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旱坡地土壤雨季径流量与养分流失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秦芳 何铁光 +7 位作者 苏利荣 苏天明 张野 李婷婷 李琴 韦彩会 李忠义 俞月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2,27,共5页
在广西旱坡耕地进行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和种植经营模式对养分径流总量,氮、磷、钾流失率,甘蔗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筛选南方旱坡地甘蔗养分流失率低经营模式。结果表明:不施肥的甘蔗对照(CK)处理的径流水总量、总氮、铵态氮、总磷... 在广西旱坡耕地进行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和种植经营模式对养分径流总量,氮、磷、钾流失率,甘蔗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筛选南方旱坡地甘蔗养分流失率低经营模式。结果表明:不施肥的甘蔗对照(CK)处理的径流水总量、总氮、铵态氮、总磷、总钾流失总量最大,分别为724.65t/hm2,3.70kg/hm2,1.26kg/hm2,0.62kg/hm2,3.36kg/hm2。60%的甘蔗常规施肥(SF60%)施用、甘蔗常规施肥+蔗叶覆盖(SF+H)、甘蔗常规施肥+套种花生+蔗叶覆盖(SF+T+H)处理与甘蔗常规施肥(SF)处理相比,减少了N,P,K养分流失量。甘蔗常规施肥+蔗叶覆盖(SF+H)处理比甘蔗常规施肥(SF)处理的N,P,K流失率分别降低了82.54%,64.29%,20.00%。甘蔗常规施肥+蔗叶覆盖(SF+H)处理比甘蔗常规施肥(SF)处理的N,P,K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6.73%,38.78%,7.87%。径流量、铵态氮与氮肥投入总量、磷肥投入总量、钾肥投入总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甘蔗常规施肥+蔗叶覆盖(SF+H),甘蔗常规施肥+套种花生+蔗叶覆盖(SF+T+H)处理与甘蔗常规施肥(SF)处理相比,能减少养分流失量和流失率,还提高甘蔗的养分利用率,是适合南方旱坡耕地推广的两种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 径流 施肥 蔗叶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忠义 唐红琴 +8 位作者 何铁光 张野 韦彩会 俞月凤 李婷婷 董文斌 胡钧铭 王瑾 蒙炎成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27-32,共6页
紫云英作为一种绿肥作物,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及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本文概述中国紫云英主要种质资源,总结紫云英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要点、还田腐解特征及其还田后对土壤地力和后茬作物的影响,以期为紫云... 紫云英作为一种绿肥作物,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及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本文概述中国紫云英主要种质资源,总结紫云英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要点、还田腐解特征及其还田后对土壤地力和后茬作物的影响,以期为紫云英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紫云英 种质资源 腐解特征 还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绿肥发展现状及种植模式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忠义 胡钧铭 +9 位作者 蒙炎成 何铁光 苏天明 唐红琴 张野 韦彩会 李婷婷 王瑾 俞月凤 何永群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71-75,80,共6页
回顾广西化肥施用概况和绿肥发展历史,介绍种质资源情况,提出适合广西绿肥发展的种植模式。绿肥-轮作、绿肥-间套作、粮肥兼用、饲肥兼用、果园绿肥、茶园绿肥等模式是适合广西绿肥发展的种植模式。政府扶持、扩大宣传,加强适宜绿肥品... 回顾广西化肥施用概况和绿肥发展历史,介绍种质资源情况,提出适合广西绿肥发展的种植模式。绿肥-轮作、绿肥-间套作、粮肥兼用、饲肥兼用、果园绿肥、茶园绿肥等模式是适合广西绿肥发展的种植模式。政府扶持、扩大宣传,加强适宜绿肥品种的收集、选育、留种,不断探索绿肥种植的最优模式,着力提高绿肥生产的综合效益,以推动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种植模式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压青对粉垄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郑佳舜 胡钧铭 +6 位作者 韦翔华 韦燕燕 苏世鸣 李婷婷 夏旭 俞月凤 张俊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1-703,共13页
