以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工业用水效率的衡量指标,探讨了河南省各地(市)的工业用水效率对社会经济指标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河南省工业用水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工业用水量较高地区集中于中部和西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平均为40.58 m^3/万元,其中高用水工业和火(核)电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高,一般用水工业相对较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随供水量增大而增大,随一般用水工业用水量的比例增大而增大,随工业总产值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工业用水效率 社会经济指标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