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冯长红
贺康宁
+2 位作者
白世红
廉诗启
张晓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2-1016,共5页
封山育林能快速、经济地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形成的植被群落稳定,是深远山区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河北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实施封山育林,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同时,采取必要的人工促进措施,加快封山育林成林速度,提高封山...
封山育林能快速、经济地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形成的植被群落稳定,是深远山区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河北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实施封山育林,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同时,采取必要的人工促进措施,加快封山育林成林速度,提高封山育林质量,促进山区生态产业发展。本文总结提出了河北省封山育林中应用的自然封育、飞封结合、封造结合、封改结合、封保结合等主要山区生态建设模式,并分析了封山育林效益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加投入、落实政策等加快封山育林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生态修复
人工促进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建设成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被引量:
13
2
作者
冯长红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5,共5页
退耕还林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没有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而且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当前生计...
退耕还林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没有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而且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国家生态目标持续性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河北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退耕还林实施取得的成效与面临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策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增长
建设成效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主要模式与技术
被引量:
12
3
作者
冯长红
贺康宁
+1 位作者
任宝俊
张立玲
《辽宁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改善京津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内的建设任务大多是干旱瘠薄、沙化、盐碱等造林困难的地块,加强这些困难立地的治理成为提高工程建设成效的关键和难点。文章通过对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生态...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改善京津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内的建设任务大多是干旱瘠薄、沙化、盐碱等造林困难的地块,加强这些困难立地的治理成为提高工程建设成效的关键和难点。文章通过对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了京津风沙源区困难立地条件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并就该地区的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提出了主要建设模式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区
困难立地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化感作用物对油松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
46
4
作者
贾黎明
翟明普
冯长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0,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混交林中化感作用的作用机理 ,该文作者于 1998年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该混交林中部分化感作用物对油松 1年生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
为进一步了解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混交林中化感作用的作用机理 ,该文作者于 1998年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该混交林中部分化感作用物对油松 1年生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油松、辽东栎纯林及混交林中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及表层土壤水浸液对油松幼苗高生长、叶绿素含量 (尤其是叶绿素a含量 )及净光合速率均有显著影响 .一般表现为高浓度抑制或降低 (气孔阻力为增强 ) ,低浓度无作用或起促进或增强作用 (气孔阻力为减弱 ) ;同林分下 ,一般以枯落叶高浓度水浸液的抑制或降低 (增强 )作用为最强 ,半分解枯落叶及表层土壤的作用较弱 ;辽东栎枯落叶高浓度水浸液使油松幼苗停止光合 ,混交林枯落叶高浓度水浸液的作用较两个纯林为弱 .说明影响油松光合作用是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中化感作用的生理机制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幼苗生长
光合作用
油松
辽东栎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粮间作行距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0
5
作者
袁玉欣
王颖
+2 位作者
李际泉
冯长红
张世联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8-91,共4页
对杨粮间作条件下小麦生长结果研究表明,杨树间作行距与土壤水分呈反比关系,即3~15m的行距范围内林木行距每扩大1m,土壤季平均含水量则降低1.0%,证明间作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损失;同时林木行距与小麦叶绿素含量呈反比,说明一定程度的...
对杨粮间作条件下小麦生长结果研究表明,杨树间作行距与土壤水分呈反比关系,即3~15m的行距范围内林木行距每扩大1m,土壤季平均含水量则降低1.0%,证明间作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损失;同时林木行距与小麦叶绿素含量呈反比,说明一定程度的林木遮荫可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试验表明,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与林木行距呈正比,林木行距每增加1m,小麦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1.3μmol/m^2·s和0.2μmol/m^2·s,说明林木行距过小,则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通过计算,在该杨树4年林龄条件下小麦取得最大产量的行距为21~2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粮间作
林木行距
小麦
产量
生长
土壤含水率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蒸腾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研究
被引量:
17
6
作者
王颖
袁玉欣
+1 位作者
魏红侠
冯长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0-42,共3页
4年农田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杨粮间作条件下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对照相比,毛白杨幼林使间作农田平均气温下降1.0~1.2℃,湿度提高4.1%~12.2%,风速降低32.1%~59.8%,而毛白杨成林对间作农田的影响也有相似结...