绿肥压青还田是调控现代集约化稻田土壤逆境的重要手段,为评估绿肥压青下粉垄耕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设置早稻粉垄耕作与常规耕作2种耕作模式,不施肥和同等肥力条件下施化肥、单倍绿肥配施化肥和双倍绿... 绿肥压青还田是调控现代集约化稻田土壤逆境的重要手段,为评估绿肥压青下粉垄耕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设置早稻粉垄耕作与常规耕作2种耕作模式,不施肥和同等肥力条件下施化肥、单倍绿肥配施化肥和双倍绿肥配施化肥4种施肥处理,晚稻免耕常规施用化肥,开展双季稻周年大田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单倍绿肥压青下,粉垄耕作能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可达常规耕作的2倍,能有效增加微生物对土壤碳素的利用率。增加绿肥压青量会提高粉垄耕作稻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矿化潜力,与施用化肥相比,单倍绿肥压青下早晚稻分别增加1.6%~32.8%和0.6%~16.6%,双倍绿肥压青下分别增加58.6%~70.9%和29.6%~38.4%。粉垄单倍绿肥压青会降低免耕晚稻齐穗期、收获期土壤呼吸强度,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33.4%和38.7%,较粉垄耕作其他处理降低8.5%~31.4%。单倍绿肥压青下粉垄稻田土壤代谢商较常规耕作累积降低65.5%,与常耕相比,粉垄双倍绿肥压青和粉垄单一化肥的土壤代谢商分别累积增加20.3%和159.2%,粉垄双倍绿肥压青可有效缓解土壤代谢商的提升。微生物量碳含量与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呈负相关,绿肥压青还田下相关系数达0.44;累积矿化量和代谢商呈极显著正相关,粉垄耕作下相关系数达0.59。可见,绿肥粉垄耦合的模式可作为一种增加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减少部分生育时期土壤呼吸强度,增强土壤碳库稳定性及碳固持的重要调控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 绿肥压青 稻田土壤 微生物量碳 有机碳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旅融合元素配置及功能结构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索广利 周凤珏 +4 位作者 胡钧铭 张俊辉 郑富海 李婷婷 俞月凤 《茶叶》 2023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茶产业在乡村振兴发展大有前途,茶旅是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茶旅融合元素物化配置直接影响景观生态茶园的功能结构和茶产业转型发展。本文通过对茶旅融合模式调研,资料收集和汇编整理并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剖析茶旅融合建设、... 茶产业在乡村振兴发展大有前途,茶旅是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茶旅融合元素物化配置直接影响景观生态茶园的功能结构和茶产业转型发展。本文通过对茶旅融合模式调研,资料收集和汇编整理并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剖析茶旅融合建设、元素配置,探讨优化茶旅融合功能结构。结果显示:集自然生态景观、健康休闲、感官心理及经济、社会价值于一体的茶旅融合,在改善环境、平衡生态、提升经济与创造美好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茶旅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茶旅融合过度开发、自然元素配置不足、文化结合不紧密、茶旅功能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茶旅深度融合。从景观、生态、文化元素配置角度,提出强化景观生态调节功能、挖掘景观文化传承功能、提升景观寓教于乐功能等茶旅结构优化路径。作者认为,茶旅融合拓展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茶旅融合元素科学配置,功能发掘与结构优化促进了茶产业转型发展和景观茶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旅融合 元素配置 功能转型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对核桃产量品质及叶片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苏利荣 秦芳 +12 位作者 曾成城 李琴 苏天明 何铁光 俞月凤 张雨 徐亮 冯倩 李慈 梁钟方 谢代祖 李露 汤晓芳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115,120,共6页
为了探讨施肥对泡核桃结实及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8年树龄的泡核桃进行连续3年的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核桃单株的结果数、总果实质量、总核桃仁质量、核桃仁总氨基酸和核桃仁蛋白分别达对照组的318.18%~572.72%、384.83... 为了探讨施肥对泡核桃结实及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8年树龄的泡核桃进行连续3年的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核桃单株的结果数、总果实质量、总核桃仁质量、核桃仁总氨基酸和核桃仁蛋白分别达对照组的318.18%~572.72%、384.83%~752.32%、406.96%~775.42%、16.64%~23.47%和17.36%~22.22%,但不同处理间的核桃仁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核桃不同部位叶片中的氮、磷、钾、锌和硼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核桃果实数和果实质量与核桃上部叶片磷、钾含量,核桃下部叶片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核桃果仁质量与核桃叶片磷、钾含量和核桃下部叶片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核桃仁总氨基酸含量与核桃下部叶片氮、磷含量,核桃下部叶片的钾和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核桃仁蛋白含量与核桃叶片磷、核桃上部叶片的锌和核桃下部叶片的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核桃仁脂肪含量与核桃叶片养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综合核桃产量和品质指标,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质含量为15%的复混肥(8-10-12)4.0 