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清初青花瓷人物纹饰图像考——以景德镇窑青花瓷人物纹饰为对象 被引量:3
1
作者 余曜翀 朱明生 朱景林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91,共7页
明末清初的景德镇制瓷被学界称为“过渡期”,被认为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将着眼点此期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上的人物纹饰,通过对此一时期纹饰中人物身份的梳理,归纳出了当时画工们所绘的人物有文人隐士、普通民众与神话人物... 明末清初的景德镇制瓷被学界称为“过渡期”,被认为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将着眼点此期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上的人物纹饰,通过对此一时期纹饰中人物身份的梳理,归纳出了当时画工们所绘的人物有文人隐士、普通民众与神话人物等三种身份,并采用了精密与抽象两种艺术风格加以表现。之所以出现这些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首先便是受到了当时文人绘画的影响,为画工提供了可兹参考的粉本。同时也由于当时官窑的衰落,民窑的兴起,使画工们能较为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鉴了民间美术的元素,加上当时国产钴料提纯技术的进步,共同造成了此期景德镇青花瓷上人物纹饰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景德镇窑青花瓷 人物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粉彩瓷艺术风格变迁的外来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邹晓雯 涂雅琴 余曜翀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119,共8页
粉彩瓷从清康熙晚期初创发展至清晚期,所形成的宫廷化审美风格,经过清末民初浅绛彩、“新粉彩”与中国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融合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画审美开始成为粉彩装饰的主流。如今,粉彩在保留中国画审美风格主流地位的基础上... 粉彩瓷从清康熙晚期初创发展至清晚期,所形成的宫廷化审美风格,经过清末民初浅绛彩、“新粉彩”与中国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融合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画审美开始成为粉彩装饰的主流。如今,粉彩在保留中国画审美风格主流地位的基础上呈现出相对多元的发展面貌。促使粉彩瓷艺术风格变迁的因素主要与外来的工艺和材料、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这些外来因素的介入,对粉彩瓷艺术风格的变迁产生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彩 外来因素 风格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F掺杂SnO2光催化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廖润华 肖林锋 +4 位作者 余曜翀 邱杨 禹琪 李月明 王竹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4,共8页
以五水四氯化锡和氟化钠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溶剂热法,制备F掺杂纳米SnO_(2)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电子显微镜(EDS)对所制备样品进行了表征,以及通过对罗丹明B、甲基橙、亚甲基蓝等模拟废水降解实验来评估所制备的F掺... 以五水四氯化锡和氟化钠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溶剂热法,制备F掺杂纳米SnO_(2)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电子显微镜(EDS)对所制备样品进行了表征,以及通过对罗丹明B、甲基橙、亚甲基蓝等模拟废水降解实验来评估所制备的F掺杂SnO_(2)粉体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F掺杂浓度为n(F)/n(Sn)=1∶18、添加3 g聚乙二醇、反应时间为5 h、反应温度为200℃、投加量为0.05 g,采用可见光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9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SnO_(2) 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