4年农田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杨粮间作条件下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对照相比,毛白杨幼林使间作农田平均气温下降1.0~1.2℃,湿度提高4.1%~12.2%,风速降低32.1%~59.8%,而毛白杨成林对间作农田的影响也有相似结果,且林木的不断生长对农田的遮荫度也逐步加大。为保证间作作物产量,林木行距20m左右时其间作应不超过6年,30m行距时其间作应不超过10年。为保证间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建议实行大行距(30m以上)间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小气候
毛白杨
林粮间作
杨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高河北坝上地区营造林质量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张进献
李冬杰
冯长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508-14510,共3页
根据河北坝上地区的自然条件、植被分布和水土流失状况,分析了制约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河北坝上地区
植被恢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
15
8
作者
袁玉欣
贾渝彬
+2 位作者
邵吉祥
魏红侠
冯长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23,共4页
杨粮间作行间小气候观测表明,间作可使农田光照强度、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发生明显变化;同时行间各点(林冠下、林冠外和行中点)光照强度变化较大,且与间作行距和间作年限关系密切,如小行距幼林(行距10m,间作4~6年)遮荫度为31.5%~45.6...
杨粮间作行间小气候观测表明,间作可使农田光照强度、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发生明显变化;同时行间各点(林冠下、林冠外和行中点)光照强度变化较大,且与间作行距和间作年限关系密切,如小行距幼林(行距10m,间作4~6年)遮荫度为31.5%~45.6%,平均31.5%,而大行距成林(行距56m,间作12~14年)遮荫度为7.4%~54.3%,平均18.1%。其他小气候因子行间变化较小,且与间作行距(10~56m)和间作年限(4~14年)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粮食作物
间作系统
小气候
水平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北:科学防沙治沙 夯实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根基
9
作者
王铁军
冯长红
肇楠
《国土绿化》
2022年第7期48-53,共6页
河北省地处华北,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北接内蒙古高原,环绕京津,属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敏感区,是全国土地沙化、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沙化土地面积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11个区市的84个县(市、区),荒漠化土地面...
河北省地处华北,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北接内蒙古高原,环绕京津,属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敏感区,是全国土地沙化、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沙化土地面积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11个区市的84个县(市、区),荒漠化土地面积2580万亩,主要分布在除唐山、秦皇岛外的118个县(市、区)。其中,处于京津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地区是我国北方风沙南侵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沙化土地非常突出的重点地区,沙化土地面积达到1929万亩,超过河北省沙化土地的60%,大风沙尘、水土流失等严重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土地沙化
沙化土地
防沙治沙
生态安全屏障
荒漠化土地
承德地区
干旱半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冯长红
贺康宁
白世红
廉诗启
张晓光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河北省林业局治沙办公室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省丰宁林业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2-1016,共5页
文摘
封山育林能快速、经济地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形成的植被群落稳定,是深远山区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河北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实施封山育林,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同时,采取必要的人工促进措施,加快封山育林成林速度,提高封山育林质量,促进山区生态产业发展。本文总结提出了河北省封山育林中应用的自然封育、飞封结合、封造结合、封改结合、封保结合等主要山区生态建设模式,并分析了封山育林效益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加投入、落实政策等加快封山育林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封山育林
生态修复
人工促进
河北省
Keywords
Forest reserv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rtificial facilitation
Hebei Province
分类号
S7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建设成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被引量:
13
2
作者
冯长红
机构
河北省林业局治沙办 石家庄
出处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5,共5页
文摘
退耕还林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没有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而且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国家生态目标持续性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河北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退耕还林实施取得的成效与面临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策略措施。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增长
建设成效
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Grain to Green Program
economic growth
effectivene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主要模式与技术
被引量:
12
3
作者
冯长红
贺康宁
任宝俊
张立玲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河北省林业局治沙办
河北省承德县林业局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
文摘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改善京津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内的建设任务大多是干旱瘠薄、沙化、盐碱等造林困难的地块,加强这些困难立地的治理成为提高工程建设成效的关键和难点。文章通过对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了京津风沙源区困难立地条件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并就该地区的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提出了主要建设模式和技术。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区
困难立地
植被恢复
分类号
S72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化感作用物对油松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
46
4
作者
贾黎明
翟明普
冯长红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河北省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3 92 3 0 2 8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 9870 64 3 )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为进一步了解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混交林中化感作用的作用机理 ,该文作者于 1998年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该混交林中部分化感作用物对油松 1年生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油松、辽东栎纯林及混交林中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及表层土壤水浸液对油松幼苗高生长、叶绿素含量 (尤其是叶绿素a含量 )及净光合速率均有显著影响 .一般表现为高浓度抑制或降低 (气孔阻力为增强 ) ,低浓度无作用或起促进或增强作用 (气孔阻力为减弱 ) ;同林分下 ,一般以枯落叶高浓度水浸液的抑制或降低 (增强 )作用为最强 ,半分解枯落叶及表层土壤的作用较弱 ;辽东栎枯落叶高浓度水浸液使油松幼苗停止光合 ,混交林枯落叶高浓度水浸液的作用较两个纯林为弱 .说明影响油松光合作用是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中化感作用的生理机制之一 .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幼苗生长