kg/株+硼砂50 g/株+硫酸锌50 g/株的效果最佳,该施肥配比可在广西凤山县核桃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施肥 产量 品质 叶片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区不同退化程度石灰土有机碳与养分剖面分布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何铁光 俞月凤 +8 位作者 蒙炎成 苏天明 胡钧铭 杜虎 王瑾 李忠义 张野 韦彩会 范适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利用空间分布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通过建立无退化、潜在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5种不同退化程度石灰土的样地,并采集土壤剖面,分析对比了不同退化程度石灰土剖面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石灰土有机... 利用空间分布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通过建立无退化、潜在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5种不同退化程度石灰土的样地,并采集土壤剖面,分析对比了不同退化程度石灰土剖面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石灰土有机碳(SOC)含量与有机碳密度(SOC_i)与土层深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即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轻度退化程度石灰土平均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最高;不同退化程度石灰土全氮(TN)和碱解氮(AN)含量剖面变化趋势与SOC相似,与土层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性;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无明显变化,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均与土层深度无显著相关性;不同退化程度石灰土的C∶N均低于15,说明有机质的分解较容易;5种退化程度石灰土中,SOC和氮素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与其他养分之间相关性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剖面分布 石灰土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栽培与坡度对桂东北坡地果园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婷婷 韦彩会 +4 位作者 董文斌 俞月凤 唐红琴 李忠义 何铁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4,73,共7页
对桂东北坡地果园地表径流氮磷流失进行研究,为该区养分流失控制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在野外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坡度(即坡度为12°,23°,42°)金桔园间种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和白花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 对桂东北坡地果园地表径流氮磷流失进行研究,为该区养分流失控制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在野外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坡度(即坡度为12°,23°,42°)金桔园间种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和白花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后果园氮、磷养分流失状况。结果表明:随着坡度升高,同一生草栽培的地表径流总氮、总磷、氨氮及硝态氮平均含量增加。相对于清耕处理,间种雀稗后金桔园地表径流总氮、总磷、氨氮及硝态氮流失量分别减少4.61%~24.55%,15.30%~26.49%,9.97%~48.03%和17.46%~96.46%。间种白花藿香蓟后地表径流总氮、总磷、氨氮及硝态氮流失量分别减少9.15%~16.17%,10.09%~13.16%,1.90%~33.19%和11.67%~19.41%。生草栽培、坡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生草栽培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的抑制作用随着坡度升高而减弱,而坡度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的增加作用则增强。雀稗对总氮和总磷流失量降低的相对贡献指数高于白花藿香蓟。随着坡度升高,同一生草栽培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同一坡度下雀稗控制养分流失效果优于白花藿香蓟,生草栽培的存在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坡度对果园坡面氮磷流失的增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栽培 坡度 总氮流失量 总磷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