光合作用
油松
辽东栎
混交林
Keywords
Concentration (process)
Leachate treatment
Photosynthesis
分类号
S791.25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粮间作行距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0
5
作者
袁玉欣
王颖
李际泉
冯长红
张世联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省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心
保定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8-91,共4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93033)
河北省林业厅重点资助项目(9516102)部分研究内容
文摘
对杨粮间作条件下小麦生长结果研究表明,杨树间作行距与土壤水分呈反比关系,即3~15m的行距范围内林木行距每扩大1m,土壤季平均含水量则降低1.0%,证明间作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损失;同时林木行距与小麦叶绿素含量呈反比,说明一定程度的林木遮荫可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试验表明,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与林木行距呈正比,林木行距每增加1m,小麦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1.3μmol/m^2·s和0.2μmol/m^2·s,说明林木行距过小,则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通过计算,在该杨树4年林龄条件下小麦取得最大产量的行距为21~22m。
关键词
杨粮间作
林木行距
小麦
产量
生长
土壤含水率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蒸腾速度
Keywords
Poplar-crop intercropping, Intercropping space between rows, Wheat yield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研究
被引量:
17
6
作者
王颖
袁玉欣
魏红侠
冯长红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省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心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0-42,共3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3033)
河北省林业厅重点项目(9516102)
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4年农田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杨粮间作条件下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对照相比,毛白杨幼林使间作农田平均气温下降1.0~1.2℃,湿度提高4.1%~12.2%,风速降低32.1%~59.8%,而毛白杨成林对间作农田的影响也有相似结果,且林木的不断生长对农田的遮荫度也逐步加大。为保证间作作物产量,林木行距20m左右时其间作应不超过6年,30m行距时其间作应不超过10年。为保证间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建议实行大行距(30m以上)间作方式。
关键词
农田小气候
毛白杨
林粮间作
杨树
Keywords
Farm microclimate, Poplar-crop intercropping, Populus tomentosa Carr.
分类号
S753.536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S162.4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高河北坝上地区营造林质量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张进献
李冬杰
冯长红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
河北省林业局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508-14510,共3页
文摘
根据河北坝上地区的自然条件、植被分布和水土流失状况,分析了制约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河北坝上地区
植被恢复
对策
Keywords
Bashang Area in Hebei
Vegetation rehabilitation
Countermeasure
分类号
S725.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
15
8
作者
袁玉欣
贾渝彬
邵吉祥
魏红侠
冯长红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省林业厅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23,共4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3033)
河北省林业厅重点项目(9516102)
河北省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杨粮间作行间小气候观测表明,间作可使农田光照强度、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发生明显变化;同时行间各点(林冠下、林冠外和行中点)光照强度变化较大,且与间作行距和间作年限关系密切,如小行距幼林(行距10m,间作4~6年)遮荫度为31.5%~45.6%,平均31.5%,而大行距成林(行距56m,间作12~14年)遮荫度为7.4%~54.3%,平均18.1%。其他小气候因子行间变化较小,且与间作行距(10~56m)和间作年限(4~14年)关系不密切。
关键词
杨树
粮食作物
间作系统
小气候
水平
分布特征
Keywords
Poplar-crop intercropping,Farm microclimate factor,Solar radi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792.1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北:科学防沙治沙 夯实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根基
9
作者
王铁军
冯长红
肇楠
机构
不详
出处
《国土绿化》
2022年第7期48-53,共6页
文摘
河北省地处华北,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北接内蒙古高原,环绕京津,属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敏感区,是全国土地沙化、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沙化土地面积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11个区市的84个县(市、区),荒漠化土地面积2580万亩,主要分布在除唐山、秦皇岛外的118个县(市、区)。其中,处于京津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地区是我国北方风沙南侵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沙化土地非常突出的重点地区,沙化土地面积达到1929万亩,超过河北省沙化土地的60%,大风沙尘、水土流失等严重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关键词
京津冀
土地沙化
沙化土地
防沙治沙
生态安全屏障
荒漠化土地
承德地区
干旱半干旱
分类号
S775 [农业科学—森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冯长红
贺康宁
白世红
廉诗启
张晓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建设成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冯长红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主要模式与技术
冯长红
贺康宁
任宝俊
张立玲
《辽宁林业科技》
200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化感作用物对油松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贾黎明
翟明普
冯长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杨粮间作行距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袁玉欣
王颖
李际泉
冯长红
张世联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研究
王颖
袁玉欣
魏红侠
冯长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提高河北坝上地区营造林质量研究
张进献
李冬杰
冯长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
袁玉欣
贾渝彬
邵吉祥
魏红侠
冯长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河北:科学防沙治沙 夯实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根基
王铁军
冯长红
肇楠
《国土绿化》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